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sIgA及病理表现的影响。方法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苋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肠黏膜sIgA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sIgA含量下降、结肠组织有病理改变。马齿苋多糖治疗7d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黏膜sIgA含量上升、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马齿苋多糖可以提高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提高肠黏膜sIgA含量,改善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苋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黏膜细胞因子测定、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黏膜细胞因子TNF-а、IL-6升高,IL-10减少;小鼠肠道菌群失调。马齿苋多糖治疗7 d后治疗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比TNF-α、IL-6下降,IL-10增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上升。结论马齿苋多糖可以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并降低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水平;可以提高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马齿苋多糖通过抗炎和降低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以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马齿苋多糖对衰老小鼠微生态调节作用。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用药30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微生态指标检测。结果用D-半乳糖造模以后,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降低(P〈0.05),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增加说明模型建立,血内毒素含量也升高(P〈0.05)。用马齿苋治疗后,益生菌数量升高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减少,血内毒素含量也降低(P〈0.05)。结论马齿苋多糖对衰老小鼠的肠道菌群和血内毒素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齿苋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马齿苋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进行调整治疗,达到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感染的目的。方法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然后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检测及肠黏膜电镜观察。结果林可霉素灌胃3 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肠黏膜损伤严重。持续7 d治疗后,治疗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损伤的肠黏膜基本修复。结论应用林可霉素可以成功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动物模型;马齿苋多糖具有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菌群失调,防治感染的作用,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通过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控制内毒素易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进行调整,从微生态学角度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法 Wistar大白鼠48只,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造模。之后以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灌胃,14 d后处死。取肠内容物、血液,分别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挥发性脂肪酸、内毒素。结果经过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治疗后,大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血中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结论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均具有扶植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香菇多糖和丽珠肠乐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齿苋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血内毒素含量及肝脏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应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然后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血内毒素含量测定及细菌易位检测。结果盐酸林可霉素灌胃3 d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血内毒素含量增加、肝脏有肠杆菌易位。用马齿笕多糖治疗7 d后,血内毒素含量降低、肝脏肠杆菌数量减少。结论马齿笕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血内毒素含量及肝脏细菌易位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7.
蒲公英多糖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蒲公英多糖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测定蒲公英多糖总糖含量及单糖组成。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给药组(A1~A7),使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观察蒲公英多糖对小鼠一般状况、体重、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小肠黏液s Ig A和血清IL-2的影响。结果蒲公英7组多糖中,相对分子质量100 000和6 000~10 000部分占总糖比例最高(86.40%)。经蒲公英多糖实验性治疗后,小鼠一般状况改善,体重有所增加,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外周血内毒素含量减少(P0.01)、小肠黏液s Ig A和血浆IL-2含量均增加(P0.05),其中尤以A1、A2、A6组增加明显(P0.01)。结论蒲公英多糖能够改善林可霉素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微生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CD4+ CD25+ Foxp3+调节T细胞的相关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SS制作UC小鼠结肠炎模型,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D)组,双歧杆菌治疗(BbT)组。造模7 d后,给予双歧杆菌后续治疗7 d。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行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HDS);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中表达CD4+ CD25+ Foxp3+的Treg细胞的百分比率。结果 BbT组的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MD组HDS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BbT组的HDS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CD4+ CD25+ 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BbT组结肠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CD4+ CD25+ 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以提高CD4+ CD25+ Foxp3+Treg数量,调节机体和肠道免疫功能,对UC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应用实体显微镜观察整段大肠的粘膜改变情况;普通粪便涂片观察小鼠粪便中细菌的变化,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双歧杆菌 DSS组相比,血便不明显,镜下组织病理改变轻微,肠道菌群无明显紊乱。结论: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症状和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经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香菇多糖灌胃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和丽珠肠乐组.7d后处死各组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免疫器官体重及其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结果 用香菇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进行治疗后,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明显增加,对胸腺指数无影响;显著增强了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 盐酸林克霉素灌胃能诱导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的有效建立.香菇多糖能调整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动物模型,通过病理学对比观察,选择最佳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中Ⅰ组采用乙酸刺激法诱发溃疡性结肠炎,Ⅱ组采用饮用3.5%DSS溶液诱发结肠炎,Ⅲ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小鼠每日的体重,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以及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均可引起小鼠疡性结肠炎。结论 DSS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理想的UC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UC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探究转基因牛乳中提取的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对改善UC的作用,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构建小鼠UC模型,3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对照组(DSS组)、低浓度乳铁蛋白组(L-rLF组,50 mg·kg-1·BW-1)、高浓度乳铁蛋白组(H-rLF组,100 mg·kg-1·BW-1)、低浓度溶菌酶组(L-rLZM组,50 mg·kg-1·BW-1)和高浓度溶菌酶组(H-rLZM组,100 mg·kg-1·BW-1)。造模后用重组乳铁蛋白和溶菌酶分别灌胃1周,取小鼠血清及结肠,观察器官病理变化,测定炎症因子以及肠道菌群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低浓度乳铁蛋白组和低浓度溶菌酶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缩短量、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lL-1β、TNF-α)表达量、血清和肝脏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浓度显著降低,高浓度乳铁蛋白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显著改善。表明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小鼠UC,为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的未来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BCW和DNA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粘膜上皮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嗜酸乳杆菌BCW组、嗜酸乳杆菌DN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1.5%DSS7天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随即给予嗜酸乳杆菌BCW(20ug/10g)、嗜酸乳杆菌DNA(0.2ug/10g)和生理盐水灌肠7天,每天观察小鼠情况,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去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测结肠炎症情况,并行结肠上皮NF-κB免疫组化。结果:饮用DSS小鼠DAI积分显著增高,结肠组织粘膜破坏、炎症细胞浸润,结肠上皮NF-κB表达增加(9.15±0.43),嗜酸乳杆菌BCW和DNA能降低小鼠DAI积分,减轻粘膜损伤,降低结肠上皮NF-κB的表达(4.67±0.56/6.03±0.60)。结论:嗜酸乳杆菌BCW和DNA能缓解急性溃疡性结肠炎,降低结肠上皮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马齿苋多糖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及血清TNF-α、HGF、血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微生态调节剂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模型,然后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于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进行血清TNF-α、HGF及血内毒素含量检测.结果 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腹腔注射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血清TNF-α、HGF及血内毒素含量增加.用马齿笕多糖治疗14 d后血清TNF-α、血内毒素含量降低,HGF升高.结论 马齿笕多糖可调整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减轻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HGF,从而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的损害,能改善小鼠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抗炎与促炎因子的失衡可能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卵泡抑素-1是一种具有广泛糖基化修饰的分泌糖蛋白,目前的研究倾向于是一种炎性蛋白。本研究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肠标本中FSTL1的表达,分析探讨FSTL1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中的作用。方法:20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予以4%DSS喂养一周,对照组予以普通饮水一周,监测小鼠疾病症状,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观察FSTL1在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组织FSTL1蛋白及FSTL1 mRNA表达水平,对FSTL1表达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病变主要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表面上皮脱落,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FSTL1蛋白表达于肠黏膜腺体间质,模型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9±1.44)和(0.6±0.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实验组结肠FSTL1 mRNA平均表达水平(1.57±0.23)较对照组(0.46±0.22)明显增加,(t=10.84,P0.05)。结肠组织FSTL1mRNA表达水平与小鼠DA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50,P0.05。结论:研究中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FSTL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小鼠DAI成正相关。提示FSTL1可能与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新的炎性标记物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调节剂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和乳果糖在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16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整肠生胶囊4粒、乳果糖口服液10 ml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4周。比较2组病例治疗后主要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内毒素、血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血浆内毒素、血氨浓度,减少自发性腹膜炎(SBP)、肝性脑病(HE)和肝肾综合征(HRS)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结论微生态制通过调整肠道失调菌群,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血氨和内毒素血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易感小鼠及患病小鼠的病情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为预防与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系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组)、病例对照组(DM组)、预防组(Y组)、低剂量治疗组(L组)和高剂量治疗组(H组),每组10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CON组仅每日予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Y组造模前灌胃嗜酸乳杆菌。各组每日灌胃相应浓度药物进行治疗,CON组与DM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观察至造模后25 d各组的体重、空腹血糖、C肽水平、血脂谱、胰腺组织学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1)灌胃嗜酸乳杆菌活菌制剂后,小鼠血糖降低,小鼠体重恢复至正常,C肽水平有所回升,肠道益生菌的数量有所恢复。但是某些条件致病菌在整个实验里呈递增状态。(2)STZ诱导Ⅱ型糖尿病后,小鼠TG、LDL升高,而TC与HDL变化不明显。灌胃后25 d,各组小鼠升高的TG、LDL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3)小鼠胰岛病理结构变化:Y组胰岛细胞形态接近CON组,边界较清楚,细胞排列较整齐,胰岛数及岛内细胞数多于L、H组,细胞分布均匀,核大小基本相等,少部分核固缩。结论嗜酸乳杆菌对STZ所致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减少。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化的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米四氧化三铁双歧杆菌脂磷壁酸(Fe3O4-LTA)复合物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情况。方法 100只Babl/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N)、溃疡性结肠炎阳性对照组(UC)、0.1 mg/mL纳米Fe3O4-LTA缓解组(L)、0.5 mg/mL纳米Fe3O4-LTA缓解组(M)、1 mg/mL纳米Fe3O4-LTA缓解组(H)。N组不施加作用,UC组、缓解组(L组、M组、H组)用2%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自由饮用2周,2周后UC组不施加作用,L、M、H组分别采用0.1 mg/mL、0.5 mg/mL、1 mg/mL灌肠1 mL,每天1次,连续3周。观察临床体征和检测WBC、CRP、PCT、IL-18、IL-10。灌肠3周后处死小鼠,分离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用RT-PCR法检测TLR2、TLR4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p65的表达,组织病理切片评估缓解效果。结果纳米Fe3O4-LTA缓解1周后小鼠精神状态明显恢复良好,活动及进食增加,毛色有光泽。缓解组比UC组体重增幅大(P0.05);血液检测发现缓解组炎性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H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UC组与缓解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TLR2的表达要高于N组(P0.05),UC组TLR4的表达要高于N组和缓解组(P0.05)。NF-κBp65的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UC组与缓解组的表达要高于N组(P0.05);病理组织切片和临床体征显示总缓解率达83.33%。结论纳米Fe3O4-LTA复合物具有较好缓解UC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