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野牡丹科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繁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不乏许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为了发掘其观赏方面的价值,本项目在华南地区调查和引种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地繁殖和示范栽培工作.并从中选出了几个有较大观赏价值的种类供今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野牡丹和地稔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1 植物名称 野牡丹 (Melastomacandidum) ,地稔 (M .dodecandrum)。2 材料类别 野外生长的幼嫩茎尖或腋芽。3 培养条件 外植体经 70 %酒精和 0 .1 %升汞消毒以及无菌水清洗后 ,切取生长点部位 ,将其接种于MS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 (2 5± 2 )℃ ,光照时间 1 0h·d-1,光照度1 1 0 0lx。培养基含蔗糖 2 % ,琼脂 0 .6 % ,p5 .8。其中繁殖培养基含 1 .0mg·L-1BA和0 .1mg·L-1NAA ,生根培养基含 0 .1mg·L-1IBA。4 生长与分化情况  嫩芽在繁殖培养基上培养 ,1周内即长出黄绿色…  相似文献   
3.
林有润   《广西植物》1984,(1):81-85
<正> 建议设立国家与地方的“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平衡委员会”统一筹划与指导祖国河山的开发与建设。 我作为一个植物学工作者,担负了《中国植物志》的编写,有机会到祖国各地考察、收集资料与采集植物标本,对于祖国的一草一木都感到可亲可爱,同时我也为我国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及地史上遗留下众多古老珍贵的活化石植物而感到无比自豪!但是当我看到我  相似文献   
4.
<正>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褐黄色或淡紫褐色,仅上部具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此枝长3—10厘米。茎、枝、叶面微被淡黄色短柔毛或近无毛;叶面具稀疏白色腺点及小凹点,背面具稀疏的蛛丝状薄绒毛;茎下部叶末见;中部为上部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长、宽3.5—4.6厘米,(三一)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4—6枚,每裂片常再分裂,每侧具  相似文献   
5.
6.
有关《植物园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有润  谢振华 《植物研究》2004,24(3):379-384
讨论了世界及我国植物园的建立、发展及近代植物园的性质与任务.本文第一作者曾指出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园的建立、建设和以科研为先导,推动科普与生产等工作,可以概括为一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植物系统与工程学,或称新植物园学.并对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园科研、科普、建园、生产等作过论述.另外指出中国植物园与发达国家植物园之间的差距在于中国植物园的体制、管理机制、经济支撑与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的努力工作精神.同时中国植物园信息研究、管理与交流滞后;在园貌建设方面,中国植物园与发达国家植物园相比,缺乏中国经典的建筑群与雕塑群,也缺少具中国特色的"师出自然"的造园手法与造林中的"适地适树"的有机结合等.过去提出植物园主要任务是植物引种驯化,即"从种子到种子".作者认为过分强调"从种子到种子"有其"误区".对园艺花卉、蔬菜及观叶植物而言,只需能长好叶或开好花,能批量生产、快速繁殖出来满足市场需要就是成果,而无需考虑种子的出处,或种子的有或无.原产中国多种杨树及柳树种子生育力已极度退化,原产地都难以"从种子到种子",但却是速生、无性繁殖力极强的树种.而若干有害杂草,如紫茎泽兰、薇苷菊、凤眼莲等从国外传入中国,无须"驯化"、却极容易"从种子到种子"的快速地繁衍,造成大面积的灾害.最后,作者强调发挥植物园作为植物大世界网上星罗棋布的一个闪亮发光的亮点的作用,加强信息研究、交流与传导工作,尤其在当今"知识创新工程"和新的"绿色革命"的浪潮的推动下,代表21世纪的新的技术革命的"纳米技术"与生物学的结合以及作为信息时代的信息研究与流通更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7.
菊科蒿属Artemisia的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共有26种8变种,为亚洲特有植物。前主产我国西南中、高海拔地区;后主产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各省区的中、低海拔地区,少数种在亚洲南部、东南部也有分布。除泰国艾A.boreali-siamensis外,其余国内均产。它们在蒿属蒿亚属中进化程度较高,且与其它组有明显的区别。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艾组为外类群。在外类群比较原则和形态演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性状  相似文献   
8.
中国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和解剖学研究——(Ⅰ)叶表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菊科蒿属2亚属7组30种代表植物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的特征和气孔形状、气孔外拱盖及拱盖内缘、角质膜和蜡质纹饰。其中表皮细胞多角(边)形,大小不等,垂周壁平直、弓形,或者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垂周壁波浪状或波纹状。下表皮均有气孔器,上表皮有或无气孔器,气孔器类型有无规则型。无规则四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十字型、横列型和平列型。大多数种类具多细胞单列毛。多细胞双列毛和腺毛仅发现在腺毛蒿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组间存在着某些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菊科植物的系统分类与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林有润 《植物研究》1997,17(1):6-27
为1993年"菊科植物的系统分类与区系地理的初步探讨"(世界)一文的姊妹篇,重点论述我国菊科的系统分类及其区系地理成分。文中介绍了分布我国的菊科240属隶于2亚科、5超族、11族中的系统位置。论述了我国菊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特点是:1.大洲间共同分布或洲际间断分布的属多,且具明显的热带亲缘;2.与亚洲国家,包括中亚国家或亚洲热带国家共同分布的属多,尤其是成"中亚-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地区分布的属多;3.中国特有属多,其中我国西南省区特有属最多。文中还讨论了分布我国菊科各族祖先种的起源、迁移以及我国区系地理热带亲缘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森林植物亚区"菊科植物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林有润 《植物研究》1985,5(3):159-161
产甘庸民勤县,生长在海拔l,320-1,380米附近的砂砾滩地。模式标本产廿肃民勤。牧区作饲料,亦可作绿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