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五种菊头蝠的核型分析 *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贵州5种菊头蝠的核型。贵州菊头蝠和中菊头蝠2n=62,两者染色体臂数(NF)均为60;托氏菊头蝠、小菊头蝠和栗黄菊头蝠的染色体数是2n=36,其中托氏菊头蝠和小菊头蝠染色体臂数(NF)是58,栗黄菊头蝠是60。5种菊头蝠的性别决定机制均是xY。  相似文献   

2.
袁小爱  田东  谷晓明 《四川动物》2012,31(2):191-196
应用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RAG1)部分序列对贵州9种菊头蝠和5种蹄蝠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1.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形成两个平行的分支,支持它们是两个平行科的结论。2.马铁菊头蝠是菊头蝠科中第一个独立出来的亚分支,与其余8种菊头蝠的亲缘关系最远;Rhinolophus sp.与大菊头蝠聚合为一支,推测Rhinolophus sp.可能是大菊头蝠,或者是大菊头蝠的近缘种,它们是继马铁菊头蝠之后分离出来的第二亚分支;中华菊头蝠、栗黄菊头蝠、中菊头蝠聚合为第三亚分支,贵州菊头蝠、大耳菊头蝠、菲菊头蝠聚合为第四亚分支,此两分支形成姊妹群。3.在蹄蝠科的亚分支中,三叶蹄蝠、小蹄蝠、普氏蹄蝠依次分离出来,最后分出的是大蹄蝠和中蹄蝠。  相似文献   

3.
广东五种菊头蝠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用蝙蝠的新鲜肺组织和尾椎进行组织培养,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30个染色体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细胞,并进行摄影、剪贴和测量。分析了广东地区5种菊头蝠的核型,即小菊头蝠的核型为2n=62,FN=60;角菊头蝠的核型为2n=62,FN=60;中菊头蝠的核型为2n=62,FN=60;大耳菊头蝠的核型为2n=62,FN=60;中华(栗黄)菊头蝠的核型为2n=36,FN=60。大耳菊头蝠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角菊头蝠和中菊头蝠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同。中华(栗黄)菊头蝠的核型(2n=36)与张维道报道的鲁氏菊头蝠相同,而与印度和斯里兰卡产R.rouxii的核型2n=56迥异。最后对东亚地区菊头蝠多样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二种菊头蝠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骨髓细胞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河南省二种菊头蝠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1.中菊头蝠染色体数为2n=62,N,F=60,属于Harada等划分的菊头蝠属的第1类群,即最原始的类群;2.马铁菊头蝠染色体数为2n=58.N.F=60,属于Harada等划分的菊头蝠属的第2类群;3.马铁菊头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依据部分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我们对贵州九种菊头蝠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与其他菊头蝠亲缘关系较远,它可能是最原始的种类.中华菊头蝠和贵州菊头蝠聚在同一分支,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非常接近,高鞍菊头蝠和贵州菊头蝠的DNA差异百分比最小(1.13%),因此认为这两个种亲缘关系也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6.
四种菊头蝠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皮氏菊头蝠(R. pearsoni chinensis),鲁氏菊头蝠(R.rouxi sinicus),角菊头蝠(R.cornutus pumilus)及中菊头蝠(R.affinis)的常规核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菊头蝠属于翼手目菊头蝠科,本科和蹄蝠科HIPPOSIDERIDAE的脸部均具复杂的鼻叶(皮肤叶)。有人将它们分列为亚科,隶属于菊头蝠科内。本文仍按Miller(1907)等人意见各单列为一科。本科仅具一属,约69种,国内有14种。我省已知9种,主要分布于皖南地区,马铁菊头蝠及角菊头蝠等少数种类延伸至江淮及皖西。它们的鼻叶主要分为马蹄叶、鞍状叶和顶叶三个部分(见图),鼻叶的特点是种的一个重要分类依据。齿式为:1、1、2、3/2、1、2、3=32枚。图鼻叶示意图(左:角菊头蝠中:绒菊头蝠右:鲁氏菊头蝠)种的检索表(括号内系分布地区)1.鞍状叶与连接突间具凹…  相似文献   

8.
叶根先  施利民  孙克萍  朱旭  冯江 《生态学报》2009,29(10):5330-5338
研究了同域分布的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与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的食性、形态、回声定位声波及捕食时间.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均属于中等体型的菊头蝠,前臂长分别为(51.25±0.22) mm和(52.40±0.37) mm;悬挂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均为典型的调频-恒频-调频(FM-CM-FM)型叫声,峰频分别为(82.07±0.17) kHz和(84.41±0.48) kHz.粪便分析显示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分别捕食9目和7目昆虫,均以鳞翅目(Lepi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为主要食物(体积百分比总和> 90%),捕食鳞翅目昆虫的体积百分比差异显著,对猎物大小(以鞘翅目昆虫体长衡量)的选择无显著差异.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38和2.28,重叠度达0.91,营养生态位未发生明显分化,但充足的食物资源促进了二者的共存.另外,2种菊头蝠的感官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未发生明显分化.由2种菊头蝠的翼载和峰频的差异推测二者发生了空间生态位和捕食微生境的分化,这也可能促进了二者的共存.  相似文献   

9.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研究对了解物种捕食行为及种群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visoft Bioacoustics超声波仪录制马铁菊头蝠自然状态下的声波以确定其捕食活动强度,用灯诱法、扫网法和飞行阻隔法相结合采集昆虫,搜集蝙蝠粪便并分析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在8月份活动最频繁,昆虫丰富度在8月份最丰富,马铁菊头蝠捕食活动与鳞翅目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马铁菊头蝠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食,但食性存在明显的月份变化。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捕食的猎物与环境中可利用的昆虫猎物存在显著差异。在食物资源丰富时,马铁菊头蝠选择性地捕食营养丰富的鞘翅目昆虫。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贵州菊头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四方洞和寨阳乡堂乐洞分别采到菊头蝠雌、雄性标本各1只,通过将其外形及头骨的测量数据同文献记载的外形相似的高鞍菊头蝠(Rhinolophus paradoxolophus)和马氏菊头蝠(R.marshalli)的特征进行对比,鉴定为贵州菊头蝠(R.rex),属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标本保存于吉首大学动物标本室.本文对其分布与保护现状也作了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