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扣蟹附肢自切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培育池塘中幼蟹的自切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幼蟹的自切率较高,达29.2%,但无性别差异;根据体重将幼蟹分成4种规格(大:6~8 g;中:4~6 g;小:2~4 g;极小:0~2 g),就不同规格扣蟹而言,中等规格扣蟹的自切率相对较高,但4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大多数个体自切一条(50%~60%)或2条附肢(25%~35%),自切3个或3个附肢以上的比例较低,自切5条附肢比例仅为2%。3)附肢自切通常发生在幼蟹身体的其中一侧,身体两侧同时自切的概率较低(12%~15%)。4)各肢型受到自切的概率不同,后3对附肢的自切率显著高于第1第2对附肢(P<0.05),自切螯足的概率最低。5)整体上,扣蟹雌雄个体的自切规律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杨明柳  徐敬明  吴斌  潘红平 《四川动物》2014,(3):347-352,357
2012年7~10月,对北部湾沿海红树林12个采样点的蟹类标本进行了鉴定,共计39种,隶属于11科23属,其中Perisesarma eumolpe为国内新纪录种,米埔近相手蟹P.maipoensis为海南新纪录种;上述蟹类中,沙蟹总科种类最多,为8属20种,占所有种类的51.3%;其次为方蟹总科,共10属14种,占所有种类的35.9%;梭子蟹科与毛刺蟹科各2种,玉蟹科1种。北部湾红树林采样点蟹类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861~3.315,平均值为2.641,北海草头村多样性指数值最高(3.315),最低为海南清澜港(1.861);均匀度(J')变化范围为0.587~0.829,平均值为0.727,最高出现在北海草头村,最低为清澜港;丰富度(D')变化范围为0.892~1.972,平均值为1.488。各采样点间的相似性指数范围为0.087~0.632,其中大冠沙与雷州海角村的相似性值最大(0.632),表现为中等相似;海南清澜港与北海草头村的相似性值最低(0.087),表现极不相似。结果表明,方蟹和沙蟹是红树林区蟹类两个最大的类群,北部湾沿海红树林蟹类属于南海蟹类区系,主要由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与广温广布种组成,蟹类的组成与分布受纬度、盐度、温度、红树林植被、底质、潮汐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逐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胶州湾中部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月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共捕获蟹类18种,隶属于11科17属;蟹类相对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月间变化,其中6-8月平均网获量较高.全年优势种为双斑蟳.蟹类群落优势种组成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双斑蟳、日本蟳、三疣梭子蟹、绒毛细足蟹和隆线强蟹分别为不同月份的优势种.蟹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0.54~2.86,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0.06~2.59,均匀度指数(J)为0.03~0.97.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在冬季月份最高,秋季月份次之,春夏季月份最低.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可以将全年蟹类群落划分为3个月份组:Ⅰ(5-10月)、Ⅱ(4、11、12月)和Ⅲ(1-3月).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月份组群种类组成差异显著;Ⅰ与Ⅱ、Ⅰ与Ⅲ组群差异显著,Ⅱ与Ⅲ组群差异不显著.各月份组群的典型种包括双斑蟳、三疣梭子蟹、日本蟳、隆线强蟹、绒毛细足蟹,以及月份组群间分歧种包括双斑蟳、日本蟳、三疣梭子蟹,对蟹类群落结构月变化的影响明显.生物-环境分析(BIOENV)显示,各环境因子中底层水温是影响胶州湾中部海域蟹类群落结构月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蜥蜴的尾自切作为自残行为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极端而有效的反捕食策略。其通常发生于尾部相对薄弱的位置,一般存在尾椎内自切和尾椎间自切2种方式,其中尾椎内自切为现生蜥蜴种类主要的断尾方式。蜥蜴在断尾后会通过再生机制修复损伤的尾部,因此该类群的尾自切及再生一直是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蜥蜴尾自切及再生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国内有关尾自切和再生研究的蜥蜴种类、影响尾自切的因素、尾自切的代价以及尾自切后再生的研究,并提出未来蜥蜴尾自切和再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1981年—1984年在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区龙门山脉作并殖吸虫病调查中,采集到大量蟹类标本,经整理鉴定出淡水蟹类5种(锯齿华溪蟹、光泽华溪蟹、灌县华溪蟹、长江华溪蟹陕县亚种和罗城近溪蟹)。隶属2科2属,发现下列2种为四川蟹类新纪录,又是四川地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蟹类新纪录。黄明显等(1986)曾报道四川的淡水蟹类共有1科2属7种。本文又增记1科1属2种,至此,四川地区淡水蟹类共为9种,隶属于2科3属。现简述如下:长江华溪蟹陕县亚种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 shanxianense(Dai et Chen1981)1984.5,采集于四川广元县元吉乡小河沟。生活于…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然而,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涵盖全国范围的淡水蟹分类和分布名录。本文收集了涉及中国淡水蟹分类和分布的文献, 采用国际上更新的短尾下目淡水蟹类高级阶元分类系统, 通过系统梳理, 汇编成中国淡水蟹分类与分布名录。该名录共收录了截至2018年1月记述的所有中国淡水蟹类, 共计2科45属311种。其中, 拟地蟹科(Gecarcinucidae Rathbun, 1904) 1属28种; 溪蟹科(Potamidae Ortmann, 1896) 44属283种及亚种; 中国特有属共计38属, 占总数的84%; 特有种共计302种, 占97%。对各省淡水蟹的分布分析发现, 云南是中国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 已记述16属50种; 其次为台湾(4属41种)。本名录首次全面概括了中国淡水蟹类的分类和分布, 可为深入开展全国范围的淡水蟹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蟹类的干制标本保存时间长、轻便、无臭、色泽鲜美、形态逼真。有助于生物学的直观教学,也可作为家庭、办公等处的珍贵装饰品。为此掌握蟹类干制标本的制法是很有必要的。具体制法如下:1)选材:选择完整的活的体型大的蟹。2)麻醉:把蟹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盘中,滴入1至2滴乙醚,静置5min即可。3)取肉:用解剖刀把已麻醉的蟹的头胸甲完整取出,用剪刀把体内的肉剪掉取出,再用铁丝制成的小钩在蟹附肢关节处插入把附肢内的肉钩出来,若无法钩出的用钩捣碎它。将上述处理的蟹放入清水中浸制10~12h,然后用吸气球或注射器将…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淡水蟹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建全省多山地丘陵,海拔一般在200—1,200公尺上下,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18—22℃。这些自然条件极其适宜于淡水蟹类的生长繁殖。因此该省溪蟹在种类及数量上都较为丰富。 为了对该省淡水蟹类进行分类研究,同吋调查肺吸虫囊蚴在不同种别溪蟹体內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1977年6—8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在邵武、屏南、福州北峰、永春、靖城、龙岩及连城七个县市协同进行了工作。兹将本省淡水蟹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生态特点叙述如下。有关不同蟹种感染肺吸虫囊蚴的情况则另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我国肺吸虫的中间宿主——淡水蟹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除东北三省以及江苏省的蝲蛄外,淡水蟹类是肺吸虫的主要第二中间宿主,肺吸虫的囊蚴大都寄生在蟹类的鳃、肌肉,肝脏和生殖腺体中,人们食用未煮透的螃蟹或蝲蛄是感染肺吸虫病的主要原因。不同种类的螃蟹常带有不同类型的肺吸虫囊蚴,如锯齿华溪蟹 Sinopotamon denticulatum(H.Milne-Edwards)、长江华溪蟹 S.yangtsekiense Bott、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Edw.等,主要带有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Kebert)的囊蚴;锯齿华溪蟹、雅安华溪蟹 S.yaanense Chung et Ts'ao 等则带有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淡水蟹类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贵州省淡水蟹类研究的第二部分,除报道石蟹科Isolapotamidae小石蟹属Te-nuilapotamon 3新亚种及华溪蟹科Sinopotamidae华溪蟹属Sinopotamon一新种外,并对蟹类的组成与地理分布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在四川省主要肺吸虫病流行地区采集了大量蟹类标本,现已初步鉴定出淡水蟹类7种,隶属于2属1科,其中有城口华溪蟹Sinopotamon chengkuense、峨边华溪蟹S.ebianense两个新种。四川西部为高原和高山峡谷区与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和过渡地区,地形复杂,河流山溪纵横,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地理隔离现象显著,为动植物种群繁多的地带,也是华溪蟹属种类分化较多的地区。这里除有峨边华溪蟹一个新种外,其他还有光泽华溪蟹、锯齿华溪蟹、雅安华溪蟹和灌县华溪蟹等共5种,约占四川蟹类总数的80%,它们都主要集中分布在岷江水系,除锯齿华溪蟹…  相似文献   

12.
浙江近海春、夏季蟹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4月和7月浙江近岸海域单船底拖网调查资料, 分析了春、夏两个季节浙江近岸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资源密度分布, 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 同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蟹类群落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浙江沿岸海域春、夏季共捕获蟹类28种, 隶属于11科19属, 调查海域蟹类主要以暖水性种类占优势; 春季优势种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夏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和双斑蟳; 两个季节蟹类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244.38 和585.60 kg/km2, 中北部海域资源密度高于南部海域; 种类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三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不高, 蟹类群落多样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ABC曲线评估干扰对蟹类群落的影响可得: 春、夏季浙江近岸蟹类群落分别处于严重干扰和中等干扰状态; 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 在进行对应分析的9个环境因子中, 水深为影响研究海域春夏两季蟹类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 盐度(表层和底层)为影响蟹类分布的次要环境因子, 其他环境因子也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蟹类群落分布。  相似文献   

13.
易德友  罗兴仁 《动物学报》1992,38(4):442-442
1990年5月我们在肺吸虫病流行区采集到两种蟹类标本,即戴爱云等(1990)报道的荥经近溪蟹(Potamiscus rongjingense sp.nov.)和沈氏石蟹(Isolapotamon sheni sp.nov.)二新种。我们发现体内含有肺吸虫囊蚴,作为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系首次报道。 四川西南部为高原和高山峡谷区与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和过渡地区,地形复杂,河流山溪纵横,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地理隔离现象显著,为动植物种群繁多地带,也是蟹类分化较多的地区,该地区除有荥经近溪蟹和沈氏石蟹外,还有峨边华溪蟹(S.ebianense sp.nov.)、雅安华溪蟹(S.yaanense)、  相似文献   

14.
在开展四川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在并殖吸虫(Paragonimus)病流行区采集到七种淡水蟹,其中四种蟹类(威远华溪蟹 Sinopotamon weiyuanense,Dai & Chen,1990;陕西华溪蟹巫山亚种Sinopotamon Shansiense wushanense,Dai & Chen,1990;矮小华溪蟹 Sinopoysmon nanum,Dai& Chen,1990和屏山华溪蟹 Sinopotamon pinshanense,Dai & Liu,1994)体内发现非殖吸虫囊蚴。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Milne,Edwards)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有关河蟹同工酶的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报道,为了弥补这一空白,作者对中华绒鳌蟹的醋酶(EST)、谷氨酸草酞乙酸转氨酶(GOT)、苹果酸脱氢酶(MDH)三种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研究了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并探讨其基因表达特点,以期为中华绒鳌蟹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品种的定向选育等提供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海州湾蟹类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根据2011年3月、5月、7月、9月和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分析了该海域蟹类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蟹类34种,隶属于18科27属,其中玉蟹科种数最多,有3属4种。从适温属性来看,主要以暖水种(16种)和暖温种(15种)为主,冷温种3种。蟹类群落各多样性指数的月际间变化较大,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D)3月最高,12月最低;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在7月最高,12月最低。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月变化:在3月、5月、7月均表现为北高南低;9月为中部低,南、北部海域较高;12月均呈南高北低的趋势。蟹类单位网次渔获尾数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平均单位网次渔获尾数呈现一定的月变化,总体上表现为3月、5月、12月高于7月和9月。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5月,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与底层水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底层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还与水深呈显著正相关;12月均匀度指数与底层水温和水深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底层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在3月、7月和9月,各多样性指数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及水深均无显著相关性。海州湾蟹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主要与海州湾地处温带海域、水温等海洋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以及优势种的数量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华溪蟹属Sinopotamon是中国淡水蟹类的特有属。在构建种群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华溪蟹属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迄今,华溪蟹属已报告75种和9亚种,占中国淡水蟹总数的29.68%(84/283),系中国淡水蟹36个属中所含种及亚种最多的一个类群,广泛分布于赣、鲁、苏、皖、浙、闽、湘、鄂、粤、桂、川、黔、豫、晋、陕、陇、冀计17个省区。华溪蟹属的分布格局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分异密切相关,自然地理的阻限等因素是导致华溪蟹属在中国高度分化的主要原因,表现出该属下物种对现代自然条件的适应及其遗传与分化至现阶段的结果。依照中国淡水蟹类地理区划的划分,华溪蟹属分属于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华北区及其各亚区的东部季风区内,以东洋界物种成分为绝对优势,其地理分布约以24°N为其南限,37°N为北限,经度则为103°E以东直至东南沿海地区。在垂直分布上,该属物种多分布在海拔200~1000m。又以长江中下游一带物种最为丰富,而黄河与淮河流域则相对贫乏。秦岭及其淮河一线成为华溪蟹属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的明显分野地域,但二界之间存在广泛过渡与渗透。据此,华溪蟹属的地理分布,均受制于中国第2级阶梯和第3级阶梯内的秦岭、雪峰山、巫山、太行山、南岭、武夷山等主要山脉及其低岗丘陵与平原地域。  相似文献   

18.
东海中南部外海蟹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5月(春)、9月(夏)、11月(秋)和2007年2月(冬)对东海中南部外海(26°00′-28°30′ N,121°00′-126°00′ E)海域蟹类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和生物量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蟹类49种,隶属于12科30属;春、秋季,调查海域蟹类种数呈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夏季各站位的蟹类种数分布较均匀,冬季该海域南北地区蟹类种数的差异较小,但调查海域外侧站位的种数较多;调查海域蟹类的优势种为13种,主要包括:双斑蟳、卷折馒头蟹、武士蟳、细点圆趾蟹、长手隆背蟹、光掌蟳和银光梭子蟹等;调查海域夏季的蟹类多样性指数较低,其他3个季节的差别不大;调查海域蟹类平均渔获资源量为5197.62 g·h-1,夏季(8830.79 g·h-1)﹥春季(4877.50 g·h-1)﹥秋季(4268.30 g·h-1)﹥冬季(2813.87 g·h-1).东海中南部外海蟹类可划分为3个生态群落,即广温广盐生态群落、高温广盐生态群落、高温高盐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19.
华溪蟹属Sinopotamon是中国淡水蟹类的特有属.在构建种群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华溪蟹属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迄今,华溪蟹属已报告75种和9亚种,占中国淡水蟹总数的29.68% (84/283),系中国淡水蟹36个属中所含种及亚种最多的一个类群,广泛分布于赣、鲁、苏、皖、浙、闽、湘、鄂、粤、桂、川、黔、豫、晋、陕、陇、冀计17个省区.华溪蟹属的分布格局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分异密切相关,自然地理的阻限等因素是导致华溪蟹属在中国高度分化的主要原因,表现出该属下物种对现代自然条件的适应及其遗传与分化至现阶段的结果.依照中国淡水蟹类地理区划的划分,华溪蟹属分属于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华北区及其各亚区的东部季风区内,以东洋界物种成分为绝对优势,其地理分布约以24°N为其南限,37°N为北限,经度则为103°E以东直至东南沿海地区.在垂直分布上,该属物种多分布在海拔200~1 000 m.又以长江中下游一带物种最为丰富,而黄河与淮河流域则相对贫乏.秦岭及其淮河一线成为华溪蟹属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的明显分野地域,但二界之间存在广泛过渡与渗透.据此,华溪蟹属的地理分布,均受制于中国第2级阶梯和第3级阶梯内的秦岭、雪峰山、巫山、太行山、南岭、武夷山等主要山脉及其低岗丘陵与平原地域.  相似文献   

20.
赵鑫  熊李虎 《动物学杂志》2016,51(3):423-433
蟹类是潮滩沼泽(本文简称潮沼)湿地生态系统底栖动物重要组成之一。蟹类对潮沼植物活体的牧食以及对潮沼植物上筑巢繁殖鸟类的巢捕食表明,潮沼蟹类会攀爬上潮沼植物。然而对于潮沼中蟹类攀爬植物的行为了解甚少。隐秘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neglectum)是长江口及邻近潮沼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底栖动物之一。本研究在长江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潮沼中通过野外直接观测计数估计潮沼地表、潮沼植物(芦苇)上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的昼夜变化,来分析其攀爬芦苇行为的时间变化规律。攀爬芦苇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和地表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均具有显著的昼夜差异(所有P0.05),根据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密度、地表密度的昼夜变化结合野外行为观测发现,隐秘螳臂相手蟹一般在日落前后(17:00~19:00时)开始攀爬芦苇,在日出后(7:00时以后)大部分隐秘螳臂相手蟹都已经从芦苇上撤离回到潮沼表面。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比例也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在夜间时段(19:00~5:00时)攀爬比例高于白天时段(5:00~19:00时)(P0.05),夜间时段攀爬比例在0.16~0.34之间,白天时段攀爬比例在0.02~0.15之间。隐秘螳臂相手蟹相手蟹的总密度在各观测时间段间差异显著(P0.05),夜间时段总密度要高于白天时段(P0.05),表明隐秘螳臂相手蟹在白天时段会较多利用潮沼表面的洞穴,从而呈现出从潮沼植被、潮沼地表到潮沼表面洞穴间的昼夜移动。此外,不同观测日期之间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密度、地表密度、总密度和攀爬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所有P0.05),但是规律性不明显。隐秘螳臂相手蟹的植物攀爬行为似乎与取食芦苇叶片有关系,同时又受到光照强度昼夜变化的影响,具体影响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芦苇行为的因素以及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芦苇行为对潮沼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