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固定面积法调查了青林三个主要演替阶段森林(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的鸟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混交林中鸟类物种数、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种团多样性最高,阔叶林最低。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明,三种演替阶段森林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所记录到的35种鸟类中有11种差异显著。其中,山雀科和科在阔叶林中占优势,而柳莺亚科在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占优势。食性种团中,阔叶林以食虫鸟和食果食虫鸟为主;混交林和针叶林均以食虫鸟、食果食虫鸟、食谷鸟和食果鸟为主。鉴于阔叶林和混交林有向顶级群落(针叶林)演替的趋势,建议采取人为干扰来维持三种演替阶段森林的面积,以便从景观水平上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2020年5月—2021年4月,对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水鸟调查,共记录水鸟82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鹬科、鹭科和鸭科鸟类共同组成了该区域水鸟群落的优势类群,涉禽种类多、种群规模小,游禽种类少、种群规模大。豆雁、苍鹭、灰翅浮鸥等为自然保护区内水鸟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月份水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4、1和5月。总体上,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物种丰富度维持较高水平,迁徙期水鸟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更高,越冬期水鸟种群数量更大,7月水鸟物种丰富度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迁徙期的水鸟群落相似度普遍较高,春季迁徙期鸻鹬类种数占比高,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雁鸭类种数占比高、种群数量大。此外,本次调查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水鸟18种,集中出现在越冬期及早春和晚秋。  相似文献   

3.
辽宁老铁山雀形目鸟类秋季迁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4年秋在辽宁旅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通过鸟类环志和直接观察的方法,对该地区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秋季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5年共环志11 040只雀形目鸟类,发现8种保护区新记录种。结果表明,鸟类迁徙高峰大都集中在10月中下旬;气候条件与鸟类迁徙关系密切;不同年份优势种及种群数量均不同;鸟类的迁徙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集群现象,但不同种类迁徙的种群大小又有差别;2004年雀形目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少于前4年,略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小龙门林区夏季鸟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及其在 1999年~ 2 0 0 3年时间段内的变化。通过野外设置8块样地 ,采用网捕环志、望远镜观察、鸣叫识别三种方法统计 ,得到了以下结论 :山雀科 (Paridae)、长尾山雀科 (Aegithalidae)、翁鸟科 (Muscicapid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 ,银喉长尾山雀 (Aegithaloscaudatus)、大山雀 (Parusmajor)、褐头山雀 (Parusmontanus)、冠纹柳莺 (Phylloscopusreguloides)为该地区的优势种 ;林区鸟类物种及生物多样性丰富 ,且在研究阶段内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 ;另外 ,通过分析也发现林区内空间距离是决定不同森林生境类型间鸟类群落相似程度的主要因素 ,这些结论对于太行山生态恢复工程如何继续实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峡重庆库区不同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7年,对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鸟类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调查记录库区鸟类15目48科226种,数量18929只。用鸟类数量级划分、Sorensen相似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析库区各种生境鸟类群落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库区天然林、人工林、灌草丛和水域生境中鸟类群落的组成与农田生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尤以人工林和农田的相似性最高;2)库区人工林生境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3)库区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生境日趋单一,已逐渐形成一种以农田灌丛鸟类为主的鸟类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广东车八岭常绿阔叶林林下鸟群落组成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2007年4月,用网捕法对广东车八岭常绿阔叶林林下鸟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张网1781.3h·网,捕到23种309只鸟,分属3个目10个科.林下鸟主要以雀形目为主,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为优势种.从食性上看,车八岭常绿阔叶林林下鸟以食虫鸟为主,网捕到的食虫鸟共13种143只,食虫鸟占整个网捕鸟种类的56.5%、鸟数量的46.3%.车八岭常绿阔叶林中画眉科鸟类占有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4~5月采用"点样带法"(point transects)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85种鸟类,分属7目22科。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5种,我国特有种13种,优势种4种。把调查区域划分为3种生境: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并对各生境鸟类群落的鸟类数量级、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1)国家级保护鸟类在原始林中最多,次生林中最少;我国特有种则是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林中最少。2)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原始林最高,人工林最低。3)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B 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最高,原始林和人工林之间相似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8.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秋季鸟类环志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  雷进宇 《四川动物》2003,22(2):88-90
2001年9月3日至11月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园经过51d的工作,共网捕环志鸟类2目10科28种165只。其中留鸟4种,占总数的14.29%;旅鸟18种,占总数的64.29%;夏候鸟4种,占总数的14.29%;冬候鸟2种,占总数的7.15%。通过网捕环志技术,并结合春季同一地区的环志结果,分析了迁徙季节本地区鸟类群落的组成,以及群落随时间、季节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许多长距离迁徙的雀形目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田鹀(Emberiza rustica)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更为突出。通过对田鹀种群数量长期监测和迁徙动态分析,可为此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从2001年开始,陆续在黑龙江省高峰、青峰、帽儿山、新青和大沾河,吉林省珲春和吉林市,辽宁省的辽宁鸟类研究中心(大连)和旅顺老铁山,以及内蒙古乌尔其汗鸟类栖息的临水林缘处布网环志。截至2018年,累计环志田鹀184181只,其中春季88571只,秋季95610只;各年度环志数量波动较大,总体呈现急速下降趋势。幼鸟的越冬损失率高达41.3%。田鹀106只次的回收信息表明,自然条件下田鹀寿命可达11年以上;日迁飞距离最快可达到300 km,飞行速度可达30 km/h。中国东北地区是田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途经地;田鹀的迁徙路线相对稳定,在瑞典北部繁殖的种群经中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天津以南越冬。通过环志发现,近些年田鹀种群数量急速下降。通过比对,发现中国东北地区田鹀的环志数量变化趋势与瑞典的田鹀环志数量变化趋势相似;相对于环志数量最多的年份,环志数量下降95%以上,值得关注。栖息地破碎化、非法猎捕等是影响田鹀生存的主要受威胁因素。建议依据田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标准化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以助于鸟类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天坛公园鸟类群落结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163次,总计654.4h。共记录到鸟类130种,隶属于13目38科。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最高在5月,最低在8月;均匀度冬、春季最高,夏季最低;优势度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同20世纪60~80年代相比,优势种的种数减少,现今仅有麻雀(Passer montanus)、灰喜鹊(Cyanopi cacyana)和喜鹊(Pica pica)3种。候鸟迁徙和留鸟群落内部种群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报道了丝光椋鸟(Sturnia sericeus)在北京地区野外繁殖成功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Beta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eta多样性用来衡量集群内物种组成的变异性,可以被分解为空间物种转换和物种集群镶嵌两个组分,是揭示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基础。目前开展了较多的地上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研究,然而地下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进展缓慢。以小兴安岭凉水和丰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区,于2015年8、10月采用陷阱法对阔叶红松林进行调查,揭示地表甲虫(步甲科、隐翅虫科、葬甲科)的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1)凉水共发现39种、856只地表甲虫,丰林共发现43种、1182只地表甲虫。8月凉水明显具有较高的全部甲虫(三个科的总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10月正好相反。(2)凉水和丰林之间地表甲虫beta多样性的差异仅发现于8月的步甲科和葬甲科之间。(3)凉水和丰林地表甲虫的beta多样性主要由空间物种转换组成,物种集群镶嵌对beta多样性的贡献很小,说明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变异主要由本地物种之间较高的转换引起。研究表明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的beta多样性主要由空间物种转换组成,在揭示群落构建机制过程中,其内部物种交换和环境调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山黄麻林鸟类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黄麻 (Tremaorientalis)林是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初级阶段 ,鸟类与山黄麻林的相互关系对森林更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样带观测法 ,在山黄麻林内设 10条观测带 (各带 10 0m长 ,10m宽 ,合计面积 1hm2 )观测记录鸟类 ,网捕鸟类了解摄食情况。观测到的鸟类隶属 7个营养生态位集团 ,涉及 11科、2 4属、4 5种 ;这些鸟类除 5种主要以虫为食 ,4种主要吃草籽外 ,绝大多数都摄食山黄麻果实 ,因而山黄麻果实大量成熟期鸟类较多。山黄麻林鸟类群落的季节动态与山黄麻物候关系密切 ,随山黄麻林的花果量而变动 ,鸟类集中在果熟的山黄麻树上摄食 ,在山黄麻果熟的高峰期 ,鸟类群落呈现出种群数量丰富 ,多样性高而均匀度低的分布格局。 36种食果鸟类的种群数量直接与山黄麻果实丰盛度有关 ,食虫、食草籽的鸟类与山黄麻林结构和食用山黄麻花果的昆虫数量均相关 ,山黄麻林维持了相应的鸟类群落 ,同时鸟类也控制了林内害虫 ,帮助山黄麻传授花粉、散播种子。在植被演替的过程中 ,山黄麻林与鸟类群落相互作用 ,协同发展 ,鸟类多样性联系着森林更新  相似文献   

13.
繁殖期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阶段,掌握繁殖期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对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6—2020年,采用样线法在湖南浏阳大围山于每年5月和7月分别开展1次系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100种,隶属于10目38科。其中,留鸟73种、夏候鸟22种、冬候鸟2种、旅鸟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种,即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等12种。2016—2020年依次记录到鸟类64种、68种、63种、56种和57种。鸟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2018年最高(3.421),在2020年最低(3.062)。年际间鸟类物种组成周转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依次为77.27%、81.68%、84.87%和94.69%。调查期内5月的鸟类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均值略高于7月。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丛是大围山繁殖鸟类最主要的生境,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鸟类群落的Sha...  相似文献   

14.
2014年3月21日—5月9日,采用样线法与定点观察法对沈阳市周边26个重要生态保护地春季迁徙期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6目40科9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居留型组成以夏候鸟和旅鸟为主,共占记录鸟类物种总数的77.7%。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为主,占74.5%。生态型中鸣禽最多,占36.2%。不同调查样地的鸟类组成与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水库湿地鸟类数量最多;湿地公园物种丰富度最高;森林生态系统鸟类多样性较高;沙地生境鸟类多样性较低。调查发现部分生态保护地存在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生态破坏严重、生境类型高度单一等生态问题。针对相应的生态保护地应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鸟类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5.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6年11月和2007年2~9月,对齐云山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物种监测,共记录到鸟类257种,隶属于17目54科.其中留鸟120种,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137种;古北界种类97种(37.7%),东洋界种类141种(54.9%),广布种有19种(7.4%);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科34种;发现江西省新纪录鸟类4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3.875、0.791和0.964.从各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看,农田居民区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是灌草丛和阔叶林,溪流水域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生境的变化趋势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灌草丛中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高,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低.通过与周边包括九连山、井冈山、江西武夷山和广东车八岭4个保护区的鸟类进行物种多样性G-F指数对比分析,得出齐云山鸟类多样性与九连山相当,而高于其他3个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鸟类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生物多样性格局和物种保护已成为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揭示城市化过程中城区和郊区破碎化林地中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差异和嵌套格局, 本研究于2021年春、夏季鸟类繁殖期采用样线法对海口和三亚市的城区、郊区共13个林地斑块中的鸟类群落进行调查。使用NODF (nestedness metric based on overlap and decreasing fill)和WNODF (weighted nestedness metric based on overlap and decreasing fill)方法进行嵌套格局分析。研究发现: (1)共记录到林鸟100种, 隶属于11目39科, 其中三亚郊区的鸟类丰富度最高, 共8目29科68种。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共18种, 其中两城市郊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物种数均多于城区, 海口郊区还记录到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2)鸟类群落多度、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区域中均存在差异。海口城区的鸟类群落多度显著高于海口郊区(P < 0.05), 三亚郊区的鸟类群落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三亚城区和海口郊区(P < 0.05)。(3)嵌套分析结果表明, 海口和三亚市的城区、郊区林地鸟类群落均呈现反嵌套分布格局。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三亚市城区和郊区的斑块面积与鸟类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 而物种丰富度与斑块距最近大面积林地的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 两城市鸟类群落多样性都表现出郊区高于城区的特点, 少数优势种(如白头鹎 Pycnonotus sinensis)占据了城市中的主要生态位。受城市化的影响, 海口郊区与城区鸟类群落有同质化的趋势。鸟类在城区和郊区斑块间的高流动性、种间竞争和斑块中资源的可利用性等因素可能导致斑块间鸟类群落的反嵌套分布格局。我们建议应加强城区和郊区鸟类的保护, 减少对林地的破坏, 提高城市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洪咏怡  卢训令  赵海鹏 《生态学报》2021,41(5):2045-2055
鸟类是地球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物种。农业景观中的食虫鸟类提供了重要的虫害控制服务。当前,农业景观中鸟类多样性丧失加剧,为探讨鸟类多样性在各生境以及年际间的变化,以黄淮平原为研究区,在河流、湖泊、农田、村庄等生境中共设置20个样点。于2016-2019年连续4年在繁殖期采用样线法对鸟类进行多样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现22922只个体,分属14目,38科,53属。从区系分布来看,各生境各年间均以广布种为主;从生态类群来看,鸣禽占绝对优势;从居留型来看,留鸟所占比例最高。(2)在食性组成上,从物种丰富度看,食虫鸟类有57种,约占总物种数的77%;从个体数来看,杂食性鸟类占比超52%。(3)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值均出现在湖泊或河流生境中。(4)鸟类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各生境间鸟类群落均为中等相似程度;鸟类物种丰富度波动幅度在农田和村庄中呈逐年上升趋势。(5)物种多样性加性拆分分析显示,在生境尺度上,局地的α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组成,而从整个研究区来看,生境间的差异则更为重要。造成鸟类多样性时空差异的原因复杂多样,而生境异质性的增加和水域的存在对提高鸟类多样性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调查中超过77%的物种和40%的个体均为食虫鸟类,应当充分重视鸟类为区域农业景观提供的虫害控制服务。本研究可为区域鸟类多样性保护及鸟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鸟类迁徙时间的影响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鸟类环志的方法分析了2010至2019年河北秦皇岛两种鸟类春季迁徙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差异性的原因。选择环志数量较多的食虫鸟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和食谷鸟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0年间两种鸟类春季迁徙到达时间、高峰期、离开时间和停歇天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0年间黄眉柳莺和灰头鹀春季迁徙到达时间、高峰期和离开时间都出现了提前现象。黄眉柳莺和灰头鹀在秦皇岛停歇天数都呈现缩短的趋势,黄眉柳莺到达时间与离开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两种候鸟春季迁徙时间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秦皇岛环境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促使各种植被群落和昆虫提前进入生长繁殖阶段,为春季提前迁徙而来的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黄眉柳莺春季迁徙期在秦皇岛采取“早到早走”的策略,提早到达繁殖地可以增加其繁殖成功率,有助于提高鸟类种群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鸟击事件主要发生在机场范围内,对机场周边生境的鸟类组成进行调查,是制定鸟击防范对策的重要前提。国内多数机场已经开展了相关的鸟类组成调查,但是选用的调查方法却存在较大差异。以样线法和网捕法两种常用的调查方法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周边的迁徙期鸟类进行了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调查方法在机场鸟类群落组成调查中的效果及调查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适合机场鸟类调研,共记录到鸟类97种,网捕法记录的鸟类种数(83种vs.57种)高于样线法,网捕法单独记录的鸟类种数(40种vs.14种)也高于样线法。尽管两种方法每期(半个月)调查的物种数和目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但随调查强度(如调查次数)增加,网捕法累计记录到的鸟类种类明显高于样线法,且较晚达到渐近线。另外,两种方法调查记录的鸟类群落组成也具有显著的差别,如网捕法记录到较多鹌鹑和鸮形目等夜间迁徙或活动鸟类,而样线法可记录到鹭科和雁鸭类水鸟等。这说明两种调研方法在鸟类调查中有较好的互补性。因此,本研究认为机场鸟情调研时应该根据鸟情特点,选择合适的鸟类调研方法,综合采用多种调研方法可更有利于获得科学的鸟情信息。  相似文献   

20.
鸟类环志是种群监测和迁徙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秦皇岛鸟类环志站1999 ~ 2019年的环志数据,对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和蓝歌鸲(Larvivora cyane)两种鸟类在21年间的种群动态和迁徙时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徙途经秦皇岛的黄胸鹀种群数量以4或5年为周期呈规律性的波动下降,年均降幅达17.3%,21年间种群数量累计下降了97.7%。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黄胸鹀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并于2021年初将其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望促进其种群的逐步恢复。蓝歌鸲种群数量的年均降幅为4.2%,但下降过程主要集中在1999至2003年间,其后种群指数趋于稳定。黄胸鹀春季网捕高峰短暂而集中,持续约15 d;秋季网捕高峰则较为分散,持续约47 d。这表明黄胸鹀春季迁徙进程明显较为集中和快速,可能是出于繁殖需求采取了时间最短的迁徙策略。蓝歌鸲成年雄鸟、成年雌鸟和亚成鸟春季的网捕高峰在日期上有明显的差异,间隔4或5 d先后出现,表明蓝歌鸲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在春季进行差别迁徙,有利于减小停歇地的种内竞争,并确保雄鸟提前到达繁殖地占领优质的繁殖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