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黄海鱼类组成、区系特征及历史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标本馆馆藏标本、采集记录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黄海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和历史变迁.结果表明:黄海海域共出现鱼类113科321种.从适温类型来看,暖温性种类最多,有139种;暖水性种类次之-107种;冷温性种类70种;冷水性种类5种.从栖所类型来看,绝大多数为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有193种,大陆架岩礁性、大陆架浅水中上层、大陆架浅水中底层、大陆架大洋洞游性中上层和大洋深水底层鱼类分别为41、34、29、15和9种.纵观历史文献资料,发现黄海鱼类群落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以鳀鱼占绝对优势,传统经济鱼类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太平洋鲱(Clupea pallasii)、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鲐(Scomber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镰鲳(ampus echinogaster)、鲆鲽类等在渔获物中所占的比例降低,昔日占优势的大型经济鱼类,逐渐被小黄鱼幼鱼、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方氏云鳚(Pholis fang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所取代,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加强黄海渔业资源管理和多样性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另类出海     
宁平 《植物杂志》2011,(3):25-27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具渔法、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和自然生物以及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目前休闲渔业主要表现为10大类型:休闲垂钓型、水上观光型、水族欣赏型、涉渔生产体验型、水产特色餐饮型、特色水产购物型、渔村人文欣赏型、渔业科普欣赏型、休闲渔业节庆型和综合休闲型。  相似文献   
3.
4.
夏季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8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 ~31°30′ N,124°30′ 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得知,在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不包含浮游幼虫),其中以桡足类的种类数为最多,有50种,优势种主要有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软拟海樽(Dolioletta gegenbauri)、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普通波水蚤(Undinula vulgaris)、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长尾类幼虫(Macruran larvae)、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等12种。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平面分布呈现南部高、北部低,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较多,且具有较高的均匀度(0.70),因此其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4.98)。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夏季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在17.13%相似性水平上分为A、B、C三个组群。生物−环境匹配分析显示,浮游动物的丰度除了与表层盐度、硝酸氮和硅酸盐含量有关外,还与镉、铅的含量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宁平 《植物杂志》2011,(3):28-31
说起渔业,可以追溯到古代,就在我国的石器时代,渔业生产曾是一片繁荣景象。渔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今,渔业尤其是海洋渔业依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1989年起至今,我国渔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械渔船和渔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宁平 《植物杂志》2011,(3):32-35
由于市场对海洋水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海水养殖业在注重本国优质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为丰富中国的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养殖品种。这些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并分析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1100例接受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临床标本并分离大肠埃希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00例精神病患者中共有51例患者检出大肠埃希菌感染,感染率为4.64%(51/1100),共分离出87株大肠埃希菌。各类标本来源分布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尿液42.53%(37/87)、痰及呼吸道分泌物36.63%(31/87),粪便14.94%(13/87),伤口引流液4.60%(4/87),血液2.30%(2/87);科室分布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老年科66.67%(58/87),精神科25.29%(22/87),心理科8.05%(7/87)。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3.25%、80.03%、77.30%、72.51%,对亚胺培南不耐药,耐药率为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长期使用抗精神药物、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均与住院精神病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住院时间≥45 d、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抗感染治疗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扩散,降低大肠埃希菌感染。此外,年龄≥55岁、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45d均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舟山渔场及附近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9.
春季东海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1998年5月(春季)在东海26°00′N~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丰度、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大陆架春季共有虾类52种,已鉴定的43种,隶属于13科27属,其中优势种有戴氏赤虾(Metapenaepsis dalei)、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须赤虾(Metapenaepsis barbata)、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东海红虾(Plesionika izumiae)、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方板赤虾(Metapenaepsis tenella)、长角赤虾 Metapenaepsis longirostris、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lbeli).东海大陆架春季虾类可划分为3个生态群落,即广温低盐生态群落、广温广盐生态群落、高温高盐生态群落.丰度和生物量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以30°00′N为界限,30°00′N以北站位普遍较低,以南站位较高,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南部和鱼山渔场.多样性分析表明:Margalef的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以北,整个海区的均匀性指数(J′)较为稳定.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东海大陆架虾类的群聚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依据2006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7年2月(冬)在东海中南部外海(26°00′N-28°30′N ,126°00′E以西)海域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采获虾类32种,隶属于11科22属,优势种有长角赤虾(Metapenaeopsis longirostr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东海红虾(Plesionika izumiae)、九齿扇虾(Ibacus novemdentatus)、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beli)、大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其中长角赤虾、戴氏赤虾、东海红虾、假长缝拟对虾和哈氏仿对虾是主要优势种,常见种是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脊单肢虾(Sicyonia cristata)、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全刺拟长额虾(Parapandalus spinipes)和齿额红虾(Plesionika dentirostris)。东海中南部外海大部分虾类属于高温高盐生态群落,虾类丰度空间分布呈现120m等深线以西的站位高,120m等深线以东站位低的特征,但是秋季和冬季的生物丰度普遍减小,冬季整个海域的虾类丰度基本达到全年的最低值。不同季节中,秋季种类最多(22种),其次是冬季(20种),春、夏季较少(分别为17种、18种);Margalef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整个海区四个季节的均匀性指数 较为稳定。从空间分布来看,4个季节中东海中南部外海120m等深线以西站位多样性指数高于120m等深线以东的站位;运用聚类和非线性多维标序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表明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可分为两个群聚类型,即深海域群聚和外缘群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