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8种进行培养.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A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B组)各30例,计数两组肠道菌群中8种细菌的数量,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TNF-α的浓度,比较两组细菌数量和血清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的菌落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的菌落数则有显著增加(P<0.01或P<0.05);酵母真菌、葡萄球菌、梭菌菌落数没有发生显著改变(P>0.05);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肠杆菌与内毒素、DAO、D-乳酸相关(r=0.644,P<0.001;r=0.415,P=0.023;r =0.383,P=0.037);血清内毒素和DAO、D-乳酸、TNF-α显著相关(r=0.485,P=0.007;r=0.477,P=0.008;r=0.490,P=0.006);TNF-α则与DAO、D-乳酸相关(r=0.426,P =0.019;r =0.440,P=0.01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通透性增高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杆菌的过度生长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肠道通透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乐康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7例,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常乐康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常乐康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梭菌属I簇和XI簇及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显著升高,而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患者血清D-乳酸,内毒素(LPS)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显著下降,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上升。结论常乐康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效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可作为阻止乙肝肝硬化病情进展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以低出生体重儿(1 500g≤体重2 500g)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和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4种细菌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的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浓度,比较正常新生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差异,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并发症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 (1)低出生体重儿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高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细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乳喂养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高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且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和和D-乳酸含量低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细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并发症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明显高于有并发症组(P0.05),其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有并发症的低出生体重儿(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都与正常新生儿存在差异,母乳喂养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的定植和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肠内营养(EN)治疗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E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三头肌肌围(MAMC)水平,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有所上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肠道有害菌数量(小梭菌和肠球菌)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LB、Hb和MAMC水平,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DAO、D-乳酸水平和小梭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调节菌群失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肝损伤时肠道微生态学、血内毒素含量变化及四君子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白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 D- Ga L N) ,制备肝损伤模型,观察中药对肠道正常细菌,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血内毒素( L PS)含量的影响及肝脏病理学影响。结果 急性肝损伤时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DAO活性下降,L PS含量明显上升,病理学显示,肝细胞大片状、多灶性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而中药治疗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中药四君子汤对肠道微生态失衡有调整作用,能够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防治肠源性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80年代以来,人们研究发现在严重创伤、烧伤、失血性休克、肠梗阻、内毒素血症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可引起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和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诱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导致肠源性感染[1,2,3],尽管不断有新的强力抗生素问世,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着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急进高原大鼠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3848米未干预组(B组)、3848米谷氨酰胺干预组(C组)、4767米未干预组(D组)和4767米谷氨酰胺干预组(E组),每组10只,急进海拔3848米和4767米造成大鼠急性缺氧模型,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结构、肠道菌群失衡及细菌易位的变化。结果高海拔缺氧组大鼠小肠黏膜变薄、肠黏膜水肿、绒毛短缩,肠道菌群失衡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海拔升高,菌群失衡更明显。不同海拔高度细菌易位率也有差异。经谷氨酰胺干预后,肠道的菌群失衡及细菌易位率与高海拔缺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进高原缺氧环境可导致小肠黏膜损伤、肠道菌群失衡及细菌易位,肠黏膜屏障破坏,且随着海拔升高而上述改变更明显。谷氨酰胺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及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复方综合免疫疗法对ANP继发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肠道菌群检测和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了ANP模型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局部免疫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严格标准选入的SAP病人,采用中药大黄复方及微生态制剂综合疗法分别在临床表现,生化及血清内毒素,肠道局部免疫与细胞易位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NP肠道膜菌群屏障受到破坏,G^-肠杆菌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菌。综合免疫疗法治疗后1周及2周的生化指标及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初步表明综合疗法能减轻或消除ANP继发感染临床表现,缩短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的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共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1名及正常健康体检者33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心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6名和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组35名,所有入选者收集大便及血清标本,分别采用qPCR及化学发光仪测定肠道优势菌群改变和血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优势菌群显著改变,肠道肠杆菌以及肠球菌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与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Killip分级显著正相关,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细菌数量显著降低,与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Killip分级显著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现典型的肠道菌群紊乱,且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益生菌对急性胰腺炎肠道微生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厌氧菌比例失调,致病菌过度繁殖,肠屏障功能破坏,细菌或毒素易位,是导致继发感染影响其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有采用益生菌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减少内源性感染的初步报道,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鉴于急性胰腺炎病程长,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应用益生菌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肺炎肠道菌群分布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为重症肺炎患者选择可靠的营养支持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入院即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建立全胃肠外营养(TPN),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及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第0、7、14 d时活菌数的分布情况,分别计算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乳酸杆菌活菌数,并进行组间比较。检测血清内毒素、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 d,观察组血清内毒素、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1例死亡。结论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感染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乳果糖对肝癌TACE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乳果糖对肝癌TACE后患者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加服乳果糖,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服药后观察全身和肠道情况并检测二胺氧化酶(DAO)的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血二胺氧化酶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应用乳果糖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未应用乳果糖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5)。结论乳果糖增强了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在避免肝癌TACE后的肠道细菌易位,内毒素血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对比及对血清钙离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酶(AMS)、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6)和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钙离子、hs-CRP、AMS、PCT、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抑钙离子、hs-CRP、AMS、PCT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AMS、PCT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钙离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血淀粉酶恢复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09%、15.38%(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钙离子、hs-CRP、AMS、PCT水平,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期间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20例活动期UC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和研究组(60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肠道菌群数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90.00%)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33%)(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同期,大肠杆菌数量则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活动期UC伴营养不良患者选用肠内营养进行治疗,可促进营养状况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纳米四君子汤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常态制剂及纳米制剂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D-GaIN/LPS,制备急性肝衰竭致肠屏障损伤模型,观察四君子汤常态制剂及其纳米制剂对肠道正常菌群,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小鼠腹腔注射D-GaIN/LPS后,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P〈0.01),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肠黏膜sIgA及肠组织DAO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间比较四君子汤纳米制剂效果要好于常态制剂。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明显受损,四君子汤常态制剂和纳米制剂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纳米制剂效果优于常态制剂,且用药量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补充益生菌对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肠道准备,术后给予等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7 d开始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感染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7 d及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显著低于术前7 d时,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术前7 d时(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均高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高于术前7 d时(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手术患者术前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其肠道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30% Ⅲ°烫伤早期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为参麦注射液防治肠源性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5 mg/kg组、参麦注射液5、10、15 mg/kg组,每组10只,使用烫伤仪建立30% Ⅲ°烫伤动物模型,立即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每天1次。烫伤72 h后,检测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量、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肠粘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量,血浆内毒素、DAO、TNF-α及 IL-6和肠黏膜sIg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参麦注射液5、10、15 mg/kg组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量,血浆内毒素、DAO、TNF-α及 IL-6和肠黏膜sIg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轻严重烫伤引起的肠粘膜损伤,效果与地塞米松相当,高剂量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C辅助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患者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奥曲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予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均低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8+明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与对照组(1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维生素C辅助奥曲肽治疗AP患者,可有效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激素和血清5-羟色胺(5-HT)、神经肽Y(S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52例。A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B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检测并比较两组胃肠激素和血清5-HT、SPY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治疗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A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5-HT水平下降,SPY水平上升,且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5-HT水平较低,SPY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下降,且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B组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IBS-D患者经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激素和血清5-HT、SPY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