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华  邵广达  高文鑫  顾彪 《植物学报》2020,55(2):182-191
基因瞬时表达是植物中研究目标基因功能的常用手段。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 相比原生质体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异源表达技术, 利用粒子轰击进行基因瞬时表达一直鲜有报道。其主要原因是拟南芥叶型相对较小、基因枪操作相对烦琐以及基因表达效率差异较大。该研究通过优化双管基因枪系统, 在营养生长旺盛的拟南芥莲座叶中实现GFPGUS基因高效表达。同时, 通过GUS报告基因明确了坏死诱导因子BAX、Avh238和ATR13/Rpp13激发拟南芥细胞坏死的表型。但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明显诱导细胞坏死的Avrblb1/RB基因对, 在拟南芥中却丧失了诱导细胞坏死的活性。由于双管基因枪系统每次轰击时设置平行对照, 可有效降低转化实验中的样本变异度, 为拟南芥及其突变体研究中准确评价基因功能和高通量筛选目标基因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因枪的使用方法介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因枪法是一种新型的遗传转化手段[1-3]。所谓遗传转化是指通过某种途径或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并使之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人们可利用一个特定的目的基因,如抗虫、抗病基因等进行转化,使转基因植物在保持原有的各种优良农艺性状的同时,又能增加新的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一般遗传转化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杆菌介导法,一类是DNA直接转化法。DNA直接转化技术包括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电击、微注射、超声波和基因枪法。基因枪法,又称生物弹法或微粒枪法、微粒轰击法,是依赖高速度的金属微粒将外源基因引入活细胞…  相似文献   
3.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谷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面粉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麦谷蛋白多聚体结构的组成,谷蛋白多聚体由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和醇溶蛋白以二硫键相互交联构成,其数量和结构特征直接影响面团的粘弹性,所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转化优质谷蛋白基因,增加谷蛋白数量,改善谷蛋白多聚体结构组成,进而改良面粉品质的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基因枪法是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的主要途径,自1992年以来已在多个研究室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显示了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的可能性及前景。综述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利用基因枪法转化谷蛋白基因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并在受体材料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基因枪技术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基因转染载体主要分为病毒型载体和非病毒型载体,病毒载体虽转染率较高、表达时间长,但其安全性令人担忧,非病毒载体中基因枪的优势最为明显,临床化趋势最强。通过分析非病毒基因转染技术面临的障碍,介绍了基因枪技术的产生和原理及其显著的优势,并总结了当前基因枪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指出了基因枪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佛手是芳香科枸橼类植物,有很好的药用和观赏价值,但其品种较为单一,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显得十分必要.为了将基因枪转化方法应用于佛手的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本实验以GUS基因为报告基因,利用基因枪方法将其转入金华佛手外植体内,通过检测GUS基因在佛手叶盘中的瞬时表达情况,分析了外植体的幼嫩程度、射程、氦气压力、真空度、轰击次数等参数对GUS瞬时表达的影响,并研究了最佳检测时间.结果表明,以幼叶为受体,在射程为6 cm、氦气压力为7.584×106Pa,真空度为88.046 kPa条件下,2 d后可检测出GUS基因的最佳表达活性.轰击次数多少对GUS基因瞬时表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雪花莲凝集素基因转化小麦及转基因小麦抗蚜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梁辉  朱银峰  朱祯  孙东发  贾旭 《遗传学报》2004,31(2):189-194
雪花莲凝集素对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同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用基因枪法将1个新的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转入普通春小麦品种中-60634和生产上正在推广的冬小麦高产品种——豫麦66中,分别获得了转基因小麦植株。抗蚜实验证明,转化gna基因的小麦植株对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麦蚜——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效果不尽相同。对禾谷缢管蚜,在接种当代即表现出明显的毒杀作用。对麦长管蚜,则表现为虫体发育减缓并且降低了其所生产的若蚜成活率。在自然放养条件下,gna基因则对这两种麦蚜的取食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盆栽非洲菊基因枪介导法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洲菊盆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了BA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的影响;基因枪介导法转化的不同轰击距离对转化率影响。结果表明:1.5mg/LBA的培养基上增殖倍数最高,高达8.96倍;9cm的目标轰击距离转化效率最高,达到10.9%。建立了非洲菊盆栽品种的再生和转基因体系,为非洲菊基因工程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下胚轴、带柄子叶和茎尖为外植体,利用根癌农杆菌和基因枪法将抗虫融合蛋白基因(Bt-CpTI)导人甘蓝品种“中甘8号”,得到了13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PCR扩增反应和Southern blot分子验证表明:农杆菌介导转化下胚轴和带柄子叶来源的Ⅰ型抗性植株均为转基因植株,而农杆菌介导转化茎尖外植体得到的Ⅱ型抗性植株属“假阳性”植株,基因枪介导转化茎尖的2株Ⅲ型植株中,有1株是非转基因植株。经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析和抗虫测试证明,部分转基因植株有较高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抗菜青虫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水稻及可育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构建了一个植物高效表达质粒,使来源于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lys)受控于单子叶植物ubiqutin强启动子下表达。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水稻(Oryza sativa L.)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m blotting检测,表明该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织。GUS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叶、茎和根中均有gus基因的表达。测定112株转基因水稻叶片中赖氨酸叶量,大部分植株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幅度为16.04%。  相似文献   
10.
豌豆凝集素和血红蛋白基因对水稻的转化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扩大根瘤菌的突破产范围和试探根瘤菌在非豆科植物上的固所为作用,将豌豆凝集素基因(pl)和Parasponia andersonii血红蛋白基因 (phb)构建在同一个植物表达载体上,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水稻(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经PCR扩增和Southern杂匀分析,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GUS组织化学染色及豌豆凝集素基因的Western印迹实验和表达产物的原位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表达。在40个转化植株中18株有pl和phb基因的PCR产物,得率为45%。再用18株植物做pl基因的Western blot检测,有3株有翻译表达,占40株的7.5%,18株的17%。为水稻与根瘤菌的相互作用和固氮作用的可能性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