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步甲是主要栖息于地表的种类最丰富的昆虫类群之一,它们对生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分析地形因子对贺兰山步甲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期揭示步甲昆虫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形成和稳定的机制。【方法】2015年7-8月选取贺兰山山地针叶林、山地疏林、山地灌丛、山地草原和浅山荒漠5种生境98个样地,用杯诱法对步甲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分布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拟合不同生境步甲群落多样性指数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曲线,探讨贺兰山步甲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采集步甲昆虫21属65种10 989头,其中,直角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gebleri和径婪步甲Harpalus salinus为优势种,其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捕获个体数的44.93%和11.33%。山地疏林生境步甲物种丰富度最高,山地针叶林的步甲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浅山荒漠的步甲均匀度最高。海拔、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和地形湿度指数的综合作用对步甲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其中,海拔对5种生境的步甲分布影响均显著,且解释力度最高;坡向对山地针叶林和浅山荒漠步甲分布影响显著。步甲总体丰富度和个体数量与海拔呈不对称的单峰曲线关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呈先递增后保持稳定的变化,均匀度指数与海拔呈"V"型变化趋势。【结论】贺兰山山地步甲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受海拔为主的多种地形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荒漠-绿洲景观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5月和9月对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荒漠-绿洲景观区不同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泉乡选择流动沙丘、含砾沙漠、固定沙地、荒漠灌丛、防护林带、灌耕草地、灌耕农田和河岸草地等8种代表性生境,采用活捕法(4,800铗日)共捕获啮齿动物254只,隶属于3科8属9种。利用捕获记录计算了群落结构特征指数,进一步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考察了不同生境啮齿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生境的啮齿动物群落作了聚类分析。群落结构特征指数表明,啮齿动物物种多样性(用Shannon-Wiener指数测度)在灌耕草地中最低(0.6859),在固定沙地中最高(1.7036);物种均匀度(用Pielou均匀度指数测度)在流动沙丘中最低(0.6531),在河岸草地中最高(1.00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啮齿动物群落可以分成荒漠型群落和绿洲型群落两大类。三趾跳鼠(Dipussagitta)在荒漠型生境中密度较高,总体上具有优势地位,尤其是在流动沙丘生境中占据绝对优势;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在植被较好的绿洲型生境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在流动沙丘外的其他荒漠型生境中也有发现。除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外,其他种类的跳鼠只在荒漠型生境中发现。本次调查没有在防护林内部生境中捕获啮齿动物,但在林缘区域仍有捕获记录。啮齿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捕获率间无显著关联(r=0.240,P=0.566)。本研究提示人为干扰可能对维持研究区域的啮齿动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立志  马勇  叶晓堤 《动物学报》2002,48(2):183-194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通过生境分析,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以面积约为6470km^2的76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将地理分布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组。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平方值分别为11.379,17.068,22.758和28.447时,766个地理分布单元依次可分为30,9,5和3个组。分布单元组的物种组成比较和生态型分析表明;(1)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海拔较低地带,景观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地理分布单元组亦呈现相应的分布格局,喜湿的物种逐渐减少,耐旱的种类增加;(2) 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寒漠与蒙新温性和暖温性荒漠啮齿动物物种数和组成相近,物种多样性近;(3)阿尔泰山地及南麓平原啮齿动物组成较为特殊,寒湿啮齿动物成份最高;(4)东祁连山地及其北麓以及分犁谷地,额敏谷地,伊犁天山,准噶尔界山及东麓山前平均的啮齿动物成份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我国干旱地区东部啮齿动物的物种密度和多样性高于西部,但在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之间的过渡区物种密度较高,表现出的种生态地理分布的边缘效应,体现干旱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与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以及山地和高原等特殊环境非地带性分布的适应关系。蒙新温性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寒漠区的啮齿动物在区系组成上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2017年5-9月采用样线法对贺兰山东麓6类生境和不同干扰类型10条样线的蝴蝶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季节动态进行调查。共记录蝴蝶5科36属45种,蛱蝶科Nymphalidae的属和物种数最多,为17属19种;凤蝶科Papilionidae最少,仅1属1种。菜粉蝶Pieris rapae、云粉蝶Pontia daplidice、斑缘豆粉蝶Colias erate和小檗绢粉蝶Aporia hippia是该地区的优势种,个体数量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1.76%、11.63%、11.21%和10.17%。不同生境样线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不同。蝴蝶的栖息地偏好与寄主植物有关,蝴蝶的生境分布类型可分为生境广布型、湿润平原型、荒漠半荒漠草原型和山地森林型。蝴蝶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以灰榆疏林草地生境最高,优势度最低。各物种在生境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不同生境植被生长季节相关,高峰期为7-8月。不同调查时间蝴蝶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数以7月份调查最多,有33种,占全年调查总物种数的73.33%;5月份调查最少,有20种。蝴蝶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以8月份最大,5月份最小。蝴蝶成虫发生类型分为全年发生型、春季型、夏季型和夏秋季型。不同生境和季节发生的优势种可以作为对生境状况进行评估的指示类群。采用CCA分析物种分布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海拔对蝴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蝴蝶丰富度与海拔、温度、风速显著正相关。适度干扰有利于蝶类多样性增加,较强的人为干扰会影响蝶类栖息环境,降低蝶类多样性。因此,生境差异性和干扰与蝴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维持贺兰山垂直植被带的生境异质性和保持适度干扰是保护蝴蝶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群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晓东  付和平 《动物学报》2005,51(6):961-972
内蒙古广阔的半荒漠与荒漠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干旱区和极干旱区,东西界线基本与气候湿润系数0.2-0.05相吻合,包括了内蒙古境内的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的各类草地。1988-1993年和1998-2003年,在约380000km2范围内,根据地带性植被分布及其地形、地貌、土壤的特征,野外设置317个调查样地,采用铗日法调查啮齿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共布放有效铗日157702个,捕获啮齿动物37种,选用其中的23种主要啮齿动物构成“样方-种多度(捕获率)”原始数据矩阵(23×317),应用快速聚类方法对该区域内啮齿动物群落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应用ArcView3.2软件,将啮齿动物的捕获量信息在1999-2000年TM卫星影像图上进行叠加,结果表明该地区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可分为9个。GIS技术分析得出的该区域内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分布图,很好地将植被的信息和生境中主要啮齿动物分布的信息同时合成反映出来,明确了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分布的区域和特征,可为区域性啮齿动物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0,自引:14,他引:26  
刘秉儒  张秀珍  胡天华  李文金 《生态学报》2013,33(22):7211-7220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近年来受到和植物动物一样的重视程度,但是干旱风沙区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规律尚未揭示。本研究以处于干旱风沙区的贺兰山不同海拔的六个典型植被带(荒漠草原带、山地旱生灌丛带、温性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寒温性针叶林带和亚高山草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微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甲酯法(FAMEs)系统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特征以及在不同植被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随海拔增加发生变化,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Biolog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依次是:亚高山草甸>寒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山地旱生灌丛>荒漠草原,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总体上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FAMEs分析表明不同海拔的微生物区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寒温性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磷酸脂肪酸生物标记的数量和种类均最高,且细菌、真菌特征脂肪酸相对含量也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次序是:寒温性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温性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山地旱生灌丛>荒漠草原。本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海拔梯度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不同于已有的植物多样性“中部膨胀”研究结果,这说明在高海拔地区有更多的适合该生境的微生物存在,这对维持干旱风沙区的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高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时空变化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利用1999年和2000年野外植物群落调查资料,结合李博(1990)的植物群落调查结果,分析了鄂尔多斯高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点。鄂尔多斯高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23类,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多样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丰富度指数的差异不显著,而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及群落盖度的差异明显。中东部典型草原表现为高多样性高盖度;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物种多样性较高,但盖度较低;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低,但盖度较高。从1986年到2000年,该地区典型草原群落、荒漠草原和沙地植被的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有下降趋势;典型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群落盖度有所增加,荒漠草原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沙地植被和草原化荒漠生物多样性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还有待加强,而荒漠草原的保护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周立志  马勇 《生物多样性》2002,10(1):T001-T003
在系统整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资料,获得物种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应用GIS软件,基于等面积栅格系统,研究啮齿动物的等级多样性,探讨啮齿动物物种的区域分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和北塔山、伊犁天山、阿拉套山和阿尔泰山地,以及贺兰山地等处的啮齿动物的属数最高;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属数最低。阿尔泰山南麓、伊犁天山和东祁连山地的啮齿动物科数最多;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科数较少。在青藏高原的周边,寒漠与温性荒漠、荒漠与山地、高原与盆地、荒漠与草原、山地与草原等景观的交界处,多样性指数较高。蒙新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的属科数比相对较高,青藏高原的属科数比值较低,但青藏高原的种属数比值相对较高,而且GF指数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类型及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33个样地、99个样方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草地群落间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丰富度由山地草原、经山地草甸、荒漠草原、草甸化草原、平原荒漠、高寒草甸到山地荒漠依次下降,均匀度指数由山地草原,经草甸化草原、荒漠草原、平原荒漠、山地草甸、高寒草甸,到山地荒漠依次下降,多样性指数从山地草原,经草甸化草原、荒漠草原、山地草甸、平原荒漠、高寒草甸,到山地荒漠呈下降趋势。在群落多样性梯度上,物种丰富度对多样性的贡献率要比均匀度的贡献率小。草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1800~2000m的山地草原,且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木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兰山位于中国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过渡带,是研究干旱区山地物种多样性海拔格局的理想区域。该文通过样方法调查研究区的森林和灌丛群落,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海拔是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一般能解释原始数据30%~40%的变差。2)对于森林和灌丛群落,草本植物都是群落中比例最高的物种, 而且决定了群落总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3)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在中海拔区域最高,反映了中海拔区域相对优越的水热条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受到乔木层郁闭度的影响,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4)灌丛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呈单峰格局,皆因低海拔的干旱和高海拔的寒冷抑制了多数物种的生存,仅气候条件适宜的中海拔区域能够生存丰富的物种。  相似文献   

11.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年春、夏季,共布设样地291块,有效铗日55269个,调查总面积176.875 km2,记录了啮齿类分布的12个环境因子。捕获啮齿动物419只,分属1目4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分别占捕获总个体数的34.13%和27.68%。分析结果显示,卡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捕获率最高的生境类型为沙漠(2.18%);捕获鼠种的主要分布型为耐旱型(98.09%)。12个环境因子在9个生境类型中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该保护区啮齿动物分布的生境异质性高。冗余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植被种类、灌木盖度和灌木高度是决定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4个环境因子,其中植被种数与啮齿类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随着植被种数数值的增加,除优势度指数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金苗  姚志诚  石锐  白云峰  高惠  滕丽微  刘振生 《生态学报》2022,42(18):7676-7684
为明确对贺兰山西坡啮齿动物生境选择起关键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探讨各鼠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鼠种的生境选择,选取地理因子(海拔、坡度、坡向)、植被因子(植被盖度、植被高度、灌木/乔木高度)和其他因子(距水源距离、距道路距离、距灌木/乔木距离)等9种生境因子,利用资源选择函数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啮齿动物生境选择和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贺兰山西坡,捕获数量最多的6种啮齿动物对的生境选择存在差异,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偏好高海拔、多灌木(乔木)的生境;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偏好海拔较低的半荒漠稀疏生境,对道路和人为干扰不回避;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偏好距水源较远、多灌木(乔木)、距道路较近的生境;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alaschanicus)偏好低海拔、植被丰富的生境;短尾仓鼠(Cricetulus eversmanni)偏好高海拔、距道路较近的生境;社鼠(Niviventer niviventer)偏好海拔较高、坡度较大、距水源较远的生境。鼠种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呈现回避或随机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啮齿动物分布的变化及种群动态规律,可为贺兰山生物资源保护,区域性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及其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鑫  胡红英  吕昭智 《生态学报》2013,33(17):5329-5338
2006-2008年研究了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记录蝴蝶7科43属63种,占新疆已记录蝶类种数的24.80%,区系组成主要是古北种,占73%;其次是广布种,占27%,没有发现东洋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为11属19种,蚬蝶科的物种数最少,只有1属1种.按海拔将生境分为5个垂直自然带,包括低山灌木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排序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灌木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蝶类物种和科、属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亚高山草甸带的蝶类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山地森林草原带和低山灌木草原带,而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的蝶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和科、属多样性分析结果均一致.蝶类垂直分布明显,物种数和个体数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类似,均为先增加后下降.蝶类区系成分随着海拔升高发生改变,广布种的比例逐渐降低,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只有古北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改变对蝴蝶群落影响明显,保护生境是保护蝴蝶生存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探究山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关键土壤因子的关系及土壤因子在植物群落构建与多样性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提升的基础。本文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相关分析揭示了贺兰山东坡典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坡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组成最为丰富,中域效应明显;不同层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各自在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多样性大体表现为草本层 > 灌木层 > 乔木层。(2)研究区土壤因子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不同,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SM)、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空间变异性较大;高山灌丛草甸土壤养分含量最高,高海拔区土壤P限制高。(3)9个土壤因子解释了研究区总体植物多样性89.68%的生态信息,与植物多样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影响不同层次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异的关键土壤因子略有不同。综上,土壤有机碳、pH、碳磷比、含水量是影响贺兰山东坡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5.
寒温带牧林交错区生境复杂度对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中呈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同时,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地面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啮齿动物的捕获率和生物量与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其物种丰富度随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此外,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灌丛区和林-灌交错区内大量的低矮灌丛与萌生丛改善了生境的隐蔽条件与食物资源,为更多物种的共存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使得两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小型啮齿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栖息地的复杂程度有关,但地面植被对小型兽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力度并不是等同的,对地面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统计生境复杂度或异质性时应考虑不同植被型/生境类型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植被型对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程度随其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Studying the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 selection of the plateau zokor in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position of the zokor in these grassland ecosystems. We selected the plateau zokor inhabiting in the alpine meadow, alpine shrub meadow and alpine grassland located in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 to describe habitatcharacteristics and study its habitat selection by dividing five plots in each grassland according to the zokor’s mounds densitie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relative population density of zokors. We investigated soil compaction,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soil pH, as well as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in each plot of three grassland types. One-Way ANOVA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egetation and soil among the three grassland types. Soil compaction, soil temperature, and total plant species number in alpine meadow were the highest (P<0.05), soil moisture and total vegetation coverage in alpine shrub meadow were the highest (P<0.05), soil pH in alpine grassland was the highest (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compac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zokor (P<0.05).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lateau zokor preferred habitat with lower compaction, richer forbs in alpine meadow, lower compaction in alpine shrub meadow, and lower compaction, higher soil moisture, richer sedges in alpine grassland. In the three grassland types, we found that the soil compaction was the key factor of habitat selection of the plateau zokor and food resources was the secondary factor.  相似文献   

17.
地带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在群落调查以及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对暖温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笥植被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这4类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在热带地区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为最高,然后依次是亚热带地区、秦蛉地区和东灵山地区;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以亚热带地区为最高,其次是秦岭地区,热带地区的则仍高于东灵山地区;灌木层  相似文献   

18.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于2017年5-9月分别对保护区的典型草原、湿地、山地沟谷草甸、退化草原、农田、山地旱生灌丛、山地中生灌丛等7种生境中的蝴蝶进行观测调查。共记录和采集蝴蝶2,290只, 隶属5科42属63种。蛱蝶科的种类数(34种)和个体数(991只)最多。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云粉蝶(Pontia daplidice)、绢粉蝶(Aporia crataegi)、荨麻蛱蝶(Aglais urticae)、银斑豹蛱蝶(Speyeria aglaja)等5种为保护区的优势种。保护区蝶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呈正态分布模式, 表明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 生境相互重叠, 蝶类活动范围在不同生境中可以延伸。不同生境中蝶类群落种类及数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山地中生灌丛蝶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 优势度指数最低; 退化草原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最低, 优势度指数最高; 山地沟谷草甸的科、属、种、个体数最多; 退化草原的科、属、种、个体数都是最少。区系组成分析表明广布种占63.49%, 古北种占36.51%。保护区不同生境中蝶类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在各月份间有明显差异, 蝴蝶种类及个体数与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 我们认为适当的干扰有利于蝶类多样性发展, 而强烈的人为干扰会严重破坏草场环境, 影响蝶类生存和繁衍, 降低蝶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贺兰山牦牛冬春季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4-5月,采用样线法结合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的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冬季对11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偏爱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小于2 000 m,优势乔木为灰榆,坡度小于10,下坡位,距水源距离大于1 200 m,人为干扰距离2 000-4 000 m,隐蔽级大于70 %;春季牦牛对13种利用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于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海拔大于3 000 m,乔木密度小于1株,乔木高度小于3 m,乔木距离大于3 m,灌木密度大于4 0株,灌木距离小于1 m,植被盖度大于7 0 %,上坡位,距水源的距离小于8 00 m,人为干扰距离大于4 000 m,隐蔽级大于7 0 %。冬春季牦牛在海拔、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灌木种类、坡位、坡向、人为干扰距离、距水源距离上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21.100 %,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乔木距离、优势乔木、乔木高度和乔木密度;春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是31.247 %,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和灌木密度。与其他分布地区的牦牛相比,贺兰山地区的牦牛能适应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