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4977bp大片缺失突变与喉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喉乳头状瘤、喉癌患者,分别纳入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每组各150例。取两组患者的病变组织标本,分离癌及癌旁组织,提取总DNA,采用PCR扩增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线粒体DNA4977bp大片缺失突变情况。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患者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率为39.33%,高于良性肿瘤组患者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患者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II期患者的突变率II期 I期 IV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DNA4977bp大片缺失突变与喉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促进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喉癌病人癌组织内CDla~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分布、形态学特征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喉癌组织CDla~ DC分布与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抗VEGF、抗CDla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42例喉癌组织。结果:喉癌组织CDla~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许多不规则树状突起。大部分散在分布于癌巢内,与肿瘤细胞有密切接触,少量分布于癌巢之间的间质和癌周组织。喉癌组织内CDla~ DC密度与喉癌临床期次呈明显的负相关,而VEGF的表达与喉癌临床期次呈明显的正相关。喉癌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升高的病例,其CDla~ DC密度显著降低。结论:癌巢内树突状细胞为不成熟状态的DC,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而捕获肿瘤抗原。喉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DC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林秀云  郑迎春  刘泳榆 《蛇志》2015,(2):224-225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喉癌术后人工气道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实施全方位的人工气道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肺部感染、窒息并发症。结论术后细致的人工气道护理对喉癌手术患者的顺利恢复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PDCD4基因在过氧化氢诱导喉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诱导喉癌细胞Hep-2凋亡过程中PDCD4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喉癌细胞Hep-2为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作用于Hep-2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吖啶橙染色、Ho33342/PI荧光双染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DCD4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评价在过氧化氢诱导喉癌细胞Hep-2凋亡过程中PDCD4基因的作用。结果过氧化氢(200μmol/L)作用Hep-2细胞24h,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引起pdcd4 mRNA水平显著上调,PDCD4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PDCD4基因可能在氧化胁迫诱导喉癌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喉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时照组,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家庭干预。采用Terrell生活质量调查表分别在实施干预前及实施干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对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喉癌术后病人实施针对性家庭干预,可以提高喉癌术后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喉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要求的喉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给予均衡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腹痛、腹泻、咽瘘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喉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营养支持可提升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喉癌STK15基因表达和染色体不稳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英慧  李福才  赵旭  赵震  孙开来  孙兴和 《遗传学报》2002,29(12):1048-1051
为研究喉鳞状细胞癌中STK15基因表达及其与染色体不稳定的相关性,提取5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和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系的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β-actin为内对照进行PCR扩增,用软件分析电泳结果,研究喉癌中STK15基因表达的水平;以Hep-2细胞系为代表应用常规和高分辨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在50例喉癌中,癌组织STK15表达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有34例,占68%,经统计学分析,肿瘤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Hep-2细胞系中STK15基因表达高于内对照β-actin;Hep-2细胞系中存在显著的染色体不稳定,染色体数目变化于43-84条之间,众数为69-74条,结构畸变主要表现为13条标记染色体,本研究首次发现STK15基因在喉癌中表达增高,它可能通过中心体异常而引起染色体不稳定,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并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喉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553例喉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并将存在营养风险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22例),分别给予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总能量、蛋白质的估计以及营养制剂的合理选择等)和家属自备匀浆制剂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其一般住院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553例喉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者262例,营养风险发生率47.4%;干预组住院时间、咽瘘发生率和术后放化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干预前(P<0.05),营养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积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不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甚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必要对喉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高预后和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hTERT cDNA片段的克隆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喉癌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端粒酶的激活及其调控机制至今不仍不清楚。为研究喉癌发生中端粒酶表达规律及激活的可能机制,我们克隆了hTERT cDNA片段并制备了抗hTERT单克隆抗体。应用此抗体对喉癌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喉癌分化程度降低与癌组织中hTERT阳性细胞率增高有关;而c-Myc表达与hTERT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c-Myc可能对喉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的激活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表明,喉癌的发生可能是由于c-Myc的过度表达使端粒酶表达上调,从而使喉鳞状上皮细胞达到永生化,这一机制不仅存在于喉癌发生的早期,而且贯穿于喉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芫菁斑蝥素对喉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提取自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的斑蝥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制、以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 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抑制实验, 测定斑蝥素对这2种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剂量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斑蝥素处理的人喉癌HEP-2细胞的细胞周期;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斑蝥素浓度为1.28 μmol/L时, 对HEP-2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2.88 μmol/L;斑蝥素浓度为20.4 μmol/L时, 对BGC-823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54.85 μmol/L。用浓度1.44和2.88 μmol/L的斑蝥素处理HEP-2细胞24 h后, G2-M期分布从8.21%增加到22.29%, S期细胞分布从14.33%增加到21.61%,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阻滞作用增加, 呈剂量效应关系。G0-G1期细胞分布都有所降低, 从77.45%降低到56.10%, G0-G1期峰前无显著的亚二倍体峰出现, 说明斑蝥素未能够诱导HEP-2细胞发生凋亡。光镜检查显示:HEP-2细胞可出现细胞收缩、胞膜突出、核碎裂等现象。【结论】 斑蝥素对治疗喉癌的效果可能较为理想, 而对胃癌的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