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ZeamaysL.)叶片细脉原生韧皮部筛分子开始分化时,首先出现长的粗面内质网潴泡和增厚的细胞壁,随后在质体中出现其特征性的拟晶体内含物。随着分化的进行,长的粗面内质网潴泡转化为较短的形态,最后聚集成一些小的堆叠并失去其核糖体。细胞核发生退化,但常保持到成熟期的后期,此时的细胞核由双层核膜或某些部位仅由内核膜包被,内含电子致密的不定形染色质团块。随后双层核膜破裂而变得不连续。在细胞核开始退化时,核周腔局部膨大。有的膨大核周腔的外核膜破裂,并伴随邻近的部分细胞质解体。在核退化过程中,除内质网外,质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也发生变化,而核糖体、细胞质基质、液泡和高尔基体则解体消失。成熟原生韧皮部筛分子的原生质组分分布在细胞边缘,由质膜、线粒体、小的滑面内质网堆叠及具拟晶体的P型质体组成。随着邻近后生韧皮部筛分子分化的进行,成熟原生韧皮部筛分子的原生质组分逐渐退化,最后消失。  相似文献   

2.
应用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gosling new type viral enteritis virus,NGVEV)后不同时间宰杀的及发病的雏鹅,其心、肝及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质)中均有典型腺病毒粒子.病毒侵害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脱落开始,进一步发展为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胞浆严重空化,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呈囊状,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部分受到损害的线粒体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由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组成.肝和心的损害主要发生于感染早期,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出现类似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病毒在细胞核复制和装配,通过芽生或核膜的破裂而进入胞质,病毒于胞浆中主要是以"封入体"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少量游离病毒.病毒释出细胞外可通过细胞膜芽生或破裂方式,也可通过与核外膜紧密联系的特殊膜性管道将病毒由胞核运至胞外.还讨论了小鹅瘟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在超微结构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核钙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冀珑  卢青  陈大元 《生命科学》2001,13(1):41-44,17
尽管核周隙与内质网的腔相通,核膜上存在钙信号分子的受体等事实表明,细胞核存在一套相对独立的钙信号机制。作为核钙的贮存库,核被是核钙信号的发源地。核被中钙离子的充盈状态影响着核孔复合体的构象,从而调节核质间物质交流。已有证据显示,核钙信号与胞质钙信号在基因转录中的作用有所区别。核钙信号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钙蛋白酶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核钙信号研究为完整理解钙信号的生理功能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花生成熟花粉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湘媛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2):T001-T002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具3个萌发沟,少数有4个。外壁呈蜂窝状。花粉壁由覆盖层、基粒棒、外壁内层及内壁构成。线粒体嵴密集、相互平行,脂体被粗面内质网包围。粗面内质网与外核膜相连,亦与线粒体相连。高尔基体甚少。营养核无核仁及染色质,与生殖细胞相连形成雄性生殖单位(male germ unit)。生殖细胞锤形、有壁,见一末端延伸成长尾状(长8μm)。细胞质含核糖体、线粒体、微管,未见体。在有些生殖细胞核内观察到具双层膜、少量嵴及深色内含物的球形结构,其米来源及本质尚不知,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5.
三疣梭子蟹精子的发生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李太武 《动物学报》1995,41(1):41-47
用透射电镜观察三疣梭子蟹的精子发生过程及精子的超微结构。发现精原细胞较大,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分散,附着于核膜之内侧。胞质少,内含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结构。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略小,卵圆形,核内染色质凝聚成团块,散布于核质中,除线粒体外,胞质中尚含有很多内质网小泡和游离核糖体。次级精母细胞多边形,核卵圆形,染色质致密,线粒体等含量均下降。早期精细胞质中由内质网产生许多颗粒,这些颗粒合并成为大  相似文献   

6.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隆线精子的发生过程及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隆线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四个时期。精原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成团,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布。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分散,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聚集。在精子细胞分化形成精子的早期,细胞纵向拉伸,核物质开始浓缩;中期精子细胞呈明显的长条形,精子细胞逐渐移入精巢管腔中央,外围包裹一厚层精子鞘;后期精子细胞已进入管腔中,核物质呈高度浓缩状,细胞质层较少,精子细胞间通过外围精子鞘相互粘连成片。成熟精子分散在精巢管腔中央,外形呈棒状,一端稍钝,一端稍尖,无鞭毛、棘突等附属物;核内染色质解聚,均匀分布在核中,具双层核膜,细胞质层很少,精子鞘为单层,无法确认顶体端。隆线雄性生殖细胞的结构及其发生过程均较高等甲壳动物简单和原始,但在功能上表现出相对的适应性,使以隆线为代表的枝角类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杜仲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分化中的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证明了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分子分化过程是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的物质合成和细胞结构的解体和自溶:细胞核逐步变得极不规则,染色质高度凝集,有些细胞核的核周腔膨大,核周腔内存在着包裹有核物质的内膜凸起,最后,核膜消失,核解体。细胞核是PCD中最后消失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有两种解体方式,一种为线粒体内部结构紊乱,嵴极不清晰,线粒体皱缩变形;另一种为线粒体出现一些电子密度低的透明区,进而裂开。内质网囊泡化,相邻的内质网槽库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分隔。内质网和液泡共同行使溶酶体功能,吞噬各种细胞器残体。解体后的物质可能有两种去向,一是通过纹孔运输到邻近的细胞中,二是转化成构建自身次生壁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本例日本大耳白兔自发子宫内膜癌属腺癌。光镜下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 ,腺腔大小不等 ,胞质少 ,核大 ,癌细胞已侵袭至肌层。电镜下癌细胞呈长椭圆形及不规则形 ,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较少或无 ,且二者均发生肿胀 ;某些细胞内可见少量初级溶酶体 ;细胞核大且大小不一 ,核膜多凹陷 ;核仁呈网眼状。  相似文献   

9.
运用高压冷冻替代方法固定处理材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根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在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筛管分子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具有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典型特征,出现核膜内陷、核质聚集并边缘化、核膜破毁以及最后核消失.核膜在破毁前一直呈饱满状态,未出现核膜皱缩、核裂瓣和核周腔明显膨大等现象.在成熟筛管分子的细胞质内,具单层膜的淀粉状颗粒.这些淀粉状颗粒常与线粒体在一起,可能为线粒体的产能活动提供基质.小液泡发生于内质网,未见大液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拟南芥根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高压冷冻替代方法固定处理材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根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在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筛管分子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具有细胞程序死亡的典型特征,出现核膜内陷、核质聚集并边缘化,核膜破毁以及最后核消失,核膜在破毁前一直呈饱满状态,未出现核膜皱缩,核裂瓣和核周腔明显膨大等现象。在成熟筛管分子的细胞质内,具单层膜的淀粉状颗粒,这些淀粉状态颗粒常与线粒体在一起,可能为线粒体的产能活动提供基质,小液泡发生于内质网,未见大液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玉米(Zea maysL.)叶片细脉原生韧皮部筛分子开始分化时,首先出现的长的粗面内质网潴泡和增厚的细胞壁,随丘质体中出现其特征性的拟晶体内含量。随着分化的进行,长的粗面质网漪泡转化为较短的形态,最后聚集成一些小的堆叠并失去其核糖体。细胞核发生退化,但常到成熟期的后期,此时的细胞核由双层核膜或某些部位仅由核膜包被,内含 电子致密的不定形染色质团块。随后双层核膜破裂而变得不连续。在细胞核开始退时,核  相似文献   

12.
鲻鱼甲状腺免疫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鲻鱼甲状腺的分布与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鲻鱼甲状腺滤泡分散地分布在第1对至第3对鲻弓的入鳃动脉之间;构成同一滤泡的单层上皮细胞呈扁平形和立方形两种形态,反映出同一滤泡中上皮细胞生理活动的不同步,且发现不同发育时期的鲻鱼这两种形态细胞的比例有显著差异。用特异性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对甲状腺滤泡的免疫染色反应显示,阳性物质分布在滤泡上皮细胞的脑膜及围绕滤泡腔的周边与中央胶质,幼年与成年鲻鱼甲状腺滤泡的免疫阳性反应部位有所不同。两种不同活动状态的细胞,扁平形细胞和立方形细胞,在核与胞质的超微结构上有显著不同。扁平形细胞的核为扁平形或椭圆形,核内常染色质十分丰富,核膜光滑,核周腔和核孔没有扩张,胞质中各种细胞器发育较差;立方形细胞的核膜高度凹陷,将核分为2叶至3叶,核周腔和核孔扩张,胞质中各种细胞器发育良好,出现长棒形和哑铃形线粒体,且数量明显多于扁平形细胞,多层粗面内质网呈板层状排列,还有发育好的高尔基复合体。另外,我们还观察到一种介于扁平形细胞和立方形细胞之间的中间型细胞,其胞质和核的发育明显好于扁平形细胞,但比立方形细胞差。上述结果可为了解鲻鱼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活动的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动物学报49(2):230—237,2003]。  相似文献   

13.
毕书增  贾林征 《兽类学报》1994,14(3):172-175
通过对麝甲状腺的超微结构观察,认为麝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所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可由粗面内质网裹泡和由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器形成的分泌泡二条途径直接进入泡泡腔,经微吞饮作用,由胶质小泡将滤泡腔中体再摄入滤泡上皮细胞,同溶酶体融合,分解产生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14.
金黄滴虫细胞核微丝系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黄滴虫细胞核内经常存在着许多直径约为7nm的微丝。这些徽丝大多组合成走向不定的徽丝束,微丝束交织而成遍布核内的网架。核被下面微丝束较多,它们的存在常使核被外凸而成隆脊。核内微丝与核内结构如核仁、染色质等似乎都是相连的。有些微丝横跨核被,一端位于核内,另一端位于核周腔中,并靠近叶绿体。核周腔和内质网腔中也存在着微丝和另一种纤维,印管状纤维。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细胞核、核周腔和内质网腔中的微丝均消失,细胞核的形态也发生变化,似乎微丝网架有支持细胞核的作用。核内微丝可能是在内质网中组装,然后经核周腔进入核内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大鼠弓状核神经细胞中的核仁样小体(Nucleolus-Like Body,NLB)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NLB的体积和组织致密度差异较大,同时与细胞内的游离核蛋白体及粗面内质网的含量和排列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在体积较小的NLB中,颗粒物质排列稀疏,游离核蛋白体散在颗粒物质之间。这种NLB常被长链状池腔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多层环状包绕。体积稍大的NLB,颗粒物质排列均匀,游离核蛋白体分布于颗粒物质的周边,常被粗面内质网单层半环状包绕或与粗面内质网部分接触。有时在NLB的周边部可见到分泌颗粒。体积最大的NLB,颗粒物质排列致密,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中央常有一个较大的圆形亮区。与游离核蛋白体和粗面内质网没有任何联系,它独自存在于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16.
麝甲状腺超微结构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麝甲状腺的超微结构观察,认为麝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所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可由粗面内质网囊泡(RERV)和由粗面内质网(RER)与高尔基器形成的分泌泡二条途径直接进入滤泡腔。经微吞饮作用,由胶质小泡将滤泡腔中胶体再摄入滤泡上皮细胞,同溶酶体融合,分解产生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殖期鳜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透射电镜对生殖季节与非生殖季节鳜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鳜肝细胞含有单个卵圆形的核,核仁清楚;细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等细胞器和内含物。胆小管由相邻的数个肝细胞质膜凹陷围成,而肝血窦则由内皮细胞的胞质构成。还发现了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胆小管腔和窦周隙内浸润许多由肝细胞发出的微绒毛结构。鳜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在产卵前后呈现明显变化:产卵前的肝细胞内富含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滴,粗面内质网发达;而产卵后的肝细胞内核仁发生迁移,部分细胞核囊泡化,糖原颗粒和脂滴排空,少数肝细胞具双核结构。非生殖期多数肝细胞核含有双核仁结构,胞质内溶酶体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玲 《动物学报》1997,43(3):315-320
对不同年龄雄性Wistar大鼠小脑蚓剖皮质浦肯野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年龄增神经内的细胞器和内涵物发生了明显变化。浦肯野细胞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数量有不同程度减少;微管增加;粗面内质网排列失序,网腔扩张;高尔基器排列紊乱,囊腔扩张;线粒体扩张或固缩,  相似文献   

19.
在真核生物中,核膜由双层磷脂分子层组成,这是真核生物区别于原核生物的一大特征。外核膜与内质网相连,内核膜上则有许多特异的蛋白,核孔复合体横跨分隔着内外核膜。内核膜相关的蛋白质降解(INMAD),主要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错误折叠或错误定位到核内的蛋白的降解,或调控核膜蛋白的分布,是近年来发现的核内蛋白质量控制新领域。INMAD与内质网相关的蛋白质降解(ERAD)有许多相同之处,ERAD的研究较多,但INMAD的机制仍有很多空白。该文总结了三种泛素连接酶介导的INMAD:Asi1/3、Doa10、APC/C。三者在经典底物、底物识别和泛素化降解过程有所不同。同时该文讨论了INMAD在维持内核膜平衡中的作用,随着INMAD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为内核膜相关疾病的发现与修复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东方扁虾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卵细胞的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之间的关系,东方扁虾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原细胞胞质稀少,胞器以滑面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核明显膨大,特称为生发泡;在靠近核外膜的胞质中可观察到核仁外排物。卵黄发生卵母细胞逐渐为滤泡细胞所包围;卵黄合成旺盛,胞质中因而形成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卵黄粒。东方扁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是二源的。游离型核糖体率先参与内源性卵黄合成形成无膜卵黄粒。粗面内质网是内源性卵黄形成的主要胞器。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以多种方式活跃地参与卵黄粒形成。卵周隙内的外源性物质有两个来源:滤泡细胞的合成产物和血淋巴携带、转运的卵黄蛋白前体物。这些外源性物质主要通过质膜的微吞饮作用和微绒毛的吸收作用这两种方式进入卵母细胞,进而形成外源性卵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卵黄物质共同参与成熟卵母细胞中富含髓样小体的卵黄粒的形成。卵壳的形成和微绒毛的回缩被认为是东方扁虾卵母细胞成熟的形态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