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有无心脏外科支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例的特点及转归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308例行PCI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心脏外科支持情况分为支持组(2031例)、无支持组(2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相关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支持组比较,无支持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增加,急诊PCI、危险因素中AMI病史、PCI史、疾病诊断中STEMI的比例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组以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以及B、C型复杂病变形态多见,支架置入数、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增多,靶血管IVUS比例检查比例、术中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无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无心脏外科支持的PCI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差异,无心脏外科支持的PCI患者以急诊手术为主,且靶血管病变相对较轻。对于低风险病例实施PCI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高成功率,预后尚可。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应用Gensini评分法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将≤20分的30例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20~50分的45例患者分为中度病变组,≥50分的25例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清ox-LDL及HIF-1α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ox-LDL及HIF-1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依照PCI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n=79)和MACE组(n=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ox-LDL及HIF-1α的表达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ox-LDL及HIF-1α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严重程度的三组患者血清ox-LDL及HIF-1α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病变组ox-LDL、HIF-1α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和轻度病变组(P<0.05),而中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ox-LDL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TIMI评分、血清ox-LDL及HIF-1α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ox-LDL及HIF-1α为不稳定型心绞痛PCI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x-LDL及HIF-1α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且ox-LDL及HIF-1α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HIF-1α、ox-LDL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注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358例T2DM患者,均行常规生化指标、CTA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未合并冠脉病变组(190例)和合并冠脉病变组(168例),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分析CTA与CAG诊断冠脉狭窄结果的一致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对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未合并冠脉病变组比较,合并冠脉病变组血清HCY、Cys-C、ApoB、ApoB/ApoA1比值水平明显更高(P<0.05),ApoA1明显更低(P<0.05)。以CAG为金标准,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与CAG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48)。ROC曲线评估冠状动脉CTA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0.802、74.40%、83.71%、79.11%。三项血清指标联合AUC、准确度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诊断T2DM合并冠脉病变的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一诊断或三项血清指标联合诊断(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联合血清HCY、Cys-C、ApoB/ApoA1比值诊断T2DM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较高,相较各项指标单一应用而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入选230例,按照医生评估进行分组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和非介入治疗组,介入组患者12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非介入组患者110例,接受非介入治疗。对比分析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介入组中心肌梗死病史及心衰病史患者明显高于非介入组(24.2%vs 20%P<0.05;25%vs 17.3%,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非介入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住院病死率(40.8%vs 71.8%,P<0.05),非介入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介入治疗组(26.7%vs 21.8%,P<0.05),同时非介入治疗组肺部感染及肾衰的发病率较高(11.8%vs 5.8%P<0.05;8.2%vs 2.0%,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虽然介入治疗存在更多的并发症,但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冠脉支架置入术(PCI)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15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8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单支病变患者62例(单支组),双支病变患者81例(双支组),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57例(多支组)。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程度CHD患者斑块性质、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机将115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PCI手术支架置入率、达标率以及手术前后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PCI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共检出415块斑块,ACS组颈动脉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CIS组以等、高回声斑居多(P<0.05),ACS组管腔面积小于CIS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高于CIS组(P<0.05)。多支组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双支组以等回声斑居多,单支组以高回声斑居多(P<0.05)。管腔面积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观察组支架置入率、达标率、术后管腔面积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IVUS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相较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基于冠状动脉IVUS指导PCI手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CI术后是否应用依诺肝素抗凝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间,连续入选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了支架的患者158例,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非抗凝组或抗凝组两组各79名。非抗凝组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组术后加用依诺肝素。对入选患者进行院内随访记录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抗凝组113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35枚;非抗凝组109处病变置入支架115枚。院内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严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出血事件抗凝组多于非抗凝组(P=0.00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非抗凝治疗组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抗凝组无明显增加,小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该研究结果表明,对PCI术无特殊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无需常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单胺氧化酶(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对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心内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评估(GRACE)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将GRACE评分>140分的20例患者分为高危组,将109~140分的30例患者分为中危组,将≤108分的35例患者分为低危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血清ATⅢ、血浆MAO表达水平,分析血清ATⅢ、血浆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后将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近期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n=64)和MACE组(n=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血清ATⅢ、血浆MAO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ATⅢ、血浆MAO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四组受检者ATⅢ、MAO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高危组ATⅢ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低危组和对照组,高危组MAO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低危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TⅢ、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非MACE组与MACE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TIMI评分、ATⅢ以及MAO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TⅢ、MAO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TⅢ、血浆MA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且ATⅢ、MAO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上对于ATⅢ降低和MAO升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注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衰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治疗方式、一年随访用药依从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分析和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治疗方式、一年随访过程中用药依从性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0(51.47%)例,女性66(48.53%)例。男性患者具有吸烟史、饮酒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患者(62.86%vs 28.79%,P=0.001;35.71%vs 10.61%,P=0.001),但具有糖尿病史的比例明显低于女性(35.71%vs 53.03%,P=0.042);男性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62.86%vs 45.45%,P=0.042);男性患者一年随访期间出现胸痛、卒中的比例低于女性(11.43%vs 24.24%,P=0.050;2.86%vs 12.12%,P=0.050);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女性(10.00%vs 0%,P=0.014)。结论: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溶栓或PCI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一年随访过程中出现胸痛、卒中事件率低于女性,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无冠状动脉病变组26例(DM0);合并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32例(DM1);合并双支以上病变组34例(DM2)。另选取正常健康行冠脉造影检查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入选者血浆chemerin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T2DM及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NC组对比均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各组血浆Chemerin水平与BMI、HOMA-IR、TC、和APOB各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1、0.723、0.415、0.694,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浆chemerin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108例高龄ACS患者(≥75岁组)和176例非高龄ACS患者(<75岁组)冠状动脉造 影特征、PCI治疗的情况,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72.2%比31.8%,P<001);2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达到心肌梗塞溶检(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患者比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手术操作时间非高龄组长[(68.4±25.4)min比(53.7±21.8)min,P<0.05];高龄组住院期间、随访期间累计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结论:对高龄ACS患者行PCI治疗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PCI术后发生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血液标本,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此外,将所有患者按照PCI术后是否存在ISR分成ISR组120例与非ISR组34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SR的危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比34.21%,革兰阳性菌22株,占比57.89%,真菌3株,占比7.89%。ISR组男性、糖尿病、吸烟史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非ISR组(均P0.05)。ISR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SR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糖尿病、吸烟史、TC(较高)、UA(较高)、hs-CRP(较高)均是影响IS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引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随着TC、UA、hs-CRP水平的升高,PCI术后ISR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胸痹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证型与影响因素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东直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胸痹患者的调查资料,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气虚痰浊、阳虚气虚、痰浊血瘀、气滞血瘀、阴阳两虚7个证型,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胸痹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气阴两虚证有36例(34.29%),其次是气虚血瘀证22例(20.95%)、气滞血瘀证14例(13.33%)、阳虚气虚证10例(9.52%)、痰浊血瘀证9例(8.57%)、气虚痰浊证8例(7.62%)、阴阳两虚证6例(5.71%),气阴两虚证占有比例明显高于其余证型,患者性别、年龄对证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患者吸烟量、饮酒量明显高于其余证型(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离异情况明显多于其余各证型(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胸痹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为气阴两虚证,且患者饮酒及吸烟量越大,气阴两虚证越明显,而家庭婚姻离异的患者,则多见气滞血瘀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行冠脉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SPSS21.0分析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51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冠脉再狭窄(22.5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吸烟史、糖尿病史、脂蛋白a(Lp(a))水平、空腹血糖、尿素氮(BUN)、总胆红素、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以及直径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糖尿病史、Lp(a)水平、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61、1.944、3.593、2.798、2.449、3.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支架直径是冠脉再狭窄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数量,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Lp(a)水平、糖尿病以及吸烟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不断优化支架并根据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14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按动脉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107例)与研究组(107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PCI(TFI),研究组行经桡动脉PCI(TRI),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动脉穿刺时间、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 d,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期间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PCI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但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CI的CH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一年再行冠脉造影检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SR分为观察组(38例,发生ISR)和对照组(162例,未发生ISR),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数占比、病程及支架直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及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小)以及高水平LP(a)、低水平UA为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论: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有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以及高水平LP(a)、低水平UA,因此在PCI术中应尽可能选用较大的支架,同时戒烟、控制血糖有利于预防ISR的发生,定期检测血清LP(a)、UA水平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医疗与保健措施能够减少ISR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LV-PSL)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心肌做功的改变。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应用LV-PSL评估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无用功(GWW)、整体有用功(GCW),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参数的差异,分析GWI、GCW、GWE、GW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GWW升高,GCW、GWI、GWE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GWI、GCW、GWE、GW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及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GWW降低,GCW、GWI、GWE升高(P<0.05)。GWI、GCW、GWE、GWW与LVEF及GLS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LV-PSL可定量评估冠心病患者PCI前后的心肌做功,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性评价PCI后心脏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P450系统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相关临床因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我科拟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45例,均给予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75mg维持剂量。①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舒张因子刺激酸磷蛋白血小板反应性指数VASP PRI(以VASP PRI≥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反应组。②检测入选患者的药物代谢酶CYP2C19的基因型;根据不同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分为快代谢基因型(*1/*1)、中间代谢基因型(*1/*2、*1/*3)和慢代谢基因型(*2/*2、*2/*3、*3/*3)。③观察CYP2C19基因型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④观察氯吡格雷抵抗与临床不良终点事件主要临床不良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术(TLR)]和次要临床终点事件(支架内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大出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出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31例,其发生率为20.67%;检测出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携带患者19例,所占比例为12.67%。慢代谢基因型患者与(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患者)之间VASP PRI比为(49.20±8.45)%VS(44.17±5.41)%,P<0.05,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之比为35.49%(n=11)VS16.81%(n=20),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OR:4.43;95%CI:3.28-8.37,P<0.05)和2型糖尿病(OR:2.76;95%CI:2.13-6.14;P<0.05)是氯吡格雷抵抗的两种危险因素。临床随访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组与氯吡格雷反应组主要临床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比为6.45%(n=2)vs2.63%(n=3),P<0.05。结论:携带CPY2C19慢代谢基因型和患有2型糖尿病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两种重要的危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增加了临床不良终点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靶血管长病变(病变>25 mm)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因STEMI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急诊行PCI处理的患者442例,以靶病变长度分为两组,即≤25 mm为短病变组(n=235)和>25mm为长病变组(n=207),均急诊行PCI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辅助措施(临时起搏、IABP、血栓抽吸装置)应用情况,术后30天、2年电话或临床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短病变组比较,长病变组吸烟者更多(81.6%vs 62.6%,P=0.000);以三支病变偏多(34.8%vs 24.7%,P=0.037);多枚支架使用率更高(1.47±0.63 vs 1.04±0.28,P=0.000),平均支架总长度显著增加(29.80±7.02 mm vs 22.95±5.58mm,P=0.000),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辅助措施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及2年随访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短病变患者对比,长病变患者虽然病变复杂,多枚支架使用率高,平均支架总长度增加,但术中并发症、30天、2年内MACE与短病变患者相当,提示在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主的介入治疗时代,急诊PCI处理STEMI靶血管长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7例及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加用法舒地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IMI血流分级、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0%,高于对照组的70.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3级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观察组TIMI血流3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9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5.35%,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中使用法舒地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