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兆文  汪安琦 《遗传》1982,4(3):5-6
自Goodpastur。等[3]建立染色体的银染色方 法以来,该技术已在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研究18S-28S rDNA 的分布与转录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4]。银 染技术可以特异性地使核仁组织者区(NOR) 着色(称之Ag-NOR),其银染位置与染色体上 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相一致[10]  相似文献   

2.
玉米(Zea mays)只有1对45S rDNA位点并在分裂期染色体形成次缢痕, 是研究植物细胞rRNA基因组织和表达模式的简单模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CPD(PI与DAPI组合)染色和银染技术, 分析了玉米根尖分生细胞rRNA基因的组织和表达模式。45S rDNA探针在所有间期细胞核中显示2种杂交信号: 荧光强烈地位于核仁周边的纽, 而相对较弱地分布于核仁内的点。在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点与纽相连或从纽发出; 点的数目越多, 纽变得越小; 点的数目多少与细胞的活性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纽代表了处于凝缩状态的非活性的rDNA染色质, 纽解凝缩形成的点是rRNA基因活跃转录的细胞学表现; 不同阶段间期核的点的数目变化反映了被活化的rRNA基因数目不同。间期和前期细胞的CPD染色和相继的银染结果显示, 大部分rDNA染色质没有参与核仁的形成。rDNA FISH显示, 同一间期细胞的2个同源rDNA位点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同源染色体次缢痕的长度差异以及Ag-NOR和银染核仁的异态性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差异的存在。FISH结果显示, 早中期细胞的rDNA染色质相对解凝缩, 银染在所有早中期细胞和部分中期细胞显示了明显的核仁, 表明玉米的rRNA基因在有丝分裂早中期有较活跃的转录, 其转录在晚中期才停止。  相似文献   

3.
玉米(Zea mays)只有1对45S rDNA位点并在分裂期染色体形成次缢痕,是研究植物细胞rRNA基因组织和表达模式的简单模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CPD(PI与DAPI组合)染色和银染技术,分析了玉米根尖分生细胞rRNA基因的组织和表达模式。45S rDNA探针在所有间期细胞核中显示2种杂交信号:荧光强烈地位于核仁周边的纽,而相对较弱地分布于核仁内的点。在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点与纽相连或从纽发出;点的数目越多,纽变得越小;点的数目多少与细胞的活性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纽代表了处于凝缩状态的非活性的rDNA染色质,纽解凝缩形成的点是rRNA基因活跃转录的细胞学表现;不同阶段间期核的点的数目变化反映了被活化的rRNA基因数目不同。间期和前期细胞的CPD染色和相继的银染结果显示,大部分rDNA染色质没有参与核仁的形成。rDNA FISH显示,同一间期细胞的2个同源rDNA位点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同源染色体次缢痕的长度差异以及Ag-NOR和银染核仁的异态性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差异的存在。FISH结果显示,早中期细胞的rDNA染色质相对解凝缩,银染在所有早中期细胞和部分中期细胞显示了明显的核仁,表明玉米的rRNA基因在有丝分裂早中期有较活跃的转录,其转录在晚中期才停止。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分属5个科的10种植物的分生细胞的18S-25S rRNA基因(45S rDNA)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45S rDNA探针在所有供试植物的间期核都产生了两种杂交信号:荧光强、位于核仁周边的纽和荧光较弱分布于核仁内的点,表明不同植物间期核的rDNA染色质的组织模式相似.在每种植物的部分间期细胞都观察到点与纽相连或从纽发出的情况,而且点的数目越多纽就变得越小,点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与细胞的活性呈正相关.这些事实表明,纽代表了处于凝缩状态的非活性的rDNA染色质,点是由纽解凝缩而来,rDNA异染色质解凝缩形成点是植物rRNA基因活跃转录的细胞学表现,在同一物种中点的多少代表了间期核rDNA转录活性的强弱.我们的结果支持点是核仁内活性rRNA基因组织的结构单位及rRNA合成发生地点的推论.我们的结果还显示,不同植物间期核的rDNA染色质的组织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核仁内点的最大数目有较大的不同.在所有供试植物的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45S rDNA探针在rDNA位点都产生了松散的信号块和许多点,表明植物的rDNA位点在有丝分裂前中期还有较活跃的转录.  相似文献   

5.
鼠肝细胞核仁结构与rRNA基因转录位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常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鼠肝细胞核仁的超微结构,并采用NAMA-Ur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方法分析了核仁中DNA的分布及其原位位置,直观的显示了鼠肝细胞核仁DNA来源于核仁伴随染色质,并在核仁DFC区域连续伸展,排布于FC的边缘部位及DFC区域中,进一步借助于RNA/DNA杂合体抗体选择性直接标记核仁中rRNA基因转录位点,结果表明了鼠肝细胞核仁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是在FC的边缘及DFC区域.  相似文献   

6.
真核细胞核仁中rRNA基因转录位点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小麦细胞为研究材料,应用常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小麦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s,FC)内染色质的超微结构;并通过DNA抗体阐明了核仁中DNA位于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以及两者的过渡区域;应用RNA聚合酶I相关转录因子UBF(Upstream binding factor)抗体所做的分析显示,小麦细胞核仁中UBF位于FC与DFC的过渡区域以及DFC中,在FC中没有UBF的存在;进一步借助于RNA/DNA杂合体抗体选择性地直接标记核仁中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结果表明了小麦细胞核仁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是在FC与DFC的过渡区域及DFC中。  相似文献   

7.
梁凤霞 《生物学通报》1991,(10):16-16,8
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细胞结构是核仁。在光学显微镜下,核仁通常呈均质而致密的球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核仁主要分为三个区,即.1)颗粒区,含有核糖体前体颗粒;2)致密的丝状区即纤维区,包含有正在转录的RNA分子;3)浅染色区,或称为核仁内染色质,该区包含有从染色体核仁组织者区来的DNA,其中含有rRNA基因。因而,从成份上说,核仁是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转录rRNA和装配核糖体亚单位。  相似文献   

8.
真核细胞核仁中rRNA基因转录位点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小麦细胞为研究材料,应用常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小麦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s,FC)内染色质的超微结构;并通过DNA抗体阐明了核仁中DNA位于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以及两者的过度区域;应用RNA聚合酶I相关转录因子UBF(Upstream binding factor) 抗体所做的分析显示,小麦细胞核仁中UBF位于FC与DFC的过渡区域以及DFC中,在FC中没有UBF的存在;进一步借助于RNA/DNA杂合体抗体选择性地直接标记核仁中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结果表明了小麦细胞核仁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是在FC与DDFC的过渡区域及DFC中。  相似文献   

9.
周宪庭  李立容  许碧珍 《遗传》1980,2(1):33-33
原位分子杂交证明,各种哺乳动物的119 s- 28 S核搪体RNA基因(rDNA)位于特定的染色体的核仁形成区(NOR),最近,Gootlpasture 等应用银胺法特异地染色核仁形成区,证实银染的位置是染色体_L核塘体RNA基因的位置。 此后,进一步证明银染物质不是rDNA,亦不是 rRNA,可能是核仁形成区特异的蛋白质,即和 r1:NA转录相联系的酸性蛋白。人类核糖体 RNA基因位于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短臂的 次猛痕处,即人类的核仁形成区。在正常人中, 常不是所有核仁形成区皆彼银染,其范围大约 4-10。应用银染法可以觉察正常人体核塘体 RNA基因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在识别抗原中起着重要作用[1] 我们在发现巨噬细胞中存在非正常转录的 RNA合成[2] ,之后,初步探讨了识别抗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核糖体RNA(rRNA)基因的转录直接决定着细胞核糖体的生物发生,而后者与细胞的生长、增殖等行为相适应.研究发现,rRNA基因转录以RNA聚合酶Ⅰ(Pol Ⅰ)为核心,有多种因子参与,并受到多种调控因子的严密调节控制;各调控因子不仅均有自己特异的作用位点,而且又彼此关联、相辅相成.本文在简要介绍真核生物rRNA基因转录基本过程与涉及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rRNA基因转录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ERK、mTOR和JNK等信号转导通路对转录因子磷酸化的影响;转录因子的乙酰化;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和其它因子的多种作用方式等. 概括起来看,真核生物rRNA基因转录调节的核心机制是调节转录因子间及转录因子与DNA间的相互作用或影响染色质结构,从而实现对rRNA基因转录的调控,以满足特定生理/病理状况下细胞对rRNA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遗传学实验     
马正蓉  吕群 《遗传》1982,4(2):41-43
(十六)哺乳动物染色体的银染法实验原理 银染法(Ag-As技术)专染哺乳动物染色体上的核 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NOR)。已知哺 乳动物中编码18S rRNA, 28S rRNA的基因(rDNA)是 位于特定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当用银染法染色时, rDNA能选择性地还原银,呈深黑色,染色深黑的可染 区即为核仁组成区(Ag-NORs )。可染区的数目反映了 有转录活性的核糖体RNA基因的数目。  相似文献   

13.
程振起  赵林  赵f  魏西平  李楠茜 《遗传》1982,4(5):25-27
近几年来,遗传的物质基础,即脱氧核糖核 酸(DNA)序列分析技术,有了重大突破[5,7] 对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核糖核酸(RNA)序列分 析工作,在经典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于DNA序 列分析方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6]。简易直 读技术也广泛应用于RNA序列研究中。DNA 或RNA序列分析,多采用体外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示踪法,其中用放射性磷[32P l标记核酸 的5‘一或3’一末端,是研究核酸结构必不可少的 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文超  周欢  余垚  吕红 《遗传》2014,36(9):943-951
在氮源缺乏及信息素存在的条件下,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进行减数分裂并完成产孢。在此过程中,信息素介导的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信号通路调控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Spk1是MAPK通路的核心成员,通过蛋白磷酸化的方式激活转录因子Ste11,从而激活mei2+、mam2+和map3+等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尽管组蛋白H3K4甲基化参与基因转录激活、染色质重塑等诸多生物学过程,但其在裂殖酵母产孢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文章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裂殖酵母Ash2作为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COMPASS的亚基具有两个保守的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内参与H3K4的甲基化修饰。ash2+的缺失引起裂殖酵母在氮源缺乏时产孢过程的延迟及产孢率下降。ChIP、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ash2+的缺失降低了spk1+编码区H3K4的二甲基化水平,造成spk1+mRNA水平的明显下调。在ash2Δ细胞中,虽然ste11+的转录水平没有变化,但Ste11的靶基因mei2+、mam2+和map3+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在裂殖酵母中,组蛋白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COMPASS的亚基Ash2通过调控二甲基化水平修饰从而调节MAPK信号通路,参与裂殖酵母的有性生殖,为建立表观遗传修饰与减数分裂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真核细胞转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有很多迄 今尚未研究清楚的因子参加。依赖于DNA的RNA 聚合酶(E. C. 2.7.7.6)直接或间接地和转录的调节 过程有关。真核细胞有三种结构不同的RNA聚合 酶5,6,8,10,11),它们有不同的转录功能。因此,研究真 核细胞RNA聚合酶的结构对弄清酶对转录和调节显 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MS3 RNA是小鼠胚胎癌细胞特异RNA。为了阐明MS3基因在未分化细胞中特异表达的机理,我们应该首先确定此特异表达是在哪一级水平上被调控的。Naveh-Many等(1981)指出积极进行转录的基因一般是甲基化程度不足的。由于MS[3]基因有一个中等重复的家族,因此如果MS[3]基因的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进行,我们应该发现MS[3]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在分化细胞及未分化细胞之间有明显差别,于是用测定甲基化程度的一组酶Hpa Ⅱ和Msp 1水介代表分化细胞的TDM[1]及代表未分化细胞的F[9]的高分子量DNA,然后用MS[3] Cdna作探针分析MS[3]基因区的甲基化程度。在可用MS[3] Cdna探查到的范围内,MS[3]基因区的甲基化程度在TDM[1]及F[9]细胞中未见明显不同。对这一结果可有四种不同解释:①MS[3]基因家族中除少数成员外其余绝大部分成员在未分化细胞中是不转录的,在分化细胞中则全部不转录;②MS[3]基因家族的绝大部分成员在未分化细胞以及在分化细胞中都是转录的;③虽然MS[3]基因家族中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不转录的,但个别成员在未分化细胞以及分化细胞中都是转录的;④由于MS[3] Cdna只能探查MS3基因的分端区域,可能此区域的甲基化程度与MS[3]基因的转录水平无关。为了区别这些可能性,我们检查了F[9]细胞及TDM[1]细胞中的核RNA,发现在这二种细胞核内都存在着数量几乎相等的大量MS[3]基因转录物。因此我们推断,MS[3]基因家族中至少有一部分成员,很可能是大部分成员,不论在未分化细胞还是在分化细胞中都是转录的。在已分化细胞的细胞质中不能探查到MS[3] RNA的原因可能在于MS[3]基因在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即在已分化细胞的核内缺乏加工MS[3] RNA前体的能力或缺乏把成熟的MS[3] RNA从细胞核输送到细胞质中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用透射电镜观察到MGC-803细胞的核仁是网织型的,在网眼内分布有电子密度低的纤维中心。MGC-803细胞经丁酸钠作用后,其核仁的类型发生了改变,多呈环型的,核仁的中央有一个大的纤维中心;纤维中心和银染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明显减低;用图像分析仪测得核仁银染蛋白所占面积与核总面积的比值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丁酸钠可能通过抑制rRNA合成和rDNA转录活性调控MGC-80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反转录酶合成cDNA常产生不完全的转 录产物。为获得全长的cDNA拷贝并提高它 在总cDNA中的比例,已有不少文献提出了一 些措施,效果如何尚有争论[3]。我们以人胚肾 培养细胞poly(A)+ RNA为模板,参照Maniatis 的方法[5],建立了一个比较简单易行的反转录 程序,合成了较长的cDNA拷贝。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改良的Bronstein法分离纯化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建立了粘膜上皮细胞核、染色质和RNA聚合酶体外转录系统,并对它们的转录活性和某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提示肝素可提高细胞核、染色质的转录活性,抑制分离的可溶性RNA聚合酶活性。鹅膏蕈碱可抑制核和染色质转录活性。精胺在低浓度(<10mmol/L)对RNA聚合酶有加强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表明上述系统适用于转录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