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明确辣木幼苗速生期氮素需求规律,在北方设施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氮素水平处理,研究施氮对辣木幼苗株高、地径生长及其叶片N、P、K养分含量、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氮素水平增加,辣木株高、地径、叶片N、P、chla、类胡萝卜素、总色素含量及光量子效率(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光补偿点(Lc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株高生长与叶片P及chla显著相关,地径与暗呼吸速率(RD)及叶片K含量显著相关;当氮素水平在30 g·株-1(N3)时,辣木生长速度最快,植株养分状况较好、光能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22.
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量Richards生长方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3个参数Richards生长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5个参数的生长方程y=c2stc2(1-e^-c3Nc4t)^c5经实际在辽宁日本落叶松生长区应用,精度检验性好,估测效果良好,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3.
培养基成分对东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徒琳莉  李振山 《遗传》2001,23(4):325-328
在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e)细胞培养物的基本培养基中加入30mg.L^-12.4-D,可以提高细胞培养物的生长量,其相对最高生长量可以达到85.999mgFW/gFW.d;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粉末1g.L^-1,可以克服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的褐化问题;适当种类及含量的生长调节剂的加入:6-BA0.5mg.L^-1+KTmg.L^-1,可以使植物细胞合成和积累相对较多的紫杉醇(Taxol).  相似文献   
24.
丹参品质与主导气候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倩  梁宗锁  董娟娥  付亮亮  蒋传中 《生态学报》2010,30(10):2569-2575
气候因子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有重要影响,为科学选择人工种植基地,需要明确影响丹参品质的主导气候因子。研究了丹参在商洛6个不同地区的生长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地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但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年日照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丹参根系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无霜期与年极高温度是影响丹参素含量的主导因子;7月份均温、年均温度、年极高温度是影响丹参酮IIA含量的主导因子;年日照、无霜期是影响丹酚酸B含量的主导因子。以上几个指标可以作为选择丹参适生基地的参考指标,为科学合理的选择丹参规范化种植基地,保证中成药生产原料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白保勋  杨海青  樊巍  卞新民 《生态学报》2010,30(22):6163-6172
为了观测生活污水杨树林地处理对土壤和林木生长的影响,2008—2009年在郑州市龙湖镇,采用不同水力负荷(0、3、6、9、12、15cm/周),进行了污水慢渗生态处理试验。测定了污水处理期间杨树地上部分生长量,对表层(0—40cm)和下层(40—100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选用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作为土壤质量因子,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标评价不同处理表层土壤质量,对下层土壤的理化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9cm/周水力负荷时,表层土壤质量综合指标值(QI值)和杨树地上部分生长量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在9cm/周水力负荷时达到最大;水力负荷大于9cm/周,QI值和杨树地上部分生长量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而降低。在水力负荷较低时,污水处理对下层土壤性状影响较小,水力负荷大于9cm/周,污水处理对下层土壤性状产生了不良影响。生活污水杨树林地处理比较适宜的水力负荷是6—9cm/周。  相似文献   
26.
白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对不同氮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不同的白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尿素、酵母粉等5种物质为氮源,观察其生长量并称量菌体重,以此分析其对氮源利用情况及不同氮源对酵母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供试菌系在不同氮源中均能生长。不同氮源对酵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有不同影响;不同酵母菌种对不同氮源的利用也有差异。在以酵母粉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在实验提供的氮源中,酵母粉为供试菌最优氮源,其次是硫酸铵,氯化铵与硫酸铵基本相当,而硝酸铵最差。8#菌种对各种氮源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强。17#菌种对各种氮源的利用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7.
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73,自引:8,他引:65  
对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在不同群落发育阶段下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细根在养分归还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槠成熟林细根生物量为10.645t·hm-2,生长量为7.3715t·hm-2·a-1,分解量为4.6775t·hm-2·a-1,年周转率0.69次;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模式为单峰型曲线,生物量至34龄时达到最大值,生长量至群落郁闭阶段(58龄)达到最大值;甜槠成熟林中,通过细根死亡的N素归还量占群落年归还总量的49.5%,多于凋落物途径,P、Mg归还量所占比例为42.3%和28.9%,略低于凋落物途径;K、Ca归还以降水淋溶为主,其次是凋落物途径,而细根途径仅占总归还量的19.3%和9.2%.  相似文献   
28.
 根据39块标准地上测定18808株立竹,47个竹鞭样方,38株不同年龄(1—6年)和不同径级样竹,用相对生长量法(allometric method)研究不同水竹人工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构;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出竹秆、竹叶、竹枝和竹鞭生物量与胸径的回归方程。地上部分生物总量随径级而增加,竹秆重量按径级分布分别为,1.5径级与林分总重量比为16%;2.0径级为30.5%;2.5径级为26.1%,3.0径级为16.0%。地上部分生物总量随龄级增加而降低,分别为:Ⅰ龄级为31.7%,Ⅱ龄级为22.0%,Ⅲ龄级为17.5%,Ⅳ龄级以上为28.0%。竹鞭中壮鞭占50—60%,竹鞭容积2.0—2.5%,地上部分总量与地下总量比为1.0—1.5,叶面积指数为4—6,每亩产量可达4000—7000斤时,称为高产林分。  相似文献   
29.
以三色堇实生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NaHCO3[0(CK)、25、50、100、150和200 mmol·L-1]处理,在胁迫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测定各处理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株高生长量,探讨三色堇对NaHCO3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三色堇株高生长量在NaHCO3浓度小于等于50 mmol·L-1时较CK显著增加,在100 mmol·L-1时与CK相近,在大于100 mmol·L-1时较CK显著降低。(2)各浓度处理三色堇叶片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在胁迫第7天均显著高于CK;而胁迫第14天时,各浓度处理的SS含量、50 mmol·L-1处理的SP含量以及150、200 mmol·L-1处理的Pro含量仍显著高于CK。(3)胁迫第7天时,三色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各胁迫浓度下较CK均显著增强,但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胁迫第14天时,各浓度处理的CAT活性、50 mmol·L-1处理的POD活性以及100、150 mmol·L-1处理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CK。(4)在NaHCO3胁迫过程中,三色堇叶片MDA含量均随着胁迫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均显著高于CK。(5)三色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胁迫第7天时均无显著变化,胁迫第14天时也仅在150或者200 mmol·L-1处理下较CK显著降低。研究发现,三色堇植株能耐受小于等于100 mmol·L-1NaHCO3胁迫,NaHCO3对株高生长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剂量效应;三色堇在NaHCO3胁迫期间能够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胁迫诱导的过氧化伤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苗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30.
马泽清 《生态学报》2011,31(6):1525-1537
基于树干解析和树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揭示了我国主要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规律,从而为人工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2005年调查了1948年江西吉安青原山引种后存留的564株湿地松(1954 1958年生)。胸径(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平均值为34.2 cm(18.4-58cm),树高平均值为19.5 m(9-33m)。青原山湿地松树轮分析结果显示:52年间,年树轮宽度增长量平均值为0.32 cm,最大年增长量不超过1.14 cm。胸径年生长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直径生长高峰出现在10a左右;林龄达到20a左右时,直径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林龄40a后,生长变得极为缓慢。距青原山西南100km的千烟洲湿地松林(20年生)胸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15.9 cm和11.0 m;20a的胸径生长量平均值为0.86 cm;材积方程为V= 0.0000213 D2.9870924(V为带皮材积,D为胸径)。千烟洲湿地松林生物量低于同期营造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生物量,也明显低于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的生物量。经比较发现,引种营造的湿地松林,其生长量远不如原产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