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复眼对不同光源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夜晚活动的昆虫,对不同的光源有着明显的选择性。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我们先后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enr)、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 Guenee、粘虫Leucania sep-arata(Walker)和三带喙库蚊Gulex(C.)trita-eniorhynchus Giles等进行了有效光源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太平 《生态科学》2000,19(1):51-58
自 6 0年代发现等位酶 (allozyme)标记 ,70年代迅速发展 ;80年代出现DNA标记技术 ,至今仍是方兴未艾 ,形成了包括RFLP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VNTR(variablenumbertendomrepeats)、RAPD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在内的一系列分子标记技术。为解决生态学的个体识别、亲缘关系鉴定及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分子标记技术与生态学的结合 ,诞生了一门全新学科———分子生态学。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自70年代中到80年代末的十几年间有着相当快速的发展过程,从无机试剂诱导的融合(Binding,1974;Ferenczy,1975)到PEG辅助融合(Kao,1974)以至发展到电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Zimmermann, 1980; Halfmannet al.1983; Call et al. 1984;Broda et al. 1987; Foerster et al.,1986; Fikus et al., 1985; Magae etal., 1986; 汪和睦1986a,b;张博润等,1986;彭卫宪等,1987)反映了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的演变全貌。随着原生质体融合手段的不断更新,在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利用这项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4.
海南、贵州和四川三省翼手类新纪录——褐扁颅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对翼手目动物的调查和研究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发现3种蝙蝠新种(Zhang et al., 2007; Feng et al., 2008; Wu et al., 2008),5种中国新纪录(何晓瑞和杨白仑,1991;赵辉华等,2002; 吴毅等,2004;张礼标等,2004,2005;张劲硕等,2005;冯庆等,2006),以及10种省级新纪录(胡锦矗和吴毅,1993;吴毅和李操1997;吴毅等,1999;吴毅等,2001;刘颖等,2005;罗键和高红英,2006;江廷磊等,2007).  相似文献   

5.
西藏哺乳类名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九世纪30-40年代,曾一度旅居尼泊尔的霍奇森(Hodgson),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批西藏标本。本世纪初,沙俄军官科兹洛夫(1901)率“探险队”入藏考察;沃尔顿(Walton,1903,1904)随英军到藏南收集动物标本;沃拉斯顿(Wollaston,1921)以及路德洛(Ludlow,1932,1934,1938,1946-1947)等,相继在藏南(包括珠穆朗玛峰地区)、藏东南和藏西北等地区调查采集。  相似文献   

6.
<正> 伪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s(Garman)原产于美国东部和中西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地区,是控制果园中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和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Koch)的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早在50年代初该螨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从生物学、饲养、繁殖技术等方面加以研究。70年代初,Croft等人研究发现了该螨对谷硫磷、对硫磷等有机磷农药有很强的抗性,对在美国果园中普遍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有中等程度的抗性,而对有机氯  相似文献   

7.
<正>育种技术经历了以20世纪30年代杂交玉米(Zea mays)、60年代矮秆水稻(Oryza sativ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绿色革命、80年代转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等重大科技成果为代表的传统育种、遗传育种和分子育种的3次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和促进育种科技跨越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仍难以满足人类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预测,2050年粮食需求将会翻番,这就需要作物产量保持年增长2.4%以上,因此迫切  相似文献   

8.
.张凯  欧拉 .柴智 《遗传》1988,10(3):35-35
酯酶D(Esterase D)简称“EsD”,是60年代Tashian等人先后发现人红细胞中含有能够分解羧酸酯键的一类酯酶,即A、B、C以及乙酰胆硷酯酶;70年代初期由Hophinson检测出来的。它是一种新型的红细胞同工酶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改进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山西省气象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山西省境内较为均匀分布的7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7 a(1960-2016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气象资料,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在其基础上构建了改进的相对湿润度指数(M_(10i))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山西省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进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可很好地表征出典型干旱年;从57 a的资料来看,山西干旱程度总体呈现加重的趋势;对比各年代干旱程度,以20世纪60年代干旱最轻,80年代和90年代干旱最为严重,90年代之后又呈现逐年代减轻的趋势;山西省干旱强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北部大部、太原中部干旱强度最强;冬季、春季干旱强度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山西省历年特旱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等级的干旱,重旱频率略高于轻旱和中旱的频率;大多数年份,山西省冬季总干旱频率最高,春季次高,秋季较低,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0.
<正>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与玉米象S.zeamais(Motschulsky)是重要的贮粮害虫。40年代英国Richards与澳大利亚Birch分别以米象大小品系进行杂交试验,50年代美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对异地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与水稻产量和广适性密切相关。为了明确不同环境下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及稳定性差异,本研究以284份来源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和日本的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沈阳、北京、银川、临沂、南昌和三亚等6个鉴定点的异地环境鉴定,进行了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的7个农艺性状的表型评价与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异地环境下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总体上从纬度较高的沈阳到纬度较低的南昌,各性状的表型值明显趋于减小,然后在三亚冬季环境下各性状表型值又有增加;从年代Ⅰ品种(20世纪60年代以前)至年代Ⅳ品种(21世纪以后)水稻生育期延长、株高降低、穗数减少、穗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大,水稻性状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从多穗型向大穗重穗型发展。在异地环境下千粒重、穗长和穗数的表型值相对较稳定,其次为抽穗天数和株高,结实率和穗粒数的稳定性最差。不同年代品种抽穗天数的稳定性参数大小顺序为年代Ⅰ年代Ⅱ年代Ⅳ年代Ⅲ,随着年代的进展,选育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逐渐趋于增强。在异地环境下,辽粳931、辽粳454等20个品种表现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这些材料可作为亲本材料利用于水稻育种。  相似文献   

12.
张希增 《昆虫知识》1992,29(2):105-107
<正> 骚扰阿蚊 Armigeres subalbatus(Coqui-llett)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山东省60年代已有报道。1986年以来我们在鲁南地区的临沂、苍山、郯城、平邑、沂南等县市又先  相似文献   

13.
自7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人类在征服癌症等“不治之症”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却很少有成功的记载。然而现在,科学家们正从一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70年代后期,遗传工程技术不断更新,尤其是限制酶位点多态性(RFLP)、寡聚核苷酸探针(ASO)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的相继问世,使得基因诊断技术突飞猛进。RFLP,只是因人而异的短短的DNA序列,可以测定出它在染色体中的特定位置;经扩增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现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平 《动物学杂志》2002,37(3):71-78
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末的萌芽期;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成长期;80年代以来的蓬勃发展期。1990年以来,繁殖是我国鸟类生态学的最主要研究内容,论文数量比例占23.53%;行为,栖息地,群落和迁徙等方面的研究有明显增长;鸟类食性研究的关注程度下降,本文对繁殖,行为,栖息地,种群和群落内容研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中国鸟类生态学研究与发展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神农架山地河岸带连香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种群统计学和树木年代学的方法, 从年龄结构、生命表、径向生长和干扰史4个方面, 研究了神农架山地河岸带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结果显示:1) 连香树种群内幼龄个体比较充足, 但在长时段内更新时有断代, 多个局域种群有明显可辨的同生群 (年龄幅宽约为50a), 其发生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和70年代, 高峰期则在40年代和90年代;2) 萌枝更新非常突出, 与种群年龄和群落盖度有显著相关 (r>0.6, p<0.05) ;3) 经20a以下和60~100a间两个死亡高峰以后, 种群可达生活力最优阶段, 180a以后出现衰老迹象, 生存曲线总体上介于DeeveyⅡ和Ⅲ型之间;4) 前30a连香树胸径的生长速率最快, 经2次生长释放后, 约在60a前后进入林冠层, 90~120a间进入成熟期前, 胸径分化最为剧烈;5) 干扰高峰年 (20世纪2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 与种群更新的高峰年大致吻合。这些结果表明, 个体生长发育特征与中长期的干扰对其种群结构与动态有重要影响。由于幼苗尤其是萌枝的的数量充足, 连香树种群在中短期内可以维持。  相似文献   

16.
<正> 棉蝗Chondracris rosea(De Geer)是个体较大的土蝗,雌成虫体长62~81mm。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我县的次要害虫,不列为主要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现代静脉营养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上的推广使用,在世界先进国家中(日、德、美、法、瑞典等)各种营养用氨基酸输液相继出现。从四十年代的第一代蛋白质水解液发展到五十年代以必需氨基酸为主体的第二代L—型结晶氨基酸输液以及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含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第三代平衡氨基酸输液,近年又出现了第四代高支  相似文献   

18.
上海郊区农业投能量和投能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除了需要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为地投入一定的辅助能量,才能形成和扩大初级生物量的生产。上海郊区3.6×10~5ha 耕地,50年代初期实行一熟稻和麦(油、肥)-稻与棉花轮作,耕地复种指数1.60,土地耕耙、灌排水及收种管各项田间作业全部使用人工和畜力,极少施用化肥;60年代初期实行麦(油、肥)-稻与麦-棉轮作,耕地复种指数1.80,土地耕耙、灌排水大部分已使用机械、播种、插秧和收割等田间作业使用人工,施用一定数量的化肥和农药;70年代以来实行麦(油、肥)-稻-稻、麦-稻与麦-棉轮作,耕地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19.
白鱀豚(Lipotes vextllifer Miller)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淡水鲸类。在学术上有特殊的重要价值。在五十年至七十年代,周开亚等曾作过白鱀豚的形态解剖及地理分布的一些零星报道。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白鱀豚的形态解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物学特征以及组织学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发表了有关研究报告(陈佩薰等1980,1985;刘仁俊等1980;林克杰等1985;李钟杰1985)。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60—2012年洞庭湖区24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2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日照时数以46.0 h·10 a-1的速率显著减少;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最为明显(29.5 h·10 a-1),冬季次之(14.6 h·10 a-1),春季、秋季日照时数没有显著变化;湖区北部日照时数的减少速率大于南部,其中西北部的监利站减少速率最大,高达97.8 h·10 a-1;年日照时数在1980年发生突变,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日照时数偏多,80年代以来日照时数偏少;年日照时数具有2、6、10~11 a的变化周期;洞庭湖区日照时数的减少可能主要与云量、降水量、轻雾日数的增多以及风速的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