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稻草覆盖对红壤丘陵茶园的生态调控效应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红壤丘陵区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稻草覆盖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对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茶树生长时期(3~10月)的土壤水分含量,特别是土壤表层(0~20 cm)的水分含量;缓冲了茶园土壤温度变化;抑制了茶园杂草的生长;增加了蜘蛛等天敌的数量,有效地控制了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虫等害虫数量,但茶尺蠖显著增加;有利于蚯蚓的生长,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间作牧草对茶园螨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螨类是茶园生态系统中重要且复杂的类群之一.为了了解不同植物问作后对茶园螨类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在武夷山市星村镇大坪洲茶园通过间作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或圆叶决明(Cassia rotundifolia)、留养杂草和除杂草4种不同处理,对茶园茶冠层(采用盆拍法及剪枝条法)和凋落层(采用捡取凋落物法)的螨类进行系统采样、标本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留养杂草对照相比,间作百喜草或圆叶决明均显著增加了茶冠层和凋落层捕食螨的物种丰富度(S)、有效多样性指数(eH')、个体数(M和绝对丰度(-/n).与留养杂草和除杂草这两种对照相比,间作百喜草或圆叶决明均显著增加了茶冠层和凋落层优势种圆果大赤螨(Anystis baccarum)的个体数(N).荼冠层植食螨和腐食螨及凋落层腐食螨的所有群落指标在不同处理茶园间均无显著差异.茶冠层和凋落层螨类群落物种丰富度(S)和个体数(N)季节性变化明显,物种组成相似性高.间作茶园和留养杂草茶园茶冠层的螨类总个体数与其对应的凋落层螨类总个体数呈显著正相关.多样化茶园有利于保护和利用捕食螨,从而对茶园有害生物进行生态控制,促进有机茶叶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3.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进行了综述。强调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和尺蠖监测预警,合理布局茶树品种,强化保护利用茶园本土天敌,科学高效地协调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性诱、灯诱等技术,从而实现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为茶园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不同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碳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上层遮荫树种对茶园碳储量的影响,根据所建立的茶园上层树种及茶树的生物量模型估算了不同林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结合植物、土壤样品碳含量的实测值,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4种茶园组合模式及纯茶园的碳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茶、樟-杉+茶2种组合模式的碳储量分别比纯茶园碳储量(223.442t·hm-2)高22.701、3.871t·hm-2,而4种遮荫树种+茶、6种遮荫树种+茶2种组合模式的碳储量则分别比纯茶园低10.828、5.717t·hm-2。各茶园总碳储量以土壤的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达91.8%~96.0%,随上层树种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并在4种遮荫树种+茶组合模式达到最低;而植物体的碳储量仅占总碳储量的4.0%~8.2%,呈现随上层树种数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西双版纳的人工茶园复合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储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蜘蛛在茶园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条件和管理方式的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变化,于2011年3月份—2011年10月份,运用振落承接和过筛法对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蜘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组成: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在科、属、种的组成及个体数量上,均表现为有机茶园高,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低,且在物种数和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管巢蛛科和狼蛛科是3种类型茶园的优势类群,球蛛科、跳蛛科、狼蛛科、皿蛛科的物种优势度大于10%。(2)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重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3)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组成与普通茶园差异较大,无公害茶园与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差异较小;3种类型茶园的茶丛蜘蛛群落个体数、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地表,且表现为机茶园多,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最少。蜘蛛的功能群采集发现,在3种茶园中结网蜘蛛少,而主要是游猎蜘蛛。(4)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因其周边生境结构复杂(竹林、小灌木及杂草),植被丰富,形成植被缓冲带,改善了茶园小气候环境,增加了茶园土表覆盖度,可明显提高茶丛和地表游猎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条件好、干扰少的有机茶园中的蜘蛛物种数量、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受损生态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的普通茶园。  相似文献   

6.
叶火香  崔林  何迅民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10,30(22):6019-6026
为评价茶园间作几种常见经济作物对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蜘蛛类群数量和空间格局的影响,遂选乌牛早品种纯茶园、乌牛早分别与柑桔、杨梅和吊瓜的间作茶园、以及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茶园,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叶蝉和各种蜘蛛的数量。结果表明:(1)与纯茶园相比,间作茶园叶蝉种群数量和蜘蛛类群个体数量显著地增加,间作茶园蜘蛛种数显著地增加;(2)间作茶园茶丛上、中、下层叶蝉、蜘蛛个体数量分布明显区别于纯茶园茶丛上、中、下层叶蝉、蜘蛛个体数量分布;(3)茶丛上层的嫩梢是制作高档茶的原料,而纯茶园茶丛上层叶蝉虫口百分率为54.16%,间作茶园茶丛上层叶蝉虫口百分率皆减小,并且叶蝉高峰期间蜘蛛的跟随效应增强;(4)间作增加了经济收入并减少了防治次数。认为:(1)间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蝉种群、蜘蛛类群的数量和空间格局;(2)间作可减轻叶蝉为害造成的产值损失,增强了茶园群落对于叶蝉的自然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7.
植物替代控制是利用一种或多种植物的生长优势控制入侵杂草的方法,它是控制外来杂草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因其既可控制入侵杂草危害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3种入侵杂草植物替代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系统总结了植物替代控制技术阻截和修复豚草、紫茎泽兰及黄顶菊扩散危害的技术模式和效果,提出了植物替代控制技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茶园间作果树对于节肢动物群落数量、空间格局的影响,2009年夏茶期间,于具有悠久茶-果间作历史、名茶洞庭碧螺春原产地的太湖东洞庭山选10种间作茶园,2010年春茶时节于西洞庭山选10种同类型间作茶园,调查果树的树丛之间、茶丛上层、茶丛中层、茶丛下层、地表和土壤层中各种节肢动物数量。发现:(1)两次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2)每种供试茶园优势种害虫都是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其它主要害虫种类相同,东、西洞庭山优势种天敌相同;(3)10种茶园中茶丛上层、茶丛中层物种数多于其它层次;茶丛下层的个体数最大,主要是粉虱类和蚧类等小型同翅目昆虫;茶丛中层多样性指数稍高;(4)茶-桔、茶-板栗间作茶园物种较多;茶-腊梅间作茶园物种数、个体数较少。研究结果表明:茶园中合理地间作果树,可以增大生物多样性,即使在果树树丛之间、地表和土壤层中也拥有一定数量的节肢动物,间作明显地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同生境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危害性,于2011和2012年的10月,调查了江苏金坛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管理措施、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的秋季杂草种类、数量、高度,进而基于聚类分析以及生境特点,将茶园分成5个不同生境类群,分析了不同生境类群杂草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于生境类型和管理水平导致的资源差异的影响,不同杂草群落的杂草科、属、种组成差异显著,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分化,1年生与多年生杂草比例不同。类群Ⅲ为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austro-japonens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杂草群落,类群Ⅳ为马唐+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牛筋草+一年蓬(Erigeron annu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杂草群落,这2种类群的杂草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大,主要种较多,群落的结构复杂且稳定,对环境的变化或来自物种群落内部种群波动的缓冲作用强;类群Ⅱ为虮子草(Leptochloa panicea)+小飞蓬+地锦(Euphorbia humifusa)+一年蓬杂草群落,类群Ⅴ为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小飞蓬+井栏边草(Pieris multifida)+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爵床杂草群落,这两种类群的杂草群落稳定性次之,杂草危害的严重性较低;类群Ⅰ为马唐+一年蓬+小旱稗+牛筋草+酢浆草+铁苋菜杂草群落,群落生物多样性各项参数值基本与其他类群相反,群落中优势种突出,极容易发生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0.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刺蛾[Darna trima(more)]*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多种果树林木。1985年我们从四川珙县某茶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茶刺蛾病原物。通过纯化后,经感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等,结果确定该病原物为一种颗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差异,于2013年10月调查了江苏茶叶主产区有代表性的仪征、金坛和宜兴三地不同管理措施、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秋季杂草的种类、数量、高度,分析了物种的组成、优势度、数量、生活型、生物多样性和主要杂草生态位。结果表明:仪征茶园秋季杂草有32科65属72种,金坛茶园秋季杂草有36科74属80种,宜兴茶园秋季杂草有40科74属80种,三地优势度最大的杂草种均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其中金坛、宜兴茶园的秋季杂草群落物种组成达极相似程度(相似性系数0.85)。总体而言,三地茶园秋季的杂草科、属组成和种类数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地域距离越大,差异越明显,这符合物种丰富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的生物地理学规律;多数主要杂草生态位宽度、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自北向南逐渐趋小;杂草的多样性存在着由北向南越丰富的特点,但由南向北随着纬度趋高,杂草多样性趋低,优势种越明显;多年生杂草的比例自北向南逐渐增多,一、二年生杂草比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孙海新  刘训理 《生态学报》2004,24(7):1353-1357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土壤肥力肥沃、中等、贫瘠茶园的茶树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体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DNA的G Cmol%值等,对根际细菌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研究了不同肥力、不同茶龄的茶园根际细菌的数量和类群的变化;根际真菌的数量变化;根际放线菌的数量变化。主要结果为:土壤肥沃的茶园根际细菌的数量最多,土壤贫瘠的茶园数量最少;相同土壤肥力的茶园,10年生茶园根际细菌的数量最多,4年生的次之,20年生的最少。根际真菌的数量,土壤肥沃茶园的较少,中等和贫瘠茶园的较多。根际放线菌的数量,20年生茶园的明显高于4年生和10年生茶园的,而且,土壤贫瘠茶园的数量较多。从9种不同类型茶园中分离获得的纯化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20个属,中等肥力的茶园最适于多数细菌的生长与繁殖,类群最为丰富,但类群的优势度低于另外两种土壤;不同茶龄的茶园随着茶龄的增加,肥沃茶园和中等茶园的根际中有较多的细菌类群定殖,但20a茶龄的类群较少;贫瘠茶园类群的优势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苦李山茱萸或板栗与茶间作增进昆虫多样性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间作对于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遂于皖南山区石台县选苦李-茶、山茱萸-茶、板栗-茶间作茶园,邻近每类间作茶园、选择相同品种和同样立地条件的纯茶园作为对照,2007年1月-2009年1月,每月上旬调查这6块茶园昆虫、蜘蛛和捕食螨种数和个体数。结果表明:①与对照茶园相比,间作茶园昆虫的总物种数、总多样性指数稍大,间作茶园的天敌个体数稍多、益害生物的个体数量比值稍大;②间作对茶园昆虫的总个体数有影响。结果表明茶园间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昆虫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韩宝瑜  崔林  董文霞 《生态学报》2006,26(5):1438-1443
2002年7月~2003年7月对皖南一块有机茶园、一块无公害茶园和一块普通茶园茶丛内、茶丛上空及地表的昆虫、蜘蛛和螨类进行了调查.在有机茶园查得20732个体,属于131种70科,无公害茶园查得42547个体,属于97种50科,普通茶园中查得35242个体,属于89种50科.在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中:①假眼小绿叶蝉个体数及其占总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5176头和25%、14049头和33%、17590头和50%;茶尺蠖个体数及其占总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340头和1.6%、13099头和30.8%、7154头和20.3%.②蜂类、步甲类、虎甲类、瓢虫类和隐翅甲类的总种数和总个体数分别是40种和2620头、33种和1898头、以及29种和1610头;③天敌与害虫种数之比依次为1:0.60、1:0.64和1:0.71,个体数之比依次为1:0.84、1:3.21和1:3.17;茶尺蠖与茶尺蠖绒茧蜂个体数量之比依次为3.4:1、18.8:1和17.0:1.有机茶园中蜘蛛与叶蝉数量相关显著(p<0.05).x^2测验表明,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相互间物种的数量组成差异较大.结果表明,强烈的人为干预显著影响群落组成和主要害虫数量;茶园禁用农药且周围的非茶园生境中植物相丰富,将涵养天敌、减轻虫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棉苗受到蚜虫危害又趋严重,曾几次用土农药、洋农药进行喷治,但终不能彻底治掉,其原因田间 边杂草很多。我在农场发现42块棉花丰产田有蚜虫、红蜘蛛危害,田边比田中心严重,经检查,由于沟边杂草(野葡萄,蒲公英等)未彻底清除,而红蜘蛛,蚜  相似文献   

16.
田间杂草是在人们经常与之作斗争的情况下生长发展过来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造成杂草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性,是一类适应性大而繁殖力又强的特殊类型的植物,具有和作物不断竞争的能力,比作物更能忍受较差的环境。杂草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少危害,它夺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正封面图片由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王叶于2015年11月拍摄.茶叶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茶园间种乔木模式中,乔木的冠层能够对茶树进行有效遮荫,调节茶园的小气候,既能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及杂草和病虫害,又能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位于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村的湘丰茶场飞跃基地,地处28°33'N,113°19'E,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生  相似文献   

18.
王艳荣  赵利清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13-1417
2000~2002年对呼和浩特地区不同草坪的杂草种类组成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发现在3个不同管理水平的草坪中共出现80种杂草植物,其中管理水平较差、中等、较好的草坪分别有67种、37种和36种杂草,以菊科、豆科、禾本科植物占优势,不同草坪杂草群落的生活型谱有明显差异.根据危害度指数把草坪杂草分为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弱度危害5个等级,极度和重度危害杂草在管理水平较差、中等、较好的草坪中的种类比例分别为11.95%、21.63%和22.22%;在管理水平较差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早开堇菜和止血马唐,春季和秋季以早开堇菜的危害为主,夏季以止血马唐为主;在管理水平中等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赖草和止血马唐,赖草的高危害期在春秋季节,夏季以止血马唐为主要危害杂草;在管理水平较好的草坪中,极度危害杂草是鼠掌老鹳草、鹅绒委陵菜、赖草、欧亚旋复花,其中鼠掌老鹳草的危害度在整个生长季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茶园暴食性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和茶尺蠖E. obliqua抗药性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5种茶园常用杀虫剂对5个地理种群灰茶尺蠖和2个地理种群茶尺蠖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不同茶园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对供试药剂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浙江兰溪、浙江金华、河南南阳地区的灰茶尺蠖种群和浙江杭州、浙江安吉的茶尺蠖种群对联苯菊酯产生了中高等抗性;浙江杭州的茶尺蠖种群对苦参碱的抗性达到中等水平,其余供试种群对苦参碱抗性处于敏感水平;所有供试种群对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这3种药剂的抗性均处于敏感水平。从化学防治的角度来看,目前茶园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对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敏感性高,抗性低,推荐合理科学使用,并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陕南茶区的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及林篱茶园4种常见栽培模式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和林篱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3种复合式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林茶复合栽培模式和大棚模式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