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并评价其预后。结果:该患者戊肝抗体长期阳性,被诊断为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但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经治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后戊肝抗体Ig M也阴转。结论: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治疗后可同时出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戊肝抗体阴转,预后可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仍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肝病中心在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7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规范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抗病毒治疗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有HBV感染6例,HCV感染1例;慢性肝炎2例,肝硬化5例;HBeAg阴性5例;3例合并糖尿病;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均处于低度复制或不可测状态。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消除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风险,病毒载量、HBeAg阴性、糖尿病、肝硬化等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及非甲非乙型。弄清各型肝炎所占的比重及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对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东北地区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分型的资料,虽有些报道,但分析的对象仅包括军人,家属小孩及地方患者,难以反映部队的各型肝炎实际情况。我们于1984年10月至1985年9月收集了130例现役军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NT-α,CEA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CEA及肝功能水平变化以及HBV DNA转阴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TNT-α水平,提高HBV 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enofovir dipivoxil fumarate tablets,TDF)联合双环醇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感染病区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TDF治疗,研究组40例,给予TDF联合双环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Deoxyribonucleic acid)的水平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P<0.05);研究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水平<500 cps/mL的有32例,占80.0%,对照组<500 cps/mL的有14例,占3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LT的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能使患者体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水平显著的降低,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反义核酸抗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目前可利用的药物仍屈指可数.反义核酸技术的发展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利用反义DNA,反义RNA和核酶技术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体内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为临床应用反义核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冻干甲型肝炎-腮腺炎联合疫苗免疫恒河猴后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用静脉注射和丘脑注射的方式接种疫苗,观察恒河猴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免疫学反应以及脑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未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异常改变,ALT正常,抗-HAV、抗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抗体在观察期内持续阳性,脑组织和肝组织无病毒性肝炎和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病理性改变。因此该冻干甲型肝炎堋;腺炎联合疫苗抗原问无干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 过去的15年来医学界极少领域内,从没有象病毒性肝炎那样在短时间内发展得如此迅速。60年代初由Blumbeg及共同事们首先发现了澳大利亚抗原,于是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在那时侯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展。这篇短的专著介绍了现代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血清学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苦参素 乙肝疫苗治疗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64例,并重点观察了HBV血清标志的变化,结果表明苦参素对HBV复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乙肝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产生抗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选择住院的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Ⅱ)96例,随机分为①治疗组64例,其中男62例,女2例,年龄17-52岁,平均38.8岁,病程平均2.21年。②对照组32例,其中男31例,女1例,年龄15-49岁,平均36.9岁,病程平均1.96年。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血清胆红素,谷丙转…  相似文献   

10.
施洪俊  孙网保 《蛇志》1999,11(1):42-43
迄今为止,西医尚无特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中医治疗亦在探索阶段。我院乙肝专科1996年5月至1997年6月应用李秋礼教授研制的“乙肝保康袋”、“乙肝拔毒膏”和“乙肝解毒丹”等对200例乙肝患者进行内外合治,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系统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常见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11月。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之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9个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1 502例(均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柴胡疏肝散结合西药治疗763例为治疗组,单独用西药治疗739例为对照组,病人年龄为17~71岁。Meta分析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结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总有效率(RD=0.14, 95%CI (0.09, 0.18), p0.000 01),优于单独常规西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毒学指标HBV-DNA、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2, 95%CI (-0.29, 0.60), p0.000 01)明显低于单独常规西药治疗组。本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配合西药可提高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下综述了鸭甲型肝炎病毒的命名与溯源、分子遗传与进化,分析了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监测手段,总结了国内外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进一步阐述了研究该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旨在为从事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HBV和HCV的合并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形式。本文就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病毒间相互作用、临床致病、治疗预防等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长太乐口服液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武汉430071陈振东湖北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刘昔平,黄韧本文对用长太乐口服液与抗生素(氟哌酸或妥布霉素)治疗,对10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心脏并发症及心肌酶谱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44年Lucke即证实肝炎可并发心脏损害:Bell报告30例重型肝炎尸检结果,其中24例有心脏病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伴有多种心脏损害,现将近3年来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仍为常见多发的感染性疾病。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固醇类衍生物,参与调节钙磷吸收、免疫与抗炎、细胞增殖与分化等重要生命活动。新近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维生素D普遍缺乏,维生素D又具抗病毒作用,凸显出维生素D与病毒性肝炎的正相关性。本文综述维生素D的代谢补偿途径、受体信号通路与病毒性肝炎发生的分子机制,拟构建基于维生素D的病毒性肝炎发生、诊疗新策略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生理卫生》教材中,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将病毒性肝炎划入消化道传染病的范畴。笔者查阅一些资料,认为应根据病毒性肝炎的不同类型的各自传播途径,来划定不同种类的归属问题.否则,就显得太笼统。 病毒性肝炎已知共有五种。现将五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长太乐口服液治疗便秘32例临床总结报告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传染科武汉430071陈振东湖北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刘昔平,黄韧长太乐口服液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乳杆菌,本文观察了长太乐口服液对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均为19...  相似文献   

19.
重视肠道微生态变化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病毒、酗酒等引起的慢性肝病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 1.3亿 ,每年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达 1千 3百万。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尚未阐明 ,尽管目前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的势头并未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肝移植、人工肝脏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但由于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慢性肝病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己知内毒素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网络作用通过致肝细…  相似文献   

20.
答:初中生物第二册工21页在叙述消化道传染病时,例举了病毒性肝炎,这往往给人一个错觉,病毒性肝炎均属消化道传染病。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因为按目前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它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型肝炎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应属血液传染病;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它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所以,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不能一概而定,应视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