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胆酸(Cholic acid, CA)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实验以饲料中添加300 mg/kg胆酸钠(Sodium cholate, CAS)作为胆酸钠组, 以不添加胆酸钠作为对照组。在饲养8周后, 分析胆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糖代谢及与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胆酸钠组中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数和体成分的变化均没有显著差异; 胆酸钠组中大口黑鲈的肠道菌群组成无显著差异; 胆酸钠组中肝糖原含量和肝中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 GCS)的活性显著增加, 肝中糖原分解酶糖原磷酸化酶a(Glycogen phosphorylase a, GPa)活性无显著变化, 而胆酸钠组中肌糖原含量、肌肉GCS与GPa的活性无显著差异; 胆酸钠显著促进肝中糖异生途径中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FBP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G6Pase)基因的表达; 胆酸钠显著降低肝中糖酵解基因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肌肉中己糖激酶(Hexokinase, HK)基因的表达; 同时, 研究还发现饲料中胆酸钠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肝中胆汁酸受体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基因的表达量, 而不改变肠道FXR的表达量。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300 mg/kg胆酸钠可以促进大口黑鲈肝脏糖异生, 抑制肝脏和肌肉糖酵解, 并促进鱼体肝糖原的合成。这些糖代谢的变化与肠道菌群没有直接关系, 但可能与肝中FXR的表达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连续 3次 (每次间隔 4h)部分肝切除对肝细胞生化和增殖的影响后 ,本文又以连续 4次 (每次间隔 3 6h)部分肝切除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大鼠为模型 ,分析了SISPH对肝脏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构成性热休克蛋白 70 /诱导性热休克蛋白 68(HSC70 /HSP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活性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 1次切除肝的左外叶后恢复 3 6h ,ACP和AKP活性及HSC70 /HSP68和PCNA表达量均增加 ;第 2、 3、 4次分别切除左中叶和中叶、右叶、尾状叶 (每次间隔 3 6h)后 ,AP活性和PCNA含量与AKP活性和HSC70 /HSP68含量呈负相关性 ;间隔 3 6h的连续部分肝切除延缓了细胞分化时间。根据上述实验中ACP和AKP在细胞内位置和活性变化推测 :AKP和ACP可能共同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启动 ;PCNA和AKP可能参与了DNA合成和细胞增殖 ;ACP和HSC70 /HSP68可能在蛋白质转运、选择性降解和细胞结构、功能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对大鼠生存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徐存拴  李永辉  段瑞峰  卢爱灵  夏民  吉爱玲 《动物学报》2001,47(6):659-665,T001
在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的细胞激活(G0-G1)期(4h)、有丝分裂高峰期(36h)及以两者交叉方式进行连续部分肝切除(successive partial hepatectomy,SPH),观察其对大鼠生存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对短间隔(间隔4和/或36h)连续部分肝切除的耐受极限取决于各次切除的肝量和间隔时间两个因素;连续部分肝切除引起的肝组织结构紊乱程度与部分肝切除次数正相关;细胞核数、有丝分裂指数与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次数和方式显现复杂的相关性。依SPH中大鼠成活率、肝组织结构变化、生理生化变化为依据,确立了4组(E、G、K和M组)适合研究肝再生分子机理的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short interval successive partial hepatectomy,SISPH)。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饥饿与冬眠期牛蛙肝脏糖原含量和非特异性酯酶(NSE)、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变化。方法应用冰冻切片、PAS染色法、酶组织化学技术及光密度定量分析。结果饥饿期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冬眠期肝糖原含量与活动期无显著差异;NSE活性在活动期最高,饥饿期显著降低,冬眠期活性最低;ALP和POX活性在饥饿期均显著降低,冬眠期与活动期无显著差异;SDH活性在饥饿期和冬眠期均显著降低,活动期活性显著较高。结论饥饿和冬眠期牛蛙肝糖原含量变化不一致,其他酶类活性变化相一致,不同时期肝糖原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与牛蛙生理状态有着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影响SPH大鼠肝蛋白水解酶活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 4 3 6 3 6连续部分肝切除 ( 4 3 6 3 6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4 3 6 3 6SPH)中影响大鼠肝中性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因素。发现连续部分肝切除 (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PH)的时间、SPH中营养条件、取材时间、制样条件和样品的后处理均可对大鼠中性蛋白水解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照军  季丽萍  施雯  夏小明 《动物学报》2007,53(6):1048-1053
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用硫酸-蒽酮比色法和比重法测定了中华蟾蜍各月份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及肝比重。结果显示:冬眠期间(11月至次年的2月),糖原含量逐月下降;2月份时出现临时回升,然后继续下降;4月份时肝糖原含量最低;5月份起,肝糖原含量逐渐上升;5月份时肌糖原含量为最低;6月份起,肌糖原含量逐渐上升。虽然在7-8月间出现过下降,两种糖原的含量在10月份时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这些结果表明,蟾蜍糖原含量在一年中呈现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越冬前所储备糖原的一部分可能用于越冬期间维持高水平的血糖,一部分用于基础代谢。2月份时糖原含量的临时上升,可能是血液中作为防冻保护剂的葡萄糖运回肝脏和肌肉中再合成糖原的结果。7-8月间糖原含量降低可能与蟾蜍夏蛰有关。雌性5月至10月期间的肝糖原总体水平显著低于雄性,可能与依赖可得到葡萄糖的卵母细胞中的糖原合成有关。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与蟾蜍的生活状态(越冬、繁殖等)有关,并与血糖含量有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间隔时间(4h和36h)相互交叉的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36-4-4 SISPH和4-36-36-36SISPH)为模型,分析了ACP、AKP、HSC70/HSP68和PCNA的活性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40 kD的ACP和AKP活性在两种模型中都随着肝切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160 kD的AKP和ACP则与此相反;PCNA在4-36-36-36 SISPH中比在36-4-4SISPH中表达更多,而HSC70/HSP68的表达则与此相反.可见,连续部分肝切除的次数和方式能影响ACP、AKP、HSC70/HSP70和PCNA的活性和含量,并讨论了其可能的机理和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我们建立的四种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为材料 ,分析了连续部分肝切除 (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PH)次数和方式对大鼠肝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发现依SPH的次数和方式不同 ,蛋白水解酶活性表现出诱导、增强和 /或减弱。  相似文献   

9.
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老年小鼠经饲喂泰和乌骨鸡及其黑素一个半月后,肝、肠、肾SDH、Mg^2 -ATPase、G-6-Pase、5′-Nase和MAO的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肝、肠、肾SDH、Mg^2 -ATPase、G-6-Pase、5′-Nase的酶活性增强。MAO的酶活性减弱。结果提示:泰和乌骨鸡及其黑素具有促进机体代谢、维持内环境稳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价了芦笋老茎澄清汁(CAJ)的降血糖作用,并对其降血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腹腔注射STZ制备类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0.6,1.2和2.0 g/kg体重剂量的CAJ连续灌胃21 d,监测血糖,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肝糖原、脂代谢及抗氧化系统部分相关指标。结果显示,CAJ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总胆固醇和MDA含量,并显著提高受试模型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肝糖原含量、血清SOD活性、肝脏SOD、GSH-Px和CAT的活性。上述结果表明CAJ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刺激胰岛素分泌,调节血脂,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鼠再生肝抗CCl4损伤与其线粒体呼吸活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宝弘  沈杰 《生理学报》1991,43(1):46-52
本工作观察了肝部分切除(68%)后96h 大鼠再生肝的抗 CCl_4损伤作用,并用氧电极法测定了再生肝线粒体的呼吸活性。结果如下: (1)CCl_4(50%,10ml/kg)引起的动物死亡率,肝切除组大鼠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2)CCl_4(50%,5 ml/kg)损伤后,肝切除组大鼠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组织学检查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3)无论是否伴有 CCI_1损伤,肝切除组大鼠肝线粒体的呼吸活性均强于假手术组,且肝线粒体呼吸活性的变化与血清胆红素、sGPT 及肝组织损伤程度的改善是一致的。上述结果提示:再生肝线粒体呼吸活性增高,同时不易受 CCl_4损伤,可能在再生肝抗 CCl_4损伤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对肝细胞核和核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建立的 4种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为材料 ,分析了连续部分肝切除 (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PH)次数和方式对大鼠肝细胞核和核仁的体积、数目影响 ,证实了肝细胞核和核仁的大小、数目变化与SISPH的次数和方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皮质酮对大鼠再生肝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AgNOR颗粒数为指标,研究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皮质酮对余留肝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部分肝切除后0~24h,各组肝细胞内(假手术、去肾上腺、去肾上腺 皮质酮)AgNOR颗粒数均下降;部分肝切除后36h,假手术鼠的AgNOR数目最多,到48h时已基本恢复到肝切除前水平;在部分肝切除后24~48h,去肾上腺鼠的AgNOR颗粒数持续升高;给去肾上腺鼠再注射剂量分别为10、20、40mg/kg体重的皮质酮,发现在36h和48h时,皮质酮剂量越高,AgNOR颗粒数日越少,且下降幅度越大。部分肝切除前12h给大鼠注射糖皮质激素受体颉颃剂——RU486(10mg/kg体重),结果与去肾上腺鼠相似。以上结果表明:皮质酮对部分肝切除后肝细胞的转录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是通过受体起作用,该作用表现在部分肝切除24h之后。  相似文献   

14.
大鼠常温肝缺血再灌注肝组织化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大鼠49只,常温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对肝缺血不同时间及再灌注后肝组织化学活性变化进行了分组定性对比观察.结果显示:1.缺血期,肝细胞PAS反应和SDH、AKP.Mg~(++)-ATPase活性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减弱,LDH活性于缺血初期有所增强,随后逐渐减弱,到缺血90min时,上述各酶组织化学活性及糖原(PAS反应)均几乎消失,而ACP活性则显著增强.2.再灌注期,肝酶组织化学活性及PAS反应的变化趋势与缺血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缺血20、40min再灌注后,肝酶组织化学活性及糖原(PAS反应)可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而缺血60、90min再灌注后,肝脏SDH、AKP、LDH、Mg~(++)-ATPase和PAS反应均消失,ACP活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丁酸可以预防高脂日粮诱导的小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但是否有治疗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高脂日粮诱导小鼠肥胖模型后,用80 mg/mL丁酸钠水溶液灌胃能够缓解肥胖。表观指标检测发现,丁酸钠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肝重(1.24 g±0.03 g至1.08 g±0.04 g)、体重(32.46 g±0.50 g至28.35 g±0.58 g)和附睾脂重(1.33 g±0.13 g至0.81 g±0.08 g)及其与体重的比(4.06%±0.37%至2.83%±0.22%)。葡萄糖耐受实验和血液激素含量检测表明,丁酸钠部分缓解由高脂引起的葡萄糖不耐受,并显著降低血液中瘦素(3.71 ng/mL±0.62 ng/mL至1.50ng/m L±0.26 ng/mL)和胰岛素(2.39 ng/mL±0.30 ng/mL至1.25 ng/mL±0.09 ng/mL)的水平。肝中脂质和糖原的生化检测表明,丁酸钠对肝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糖原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RT-PCR实验发现,丁酸钠显著上调线粒体β氧化和解耦联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线粒体自身编码的8个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丁酸钠显著升高肝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和调控线粒体功能的关键蛋白PGC-1α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丁酸钠可能通过增强肝线粒体功能缓解食源性小鼠肥胖。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淡水(0.3‰)处理组为对照,研究了急性高渗胁迫(盐度16‰和30‰)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雄蟹血淋巴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质、血蓝蛋白、血糖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进入16‰及30‰盐度后,蟹的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6—48h显著降低(P<0.05),至72h时显著增加(P<0.05),而机体肝胰腺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12h开始至96h显著降低(P<0.05);血蓝蛋白含量在前24h显著降低(P<0.05),48h开始显著升高(P<0.05);肝糖原含量在6—96h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降低(P<0.05);16‰盐度组蟹的血糖含量在24—48h时显著下降(P<0.05),到72h开始逐渐恢复(P>0.05),而30‰盐度组其血糖含量早在6—12h时就有显著的下降(P<0.05),到24h则开始逐渐升高。研究表明,在急性盐度胁迫下,糖类和蛋白质对中华绒螯蟹渗透压调节起重要的作用,其优先利用糖类的分解获得所需的能量,其中盐度越高,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越快,血糖水平的恢复也相应较快。对蛋白质的利用稍次之,机体可利用蛋白质的分解获得其渗透压调节的效应物游离氨基酸以维持渗透压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功能的变化及川芎嗪对肝修复性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在相同月龄的动物中按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组。实验动物共分为5组: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青年假手术对照组(假术组)、青年肝切除组(青切组)、中年肝切除组(中切组)和中年肝切除治疗组(切治组),每组动物10只,常规饲养,自由饮水。参照Higgins and Aderson给大鼠施行肝脏70%切除手术,中切组大鼠术前以川芎嗪(200 mg/kg/d)腹腔注射7d,其余组注射生理盐水。假术组大鼠以同样的手术程序打开腹腔但不施行肝部分切除术。各组施行手术动物在切除术后24 h沿腹中线切开动物腹腔,于腹主动脉两髂分支处取血分离血清,切取所有肝脏,待测。采用试剂盒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肝脏匀浆后,采用八木国夫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中核增殖抗原(PCN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中切组相比手术动物相比,切治组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中PC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SOD1、SOD2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肝脏切除70%后,肝功受损,氧化应激增加,但核增殖能力增强。川芎嗪可以抑制肝切手术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促进SOD的表达,抑制MDA的升高,降低ALT、AST水平,提高PCNA的表达。提示中年大鼠肝切除后肝功能受损与氧化应激相关,给予抗氧化药物能够促进肝再生修复能力,青年肝切除手术大鼠肝的修复能力强于中年动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氧化酶法检测肝糖原的方法。方法采用碱中和与缓冲液相配合调节水解液pH至中性,然后用氧化酶法检测肝糖原含量。结果用10μL6mol/LNaOH加入等量肝糖原水解液后,再加入4mLpH7.2磷酸盐缓冲液,可使糖原水解液pH值调为7.2,用于氧化酶法测定糖含量。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易行,结果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条斑紫菜多糖抗疲劳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应用活体动物实验技术,研究了纯化产物紫菜多糖的抗疲劳作用及量效关系。通过紫菜多糖PY-G1不同剂量对小鼠游泳时间、乳酸脱氢酶活性、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了紫菜多糖提高小鼠抗疲劳生物活性功能及其量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紫菜多糖可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最高可以提高37%;并且可以使小鼠在游泳前后乳酸脱氢酶含量分别增加35%和37.5%(P<0.05);增加小鼠肌糖原储备量和肝糖原储备量,其肌糖原储备量和肝糖原储备量最高可以分别增加85.6%和86%。实验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多糖具有明显提高小鼠抗疲劳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量大鼠急性运动后心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和糖原含量的变化,探讨补糖对运动心肌AMPK激活的影响。方法大鼠进行急性耐力运动,并在运动前后不同时间补充不同剂量的补充葡萄糖,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肌AMPK活性的动态变化,采用蒽酮法测定心肌糖原含量。结果运动诱发大鼠心肌AMPK活性显著增高并在急性运动后1 h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运动补糖大鼠心肌AMPK活性却无显著增高。运动或小剂量补糖都无法引起大鼠糖原含量的显著变化,只有大剂量补糖能使糖原含量在运动后24 h显著增高。结论 (1)急性运动可使大鼠心肌AMPK活性升高,补糖能显著抑制急性运动中和运动后AMPK的激活。(2)运动后大剂量补糖能有效提高运动后24 h心肌糖原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