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疑似炭疽感染病牛牛肉标本和牛血污染土壤标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经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观察、血清学实验和生化鉴定,证明分离到的细菌为炭疽芽孢杆菌。为进一步了解其特性,分别用保护性抗原、水肿因子和荚膜基因特异性引物对2株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这两株菌有两个毒力相关质粒pX01和pX02,为有毒株。序列测定表明,这两株菌基因间同源性达99%,这两株菌与GenBank中炭疽芽孢杆菌A2012株、Ames Ancestor株和A16R疫苗株同源性达99%。  相似文献   

2.
<正>需氧芽孢杆菌属中发现最早的是枯草芽孢杆菌(1835,1835,1872),其次是炭疽芽孢杆菌(1872)。后来陆续发观许多新的芽孢杆菌,形态与炭疽芽胞杆菌类似或相仿,于是人们把一些与炭疽芽胞杆菌相似的近缘菌统称之为“类炭疽杆菌”或“伪炭疽杆菌”,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尚且如此。(Wagner,1920,1923,Grierson,1928)。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对需氧芽孢杆菌属的分类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基本均以Bergey的细菌鉴定手册为准。但在各个种的分类地位上仍有不同观点,如Smith等  相似文献   

3.
<正>炭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以羊、牛、马、驴、骡、骆驼、鹿等家畜为主要易感动物,猪、狗炭疽偶有所见。人患炭疽,主要由于剥食炭疽病畜和处理染菌皮毛而遭受感染。 炭疽的实验诊断并不困难,炭疽杆菌营养要求不严,在普通琼脂和肉汤培养基中均可生长良好。本菌在机体内可形成炭膜,含谷氨酸多肽物质,有抑制细胞吞噬的作用。在含血清或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中,于CO_2条件下培养,也能形成典型炭膜。这一形态特征,有助于炭疽杆菌的鉴别诊断。本菌在外环境中能形成芽胞,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年乃至数十年,并不失去其致病能力。炭疽杆菌芽胞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长期为患,这是我国炭疽疫源地存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刘炬  徐俊杰  陈薇 《微生物学报》2012,52(7):809-815
炭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炭疽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在我国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被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其芽孢可作为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的原材料,因此,发展灵敏、高效的炭疽杆菌检测方法十分重要和紧迫。按检测的靶标分类,针对炭疽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四大类:针对炭疽杆菌芽孢的检测方法,针对细菌繁殖体的检测方法,针对炭疽杆菌基因的检测方法和针对炭疽毒素蛋白的检测方法。其中,针对炭疽杆菌芽孢和细菌繁殖体的检测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其在特异性以及临床的实用性方面难以令人满意;针对炭疽杆菌基因的检测技术在特异性和灵敏度上有较大的提高,但在临床诊断等方面还有欠缺;而针对炭疽毒素蛋白的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直接对炭疽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的检测成为可能,这对于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归纳,关注了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并展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从事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研究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细菌是人类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研制疫苗防治细菌感染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乳杆菌是一种新型的疫苗载体,我们简要综述了乳杆菌介导的破伤风梭菌、肺炎链球菌、幽门螺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孢杆菌等几种细菌疫苗的构建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6.
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致病性主要与细菌合成毒素和英膜形成能力有关。炭疽杆菌的毒力基因表达调控涉及细菌质粒和染色体成分,细菌生长环境对毒力基因表达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种KBMA炭疽疫苗候选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在细菌疫苗的研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现象:细菌被杀死后,体内的代谢活性却仍然维持 (Killed but metabolically active,KBMA)。此发现为炭疽新型疫苗候选株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先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利用pMAD质粒和Cre-loxP重组酶系统完成对缺失两个毒性大质粒的炭疽芽胞杆菌减毒株AP422的uvrAB基因的敲除,得到AP422△uvrAB菌株,然后通过光化学处理 (包括长波紫外光的照射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处理),使炭疽芽胞杆菌AP422△uvrAB失去繁殖能力。利用四氮唑化合物MTS检测其代谢活性,表明光化学处理杀死后的炭疽芽胞杆菌AP422△uvrAB在至少4 h内维持一个很高的代谢活性水平,即具备典型的KBMA特性。炭疽杆菌AP422 △uvrAB的KBMA菌株的成功研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炭疽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8.
一株A型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四川成都、重庆、若尔盖,新疆乌鲁木齐,宁夏固原共采集土样319份进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在若尔盖土样中分离到一株厌氧芽孢杆菌,按《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的方法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生理生化试验,并测定了其DNA中G+C mol为24.9%,鉴定为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经血清学试验进一步鉴定为A型肉毒梭菌,编号为As-3。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将炭疽杆菌串珠试验与早期增菌培养、沉淀素荧光抗体染色相结合,由串珠湿片法和串珠荧光抗体法组成的一种新的炭疽杆菌快速检验系统。实验结果及现场标本检验证明,本系统检验时形态特征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杂菌影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各类炭疽标本,尤其是外环境标本,可不经分离纯培养于6—8小时内得出检验结果。文中也提出在实际标本检验中,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S层是广泛存在于古细菌和真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结构独特、功能特殊的成分,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炭疽杆菌是引起人畜炭疽病的病原体,对其S层的研究将为深入认识该菌的生理特性及致病机制等提供坚实的基础。就近年来对炭疽杆菌S层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双歧杆菌的营养需要,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及用量。得出最优培养基(CPT)配比:大豆蛋白胨1.67%,酪蛋白胨0.83%,乳糖0.5%,酵母浸出粉0.5%,低聚糖0.7%,胡萝卜汁15%。最后测定双歧杆菌在最优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并同时测定pH和吸光值的变化,确定培养终止时间为12h,菌数可达2.18×109CFU/mL,且发酵培养基具有极显著的增菌效果(p<0.01)。  相似文献   

12.
利用OD值估测双歧杆菌活菌数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OD值估测双歧杆菌活菌数的可行性研究河北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石家庄050017魏林,郝维善,李悟芳,刘勖双歧杆菌做为肠道的正常生理性细菌,它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有关制剂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在双歧杆菌的研究及制剂生产过程中,需经常测定双歧杆...  相似文献   

13.
刘忠霞  陈文峰 《生物学通报》2007,42(6):48-50,F0003
对自环境中分离的生有鞭毛的细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属于类芽孢杆菌属,与已知种一灿烂类芽孢杆菌的各项性状极为相似,最终将此菌鉴定为灿烂类芽孢杆菌。研究中还发现该菌可作为良好的鞭毛染色的示范菌,可替代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用于鞭毛染色和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肉仔鸡肠道中筛选出耐酸、耐胆盐和耐消化酶的优良双歧杆菌,研究其生长特性,并优化其发酵参数,为转化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无菌采样并分离得到多株双歧杆菌,对分离获得的双歧杆菌进行形态学、生化特性研究,然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90株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抑制作用,采用改良MRS培养基,模拟鸡胃肠道逆环境,对其耐消化道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优良双歧杆菌,再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及发酵参数优化。结果从肉仔鸡肠道分离出90株双歧杆菌,初步挑选出23株作为候选菌株,抑菌试验测得双歧杆菌B1、B2和B3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然后经过耐受消化道逆环境试验,发现B2菌株的耐受能力最好,初步鉴定双歧杆菌B2为小鸡双歧杆菌,并将其定名为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对其生长特性的研究发现经18 h发酵细菌总数可以从8.3×105CFU/mL升高到1.3×109CFU/mL,运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中试试验,发酵后的活菌数可达1.41×1010CFU/mL。结论本实验从肉仔鸡肠道中分离筛选并初步鉴定了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优化了制备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发酵液的发酵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在细菌学工作中,细菌数量的测定对于研究细菌生长、繁殖、营养和代谢活动有着重要意义。生物制品各种菌苗的生产也广泛应用着菌数测定某些方法,它关系到工作中各项检定结果,任务数量的完成,而成品菌数的确定更将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预防免疫效果。测定细菌数量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可以大略分为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两大类。本文主要是说明比浊法的实际应用,对测定菌数的其他一些方法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为了观察细菌细胞膜和拟核的形态结构,准确对亚细胞进行定位。【方法】本文利用FM4-64和Hoechst两种染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活细胞进行染色和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并对7种细菌的活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鼠疫耶尔森菌、军团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孢杆菌)进行染色观察。【结果】相同观察条件下,不同染料浓度和不同的染色时间影响了细胞膜、拟核的荧光强度;确定了FM4-64染色通用条件(浓度20 μg/mL 染色1 min)和Hoechst的最佳条件(浓度20 μg/mL染色20min)。上述条件下,Hoechst对8种细菌染色效果均较理想,然而FM4-64对细菌染色效果不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军团菌)表现较好的细胞膜轮廓,革兰氏阳性菌(炭疽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较差。【结论】FM4-64和Hoechst两种染料共染8种细菌,对细胞膜和拟核的染色观察,可为原核细胞结构染色提供借鉴,并为大分子的亚细胞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炭疽杆菌A16R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炭疽杆菌致死因子LF基因。构建pET-28(a)/LF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优化表达条件,可溶性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细菌可溶性总蛋白的10%,表达产物经疏水层析纯化后,目的蛋白约占90%。免疫双扩散及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该表达产物与炭疽杆菌诊断血清有特异性反应,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8.
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的分离和菌种初步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长膜的醋醅中分离出一株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产量较高且稳定的醋酸菌M12。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对醋酸菌M12进行了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测定了G+Cmol%含量,初步鉴定该菌为醋化醋杆菌木质亚种(Acetobacter xylinum subsp.xylinum,又称木醋杆菌)。  相似文献   

19.
玉米根系内生细菌种群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2000-2002年,先后对辽宁省14个玉米主栽品种进行了根系内主要细菌种群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内生细菌的主要种群为芽孢杆菌属(Bucillus spp.),此外还包括肠杆菌属、沙雷氏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和棍状杆菌属.其中Bacillus分布最广,已鉴定出8个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spp.总量占根系内生细菌总量比苗期和成株期分别为75.5%和76.6%.内生细菌在不同玉米品种和不同生育期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研究发现,品种的遗传背景与其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W)是常用于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增菌液,为了解BPW增菌对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以冷鲜鸡污染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在杭州超市采集20只冷鲜鸡样品,分别用BPW增菌0、2、6、12、24 h,检测菌落总数的变化,分析不同增菌时间对沙门氏菌检出率的影响。并选择2只冷鲜鸡不同增菌时间的BPW增菌液,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分别用DGGE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菌落总数随增菌时间增加而增加,增菌6 h后极显著增加(P 0. 01),增菌24 h与其他时间差异极显著(P 0. 01);沙门氏菌检出率在BPW增菌的前0~12 h增加,随着增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增菌12 h阶段检出率最高,为40%,而在24 h时下降,为15%。DGGE结果显示,增菌0~12 h条带丰富,24 h条带减少,与增菌0~12 h的菌群结构有显著不同的聚类。高通量测序显示在门的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冷鲜鸡表面优势菌门,占85%以上;在BPW增菌24 h后,菌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BPW增菌12 h以内,优势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希尔氏菌属(Shewa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而BPW增菌24 h后,在未增菌前,相对丰度较低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变形杆菌属(Proteus)、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成为主要的优势菌。由此说明BPW增菌时间对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微生物数量和菌群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在前增菌时应选择合适的增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