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全切2型糖尿病患者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各3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接受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接受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空腹血糖(FPG)]水平,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差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切皮时(T2)、缝合时(T3)、术后6 h(T4)时,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HR、MAP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血清中Cor、NE、AngⅠ、FPG的水平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P<0.05)。拔管后5 min、术后6 h,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Steward苏醒评分总分及各个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P<0.05)。拔管后5 min,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腹腔镜子宫全切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在提升苏醒质量、改善拔管后早期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方法:60例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的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1)、诱导后10min(T2)、气腹后30min(T3)、气腹后60min(T4)和术后30min(T5)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含量.结果:两组T1和T2时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T1时比较,两组在T3~T5三个时点血浆AD、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皮质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且在T3~T5三个时点,七氟醚组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与丙泊酚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LC手术患者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在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方式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1月~2014年9月收治的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278例,依照抽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每组均为139例。丙泊酚组采用TCI麻醉,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结果与七氟醚组相比,丙泊酚组的麻醉效果更为优良,其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小,存在差异极为明显,(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实施中,TCI麻醉方式能够获取到优于七氟醚的镇痛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选择对老年肺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老年肺肿瘤患者,分别有62例用全凭静脉麻醉和61例用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方法,记录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分别评定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出麻醉室时及1、3、5天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判断患者的POCD。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1天比较,全凭静脉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1 d时MMSE评分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在术后3天和7天时MMSE评分恢复正常(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MMSE认知功能评分在术前、术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麻醉恢复室时,全凭静脉麻醉组发生POCD24例(39.34%),全凭静脉麻醉组发生25例(40.32%),两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天、3天、7天两组分别POCD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用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麻醉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TCI麻醉组,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维持,B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以七氟醚吸入维持.2组均采用同一方法诱导,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置入支撑喉镜时(T3)、置入喉镜后3 min(T4)、取出喉镜时(T5),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值的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结果:A组置入支撑喉镜时、置入喉镜后3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较大;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躁动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麻醉可以有效抑制置入支撑喉镜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迅速,副作用少,在声带息肉手术维持中明显优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6.
比较盐酸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静作用及对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C组)和丙泊酚组(E组)(n=30),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TIVA)。其中C组在麻醉中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啶静脉维持;E组在麻醉中采用丙泊酚静脉维持。记录患者术中镇静程度BIS监测评分、术中知晓率、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SPO_294%)、恶心呕吐发生率、寒战不适发生率和术后镇痛的满意率,分别比较麻醉诱导前10 min(T1)、术后30 min(T2)2时间点外周血中TNF-α、IL-6、CRP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中镇静程度BIS监测评分及术中知晓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小于E组(p0.01),且恶心呕吐及寒战不适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E组患者(p0.05);同时,与E组相比,C组的术后镇痛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T1时刻的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T2时刻TNF-α、CRP、IL-6水平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更适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乳腺癌根治术的镇静,且有利于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14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认知功能评分低于术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TMT完成时间慢于术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TMT完成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嗜睡、头晕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比较安全,是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IS指导两种快通道麻醉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诱导维持麻醉组(VIMA组)与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VIMA组:8%七氟醚,氧流量8L/min,潮气量法吸入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TIVA组:异丙酚2 mg/kg诱导,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诱导时都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监测TOF值为0、BIS60并维持5 s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分别调整七氟醚和异丙酚维持剂量使BIS值在气管插管后至手术结束前15 min左右保持在40~60之间,手术最后15 min保持于60~70之间。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并比较两组各时点SBP、DBP、HR,拔管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率和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IMA组拔管时间(11.60±2.55 min)比TIVA组的(7.13±3.26 min)明显延长(P0.05);TIVA组快通道成功率显著高于VIMA组(P0.05)。两组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拔管时间比七氟醚诱导维持麻醉短,快通道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肝硬化及肝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肝硬化、肝癌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32例和单纯静脉麻醉组32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手术后72h应用细胞流式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hild分级及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均恢复术前水平(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静脉麻醉均可影响肝癌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对患者免疫功能均为一过性,术后72 h可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镇静深度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90例拟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深度静吸复合麻醉,根据BIS指数调节七氟醚浓度和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其中A组维持BIS值水平51-60,B组维持BIS值水平41-50,C组维持BIS值水平31-40,于术前1d和术后1 d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测评。结果:各组麻前1 d A组TMT完成时间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为30.0%,B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为23.33%,C组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为16.67%,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TMT完成时间和MMSE评分差值均低于A组B组,但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深度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组(A组)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T0(术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72 h)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栓素B2(TXB2)值。结果:B组的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量明显低于A组(P分别为0.044、0.036、0.042);与T0相比,B组PT、APTT在T2、T3时明显延长(P0.05),A组及B组的FIB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而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T0相比,两组PLT在T2、T3点时明显降低(P0.05),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TXB2在T2、T3点时明显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可以减少对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预防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高血压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3例行LC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细胞亚群、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2 min(T2)、气腹后10 min(T3)、术中探查(T4)、术毕气管导管拔出2 min后(T5)时间点HR、MAP无明显变化,对照组T1~T5时间点HR、MAP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1、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T4和T5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1d(T6)、术毕3d(T7)时间CD4~+、CD4~+/CD8~+均较T1较低,CD8~+较T1升高,但研究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行LC时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意识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巴马小型猪1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其进行麻醉监测。结果两组实验猪的数量、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氟醚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与基础值相比,各组实验猪在麻醉后HR值均明显升高(P〉0.01),MAP值降低明显(P〉0.01);但各组间及组内SPO2和PH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根据手术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丙泊酚泵入量;而异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适合情况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 年3 月至 2013 年5 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 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 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 例)给 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 h的MMSE 评分 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 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 答时间分别为(30.3 ± 10. 5)min、(30.3 ± 7.8)min、(33.2 ± 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 ± 11.6)min、 (30.1± 6.6)min、(34.3 ± 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 评分为29.2 ± 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 MMSE 评分为29.1 ± 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 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 24h 时的MMSE 评分28.7 ± 1.0 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 ± 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 和12hPOCD 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 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 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及B组各40例,A组产妇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B组产妇使用硬膜外麻醉(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产妇麻醉效果Ⅲ级比率85.0%,明显高于B组的22.5%(P0.05)。A组产妇心率(HR)在胎儿娩出10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刻明显高于B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胎儿娩出即刻(T2)明显高于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前(T1)和麻醉后(T4)明显高于B组,每博输出量(SV)在T2时刻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输出量(CO)各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在娩出1 min时Apgar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B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CSEA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且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麻醉效果较完善,安全性高,可应作为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7.
丁晓英  袁浩峥  薛荣亮  韩新生 《生物磁学》2013,(24):4691-4693,4686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环状脱垂痔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154例环状脱垂痔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B组患者在局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B组患者术后15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和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且B组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局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脱垂痔麻醉效果好,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和疼痛程度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需行ASAⅠ或Ⅱ级行外科手术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异氟醚全身麻醉诱导;实验组43例予以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诱导。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T1)、苏醒时间(T2)、aldrete评分达9分或9分以上时间(T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aldrete评分为9分或9分以上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与腰麻对剖宫产术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81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腰麻,观察组的41例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的切皮至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值和神经行为评分;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结果:两组的切皮至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胎儿娩出之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的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分压、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氧饱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d、3 d和5 d的神经行为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两组产妇切皮时和取出胎儿时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产妇切皮时和取出胎儿时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腰麻都适用于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不仅可以维持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和神经行为评分无明显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于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复合组(n=60),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前(T_1)、气腹后15 min(T_2)、气腹结束后(T_3)和出室即刻(T_4)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手术前、麻醉复苏前和术后1天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水平(BS)、肾上腺素(AD)以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复合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患者在T_2、T_3、T4时间点的DBP、S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复苏前和手术后1天,复合组患者的IR、BS、AD、Cor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