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 棉铃虫、菸夜蛾、大棉铃虫是实夜蛾属中三个比较近似的种,由于外形相近,常有人怀疑是否同种;又中国的文献中,棉铃虫学名常用Heliothis armigera(Hbner),而美国的文献中,棉铃虫学名多用Heliothis obsoleta(Fabri-cius)或Heliothis zea(Boddie),因此也常有人询问中国的棉铃虫和美国的棉铃虫是否同种。兹根据手头材料,作一简要的分析比较。 一、翅的区别 棉铃虫前翅线、纹不清晰,环纹的黑色环线不显,常只见一黑心,肾纹模糊,但几乎充满黑色,外线强锯齿形,齿尖在翅脉上为黑、白点;翅  相似文献   

2.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er)近年来在湖北省对棉花生产威胁较大。1977年我们在汉川县分水公社新农大队开展棉虫综合防治的同时,用棉田套种高粱,利用高粱蚜Aphissacchari Zehntner繁殖天敌消灭棉铃虫,全年未用农药,基本上控制了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 1.以高粱繁殖高粱蚜 高粱于4月初播种育苗,6月初移栽棉田厢沟两旁,每亩30至50株,6月中旬发棵分蘖,6月下旬高粱蚜密度剧增。据6月20日至9月5日调查:平均有蚜  相似文献   

3.
定温条件下棉铃虫种群动态的数学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是我国棉花主要害虫之一,70年代以来,曾在我国南北各棉区几次严重为害,这样,对棉铃虫预测与控制的研究成为全国棉虫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温度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力的试验与分析,国内外已有报道(许明霞等,1958;齐兆生,1961;吴坤君等1978、1980),但多着重于温度对生长发育与生殖力的影响,以及实验条件下生命表的分析,应用数学模型对该种害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各发育阶段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养棉铃虫环境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就人工饲养棉铃虫过程中,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三大要素对棉铃虫各虫态的影响进行过一些研究,现将资料整理报告于后。 材料与方法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ner虫源是从大田采回的越冬老熟幼虫,室内化蛹羽化的成虫繁殖的后代。 饲养室温度、湿度用电热蒸气和喷水控制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70—85%,光照以30瓦或40瓦日光灯为光源,距0.5—2.0米,光  相似文献   

5.
大田土壤含水量与棉铃虫蛹期数量变动规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子江 《昆虫知识》1992,29(2):77-79
<正> 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蛹的影响,以往已见报道,唯做系统分析的仅见张孝羲等所做的室内模拟观察,但大田自然状态下的系统观察分析,迄今尚未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普遍发生的农业主要害虫之一,一般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卵高峰在6月上旬;第二代卵高峰在7月中旬;第三代卵高峰在9月初,其中第二代和第三代为害棉花较重,往往造成棉花的蕾铃脱落、虫蛀铃、烂铃,严重地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多种原因,化学防治很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防治途径。 1974年,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兵团、师、所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在1973年引种赤  相似文献   

7.
<正> 1978年,第四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er)发生期间,我们以杨树、核桃树、构树三种树枝为试验材料。将三种粗细一致的树枝各绑成大小相同的5把。8月26日,分组插于同一块棉田,进行诱蛾试验(表1)。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猖獗因子研究——土壤含水量与化蛹、羽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成了长江下游棉区主要害虫,近十年来虫量时大时小,危害时轻时重。如江苏1977年发生量很少,但1978年却特大发生。搞清棉铃虫的猖獗因子,不仅对控制危害,确保棉花丰产有重要意义,在昆虫生态学上也有一定的价值。 棉铃虫在土内筑土室化蛹,与粘虫、地老虎、豆荚螟等害虫有若干相似之处。蛹期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可以影响化蛹、羽化,从而使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为摸清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以期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我们从1979年开始,进行第二、三、四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伪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s(Garman)原产于美国东部和中西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地区,是控制果园中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和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Koch)的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早在50年代初该螨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从生物学、饲养、繁殖技术等方面加以研究。70年代初,Croft等人研究发现了该螨对谷硫磷、对硫磷等有机磷农药有很强的抗性,对在美国果园中普遍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有中等程度的抗性,而对有机氯  相似文献   

11.
武予清 《昆虫知识》1992,29(5):317-319
<正> 棉铃虫类害虫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主要种类有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美洲棉铃虫H.zea(Boddie)和烟芽夜蛾H.virescens(Fabricus)。在棉田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引起棉铃虫类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发展,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给棉虫治理带来严重的挑战,引起世界各国昆虫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一、棉铃虫类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自战后化学合成杀虫剂投入使用以来,世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植物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59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在少数植物种(如烟草、马铃薯)上由野生型 Ri 和 Ti 质粒转化的细胞再生出植株(Ackermann;Wullems 等,DeGreve 等;Spano 等;Barton 等;Ooms 等;Davrd 等;Tepfer。  相似文献   

13.
提高二代棉铃虫经济阈值辅以合理摘蕾示范再获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是华北棉区一大害虫,尤其是第二代幼虫集中为害棉蕾,而生产上强调保“伏前桃”,故将第二代作为重点防治世代,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生态学问题。为了提高防  相似文献   

14.
夜蛾趋光特性的研究:复眼反应与行为反应的相关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夜蛾对于波长的反应有很明显的选择性。在我们已经测验过的波长范围内,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和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 Guenée)对333毫微米的紫外线趋性最强(丁岩钦等,1974);而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对于375毫微米的紫外线趋性最强(未发表资料)。但这些结果只能说明诱蛾光谱是决定诱蛾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为什么不同的单色光能产生不同的引诱作用?为什么在田间还有不少蛾子降落在诱蛾灯周围而并不扑灯?怎样才能排除这种现象来更好地发挥光学防治的作用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四川棉铃虫的滞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以滞育蛹越冬。为了了解自然条件下的滞育进度和影响滞育的因素,1977—1982年连续作了自然条件下滞育进度的观察,1981和1982年作了一些控制条件下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0月上旬下半期到下旬初,在乐安县牛田公社种植的2500亩晚大豆(Glycine max(L.) Merr.)遭受到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严重为害。据调查,百个豆荚有幼虫50-70头,被害后豆荚内无豆粒,均是空荚。据报导,棉铃虫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幼虫要入土化蛹过冬,不再为害。但是去年,此时还继续发生原因何在?据笔者调查,邻近种了少量棉花,此时已经衰老变硬难以为害;在气候干旱、温度偏高、雨量稀少,可能适应它大量繁殖。因食料缺  相似文献   

17.
蛙皮素(铃蟾素)是7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对哺乳动物的胃酸分泌、血糖水平和体温调节都有广泛的生理学作用。80年代初才开始发现蛙皮素同CCK一样,对胰腺及消化道粘膜的生长发育有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北方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及杀虫特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我国南部和北部地区12省的1491份土样中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以下简称为 Bt)221株。经鉴定,属于已有血清型(H_1~H_(45))中的24个血清型。此外尚有部分自凝型和未知血清型菌。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出菌土样率为12.6%,出菌率为17.2%,优势血清型为H_4、H_(10)、H_3、H_(13)、H_5及H_(29),其中以黑龙江省土壤Bt菌最丰富,出菌土样率和出菌率分别达21.4%和29.4%,还分离出H_(43)型菌2株;西北地区的出菌土样率和出菌率分别为6.6%和7.1%,远低于东北、内蒙古地区,优势血清型为H_4、H_5、H_(19)、H_(10)及H_3;南部4省土壤中的优势血清型为H_3及H_5,Bt菌的平均分出率高,但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湖南、江苏的出菌土样及出菌率均在4.8%~4.9%,广东珠江三角洲土壤中分别高达77.8%和129.6%,湖北长江沿岸冲积土中则未分离出Bt菌。毒力初测结果表明:北部地区的Bt分离株中仅有1.6%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高效,1.1%对柳蓝叶甲(Plagwdera versicolo…  相似文献   

19.
从过去的研究,我们已初步明确了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 Guenée)成虫对于各单色光的趋光反应,即从紫外光谱的333毫微米到可见光谱656亳微米的范围内,它对波长的反应曲线最高峰值为333毫微米(丁岩钦等,1974)。烟青虫成虫对双色光与光强度的趋光反应的研究是上述工作的继续,目的是企图对夜蛾成虫的趋光行为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不同品系对某一种昆虫,或苏芸金杆菌的某一品系对不同种昆虫表现出毒力的差别已有报道,例如血清型H_5a5b的蜡螟杆菌对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毒力比H_3a3b的HD-1菌株高150倍,但对烟草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的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