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吴增源  王红  李德铢 《广西植物》2012,32(5):603-606
楼梯草属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是属下系的划分和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研究该属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标本查阅及野外调查,为该属七种植物的果实进行了补充描述,对该属的进一步分类修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五味子属(Schisandra)10种96号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和种皮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首次对该属的种皮微观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报道,并编排有分种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该属的种子宏观形态呈现平滑、细皱纹或瘤状突起,并认为五味子属种子形态可有从平滑到有细皱纹再到有瘤状突起的演化趋势;该属种皮表面微观形态可分为疣状突起型和网纹型。结合其它性状,本文认为网纹型所代表的两种植物应与本属中其它植物建立并列的分类单元。五味子属植物在种子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属以下、种以上的分类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金粟兰属(Chloranthus Swartz)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类群之一,部分种类被广泛地栽培和使用。虽然前人已对该属植物的形态、地理分布、分类、系统发育、化石和化学成分等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但是通过作者持续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以往对该属植物形态多样性、生活型和地理分布的认识仍不充分,且在该属植物中还存在分类观点不统一、名实混淆、沿用错误分类信息等问题。该研究在广泛查阅标本资料和长期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金粟兰属植物的形态多样性、生活型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结果表明:在形态方面,金粟兰属内花部器官尤其药隔形态在种间呈多样性而种内相对稳定,是物种划分最有效的分类性状,其中网脉金粟兰药隔形态变异较大,疑为复合群;在生活型方面,狭叶金粟兰与网脉金粟兰为常绿草本,区别于该属其他常绿亚灌木以及地上部分每年秋冬季节枯萎的多年生草本种类;在地理与生境分布方面,验证了金粟兰属内最近缘的4个长药隔草本物种间的确呈显著水平替代分布格局,而一直被认为只分布在湖北宜昌和重庆奉节等地的狭叶金粟兰却在贵州亦有分布。该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对中国金粟兰属植物的形态多样性、生活型、地理和生境分布特点等方面的认识,而且为正确划分和鉴别金粟兰属植物不同种类提供了更详实的依据,同时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属植物物种的形成、演化和特殊分布格局的成因奠定基础,为这一类植物资源安全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秦巴山区悬钩子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巴山区有悬钩子属植物40种15变种,隶属于3组15亚组,是我国悬钩子属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在该属植物起源和演化中占重要地位。部分类群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孢粉学分析是该属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云南栎属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元 《广西植物》2001,21(4):330-334
栎属 (Quercus L.)植物在云南约 3 5种 ,在全省分布范围广泛。国内外在现代分布、系统分类及其演化、化石历史、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栎属植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栎属植物中很多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本文对其地理分布、林木资源、化学成分、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栎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未来开发利用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秦巴山区悬钩子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巴山区悬钩子属植物40种15变种,隶属于3组15亚组,是我国悬钩子属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在该属植物起源和演化中占重要地位。部分类群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孢粉学分析是该属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黄连心皮的形态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植物器官的演化方面来探讨黄连属的原始特性,研究证明,该属植物心皮发育归属一类原始开启心皮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晚古生代楔叶属的物种多样性及形态演化,通过对化石宏观形态的研究以及与相似化石种的对比,确定甘肃永昌太原组中几种楔叶植物化石的分类位置。本文共鉴定楔叶植物化石2属5种,其中包括营养叶和繁殖器官。基于这些楔叶属的新材料,对椭圆楔叶以及马齿楔叶的茎轴表面纵纹、叶片分裂次数等特征进行修订。同时报道楔叶穗属一新种Bowmanites yongchangensis sp. nov.。结合该属在晚古生代的古地理分布情况,表明在乌拉尔世早期该研究区内楔叶属植物呈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并推测该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晚于晚泥盆世法门期,在维宪期由华南地区传入华北地区后,于宾夕法尼亚亚纪晚期传入龙首山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  相似文献   

9.
异叶苣苔属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及其系统发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形态发生过程的观察旨在揭示该属地上茎的生长式样。该研究发现异 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简单顶端生长。该属植物的顶芽已完全受到抑制。其地上茎实际上是萌发于小型叶叶腋的侧芽替代顶芽生长所形成的各级侧枝系统,即合轴分枝系统。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不分枝情况是位于大型叶叶腋的腋芽受到抑制所致,纯粹是一种次生现象,并不是尖舌苣苔族植物原始祖先的孑遗性状。尖舌苣苔族其他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均是从异叶苣苔属植物的生长式样演化而来。出蕊苣苔属和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可能来自同一个不太远的祖先,但已经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独叶苣苔属植物复杂的圆锥状对花聚伞花序并非从异叶苣苔属地上茎上部,即生殖生长部分退化而来,乃幼态成熟的复化过程所致。尖舌苣苔属的总状花序可能更接近尖舌苣苔族的原始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10.
孩儿参Pseudostelariaheterophyla(Miq.)Pax的块根系常用中药太子参。本文报道了野生于南京老山地区的孩儿参其植物形态特征与我国其他地区所产孩儿参差异较大,有些差异已超过了《中国植物志》等重要文献属种记载范围。对老山孩儿参居群变异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统计了其变异率,并提供了该居群的一些生境资料。本文不仅对研究我国太子参药用资源品系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对研究植物居群分化和该属种的演化与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陆玲娣 《植物研究》1984,4(4):37-59
桂樱属(Laurocerasus Tourn.ex Duh.)是蔷薇科李亚科的一个属。它是De Tournefort(Institutiones rei Herbariae 627.t.403.1700)以Prunus laurocerasus L.和P.lusitanica L.两种奠定基础,而至1755年由Duhmal代为正式发表而建立。自该属建立以后的二百多年来,各国植物学家对其分类位置各持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2.
The Astilbe Buch.-Ham. ex D. Don was founded in 1912. There are now 18 spec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USSR, Thailand, Indonesia, Bhutan, Nepal d Kashanmir each has only 1 species; Korea, Philippines and USA each has 2; India 3; Japan 6; and China 7 (including 3 endemics and 1 new variety). And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each has 2; central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each 4; eastern China 5. Thus the distribution centre of this genus seems to be in the region covering Japan and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west China. This genus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Sect. Simplicifoliae Engl. and Sect. Astilbe. Sect. Simplicifoliae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primitive one because it has 5 ordinary petals. This section consists of about 10 species: 5 in China (east China 4; southwest China 3; central China,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each 2; Northwest China 1), 5 in Japan, 2 in Korea, 1 in Philippines and India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sec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centre of origin of this genus be in the forested parts from Japonthrough east China to southwest China.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花茶组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宗明  莫新礼   《广西植物》1988,(1):75-81
世界产金花茶组植物22种,其中我国20种,特有18种,仅产广西。其分布区在北纬21°30′—23°40′,东经106°40′—108°35′,北界基本上与广西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北界吻合。该组植物分布于石灰(岩)土的13种,红壤的7种。它们出现的地段比较固定,天然林下,沟谷或溪边处,相对高度10—15米;峰丛圆洼地底部和荫蔽的坡面下部。该组植物个体最多的地区(几何中心)一个在防城县,一个在龙州县;种类最多的地区(最大变异中心)一个也在龙州县,9种,一个在扶绥县,7种。该分布区从南到北分化成六个小分区。其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700米以下。水平分布种的更替表现为:北纬21°31′为小瓣金花茶等五种;北纬22°10′—22°45′为鼻岗金花茶等八种更替;北纬22°50′为顶生金花茶等三种更替;北纬23°40′为平果金花茶更替。金花茶分布幅度最宽,可由北纬21°31′到22°55′。在土山,东西以东经107°30′为界,以东为金花茶等四种,以西为小瓣金花茶等二种。  相似文献   

14.
锦鸡儿属植物分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周道玮 《植物研究》1996,16(4):428-435
依据每个种的地理分布范围,确定了出六种分布类型,并编制了属的分布密度图。结合各类发布特点及其形态特征,认为东亚西南部为其起源中心,而中亚来其变异分化中心。起源第三纪中期的原始类群Ser.Caragana,在寒旱主要压力下分化适应,形成现代化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Herminium is a genus of about 26 specie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of Asia and Europe. Yunnan, Sichuan and Xizang in China are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centre as well as differentiation centre of the genus. In the present paper, taxa of Herminium hitherto recorded in China are taxonomically and phytogeographically discussed and revised, and, as a result, 18 species are recongnized, including two newly recorded species, H. angustilabre King et Pantl. and H. quinquelobum King et Pantl., and 12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A full list of synonyms is given, a key to the species is provided and the distribution areas of all taxa are mapped.  相似文献   

16.
The distribution of willows in China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of this genus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the world are also discussed. There are 255 species of willows in China, taking up 4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of this genus in the world. They belong to 37 sections, which represent almost all forms. China is therefore the richest area in species and sections of willows in the world. This is mostly caused by the uplifting of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The willows in Chin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western, nor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regions. The northwest is a part of central Asian flora. The northeast is a part of northeastern Asian flora. They both have some of the Europe-Siberia and Arctic-Alpine elements.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another important distribution center of willows, which has no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floristic regions. As one of typical genera of the Holarctic flora, Salix has probably originated in the tropical mountains of Sou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17.
论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83,(4):229-248
<正> 作者通过中国植物志猕猴桃科的编写,完成猕猴桃属前人有关志述的研读考订和国内各大标本室所藏本属标本的鉴定整理。截至目前为止,统计本属的种和种下分类群,共得53种,56变种,15变型,从作者所看过的不完整标本而无法确定的情况说,本属的分类群肯定不只此数,但这个数字可认为是本属的绝大多数了。  相似文献   

18.
林有润 《植物研究》1996,16(4):405-412
本文初步考证了《本草纲目》中菊科植物,计有44属、78种、2变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蝠蛾属昆虫的种类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大荣  李朝达 《昆虫学报》1996,39(4):413-422
中国分布的蝠蛾属Hepialus(鳞翅目:蝙蝠蛾科),是一类重要的资源昆虫,其幼虫被中华虫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在我国,已知蝠蛾36种,所有的种类均为古北种;其中33种是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种,是中国的特有类群,占已知种的91.7%;中亚地区种2个,占5.6%;欧亚地区分布种1个,占2.7%。我国的蝠蛾属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内的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省(区)的高寒草甸之中;零星分布于新疆、黑龙江、 内蒙古等省(区)的草原中;全部种类都营土壤内生活。在我国,95%的蝠蛾种类分布区域十分狭窄,常常是不同山脉就形成不同的种类,甚至是同一山脉不同坡向、不同海拔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种类。该属昆虫在中国的分布中心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系内,位于北纬27°-33°,东经95°~103°之间的区域中,占已知种的80%。蝠蛾垂直分布明显,分布下限在纬度偏南地区海拔约3000m,而偏北地区则约2500m; 分布上限为海拔5100m; 最适分布海拔在4000-4800m之间;最适分布土壤是高山草甸土。蝠蛾的生态地理分布主要受食物、植被、土壤结构、温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峨眉山槭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廷志  粟和毅   《广西植物》1992,(1):15-21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四川峨眉山槭属植物,计26种1变种。讨论了槭属植物在峨眉山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规律。峨眉山槭属植物的区系组成是亚热带和温带东亚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