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其坝下游的水沙情势,使坝下游沙洲生境呈现出明显的水淹强度梯度变化。阐明这一梯度变化下沙洲植被组成、分布和性状结构特征,是理解植被与沙洲稳定关系的基础,更是阐明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核心内容之一。选取上荆江河段第一个江心洲-太平口心滩作为研究样地,通过植被组成和分布特征的调查,对不同水淹强度下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太平口心滩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稀布小型灌木川三蕊柳。调查共记录物种21科33属39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要优势种。轻微(20-40 d)和极强水淹强度(100+d)条件下的生境物种组成同其他水淹强度生境具有显著性差异,轻微水淹强度下牛鞭草和节节草为主要优势种,极强水淹强度下虉草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水淹强度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植被更倾向于表现出花果期位于出露期、植株高度更加低矮、须根系、进行营养繁殖的功能性状。江心洲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特征都在水淹梯度下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水淹强度的梯度变化是沙洲植物群落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为进一步研究沙洲植物群落动态变化以及沙洲植被协同演替机制,明晰大坝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外来物种入侵过程不仅受入侵地生境的影响,也受到周边景观基质的影响。厘清景观基质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开展调查,评估三峡库区消落带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在岸线以上(含消落带)2000 m范围内划分出10个景观格局尺度,采用14个指标分析景观基质组成结构;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究景观基质组成结构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以及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消落带外来入侵植物共17科36属42种,其分布呈现出以涪陵为界的特征,涪陵至三峡大坝的外来入侵物种多于涪陵至江津段。整体上(2000 m尺度内),景观基质破碎化程度越高,外来植物入侵难度越大;景观连通性越高,外来植物越容易入侵。大尺度上(1200~2000 m)的景观组成结构对入侵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小尺度(200~1000 m),其中,1200~1400 m尺度的影响最强,呈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不同入侵植物受景观基质组成结构的影响也表现出尺度效应。其中,苍耳和大狼把草与景观组成结构指标在各个尺度下均表现出弱相关性,而狼把草及小蓬草与景观基质组成结构表现出强相关性。景观基质组成结构与外来植物入侵密切关联,且具明显尺度效应。外来植物入侵可追溯到大尺度的景观基质,以小尺度内草地、森林等斑块类型为“脚踏石”过渡,最终达到消落带。针对消落带外来植物的管控,应该在强化消落带生境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景观基质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管理和优化,形成多元化的综合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早期复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记录和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入院后3d、7d,治疗组的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LWI、PaO_2/FiO_2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治疗后6h,两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24h、48h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MOD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和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液体负平衡有助于减轻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的心肺损伤,促进患者早期复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琵琶柴为半灌木株丛高平均为24.3cm,冠幅和高与地上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21,在0.001水平上相关主根随株龄的增加不断胀裂,下端逐渐枯萎,腐烂,侧根发达,几乎与地面平行伸展,长达1-2m,有的在2m以上。本区记载有9个琵琶柴群丛,群落种类组成贫乏,分布稀疏,结构简单,总覆盖率一般为10%-15%,有的达到30%;生物量低。  相似文献   
5.
对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87种植物21个元素含量及区域分异的研究表明,Ca、Cr、Cd、Fe、V含量比高等植物含量偏高,Ph、P的含量偏低。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元素含量有差异。盐柴荒漠植物中Na、K、Mg、P含量较高;高山草甸、冰缘植被植物Ba、Ca、Fe、V、Ti含量较高。各植被类型植物元素含量Na/K差异最大,Ca/Mg较小,Fe/Al差异最小。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53.5、20.5和15.9.%  相似文献   
6.
马茂华  孔令韶 《生态学报》1996,16(5):509-516
通过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地区13种耐盐植物水溶性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阐述了盐分分布和积累的特点:1)大部分植物在盐分含量水平上是:Na^+〉K^+〉Mg^2+〉Ca^2+,Cl^-〉SO4^2-〉HCO3^-〉CO3^2-,Na^+超过20000μg/g,Ca^2+不足800μg/g;Cl^-达4.16%,CO3^2-仅为0.11%。全盐量平均为25.81%;2)CO3^2-、HCO3^-和Ca^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带外来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分布特征,为库区外来植物管理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对库区消落带外来植物的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外来植物的物种组成、原产地、引入途径、生活型及消落带外来植物的分布现状。[结果]三峡水库消落带存在66种外来植物,隶属于22个科50属,其中菊科、豆科、茄科和苋科是三峡水库消落带外来植物的优势科,共有40种,占总种数约60.6%,菊科的数目最多,达到21种;外来植物中来源于美洲的物种最多,达到66.7%;生活型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居多;花果期多集中于5—10月份;外来植物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物种是大狼杷草、喜旱莲子草、鬼针草、钻叶紫菀、小蓬草和土荆芥;三峡水库内库首和库中区域消落带分布的外来植物较多。[结论]三峡水库消落带外来植物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在常年回水区外来植物入侵态势较为严重,入侵植物防控的形势不容乐观。建议结合消落带管理方法和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建立外来植物防治机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消落带外来植物扩散机制及其对本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廖桃  温兆飞  周旭  陈珊珊  马茂华  吴胜军 《生态学报》2022,42(10):4076-4090
三峡库区森林长势的恢复对于维持库区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实施两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扮演着积极角色。人们对于三峡库区森林长势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尚缺乏了解,从而给该区域后续生态工程的精准措施及政策制定带来了诸多困扰。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生长季长势数据(生长季NDVI),结合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因子,运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手段,解析了各潜在驱动因子对不同林分起源(原生林、人工林和次生林)和不同林型(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竹林)的森林长势空间分异性形成及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整个天保工程期间,97%的森林长势呈增加趋势,次生林(林分起源)和竹林(林型)的增长率(均为0.0032/a)低于其他区域(约0.0046/a),同时天保二期期间具有良好长势与较高速增长的森林面积大幅增加。(2)整个天保期间,森林长势空间分异的关键主导因子为自然因子(海拔和气温),但在天保一期期间,人工林(林分起源)和阔叶林(林型)长势空间分异的关键主导因子为人类活动因子(人口密度和GDP密度)。(3)人类活动(GDP密度...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生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消落带是一条特殊的水—陆交错带,其生境的特殊性及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影响逐渐成为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植被是消落带各项生态功能的载体。然而,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消落带原有植被遭到破坏。通过对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生境的实地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划分植物群落类型,并结合方差分解和CCA排序法研究4类生境影响因素组14个生境影响因子与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关系,探讨生境对消落带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落带植物群落包括5种类型:狗牙根+雀稗群落、狗尾草+狗牙根群落、黄荆群落、白茅+鬼针草群落、苔草群落;(2)CCA排序中,第1排序轴对消落带植被空间变化的累计解释量为6.83%,占生境条件总解释量的44.73%,能很好地解释消落带植物群落与生境的相互关系,植物群落类型沿排序轴呈梯度分布;(3)土壤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组,各影响因素组间交互作用明显。淹水时间、海拔、土壤含水量是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量分别为5.3%、3.0%、2.9%;(4)4类影响因素组共解释消落带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变化的14.6%,未解释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可能是由于消落带内生境条件复杂,影响其群落组成及空间分布的潜在因素较多,如各种土地利用政策、人类活动干扰及景观组成等因素也可能对消落带植物群落构成有影响。研究消落带植物空间分布及其与生境的关系,以期为科学认识消落带、保护水库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孔令韶  马茂华 《生态学报》1995,15(4):351-358
盐节木株丛矮小,高约20-40cm;5月底至8月底净生长高度约3cm。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土壤由表层往下水分含量急增、多数情况下盐分逐步降低的20-40cm的土层内,几乎与地表平行伸展,有的长达3m以上。盐节木群落为多汁盐柴类半灌木荒漠中的一个群系。本区记载有8个群丛,分布在地下水位1.0-1.7m、表土层含盐量为4%-8%的盐土上。种类组成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总覆盖度30%-50%,生物量1000-2000kg/hm ̄2。群落中盐节木、有叶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具有很高的Na、S含量,分别在50000mg/kg、10000mg/kg以上;Na/K、Na/Ca、S/P比值为8.5-26.0,其它植物为1左右;植物中的Ca/Mg比值为1.0-1.6。盐节木6种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Na呈增高趋势;其变化曲线与Ca、Mg相反;Na、S曲线相似。盐节木水提取液中具有高的Cl ̄-、含量,pH为6.66-6.84。盐节木群落广泛分布在绿洲外缘的盐碱地上。在盐碱地改良、防止风沙、保护绿洲、牲畜冬春放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