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首次卫星跟踪黑颈鹤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被IUCN和CITES列为易危和附录Ⅰ物种,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于高原的鹤类。黑颈鹤夏季在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繁殖,冬季除在不丹北部有少量个体外,绝大部分种群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和云贵高原越冬。作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珍稀鸟类,我国学者对该物种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又名西藏鹤,是世界濒危物种。被列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的头顶是一种裸露的红色粗糙皮肤,着生黑色发状毛。紧跟眼的后侧有一白斑,并向后延伸;头的其余部份和颈部为黑色羽毛,虹膜黄色。翅的初级飞羽与次级飞羽为黑色,尾黑褐  相似文献   

3.
黑颈鹤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产鸟类。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1876年),俄罗斯学者(Przevalski)依据采自我国青海省的标本,首次将它命名为黑颈鹤。 黑颈鹤是世界15种鹤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种,因为它是鹤类中惟一的高原种类,繁殖区基本上限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越冬区一般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人迹罕至的边远湿地;还因为它是人们迄今为止了解最少的鹤类。  相似文献   

4.
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种。我是1993年的夏天就在青藏高原上认识了。那次我看到的鹤正处于繁育期,所以我们人类很难靠近,拿着望远镜才能看清楚它们。不过,那次也幸运地看到了它们从我们头顶上匆匆飞过时那修长的身体。 第二次看到它们,是1996年在美国的国际鹤类基金会。在那里我被告知,全世界15种鹤中,国际鹤类基金会最后得到的一种鹤是黑颈鹤。它很珍贵,国际鸟类红皮书上,榜上有名。并将它们列为全球急需挽救的珍稀物种。 做为一个广播记者,我很想录到全世界15种鹤类的鸣叫。可美国科学家告诉我,黑颈鹤最不爱叫,能不能录到,要看你的运气。说来也好玩,在国际鹤类基金会,这最不爱叫的黑颈鹤的叫声,是我最先录到的。当地的科学家开玩笑地对我说,它们一定是知道老乡来了,想和你诉诉乡情。在美国国际鹤类基金会,我不知道黑颈鹤住在那儿想不想家,但可以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纳帕海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集群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扫描法对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集群类犁和集群大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鹤夜间集群夜栖,形成较大的夜栖群,平均群体大小为67.9只(16-157,n=17):按照有无灰鹤加入,又将其分为同种集群和混种集群两种类型,其中同种集群的黑颈鹤数量占整个越冬种群的65.3%.在白昼,黑颈鹤以家庭鹤、集群鹤及特殊群体3种类型活动,家庭鹤和集群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7只(2-4,n=145)和16.1只(3-65,n=1017).黑颈鹤的集群大小并不稳定,在日内和月份间均有明显变化(P=0.000<0.05).存越冬期,最大集群形成于12月,其次为11月和1月;在日内,早上8时集群最大,随后减小并保持相对稳定,18时黑颈鹤开始向夜栖地靠拢,使得集群再次开始增大.随后观察中还发现,黑颈鹤的家庭解体过程开始于3月底,当幼鹤被成鹤驱逐离群后,逐渐加入集群鹤活动,从而使得家庭鹤和集群鹤的大小和组成发生改变.黑颈鹤的集群大小和组成受自身状况、种内关系、天气、食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随时间和季节变动而发生变化,是对自身、种群和环境条件变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据已收集到的数据,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确定了黑颈鹤种群的性比为1:1,避免了大量取样。根据黑颈鹤的特点,我们将其种群分成4个年龄组,并求出了各年龄组的存活率和繁殖率,据此建立了描述黑颈鹤种群动态的数学模型。用模型计算得出在乌蒙山区越冬的黑颈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为1.85‰;理想的种群结构为幼鹤、亚成鹤、成鹤、老鹤分别占总数的15.5%、21.5%、60.2%、2.8%,最后预测了乌蒙山黑颈鹤种群在1988~2000年越冬期的数量。1989年1月经实地调查该种群总数为310只,而预测值为303只,误差约2%。  相似文献   

7.
黑颈鹤的越冬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迁徙鸟类,其繁殖地和越冬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又由于其数量不多,分布局限,在鹤类中是珍稀的种类,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山包是昭通市辖区西部79km的一个乡,属高原缓丘草甸地貌的贫困农牧业高寒山区,是近二年新发现的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分布数量最大的越冬地。在这里越冬的黑颈鹤主要栖息在跳礅河水库和大海子水库。1990年2月,进行多次分组同步调查结果,计有黑颈鹤181只。其中跳礅河稳定栖息的为141只,种群结构为2只亲鸟带2只幼鹤的家庭2家,2只亲鸟带1只幼鹤的家庭8家,配对的非繁殖成鹤家庭11家,孤成鹤2只,亚成鹤85只。另有11只灰鹤。大海子稳定栖息的为40只,种群结构仅有2只亲鸟带1只幼鹤的1家,余下的37只均为亚成鹤。另计有2只…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高原沼泽黑颈鹤数量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家驹  罗佳 《四川动物》1991,10(3):37-38
青藏高原特产珍禽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重点保护的几种鹤类之一,也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自普尔杰瓦尔斯基(Prijevalsky,1876)首次在我国青海湖发现后,曾有Watton(1904)、Dolan(1939)、Ali(1947)等零星报道。近年来姚建初(1982)、郭聚庭(1981)、吕宗宝(1980、1988)、王岐山等(1987)、郑作新(1987)等对黑颈鹤的分布、数量、繁殖及研究现状加以报道。然而若尔盖高原的黑颈鹤研究甚少。自斯通(Stone,1933)在松潘草地采到标本之后,仅有郑作新等(1965)、王有辉等(1989)及四川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陕西省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动物园甘声芸、郑锦璋承担的林业部重点课题“饲养下黑颈鹤繁殖技术研究”,经过四年努力,于1987年完成,12月26日在北京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黑颈鹤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高原的濒危物种,其繁殖地在青藏高原,野外已知数量约800只。把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黑颈鹤迁到北京进行繁殖,两地气候条件相差悬殊,确有很大的难度。然而,研究饲养下黑颈鹤的繁殖技术,对挽救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已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丁文宁教授.牵线的不是人,而是一种鸟.它叫黑颈鹤,别名藏鹤,是一种我国的特有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了拍摄一部关于黑颈鹤的动物片,我们如约前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拜会丁教授.  相似文献   

12.
贵州草海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东部种群越冬地之一。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期极其依赖农耕地觅食存活,但当地人鸟争地冲突严重、觅食地萎缩加剧。为此,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及缓冲区叠加分析,探究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联性,并精确确定出重点保护管理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两年共在草海湿地周边农地确定黑颈鹤觅食点216处,其中家庭鹤觅食地99处、集群鹤觅食地117处,越冬种群中83%的个体依赖农耕区觅食;2)区域尺度上,家庭鹤与集群鹤的觅食点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集群鹤觅食点聚集程度较家庭鹤更高;觅食地与农耕地在空间聚类上呈正相关关系,并在3.2 km距离尺度下聚类程度最高;3)基于空间关联性,通过缓冲区叠加分析,共确定最适宜的农地觅食地53.74 km2,并划定2处重点核心保护区域及2处次重核心保护区域范围。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区域尺度上黑颈鹤觅食地与农耕地空间关系,指导保护管理者加强重点区域管理,以及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缓解人鸟争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中生境斑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于周边景观基质中。生境内种群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不仅取决于生境本身,更与景观基质组成与结构紧密关联。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高寒湿地是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觅食生境。厘清该区域黑颈鹤觅食生境选择如何受景观基质组成结构的影响,对于青藏高原旗舰物种保护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遥感影像和实地黑颈鹤种群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景观基质多尺度缓冲区构建、相关分析以及Maxen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喀则片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和觅食地生境特征及其与黑颈鹤种群的关系,探究景观基质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影响,并利用关键生境因子模拟黑颈鹤生境适宜性分布。通过分析发现:(1)时间尺度上,雅江中游河谷耕地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滩地持续减少;空间尺度上,觅食黑颈鹤种群呈东多西少的集群分布特征,其分布范围与河谷内耕地分布基本吻合;(2)景观基质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影响显著。景观结构上,黑颈鹤偏好连通性好、优势度高的景观基质;景观组成上,偏好基质中耕地和水域类型,这与黑颈鹤的觅食习性及对环境安全的生态位需求有关;(3)景观基质结构组成对黑颈鹤觅食地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景观基质结构影响最显著的空间尺度为1500-2000m。但基质中耕地、草地和水域等景观组成要素对黑颈鹤的影响具有不同空间尺度效应,分别为1500m、3000m和4000m;(4)通过模型模拟,揭示出黑颈鹤适宜生境面积先增后减,但总体较2000年呈上升趋势,且基质中觅食地与耕地的距离、水域斑块密度和偏好景观组成的优势度始终是生境适宜性解释率最高的景观因子。本研究揭示出,该区域乡村规划应该统筹优化黑颈鹤栖息生境及其景观基质中的作物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形成以黑颈鹤旗舰物种保护为核心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从而增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为深入研究物种生境选择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于2012年59月,对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287只黑颈鹤,其中5月70只,包括繁殖鹤群18对36只(占51.4%),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3群27只(群体大小分别是4只、8只和15只),占38.6%,单只鹤7只(占10.0%)。7月份观察记录到黑颈鹤121只,繁殖鹤群有41对82只,占观察数量97只(除幼鹤外)的84.5%,单只鹤群3只,占3.1%,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1群,12只,占12.4%,其余为幼鹤24只。9月份共观察记录96只(其中14只幼鹤),繁殖鹤群有38对,76只,占观察数量82只(除幼鹤外)的92.7%,单只鹤1只,占1.2%,3只以上的非繁殖鹤群1群,由5只个体组成,占6.1%。与之前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到的黑颈鹤分布区范围没有大的变化。整体上看,保护区内黑颈鹤的主要繁殖栖息地在尧拉乔、纳勒乔、纳洛乔一带和热尔大坝的哈丘湖、措拉坚、花湖等湖泊及湖滨沼泽。建议在这两个区域设置固定样地进行长期监测,并且在保护区内限制放牧强度,核心区内严禁放牧,调节好草场的季节性利用,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合理的恢复使用,从而保护黑颈鹤及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15.
世界之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共有15种鹤,除了南极洲和南美洲之外,其他各大洲都有鹤的分布。在热带的非洲,有黑冠鹤、灰冠鹤、蓝鹤和肉垂鹤;在北美洲,有美洲鹤和沙丘鹤;在大洋洲有澳洲鹤;在亚洲有蓑羽鹤、赤颈鹤、灰鹤、黑颈鹤、丹顶鹤、白枕鹤、白鹤和白头鹤。  相似文献   

16.
正黑颈鹤为鸟纲,鹤科,大型涉禽,全长120~140厘米,颇有风流潇洒之态。其体羽银灰色至近白色,头顶暗红色,具稀疏黑色发状羽,很像戴了一顶小红帽。眼下有一白斑头;颈的三分之二部分为黑色素,故而得名黑颈鹤;尾部,初级、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嘴淡绿色,脚黑色。黑颈鹤雌雄鸟的羽色相似,但雌鸟背上有淡棕褐色的衰羽且体型略小,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17.
共舞形人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丁文宁教授。牵线的不是人,而是一种鸟。它叫黑颈鹤,别名藏鹤,是一种我国的特有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了拍摄一部关于黑颈鹤的动物片,我们如约前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拜会丁教授。 昏暗的走廊,摆满一排排陈旧的柜子,留出的空间刚好可以行走一人。刺  相似文献   

18.
黑颈鹤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Przeralski)为我国特有的珍贵鸟类之一。至今为止,对这种鹤的繁殖生态,除贝克(Baker 192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1961年)、艾丽(Ali 1972年)等有一些零星资料外,尚未见有较详细的报道。为了加强对珍贵动物的研究,我们于1978年6月至8月在青海省进行了选点调查,重点调查了玉树县隆宝滩黑颈鹤的繁殖生态。又于1979年4至6月在该地区,进行了黑颈鹤繁殖生态的定点观察,现将所得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在新疆主要分布在与青海、西藏相邻的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地区。2011年9~11月,对该地区黑颈鹤的分布、种群大小、数量变化、生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在乌尊硝尔、铁木里克乡、玉素甫阿勒克、鸭子泉、阿达滩、祁曼塔格乡、吐拉牧场等25个样点,都观察到有黑颈鹤分布。利用样点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重复调查164次,共记录到黑颈鹤158只。其中,在依协克帕提湿地(N37°15'~37°23',E90°11'~90°20',海拔3 903 m)最多一次记录到126只黑颈鹤集群。结合早期的科学考察记录,推测在整个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共有黑颈鹤220~260只左右。黑颈鹤家庭成员数量为1~4只,4种类型的家庭所占比例分别为5.9%、60.3%、29.4%和4.4%。在10月份之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活动;10月中旬,开始大规模集群,10月29日集群数量达到最高峰,并开始迁徙;11月6日黑颈鹤全部迁徙离开。此外,还观察到有少量的灰鹤(G.grus)和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与黑颈鹤混居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越冬期黑颈鹤个体行为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凤山  马建章 《生态学报》2000,20(2):293-298
越冬期黑颈鹤的个体行为可分为:取食、保养、争斗、警戒、运动行为、种间关系及领域性。随着冬季食物资源的逐渐减少,在取食行为中幼鹤由乞食、被成鹤供食转为向成鹤抢食。有些家族鹤为保证食物资源而建立领域,领域大小与家族内成员数无关,且在冬季(甚至1天内)是变化的。为获得食物和保卫领域,黑颈鹤之间(或与灰鹤之间)常发生争斗,争斗的主要形式是仪式化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