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揭示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椎板开门角度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28°~47.5°, 49例)和B组(47.5°~67°, 43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5神经根麻痹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患者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4.29%)显著低于B组(20.93%)(Z=-1.967, p=0.049)。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颈椎曲度指数分别丢失了1.04%和3.88%,B组术后显著低于A组(p0.05)。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过程中,椎板开门角度不影响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但开门角度过大容易造成颈椎曲度丢失程度增加,并增加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酶洗法制备的气管支架在去除抗原性、维持生物力学及保护细胞外基质方面的效果。方法: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气管未处理作为对照A组,深低温冷冻法处理B组,玻璃化法处理C组,深低温冷冻-酶洗法D组,各组样本数均为6。处理后将各组标本行HE染色后光镜观察,戊二醛固定后电镜扫描,并测量气管最大拉伸力、破裂力和变异率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A组有大量完整的粘膜上皮细胞;B组和C组可见部分气管粘膜上皮细胞;D组标本未见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且细胞核碎裂。电镜显示A、B、C、D组气管支架可见丰富的细胞基质,未暴露胶原纤维。组间两两比较,气管支架的最大拉伸力、最大破裂力和变异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组织学、扫面电镜和生物力学分析,应用深低温冷冻-酶洗法制备气管支架D组可以有效地去除抗原,维持生物力学性能,并具有较完整的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对胸段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TFEI)药液扩散范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胸段TFEI用于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实施单次TFEI并分别注入不同容量含造影剂局麻药(A组:0.2 mL;B组:0.5 mL;C组:1.0 mL;D组:2 mL),CT扫描并观察造影剂在硬膜外向头侧、尾侧及总扩散节段,造影剂在椎间孔、同侧椎旁间隙、同侧及对侧硬膜外间隙扩散情况,判断是否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评估注射前、注射后30分钟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头侧和尾侧扩散节段以及总扩散节段数,D组最多,A组最少(P<0.05);C组、D组造影剂扩散≥3个节段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D组病例造影剂扩散至同侧椎旁间隙和对侧硬膜外间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仅A组37.1%的病例实现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余各组均无选择性阻滞病例。注射后30分钟,C、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注射后24小时,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TFEI药液扩散范围随注射容量的增加而扩大,且在硬膜外倾向于头侧扩散,2 mL容量单次TFEI可阻滞3个以上的神经节段,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胸段TFEI行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两种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行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使用单开门式椎管成形术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双开门式椎管成形术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进行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包虫病患者合并术后胆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10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行内囊摘除术,n=26例)、B组(行外囊完整剥除术,n=28例)、C组(行外囊次全切除术,n=25例)、D组(行肝部分切除术,n=24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C组、D组,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组(P0.05);A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D组,D组的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D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B组、C组,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B组、C组(P0.05)。A组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0.05)。四组的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残腔感染、残腔积液发生率高于B组、C组、D组(P0.05);D组的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方式,四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工作中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对株州市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痰标本的1 780份样本进行了痰涂片和细菌培养,观察其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显示,1 780份痰标本中较理想标本404例,占22.7%;可接受标本B组524例,占29.5%;不可接受标本C组,852例,占47.8%。A组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为67.8%,B组为65.6%,C组为49.1%,A组和B组符合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样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显著高于C组。痰涂片镜检在标本培养前与培养结果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可排除不合格标本,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脱蛋白骨复合物对兔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腱-骨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0.125%复合物)、B组(0.25%复合物)、C组(0.5%复合物)及D组(空白对照),均行ACL重建。实验组腱-骨界面分别相应植入不同浓度复合物,D组不作处理。术后4、8、12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及病理观察。结果0.5%复合物组移植肌腱抗拉性能、腱-骨界面成熟度均优于其余3组。结论辛伐他汀/脱蛋白骨可促进ACL重建腱-骨早期愈合,且以浓度为0.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创伤性椎体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可能再次引起骨折的多个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皮椎 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患者161 例,其中再次 发生骨折的患者113 例(131 椎),根据治疗方法(PVP 或PKP)和再次发生骨折的部位(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不同,将患者分成 A1 和A2(再发骨折部位是手术椎体)、B1 和B2(骨折部位为非手术椎体)、C1 和C2(手术椎体和非手术椎体)以及D 组(未再次 发生骨折)共七组,A1,B1,C1 三组使用PVP,A2,B2,C2三组使用PKP,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导致再发骨折风险的因素并和D组比 较,分析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身高、体重、年龄等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 义(P>0.05);而骨水泥注入的体积在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骨水泥是否渗透和是否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患者25-(OH)D 的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椎间盘水泥渗透、低浓度的25-(OH)D 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复发骨 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三个危险因素是椎间盘骨水泥渗透、较低的25-(OH)D 浓 度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和分析经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单椎体粉碎性骨折30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20例,采用经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均行骨折椎体及骨折椎体上下相邻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双侧连接杆固定;乙组10例,只行骨折椎体的上下相邻椎体的椎弓根螺钉+连接杆固定术。术后随访。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后凸畸形角和骨折椎体前方高度,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平均后凸畸形角纠正:甲组15°,乙组11°,P0.05。术后骨折椎体前方的平均高度(和正常椎体前方高度比):甲组89%,乙组81%,P0.05;术后3个月随访:平均后凸畸形角纠正丢失,甲组2°,乙组6°,P0.05;骨折椎体前方的平均高度(和正常椎体前方高度比):甲组87%,乙组73%,P0.05。结论:经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粉碎性骨折能提供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采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28例。损伤部位:C16例,C22例,C3~43例,C43例,C54例,C5~65例,C63例,C6~72例。脱位程度:I度脱位20例,II度脱位5例,III度脱位1例,Ⅳ度脱位2例。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3例,D级4例,E级17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其结果行个体化椎弓根钉置入。术前和术后按ASIA神经功能评估方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8例均获得8~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死亡。其中置入螺钉140枚,有128枚位置正确,12枚存在不同程度偏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神经损伤加重。ASIA分级:A级3例中的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中的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4例恢复至E级,E级17例仍为E级。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08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6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研究组给予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记录并分析两组术前和术后3月、6月、12个月JOA评分、颈椎总活动度、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前、术后3月、6月、12个月逐渐升高(P0.05),术后12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总活动度术前、术后3月、6月、12个月逐渐降低(P0.05),但是术后同时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曲度与颈椎节段高度术后3月、6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且颈椎曲度和节段高度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植骨融合组(25例)和假体置换组(23例),其中植骨融合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假体置换组采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NDI评分明显低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颈椎活动度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植骨融合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组的上邻近节段活动度、下邻近节段活动度高于假体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更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物力学,降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处理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急性脊髓损伤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组36例实施前路手术,B组44例实施后路手术,C组30例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Cobb角、椎体水平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C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JOA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A、B组(P0.05);在术后随访过程中,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更好地恢复颈椎解剖结构,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四个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颈椎病患者64例,其中A组33例,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31例,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轴侧植骨Arch钛板内固定术。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数、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0.7±30.3)min,B组为(90.8±22.2)min,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320±50)m L,B组为(180±45)m L,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出院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出院后6个月时,A组患者的Ishihara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2.2±1.6),而B组无明显改善,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活动度丢失(4.2±3.3)°,B组活动度丢失(4.0±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05)。结论: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方式治疗四个节段以上伴有椎间不稳颈椎病的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颈后路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是治疗四个节段以上颈椎病伴椎间不稳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sIgA、EGF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4组(n=15):假手术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胆总管结扎+rhGH治疗1周组(C组)、胆总管结扎+rhGH治疗2周组(D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将胆总管结扎,致胆总管完全梗阻。A组和B组术后2周处死大鼠;C组于术后开始,在双后肢内侧轮流皮下注射rhGH 0.75U.kg^-1.d^-1,1周后处死;D组于术后开始,在双后肢内侧轮流皮下注射rhGH 0.75U.kg^-1.d^-1,2周后处死。各组均无菌操作,在麻醉成功后开腹直视下获取标本,测定TB、ALP、PA、IGF-I、sIgA、EGF等。结果:大鼠梗阻性黄疸时,B、C、D组血中PA、IGF-I及胃肠液中sIgA、EGF降低,血中TB、ALP升高,与A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给予外源性生长激素的c组、D组胃肠液中sIgA、EGF降低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且梗阻性黄疸大鼠细菌移位率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外源性生长激素,能保护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肝脏功能,以及肠道的机械屏障功能和免疫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中不同给药方式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132例初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Ⅲc一Ⅳ期。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单纯紫杉醇静脉化疗B组:单纯卡铂腹腔灌注C组:紫杉醇静脉联合卡铂腹腔D组:直接手术)。A、B、C三组给予1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其疗效,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D组直接手术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情况。结果:4组的满意肿瘤减灭率分别为78.8%、75.7%、87.9%、63.6%;化疗A、B与C组间、化疗各组与D组间在减灭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各组不良反应可耐受,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以C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1新辅助化疗可降低手术风险,有效提高满意的减灭术的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2静脉联合腹腔灌注较单途径用药的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略高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丝线悬吊和微型钛板两种椎板固定方法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丝线悬吊)和观察组(微型钛板固定),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治疗1年后的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颈椎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和并发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差异(86.36%vs.81.41%)(p>0.05)。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6)。观察组患者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6.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Z=-2.024,p=0.043)。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颈椎曲度分别丢失了1.30%和4.62%,观察组颈椎曲度丢失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本研究说明,在应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与丝线悬吊椎板固定相比,微型钛板固定可明显减少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丢失和轴性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频谱水对SPF级KM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75只雄性SPF级KM小鼠随机地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30 d后测定受试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肝糖原和血乳酸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负重游泳致死时间和肝糖原含量,A、B、C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A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但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在三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中乳酸含量,其中A、B两组小鼠的血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且游泳后休息30 min,A组小鼠的血乳酸含量又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频谱水对SPF级KM小鼠抗疲劳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足癣治疗提供较理想的方案.方法 盐酸特比萘芬250 mg,口服1次/d;1%联苯苄唑乳膏,外用1次/d.250例足癣患者随机入组.A组口服1周加外用1周,B组口服1周加外用2周,C组口服2周加外用1周,D组口服2周加外用2周,E组单独外用4周.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24周、40周、56周、72周时对各组的疗效、复发率进行评价.结果 在停药后第24周时,A、B、C、D组与E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后第40周、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疗效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在停药后24周、40周时,A、B、C、D组真菌学疗效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真菌学疗效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在停药40周时,A、B、C、D组与E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特比萘芬2周联合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2周治疗足癣的有效率和真菌学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复发性流产大鼠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中优化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未交配生育的SPF级雌性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组(D组),每组各10只。雌鼠妊娠后开始干预。A组大鼠全天仅灌服生理盐水。B组大鼠上午灌服生理盐水,C组大鼠上午灌服地屈孕酮水溶液,D组大鼠上午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液,下午B、C、D组大鼠灌服羟基脲溶液。妊娠第十天给予各组大鼠灌服米非司酮。比较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因子水平、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子宫内膜损伤程度。结果:干预后,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增高,与B组大鼠相比,C组、D组大鼠的胚胎吸收率降低,且D组大鼠低于C组;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IL-17水平、IL-17/ TGF-β、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升高,且TGF-β水平、Treg细胞比例下降,同时C组、D组大鼠的IL-17水平、IL-17/TGF-β、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同时TGF-β水平、Treg细胞比例高于B组,且D组高于C组;干预后,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下降,纤维化面积比例增加,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且D组高于C组,同时子宫内膜纤维化比例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ER、PR、PRL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的ER、PR、PRLR mRNA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且D组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微环境,提高性激素、受体表达,进而修复子宫内膜损伤,降低胚胎吸收率,促进复发性流产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