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京自然博物馆筹建初期是文化部所属的中央自然博物馆,后更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自然博物馆,前几任馆长都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分别是:杨锺健(1962-1979年任馆长)、裴文中(1979~1982年任馆长)、郑作新(1976~1982年任副馆长)、徐仁(1976~1982年任副馆长)、  相似文献   
2.
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倪永明  李湘涛 《生态学报》2009,29(4):1731-1737
生境破坏是目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主要问题,加强生境恢复与重建对保护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将3S技术运用到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评价中,分析了近20a(1987~2006年)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的动态变化,结果:鸻形目鸟类最适宜觅食生境和适宜觅食生境分布面积在1993年最大;觅食生境变化以1993年为分水岭;最适宜觅食生境和适宜生分布面积呈下降趋势(倒U形分布),不适宜觅食生境分布面积呈增加趋势(U形分布).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3.
常见鸻形目鸟类的野外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目鸟类是鸟类中最重要的类群之一,也是湿地生态景现之一。仅对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种类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级别,利用插图给予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春秋迁徙期鸻形目鸟类多样性及石油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春秋迁徙期渤海湾鸻形目鸟类的生境、种类和密度,对各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石油污染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春秋迁徙期渤海湾形目鸟类的生境、种类和密度,对各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石油污染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看,我的鼻子     
看见这么长的大鼻子吓您一跳吧!这可是我——成年男性长鼻猴的标志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长鼻子会变得越来越大.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脸上的一个茄子状的红气球。同时我们还长着一个胀鼓鼓的大肚皮.常被人误以为是即将临产的女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文化中,鹤不同于一般的鸟类。她总是与人们美好的期望相伴,是吉祥、长寿、忠贞、仙雅、健美的象征,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鹤文化。历经几千年,鹤文化已渗透到中华文明的许多领域,水乳交融,构成我国民族文化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追根溯源,鹤文化大约萌芽于3000年前。《诗经》中就有《鹤鸣》一章,用鹤栖息于野草之中并善于鸣叫,来比喻隐居山野而品德高尚的贤能之人,教诲统治者任用他们。这是可以查阅到的最早在古文献中出现的鹤的艺术形象。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品——莲鹤方壶,建造于春秋时代,是我国现存以鹤为造型的最早的青铜工艺品。有趣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雉类种数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堪称雉类王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雉类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此,北京自然博物馆于1989年10月9-29日举办了“中国珍稀雉类图片展览”。展出的照片大多是我国鸟类学工作者拍摄的。  相似文献   
9.
1984年3—6月和1985年3—6月,作者在四川省北川县对雪鹑、淡腹雪鸡、雉鹑、血雉、红腹角雉、绿尾虹雉、勺鸡和红腹锦鸡等八种雉类的繁殖习性进行了一些观察,结果如下。雪鹑(Lerwa lerwa callipygia)当地名石窖鸡,栖息于海拔3,800米以上,常见单只停息于陡岩边缘,受惊后立即向下滑翔。叫声响亮。繁殖在五、六月间。雏鸟孵出后呈家族活动。曾见一对成鸟和二只雏鸟在草甸上行走。发现险情后,成鸟即疾走逃离,雏鸟迅速向土洞中隐蔽。雏鸟羽色以灰色为主。淡腹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henrici)生活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裸岩地带,五月底至六月…  相似文献   
10.
昆虫自动鉴定是解决目前昆虫鉴定需求不断增多与专业鉴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昆虫数字图像获取、图像处理、数学特征提取和分类器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昆虫自动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