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氚-烟酰苯胺标记湖北钉螺,示踪观察不同时间烟酰苯胺进入螺体组织和脏器内的分布和进入途径。结果显示,钉螺接触药物从22分钟开始检测出组织、脏器内氚含量,以后逐渐增高,至1440分钟达最高峰;合计不同时间各组织和脏器中药物含量由高至低排列次序为外套膜、胃肠、肝脏、肠内粪梗、睾丸、卵巢、鳃、神经节、心脏;转换氚含量为烟酰苯胺剂量,证实了烟酰苯胺杀螺的低用量与高效性;由单位重量组织和脏器中药物含量排位,反映出药物在螺体分布动态变化,以及药物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外套膜表皮三条途径进入。  相似文献   

2.
钉螺的基础组分及φ溴乙酰胺对它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安徽省贵池地区钉螺软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杀螺药溴乙酰胺对钉螺的作用。溴乙酰胺浸泡钉螺不同时间后,钉螺组织内糖原含量随作用时间不同而异。杀螺药氯乙酰胺与氯硝柳胺同样也可减少钉螺体内的糖原含量。  相似文献   

3.
钉螺的基础组分及溴乙酰胺对它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安徽省贵池地区钉螺软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杀螺药溴乙酰胺对钉螺的怍用。溴乙酰胺浸泡钉螺不同时间后,钉螺组织内糖原含量随作用时间不同而异。杀螺药氯乙酰胺与氯硝柳胺同样拉可减少钉螺体内的糖原含量。  相似文献   

4.
土壤是自然界钉螺孳生繁殖的重要场所,钉螺的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对山丘区9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环境对钉螺分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荒草地、河滩地及灌溉沟渠存在钉螺分布,活螺框出现率的高低顺序为耕地>河滩地>灌溉沟渠>荒草地,活螺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河滩地>灌溉沟渠>耕地>荒草地;有螺土壤环境与无螺土壤环境的方差分析结果不显著,土壤全K含量与0.02~0.002mm的土壤颗粒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分布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0.02~0.002mm的土壤颗粒、土壤全P含量和土壤水分是影响钉螺的最重要的3个因子,且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活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密度影响的大小规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土壤全K含量对活螺密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山丘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及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根法  邱云 《动物学报》1989,35(3):313-317
应用氧电极技术测定了正常钉螺和受药物作用钉螺的耗氧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温度环境、不同性别、野外收集、人工饲养及感染毛蚴的钉螺的耗氧都不同;已知九种有效杀螺药都有抑制钉螺耗氧的作用而十三种无杀螺效果的化合物则不影响钉螺的耗氧;氯化镉有抑制钉螺呼吸的作用,亦呈现杀死钉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丘区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 (Oncomelania Snail)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自然界钉螺孳生繁殖的重要场所,钉螺的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对山丘区9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环境对钉螺分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荒草地、河滩地及灌溉沟渠存在钉螺分布,活螺框出现率的高低顺序为耕地〉河滩地〉灌溉沟渠〉荒草地,活螺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河滩地〉灌溉沟渠〉耕地〉荒草地;有螺土壤环境与无螺土壤环境的方差分析结果不显著,土壤全K含量与0.02-0.002mm的土壤颗粒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分布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0.02-0.002mm的土壤颗粒、土壤全P含量和土壤水分是影响钉螺的最重要的3个因子,且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活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密度影响的大小规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土壤全K含量对活螺密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山丘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及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的钻穿及在螺体内的分布和移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利民 《动物学报》2000,46(3):249-254
采自安徽省池的钉螺每粒感染50只湖南株日本血吸虫毛后的组织学观察说明:毛蚴钻穿钉螺有从螺鳃部、头足总后有皮以及实质组织(外套膜、触角和阴茎)等三方面途径,其中以前二者尤为重要;毛蚴进入螺鳃丝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头足表皮进入的毛蚴,除了少数在钻穿部位附近滞留外,多数继续向头足部深层的肌肉和窦状组织间隙移行,以前头足窦、直肠和消化道外的组织间隙以及肾脏为主要的移行部位;从外套膜、触角、阴茎等部位  相似文献   

8.
汪伟  梁幼生  戴建荣  黄轶昕 《生态学报》2008,28(9):4235-4245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北方缺水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北上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其引水口处在有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孳生的江苏省江都市,并且输水干线将穿过我国钉螺分布区及其最北点的宝应县(北纬33°15′)进入钉螺非分布区.为探讨因南水北调将钉螺带到北方钉螺非分布区后,钉螺能否生存与繁殖并形成新有螺区,研究沿工程输水干线在江苏徐州(北纬34°21′)和山东济宁(北纬35°23′)现场设点,采用螺笼放养定量观察法,对北移钉螺生存繁殖力及其子代钉螺的适应性作了为期8a的纵向观察;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观察了北移钉螺生殖腺变化.结果:北移钉螺及其子代在徐州存活时间不超过8a,在济宁存活时间不超过1.5a;钉螺北移3~6个月后,其雌、雄生殖腺均呈萎缩状,相关代谢酶和组化成分含量出现异常变化.研究认为,南水北调若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34°21′地区,钉螺虽然能存活一定时间,但其繁殖力逐年下降,种群呈逐渐消亡趋势;若移至北纬35°23′以北地区,钉螺则难以存活.因而,随南水北调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的钉螺难以正常生存繁殖形成新的有螺区.  相似文献   

9.
林农复合系统灭螺机制及其持续灭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连续数年在试验基地观测和调查资料,结合五省其它试验点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林农复合系统灭螺机制及其持续灭螺方法.结果显示,林农复合系统的小气候特征、土壤环境以及实施的耕翻间种措施等不利于系统内钉螺的孳生,使钉螺体内糖原含量明显减少,SDH、LDH活性下降,蛋白质总量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影响了钉螺的生存和繁殖.林农复合系统动态生长以及汛期外系统钉螺随水而来会影响灭螺.采用间伐、邻近草滩发展水产养殖以及在更大范围建立林农复合系统可以持续灭螺.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分别采用益母草的根、茎、叶的0.10、0.25、0.50、2.00、1.00g/L和水苏碱的0.20、0.40、0.60、0.80、1.00g/L5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液处理钉螺,设清水和0.001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结果表明:(1)益母草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用不同浓度的处理液浸杀钉螺,在不同时间的处理下,钉螺死亡率存在差异,其钉螺死亡率是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g/L以上的益母草根、茎、叶、化水浸液和浓度达0.60g/L以上的水苏碱处理液均可达到100%的明显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通常使用浓度0.0001g/L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不过益母草根、茎、叶水浸液的毒效较氯硝柳胺略慢,用0.0001g/L氯硝柳胺溶液处理钉螺2~3d可达100%的死亡率,而用0.5g/L以上的益母草根、茎、叶水浸液水溶液处理需要3~5d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叶>茎>根。(2)钉螺趋避性研究表明水苏碱和益母草根、茎和叶的处理液对钉螺具有明显的驱逐作用,而盐酸益母草碱几乎没有作用。由此获得化感作用植物益母草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樟树水浸液的灭螺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新鲜樟树的茎皮、根皮和叶的水浸液对钉螺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一定时间的处理,樟树水浸液对钉螺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其中,0.5%以上的茎皮和根皮的水浸液对钉螺具有35%-100%的毒杀作用;处理时间在72h时,死螺率可达80%-100%。0.5%的樟树根皮水浸液浸泡72h时,死螺率为95%;1%的樟树根皮水浸液浸泡72h时,死螺率为100%。当用同种水浸液浸泡时,钉螺死亡率随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钉螺的死亡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常用的灭螺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常用的消灭钉螺的方法:物理灭螺,主要有土埋吹沙、沟渠硬化、翻耕种植、蓄水养殖、开新填旧、热力杀螺等;化学灭螺,包括化学合成药物灭螺和植物性药物灭螺;生物灭螺主要有捕食灭螺、微生物灭螺和竞争灭螺。并对几种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新鲜根皮、茎皮、叶为材料,设置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以清水和1 m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统计钉螺死亡率,并分析钉螺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亚显微结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1)樟树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钉螺死亡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1.0%以上的樟树根皮、茎皮、叶水浸液均可达到100%的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1 mg/L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根皮茎皮叶。(2)在处理初期,钉螺体内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强,但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急剧降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显示,处理24—48 h后钉螺酶活高于对照组,处理72—96 h后酶活最强,而处理120 h酶活则大大减弱。(3)钉螺肝细胞亚显微结构观察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结构损伤越来越严重。这些结果表明樟树水浸液对钉螺肝脏造成过氧化伤害和细胞器结构损伤,具有很好的杀螺效果,可作为生态工程抑螺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夹竹桃强心总甙灭螺活性与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是血吸虫生活周期中最脆弱环节,灭螺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保护湿地和水资源.按强心总甙提取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从118.1940g(相当于100g干材料)夹竹桃新鲜叶中得到0.9815g夹竹桃强心总甙.将强心总甙按5、10、15、20、25、30mg/L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溶液处理钉螺.取活钉螺100只为1组,每20个装入一个尼龙网袋中,分别将各组(5袋/组;网孔2mm)钉螺浸入盛有2000g不同浓度的夹竹桃强心总甙灭螺剂水溶液的玻璃缸中,设1mg/L氯硝柳胺水溶液和无氯清水对照.分别于处理1、2、3、4、5d后,将各处理中的钉螺随机取出1袋,用无氯水冲洗数次,再放入清水中静置1d,然后作存活检查:在解剖镜下针刺无反应的证实死亡.结果显示夹竹桃强心总甙具有很好的毒杀钉螺活性,用20mg/L的夹竹桃强心总甙的水溶液处理3~4d的效果与1mg/L氯硝柳胺溶液处理2~3d的灭螺效果相当;经统计分析:用其水溶液灭螺的.LD50和LD90浓度分别是4.0500mg/L和22.2500mg/L.用LD50浓度的夹竹桃强心总甙溶液处理50个钉螺之后,取活螺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测试,在处理6h时,显示各处理样品的酶活高于对照组,表现为酶带颜色加深,有新的酶带出现;而在处理12h和24h后,各处理的样品酶带浅于对照组,酶带颜色逐渐变浅,直到消失.采用蒽酮显色法测定经夹竹桃强心总甙处理后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糖原含量显著下降,减少幅度从9.9%到32.6%;钉螺经夹竹桃强心总甙处理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不明显.分析了强化感作用植物夹竹桃植物新鲜叶中强心总甙的灭螺活性,并在微观领域探究其化感作用导致钉螺的形态病理以及糖代谢、蛋白质代谢等生理变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杀伤钉螺的机理,由此获得强化感作用植物夹竹桃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充分别采用益母草的根、茎、叶的0.10、0.25、0.50、2.00、1.00g/L和水苏碱的0.20、0.40、0.60、0.80、1.00g/L 5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液处理钉螺,设清水和0.001g/L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结果表明:(1)益母草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用不同浓度的处理液浸杀钉螺,在不同时间的处理下,钉螺死亡率存在差异,其钉螺死亡率是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g/L以上的益母草根、茎、叶、化水浸液和浓度达0.60g/L以上的水苏碱处理液均可达到100%的明显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通常使用浓度0.0001g/L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不过益母苹根、茎、叶水浸液的毒效较氯硝柳胺略慢,用0.0001g/L氯硝柳胺溶液处理钉螺2—3d可达100%的死亡率,而用0.5g/L以上的益母草根、茎、叶水浸液水溶液处理需要3—5d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叶〉茎〉根。(2)钉螺趋避性研究表明水苏碱和益母草根、茎和叶的处理液对钉螺具有明显的驱逐作用,而盐酸益母草碱几乎没有作用。由此获得化感作用植物益母草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植物颗粒剂对钉螺毒杀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3种药用植物材料分别粉碎后与淀粉、明胶配合制成直径2~3mm的植物颗粒剂用于灭钉螺试验,结果表明,钉螺取食3种颗粒剂后,24h死亡率分别达到92.5%~100%.其毒杀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植物的其它灭螺方法,对钉螺的致死时间比氯硝柳胺化学灭螺剂(1×10-3g·L-1)提前12~24h.用3种植物颗粒灭螺剂进行野外灭螺实验,钉螺死亡率最高可达61.5%.  相似文献   

17.
湘江长沙段洲滩钉螺防治后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查螺方法,对湘江长沙段洲滩进行连续6年的螺情调查.2003-2008年跟踪调查了湘江长沙段24个洲滩,其中20个洲滩有钉螺分布,占洲滩总数的83.3%,4个洲滩从未查见钉螺.活螺洲滩数分别占当年调查洲滩的62.50%、66.67%、66.67%、70.83%、33.33%、37.50%;2008年与2003年相比,活螺洲滩数下降了40.00%,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活螺率分别下降了99.10%、99.74%、51.09%.经统计学处理,各洲滩有螺框出现率(Z=91.56,P<0.01)、活螺率(Z=65.13,P<0.01)不相同,但年度下降趋势明显.在20个有螺洲滩中,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5个,占有螺洲滩总数的25.00%;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逐年减少,平均密度和感染率逐年降低,2007-2008年所有洲滩均无感染性钉螺分布.湘江长沙段有螺洲滩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中,药物与环改灭螺相结合的效果远好于单纯的药物灭螺.各种环改灭螺措施中,又以抬洲降滩、翻耕垦种的灭螺效果更持久,更彻底.2007、2008年有螺洲滩数、钉螺总数急剧减少,有螺框出现率、活螺率大幅度下降还町能与水位和气候有关.湘江长沙段洲滩的螺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 消灭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的关键。 开展钉螺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对了解湖北钉螺的生长发育、营养和代谢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有效控制和杀灭钉螺提供参考依据。 国内有灭螺药物对钉螺肝脏超微结构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影响的研究1, 但国内外尚无湖北钉螺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报道。本研究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初步分析了钉螺肝脏蛋白质的表达, 以建立大钉螺肝脏蛋白质组数据库, 为人们在蛋白质水平认识钉螺肝脏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药物灭螺是阻断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方法。由于化学灭螺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均产生严重污染和毒害作用, 因而低毒、易分解的植物灭螺药物研究受到重视,已筛选出诸如黄姜(Dioscorea zingberensis C.H.Wright, DZ)、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RC)等皂甙类植物灭螺剂1,2。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某些植物有效成分对钉螺的毒杀作用进行灭螺 ,可有效地减轻化学药物灭螺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毒害。现有利用植物灭螺的方法 ,一般是采用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或利用植物浸出液杀灭钉螺[1、3] 。本文研制了一种目前尚未见报导的利用夹竹桃 (Neriumindicum)粉碎物和淀粉、明胶等配合制成的植物颗粒灭螺剂 ,用于灭螺实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为利用植物灭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夹竹桃叶 ,淀粉 ,明胶 ,钉螺。1 2 材料的处理( 1 )材料的处理和配合 将夹竹桃叶烘干磨粉并用 60目纱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