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空腔结构的高分子超细纤维并研究其相关性质,探索其应用。方法: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微流控技术,制备出具有空腔结构的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并使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甘油铜分光光度法、Alamar-Blue法间接检测了纤维膜的甘油含量和细胞毒性,并考察了其吸水率相较于普通实心纤维膜的变化;将PEI-质粒复合物载入纤维的空腔结构中,通过细胞转染实验验证了此纤维膜在运载质粒方面的应用。结果:纤维平均直径在1μm左右,内部均匀分布着椭圆形空腔。该纤维膜中甘油占比38.99%,吸水率为普通实心PLA纤维膜的近2倍。纤维膜与内皮细胞5天的共培养中,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转染检测结果证明了纤维空腔部分能有效运载质粒复合物并保证其生物活性。结论:静电纺丝技术和微流控技术有效结合,成功制备出具有空腔结构的新型高分子超细纤维,展现出了区别于普通纤维的独特性质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麦秸秆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生物质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中。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对其定量化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仍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基于实验获得的纤维尺寸的统计分布规律,利用随机生成算法模拟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构建描述纤维分散性的指标:分散度,单个纤维数和接触纤维数;统计分析纤维含量、纤维大小对分散性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单个纤维数随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其增量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降低规律符合三次函数。纤维接触数随纤维含量增加,增加规律符合二次函数,亦符合理论估计。纤维大小影响单个纤维数和接触纤维数的增加幅度,但不影响单个纤维数的百分比。分散度随纤维含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规律。纤维分散性的定量化描述为进一步的复合材料性能分析和建模提供了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扫描电镜技术在纤维开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纤维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木浆纤维、回用纸浆纤维和微晶纤维素的内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新木浆打浆后,纤维内部结构保存良好,可保持纸浆纤维的柔韧性和强度;回用纸浆纤维打浆后,纤维内部结构受到损伤,其程度随打浆次数的增加而加剧,降低了纸浆纤维的柔韧性和强度;化学水解和机械粉碎可使微晶纤维素的内部结构出现裂隙,有利于提高其与抗菌素等物质之间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纤维乙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纤维乙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纤维乙醇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纤维乙醇产业化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展望了纤维乙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扩大荷叶在食品加工中的开发应用性,研究采用高剪切乳化技术辅助提取荷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优化提取工艺;测定其基本物性,并与常规粉碎、球磨式粉碎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剪切转速8000 rpm剪切时间4 min,酸液浓度0.25 mol/L,酸解温度45℃条件下荷叶IDF得率最高,为83.84%。此荷叶IDF水溶性13.81%,持水性5.65 g/g,持油性1.97 g/g,膨胀性1.93 mL/g。与球磨式粉碎相比,处理时间短,荷叶纤维呈束状、层次分明,荷叶纤维内质未被完全破坏;产品水溶性较低,持水性和膨胀性较高。高剪切乳化技术在食品纤维组分的加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纤维小体是厌氧微生物分泌的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一种多酶复合体。其骨架蛋白质的大量重组合成是人工纤维小体构建的关键。为了构建全长的结构复杂的能招募大量酶亚基的骨架蛋白质,本研究对解纤维梭菌Ruminiclostridum cellulolyticum骨架蛋白CipC进行分子模块化设计,并分别与肽-蛋白质共价偶联系统SpyTag/SpyCatcher和SnoopTag/SnoopCatcher融合表达。然后分别通过非固定化和固定化组装策略对人工纤维小体骨架蛋白质进行了初步组装。结果显示,SpyTag和SpyCatcher、SnoopTag和SnoopCatcher之间自发形成稳定的共价异肽键,而且SpyTag和SnoopCatcher,SnoopTag和SpyCacther之间无交叉反应。最终成功组装出含有不同数量黏附域的骨架蛋白质,实现骨架蛋白链的延伸。本研究为构建结构更复杂、活性更高的人工纤维小体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并奠定了其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菌物已成为膳食纤维开发和利用的新的潜在资源。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菌物中的膳食纤维资源,作者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膳食纤维的概念、生理活性和分析方法、及菌物中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开发利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膳食纤维及其生理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是过去30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参考近5-6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成分及测定方法,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保健作用、适宜推荐量及其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对人们全面认识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去神经对快,慢肌纤维肌球蛋白ATPase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比目鱼肌(SOL)和腓骨第三肌(PT)在去神经后其快、慢纤维肌球蛋白ATPase特性的变化。在正常肌肉中Ⅰ型(慢)纤维和Ⅱ型(快)纤维分别具有酸和碱稳定ATPase活性。慢纤维在去神经后出现了碱稳定ATPase活性,而快纤维则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只有慢纤维的肌球蛋白ATPase特性才与神经支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纤维支架,考察制备参数对纤维支架结构及纤维直径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四氢呋喃(THF)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液为溶剂,调节PLGA溶液浓度、流量及电场强度分别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纺丝溶液的浓度、流量及电场强度对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同时在制备的PLGA纤维支架上接种了人的真皮成纤维细胞,并对细胞在PLGA支架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而来评价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论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溶液浓度的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增大,纤维直径的分布也随之增大。随着流量的增加,纤维直径略有增大。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纤维直径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电压和浓度的增大有助于减少珠丝的产生。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明,制备的PLGA纤维支架能支持细胞正常的黏附和增殖活动。  相似文献   

11.
蛋白纤维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单元,它在细胞、组织和生物体的游动性、弹性、稳定性、骨架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讨论了蛋白纤维在生物学、工业和医药上的应用,以及蛋白纤维的装配、控制和模仿蛋白纤维装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病理诊断的阳性率 ,提高网状纤维染色质量及速度 ,减少误诊现象。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多次摸索 ,网状纤维加温染色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方法从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到三十五分钟至四十分钟之间 ,即稳定又可靠 ,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 试剂购自上海虹桥试剂研究所 ,氨银液由技术人员自己配制。二氨银液的配制 (10 %硝酸银、3%氢氧化钠、氨水均购自上海虹桥医用试剂研究所 )一滴一滴加氨水至硝酸银液中直到沉淀不能完全溶解为止 ,再加入氢氧化钠。为使沉淀再溶解在溶液内 ,再一滴一滴地加氨水到仅有微量乳白色为止。加玻…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中一些厌氧的纤维素降解菌能够产生纤维二糖磷酸化酶(Cellobiose Phosphorylase,CBP)和纤维寡糖磷酸化酶(Cellodextrin phosphorylase,CDP)磷酸化裂解纤维二糖和纤维寡糖。CBP和CDP属于糖苷水解酶94家族(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94,GH94),对β-1,4糖苷键高度专一。目前已广泛研究了不同来源的CBP和CDP的功能性质和催化机理,并通过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揭示了二者采用不同聚合度纤维寡糖作为底物的结构基础。因CBP和CDP可催化独特的磷酸化裂解反应和逆向合成反应,已有多篇报道显示CBP和CDP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主要在构建直接利用纤维寡糖的工程酵母菌、构建酶法纤维素转淀粉体系和酶法合成特殊糖类等3个方面。由于对CBP和CDP的持续关注,在此对二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的一些菌株能够产生多种纤维素酶,在纤维素降解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1923年Bergey等以产黄纤维单胞菌为模式菌建立了纤维单胞菌属。1991年Stackebrand和Prauser又以纤维单胞菌属为模式属建立了纤维单胞菌科(Cellulomonadaceae)。目前,纤维单胞菌属包含有从多种环境中分离培养得到的26个有效描述种。纤维单胞菌属菌株在分类学上的典型特征是: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主要含有Orn和Glu/Asp,以MK-9(H4)为主要的甲基萘醌,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为anteiso-C15:0和C16:0,极性脂成分主要包括双磷脂酰甘油(DPG)和磷脂酰肌醇甘露糖甙(PIM)。基因组DNA的G+C含量为(68.5–76.0)mol%。最近,本实验室分离到2株纤维单胞菌,应用多相分类研究手段确定了他们的分类学地位。本文将结合我们的研究,对纤维单胞菌属的建立、分类学特征及其在生态和酶资源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止血纤维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采用气体牵伸纺丝技术,制备了医用止血纤维。经止血机理及结构的研究,其在外伤止血、护创和手术局部止血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香蕉的主产国之一,随着香蕉茎杆的综合处理、利用技术的不断深化,香蕉纤维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香蕉纤维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还没有获得高效的微生物提取菌株。本文以香蕉茎杆纤维脱胶为背景,采用脱胶菌侵染新鲜土豆片的方法,探讨了一种香蕉茎纤维提取微生物初筛的新策略,为香蕉纤维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超声技术提取车前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实验获得提取最佳工艺,即用固液比1:30,pH为4的0.2 M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提取,提取时间为20 min。车前草水溶性膳食纤维对.O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为0.323 mg/mL;对.O2-和DPPH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19.2%和13.7%。  相似文献   

18.
对具有同一遗传背景的35份变异材料,在特定生育时期,进行了叶片和胚珠内源激素含量与其纤维性状的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激素与纤维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胚珠和叶片激素含量与纤维性状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在胚珠中,IAA、ABA、GAs、ZRs 4种激素与纤维性状的相关关系中,ABA与衣分的显著正相关最重要,而在叶片中,GAs与纤维麦克隆值的极显著正相关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激素和纤维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与激素有关,胚珠中的主要因子是IAA和ABA,叶片中则是ABA、ZRs、GAs,第二主成分中最重要的因子为纤维强度和长度。  相似文献   

19.
赵高卷  葛娈  马焕成  杨建军  黄冬  平盼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443-3450
采取石蜡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木棉蒴果形成和纤维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木棉蒴果形成过程分为4个阶段: 花后0~5 d为形成期(FS),5~35 d为质量增加期(MGS),35~50 d为缓慢生长或脱水期(DS),50 d以后为成熟爆裂期(BS).与木棉蒴果形成过程相对应的纤维发育过程为:果皮内壁细胞分化(花后0~2 d)、膨大(花后2~5 d)、突起(花后5~10 d)、纤维伸长(花后10~40 d)、纤维脱离内壁及脱水成熟(花后40~50 d).在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长度和投影宽度均呈幂函数曲线增长,花后第20天日均增长率达到最大.纤维鲜质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花后25~30 d日均鲜质量增长率达到最高,而纤维干质量呈逐渐增长趋势,且花后20~25 d纤维干质量日均增长率达到最高.花后第30天,木棉种子和纤维质量继续增加,而果皮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果皮开始脱水老化.木棉纤维在蒴果壳体内壁的附着力小,较棉花等种子纤维更容易分离.花后5~35 d是蒴果生长和纤维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需做好水肥管理;而花后50 d后果实开始爆裂,需做好采收准备.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棉区优质棉品种‘新陆早16号’、品质中等品种‘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以及品质较差品种‘02-DB’为材料,测定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4)、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和主要纤维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棉花纤维发育中纤维内源激素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IAA、GA4、ZR和ABA的含量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方面。‘新陆早16号’在纤维发育前期有较高IAA、GA4、ZR含量和较低的ABA含量,表现出纤维伸长速率较高、快速伸长时期较长等特征;而且在次生壁加厚期ZR峰值出现较早,有利于棉纤维成熟,从而表现出较优的纤维品质。‘02-DB’在纤维发育前期由于ABA含量较高影响了纤维伸长速率和快速伸长期的时间,同时后期ZR峰值出现晚,使纤维发育受到影响,而最终品质较差。可见,在棉花纤维伸长期IAA、GA4、ZR含量高而ABA含量低、次生壁加厚期ZR峰值出现早则有利于优质棉纤维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