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81年—1984年在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区龙门山脉作并殖吸虫病调查中,采集到大量蟹类标本,经整理鉴定出淡水蟹类5种(锯齿华溪蟹、光泽华溪蟹、灌县华溪蟹、长江华溪蟹陕县亚种和罗城近溪蟹)。隶属2科2属,发现下列2种为四川蟹类新纪录,又是四川地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蟹类新纪录。黄明显等(1986)曾报道四川的淡水蟹类共有1科2属7种。本文又增记1科1属2种,至此,四川地区淡水蟹类共为9种,隶属于2科3属。现简述如下:长江华溪蟹陕县亚种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 shanxianense(Dai et Chen1981)1984.5,采集于四川广元县元吉乡小河沟。生活于…  相似文献   

2.
海南红树林生境中海疫霉种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琼山市东寨港红树林区、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区、三亚市红树林区落叶病斑上采集分离到15个海生疫霉菌株,经鉴定分属于二个海生疫霉菌种,其中11个菌株属泡囊海疫霉Halophytophthora vesicula (Anastasiou & Churchland) Ho & Jong,4个菌株属刺囊海疫霉圆裂变种Halophytophthora spinosa var. lobata (Fell & Master) Ho & Jong, 这两个种均属国内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3.
海南红树林的海陆蛙分布与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海南红树林中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分布和种群数量状况,于2008年4~8月选择12个红树林进行了海陆蛙分布状况调查,同时采用样带法对4个调查地点的海陆蛙生境和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陆蛙只分布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儋州新英港红树林...  相似文献   

4.
石蟹为石蟹科Lithodidae的统称,隶属于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歪尾次目Anomura寄居蟹总科Paguroidae。日本及苏联已大量采捕石蟹类,很多的可供人民食用。中国已报道七种,今另采得一新纪录种,共八种,即:一、长刺石蟹Lithodes longispina二、塔形石蟹Lithodes turritus三、日本新石蟹Neolit-hodes nipponensis四、栗刺仿石蟹Paralomis hustrix五、多突仿石蟹Paralomis dofleini六、异突仿石蟹Paralomis heterotuberculata七、锯足软腹蟹Hapalogaster dentata八、无刺肿颚蟹Oedignathus inermis现将所采一新纪录种简述并附图如下:无刺肿颚…  相似文献   

5.
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底栖动物(尤其是相手蟹)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维持系统初级生产;2)丰富系统有机物生产;3)影响红树植物生长;4)降低幼苗竞争压力;5)改变沉积物性质。除传统的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个体生物学研究外,目前红树林底栖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正逐步向红树林沙蟹等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间关系、底栖生物区系与栖息地间相互关系研究发展。有必要重新认识蟹类的生物扰动对红树林更新和红树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然而,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涵盖全国范围的淡水蟹分类和分布名录。本文收集了涉及中国淡水蟹分类和分布的文献, 采用国际上更新的短尾下目淡水蟹类高级阶元分类系统, 通过系统梳理, 汇编成中国淡水蟹分类与分布名录。该名录共收录了截至2018年1月记述的所有中国淡水蟹类, 共计2科45属311种。其中, 拟地蟹科(Gecarcinucidae Rathbun, 1904) 1属28种; 溪蟹科(Potamidae Ortmann, 1896) 44属283种及亚种; 中国特有属共计38属, 占总数的84%; 特有种共计302种, 占97%。对各省淡水蟹的分布分析发现, 云南是中国淡水蟹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 已记述16属50种; 其次为台湾(4属41种)。本名录首次全面概括了中国淡水蟹类的分类和分布, 可为深入开展全国范围的淡水蟹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谷宣  陈国贵  王文卿  王瑁 《生态学报》2022,42(7):2974-2983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是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环节。目前普遍应用的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挖掘法、手捕法和陷阱诱捕法)存在干扰强、耗时久和劳动密集等问题,无法客观反映活动性较强的蟹类等重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陆地野生动物研究中常用的相机陷阱法进行了符合潮间带应用条件的便携式设计,并以红树林蟹类为例,通过与3种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进行对比,探讨相机陷阱法在潮间带底栖蟹类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相机陷阱法在种群密度测定方面比挖掘法提高2.1倍,比手捕法提高10.3倍,比陷阱诱捕法提高16.3倍;(2)相机陷阱法在调查物种数方面均高于3种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适用于沙蟹科(Ocypodidae)和方蟹科(Grapsidae)蟹类调查;(3)相机陷阱法对个体大小选择性弱,采样更加全面;(4)相机陷阱法在群落alpha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beta多样性(样方-多度矩阵总方差Var (Y))和功能多样性(Rao二次熵和功能离散度)调查方面整体不弱于侵入性调查方法。此外,相较于侵入性调查方法,相机陷阱法对沉积物结构破坏小、不干扰蟹类群落结构,在兼顾数据丰富性的同时又具有高效性。然而,由于相机陷阱法基于蟹类底表活动性,无法适用于冬季调查、夜行性蟹类和游泳型蟹类调查。未来,相机陷阱法的发展将与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研究揭示了相机陷阱法在潮间带底栖蟹类群落中的应用优越性与局限性,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马鞍列岛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3年7月(夏季)、10月(秋季)、2014年3月(冬季)和5月(春季)在马鞍列岛海域桁杆虾拖网的采样数据,分析了蟹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水深、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研究海域共采获蟹类22种,隶属于11科15属;夏季种类数(20种)秋季(16种)春季(9种)冬季(8种);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为蟹类群落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夏秋季蟹类群落次优势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43~1.01,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34~0.94,二者均值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则为春季(0.70)冬季秋季夏季(0.35);底层温度是影响蟹类群落组成的最重要因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蟹类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自1991年4月至1993年1月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的空间分带及灌污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树林湿地中主要出现的底栖动物为拟沼螺科,黑螺科,汇螺科,沙蟹科,方蟹科和弹涂鱼科种类。红树区内底栖动物从高潮位到低潮位可分为3个群落分布带:亮泽拟沼螺带;拟黑螺-褶痕相手蟹带;弧边招潮-印尼拟蟹守螺-刻纹拟沼螺带。群落的分带可能主要由潮位线,食物适应性及底质结构因素决定。林前泥滩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最大,生物量最高。林内动物群落则表现出低种类多样性,高种群个体数的特点。群落总栖息密度的变化基本上由软体动物所主导。生活污水排灌对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的影响不明显,仅在排污口端引起少数污水动物种类的出现及群落总生物量轻微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红树林的生态影响, 作者对位于北海市西村港的红树林湿地以及周边互花米草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连续4次取样, 按照取样时间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物种组成、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的差异, 探讨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湿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底栖动物16种, 隶属于5门7纲15科, 其中互花米草群落10种, 红树林湿地12种。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入侵后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个体数量剧增, 导致不同采样时间互花米草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红树林湿地; 除个别月份外, 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群落。基于生境-采样时间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两种生境间差异显著; 两种生境的Margalef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采样时间差异显著;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物种数量在两种生境间和不同采样时间差异均显著。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互花米草密度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关键因子, 而互花米草株高可以解释物种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两种生境的变化。对不同采样时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非度量多维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分析结果表明, 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很低。总而言之, 在西村港地区, 互花米草入侵虽然增加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 但由于优势物种的凸显, 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且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与红树林群落相比已有差异。由此可见, 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对当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