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NMDA R1 mRNA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针刺穴位为治疗手段,用原位杂交技术显示NMDAR1 mRNA,探讨单纯缺血,缺血加电针治疗后脑内NMDAR1mRNA的变化,并用谷氨酸或MK-801兴奋或桔抗NMDA受体。观察对便塞灶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在脑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谷氨酸能显著增大脑梗塞面积,电针能明显缩小梗塞面积,MK-801与电针作用相似,也能缩小梗塞面积,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电针组和MK-801组均有显著性差异;(2)缺血侧海马及大脑皮层NMDAR1 mRNA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治疗后,NMDAR1 mRNA无过表达现象,海马及大脑皮层缺血侧NMDAR1 mRNA阳性细胞数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低于单纯缺血组(P<0.01)。以以结果表明,谷氨酸介导的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是通过NMDAR1 mRNA的过表达而实现的,电针对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NMDAR1 mRNA的过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人参与丹参的抗脑缺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人参与丹参在我国的药用历史都很久。一些研究表明 ,人参制剂有抗缺氧作用 ,人参的主要活性成份人参皂甙具有抗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同样 ,丹参亦具有抗缺氧及抗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 ,并且临床上已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然而 ,人参与丹参抗缺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人参亦尚未用于临床防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本课题结合整体动物及离体海马脑片的低氧实验 ,以比较人参与丹参的抗脑缺氧作用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为临床应用人参防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药剂 人参及丹参制剂由上海海洋水下…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中枢系统病,其反复发作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以致产生认知功能障碍.针灸很早即被应用于癫痫的临床治疗,但近年来其改善癫痫后脑损伤实验机制及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才逐渐被加以重视.针灸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激发机体自身调节达到治疗目的,从而避免使用抗癫痫药物产生不良反应.针灸改善癫痫后脑损伤的机制以抑制海马区神经元凋亡为主,同时伴有抑制胶质细胞增生、抑制齿状回颗粒层苔藓纤维发芽等.针灸临床效果证实任督二脉取穴配合辨证取穴及头部局部取穴是有效的.本文即是关于针灸治疗癫痫后脑损伤的机制研究及针刺临床疗效的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以中重度头痛及各种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针刺作为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在偏头痛防治方面具有疗效佳、副作用少的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客观评估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并为探索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机会。本文从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和针刺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中枢机制两个方面对近10年来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针刺对偏头痛治疗机制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一氧化氮对电针镇痛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在痛和痛觉调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但迄今为止 ,电针 (EA)镇痛时中枢神经系统NO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工作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 ,观察向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NO前体和供体物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以及血红蛋白 (Hb)、亚甲基蓝 (MB)等 ,对大鼠痛和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试图探讨NO在中枢神经系统痛觉调制和针刺 (电针 )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1 材料与方法健康Wistar大鼠 ,雌雄不拘 ,体重 2 10~…  相似文献   

6.
针灸在中国已应用了2500多年,并且越来越广泛的被全世界的医患人员所接受,针刺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证实了针刺对胃运动具有良性双向调整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尤其是神经机制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影响神经机理的实验数据,并从中枢神经系统及中枢核团,外周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这三大方面综述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脑损伤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肠脑轴是大脑和胃肠道系统之间主要的双向通讯途径。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被揭示。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病理损伤的调节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生、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肠脑轴的含义及其在颅脑损伤中的病理调节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治疗手段,包括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使用益生菌、刺激迷走神经、摄入多酚类物质以及靶向免疫调节策略,以期为临床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夹脊穴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选取了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夹脊穴电针为主的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一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镇痛效果,抑郁状态改善效果及综合疗效,并进一步检测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本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夹脊穴电针可以显著减轻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能改善抑郁程度,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我们的研究为夹脊穴电针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治疗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脑部缺氧经常带来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对缺氧相关脑损伤机制的深入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铁死亡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表现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过量积累导致的细胞死亡,与谷胱甘肽代谢、脂质过氧化和铁代谢异常相关,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铁死亡在缺氧相关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并阐述了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所致脑损伤及高原低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为动物模型,分别以TUNEL法和PI染色法观察电针改善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显示:①局灶性脑缺血能诱导神经元凋亡:缺血侧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侧,差异非常显著;②电针能明显抑制神经元凋亡:电针治疗组缺血侧梗塞区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本文表明电针能抑制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尾核具有镇痛机能,并与针刺镇痛有关。动物实验中曾观察到,刺激尾核时痛阈升高,并可加强电针镇痛效应;而损毁尾核后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减弱。电针刺激“合谷”时,尾核出现诱发电位。记录尾核的单位放电也可看到多数神经元对电针有反应。某些神经元在电针数分钟后逐渐出现反应,停止电针后反应仍可持续数分钟,与临床实践中所见针刺效应的出现需要诱导期及停针后有后效应颇为相似。临床观察表明,电针人的合谷等穴位时,尾核也有诱发电反应,刺激尾核可以缓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本文对雌激素的生物学特性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2005,17(6):478-478
中风(stroke)等脑缺血性疾病,已经和冠心病、肿瘤等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因素之一,尤其在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因此,了解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将有助于对缺血性脑损伤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尽管离体的实验结果提示,谷氮酸受体介导的兴奋毒效应在缺血性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谷氮酸受体的拮抗剂在神经组织、心血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副作用而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因此,寻求谷氨酸受体以外的治疗靶分子一直是神经系统新药研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作为目前发现的具有高度特异性感受细胞氧分压的调节因子,在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HIF-1在轻度和中度脑损伤过程中可以增加神经细胞耐受,促进存活;在重度损伤时,参与细胞凋亡途径,促进神经细胞死亡,在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对HIF-1及其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可为脑损伤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靶点,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用价值。现就HIF-1的结构、功能及在脑损伤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脑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千金藤素(Cepharanthine)是从头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这种防己科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作为一种双苯并异喹啉生物碱,千金藤素具有多种药理学特性,包括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病毒等效果。临床上,它被用于治疗蛇咬伤、脱发、疟疾和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千金藤素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癌细胞迁移,逆转多药耐药性,以及预防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白细胞数量减少等。针对近年来千金藤素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供后续基于千金藤素的抗肿瘤新药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尽管人们对心脏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医疗手段在不断进步,但该病仍是世界头号杀手。对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药物治疗可引起多种副作用,结果导致病人不能坚持用药。当前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或用于补充或用于替代传统的药物治疗。在心脏病临床中观察到,针刺,特别是电针不失为一种安全和切实可行的选择。本综述旨在通过对针刺防治心脏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来评估针刺的有效性。根据已有的证据,可认为针刺在治疗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否与其对病灶局部CRH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有关。方法本课题采用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研究电针同侧环跳穴、阳陵泉穴对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电针对致炎后模型大鼠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CRH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的影响,同时针刺非穴位和对侧穴位进行对照,探讨针刺作用的穴位特异性。结果造模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运动障碍明显,分别电针同侧及对侧穴位可显著改善炎症大鼠的运动障碍。炎症组病灶局部CRH阳性细胞的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电针同侧穴位、对侧穴位显著降低炎症组CRH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而非经穴电针对照组没有显著疗效。结论电针同侧穴位、对侧穴位可通过促使定向迁移至炎性痛病灶的免疫细胞合成并释放CRH,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与中医“巨刺法”的说法相呼应。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发现MSCs有较强的免疫调节能力,并成功的将其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据此推测MSCs对于其它慢性炎症性或者免疫相关性疾病可能同样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将从MSCs对各类免疫细胞的作用、可能的机制、相关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对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引起胃电活动变化以及时胃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非针刺对照组,观察电针后胃电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标记的方法,同步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ICCs的激活.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使胃电的频率及波幅均增高;电针足三里穴能增加肌间神经丛和肌层ICCs的表达.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胃有明显促进作用;电针足三里穴促进胃运动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起搏胃肠动力的ICCs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进行双向调节。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影响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神经内分泌和炎症等途径干预IS的发生发展。IS发生后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应激反应等又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肠道菌群可能是临床预防和治疗IS的一个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IS的研究进展,对益生菌、粪菌移植、抗生素及中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IS脑损伤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IS的药物干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