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多抗生素杀死细菌时,可促使内毒素从细菌外膜释放。感染病灶内的革兰阴性菌死亡后释放进入血液的内毒素,或由大量污染液体输入而进入体内的内毒素,可通过与机体一系列连锁反应促进免疫活性因子和炎症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引起局部水肿、充血及微循环障碍等,即内毒素血症。由抗生素诱导的内毒素血症与细菌的种类,抗生素的种类、浓度、给药方式等均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将副作用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益生元对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益生元菊糖和大蒜多糖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作用.方法 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随机取出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和头孢曲松钠混合抗生素溶液3d,建立小鼠肠道失调模型后,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4组分别灌胃菊糖、低剂量大蒜多糖、高剂量大蒜多糖以及丽珠肠乐5d.受试小鼠无菌取粪,观察各组肠道菌群的数量变化、测量血清IgG,粪便内毒素含量、有机酸含量变化.结果 菊糖和大蒜多糖高剂量灌胃能加速恢复抗生素导致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这两种益生元对内毒素的清理、免疫力的恢复也有积极的效果,效果均优于丽珠肠乐和自动恢复.结论 益生元有加快肠道菌群恢复和降低抗生素的破坏效果,有益于小鼠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用或联合使用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能力,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中选择9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以1倍、10倍和100倍MIC浓度进行单独或联合作用在肺炎克雷伯菌上,4小时后释放的毒素量。结果:单用或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方案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较小;单用或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能够诱导中等量内毒释放,中,低浓度是释放内毒素量较大;单用B-内酰胺类药物诱导内毒素量相对比较大。低浓度比高浓度的抗菌药物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更多(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应该多参考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为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降低药物耐药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普通 Webster 大鼠为动物模型,探讨肠道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Gram ne-gative,G~-杆菌)与门静脉血内毒素的关系。以抗生素联合灌胃使大鼠肠道脱污染,降低肠道定植抗力,再以4种需氧 G~-杆菌混合液灌胃,行肠道再污染,然后再分别测定正常鼠(组),脱污染鼠(组)及再污染鼠(组)不同肠段和粪便需氧 G~-杆菌及相应鼠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结果表明,肠道需氧 G~-杆菌的变化与相应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基本一致.由此可见,上消化道需氧 G~-杆菌过生长,可能会成为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房基底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实验性乳腺炎大鼠血清中自由基和抗氧化酶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雌性大鼠,其中的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和移植BMSCs组,每组20只。通过乳头管灌注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乳腺炎模型,对照组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抗生素组基底部注射抗生素(5000 U/侧);移植BMSCs组乳房基底部移植BMSC 50μL(1×106个),试验0 d时灌注内毒素,1 d时注射BMSCs、抗生素及生理盐水,-1、0、3、5、7 d分别采血样,制备血清,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还原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结果:移植BMSC组能显著降低乳腺炎大鼠血清中7 d时MDA、NO水平(P〈0.05),且MDA水平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移植BMSCs组7 d时血清中GSH-Px水平和1、3、5 d时CA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结论:BMSC能显著降低乳腺炎大鼠血清中后期NO和MDA水平,提高血清中前期CAT和后期GSH-PX,从而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腹膜炎肺损伤时大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黄对实验性腹膜炎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酵母多糖A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腹膜炎模型,诱发肺脏损伤.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组,(2)模型组,(3)大黄实验组,(4)抗生素实验组(氨苄西林组).测定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谷光甘肽(GSH)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进行血气分析及外周血WBC计数.结果大黄组内毒素、肺组织匀浆中MDA和XOD,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还原GSH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黄可能通过降低外周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和加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实验性腹膜炎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验观察大黄复方与抗生素配伍腹腔灌注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作用。方法:制备ANP模型,随机分组后分别以腹腔灌注给药,以ELISA法及鲎试验法检测血浆或组织中自细胞介素—6(IL—6)和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结果:各治疗组IL—6、LPS水平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非治疗组)。结论:大黄复方配伍头孢哌酮钠腹腔灌注法对ANP大鼠内毒素和炎性介质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大白鼠的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梗阻未治疗组、新霉素治疗组、甲哨唑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分别将各制刑直接肠道给药。24h后,对梗阻近端回肠末段的肠杆菌、双歧杆菌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并同时测定各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值。结果表明,新霉素及甲哨唑治疗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1);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升高(P<0.01),达到未治疗组的水平(P<0.05)。新霉素治疗组肠杆菌明显减少(P<0.01),甲哨唑治疗组肠杆菌明显增加(P<0.01),达到未治疗组的水平(P>0.05)。未治疗组肠杆菌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增加(P<0.01),双歧杆菌无明显减少。双歧杆菌治疗组双歧杆菌明显增加(P<0.01),肠杆菌保持在正常水平(P>0.05),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和各抗生素治疗组(P<0.01)。本实验说明,急性肠梗阻时,肠道内肠杆菌数量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可明显升高;外源性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抑制肠杆菌,降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新霉素及甲哨唑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促使血内毒素过度升高。因此,利用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急性肠梗阻治疗申的辅助用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双歧杆菌对抗生素诱导大鼠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方法按体表面积予头孢曲松钠钠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然后灌胃不同剂量的长双歧杆菌菌粉,观察治疗后大鼠肠道菌群数量、B/E值和血清内毒素的变化。结果予头孢曲松钠钠处理后,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球菌异常增殖,B/E值明显下降,血清内毒素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倍剂量治疗组肠道内细菌数量恢复程度及B/E值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低倍剂量组。长双歧杆菌各治疗组的血清内毒素含量无明显改善,与自然恢复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头孢曲松钠可诱导大鼠肠道菌群失调。高倍剂量长双歧杆菌对头孢曲松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效果更佳,短期应用不能明显改善头孢曲松钠诱发的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0.
大承气汤对MODS时肠道细菌微生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大鼠肠道细菌微生态的变化及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易位的关系,并观察大承气汤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模型组、大承气组和氨苄青霉素组。腹腔注射无菌酵母多糖A制备大鼠MODS模型。各组动物于造模后48 h无菌操作抽取外周静脉血和门静脉血进行内毒素含量测定;取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取回肠和盲肠内容物进行肠腔内游离内毒素测定;取盲肠内容物进行肠道细菌微生态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外周血和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以及肠腔内游离内毒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肠道菌群出现明显变化。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出现显著下降,类杆菌数量亦出现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厌氧菌总数明显下降而需氧菌总数明显增加,同时厌氧菌总数/需氧菌总数的比值和B/E比值呈相应下降,发生倒置(P<0.05);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肠道细菌向肠系膜淋巴结的易位,而模型组细菌易位阳性率是83.33%(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承气汤组上述各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抗生素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MODS时大鼠肠道细菌微生态出现明显变化,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易位。大承气汤可以调整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机体定植抗力,防治细菌易位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程驰  章欢  赵先平  高荣 《四川动物》2012,31(2):328-331
DNA疫苗安全性问题主要来自DNA疫苗元件和疫苗工程菌,包括DNA疫苗与宿主基因组整合、接种后诱导宿主产生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疾病、抗性基因的转移问题、疫苗中内毒素和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质残留问题、宿主菌体内DNA复制与纯化过程中基因稳定性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策略上的探讨,为进一步开发安全的DNA疫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有关细菌内毒素的研究成果,包括内毒素化学、细胞识别内毒素机制、细胞因子在败血症休克中的作用、脂多糖(LPS)的病理生理效应、LPS耐受性与超敏反应,LPS的内在化和分解代谢、内毒素抗体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引起内毒素休克的重要触发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毒素结合蛋白(endotoxin binding protein,EBP)及其受体系统是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作用的关键机制,内毒素的许多生物学效应可能就是通过其增敏或抑制作用而实现的.本文就内毒素结合蛋白与LPS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能够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当细菌释放大量的内毒素到血液,即可引起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可以伴随多种疾病出现,引起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循环功能衰竭,其病死率极高。内毒素耐受是指机体接受小剂量内毒素刺激后对后续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降低,表现为促炎因子释放减少而抗炎因子释放增加,机体发热,缺氧,低血压,休克的症状减轻。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受机体内多种因素的调节,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近年来,有关其机制的研究有许多报道,其中,对内毒素耐受的信号机制的研究最为广泛,大量的研究表明内毒素的主要受体,细胞内的信号蛋白,负调控因子以及转录因子可能在内毒素耐受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有报道表明免疫细胞的凋亡,染色体修饰和基因重排以及小RNA的参与可能诱导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本文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内毒素耐受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拟对炎症性疾病如内毒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内毒素在肠源性感染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观察内毒素分子结构中的不同组分与肠源性感染的关系。结果示内毒素分子结构中核心多糖链的终末片段的沙门氏菌内毒素(wildtype)及内毒素Ra和Rb造成肠源性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54%,83%和92%;而缺乏多糖链终末片断的内毒素Rc,Rd和Re及类脂A均末能造成肠源性感染。核心多糖链的终末片段是内毒素造成肠源性感染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命世界》2008,(12):9-9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金环蛇的体内发现一种抗微生物肽Cathelicidin-BF,可能成为优秀的抗生素药物或农药。Cathelicidin多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主要的抗菌活性以外,还具有抑制组织损伤、促进创伤修复、结合内毒素、诱导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新研究结果证实爬行动物体内也存在Cathelicidin,并且Cathelicidin-BF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典型的Cathelicidin具有差别,这为研究它们的进化历程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单克隆抗体纯化过程中内毒素去除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单克隆抗体纯化过程中,去除内毒素的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它们应用于中试规模的可行性。方法与结果:比较了多聚赖氨酸型的内毒素去除填料、20nm膜过滤、将单抗附着在蛋白A柱上后使用精氨酸和组氨酸溶液冲洗等3种方法的内毒素去除效果,发现3种方法都可以将内毒素水平大幅降低,可分别将内毒素去除70%、88%和97%。因为单抗分子等电点较高,所获得的最低内毒素含量为0.2~0-3EU/mg。结论:3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工艺放大潜力,进一步提高内毒素去除效果将需要综合使用不同机理的去除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生物力学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管吸吮系统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标准固体粘弹性模型, 研究内毒素直接作用对于皮细胞弹性模量K1 、K2 和粘性系数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内毒素浓度的增加( 0 .3125μg/ml~10μg/ ml) , 弹性模量K1 、K2 均下降( 其中K1 比K2 更为显著) , 粘性系数μ随着内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K1 、K2 、μ随着内毒素(0.625μg/ ml) 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内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后的共聚焦图像表明: 内皮细胞的微丝、微管发生重排; 细胞核位移、脱核, 内毒素与细胞膜呈全面浸润状态。研究结果从细胞生物力学的角度, 给出内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确定重组人干扰素和细菌内毒素对家兔致热阈剂量的影响。按照《生物制品热原质试验》要求 ,测定纯细菌内毒素对家兔致热阈剂量、重组人干扰素中细菌内毒素对家兔致热阈剂量以及干扰素的药物热阈值。纯细菌内毒素对家兔致热阈剂量为 5EU/mL ,重组人干扰素中细菌内毒素对家兔致热阈剂量为 1 .2 5EU/mL ,重组人干扰素的药物热阈值为 1 5EU/剂量。重组人干扰素和细菌内毒素对家兔的致热性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细菌内毒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细胞识别内毒素的机制,毒血症休克中的细胞因子,内毒素的生理病理作用,对内毒素的超敏和耐受及抗内毒素抗体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