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韦宝勇  ;谭宪湖 《蛇志》2014,(4):378-380
目的比较麻黄碱预处理、利多卡因预处理和麻黄碱复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插管条件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生理盐水0.5ml,Ⅱ组麻黄碱70μg/kg,Ⅲ组利多卡因1.5mg/kg,Ⅳ组麻黄碱复合利多卡因70μg/kg+1.5mg/kg,预处理3min后4组患者均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在5s内注射完成。患者入睡后行肌松监测,使用4个成串刺激(TOF),待T1达最大抑制程度时行气管插管,记录肌松起效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同时观察HR、BP的变化。结果Ⅱ、Ⅲ、Ⅳ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而且Ⅳ组起效时间较Ⅱ、Ⅲ组短(P0.05);Ⅱ、Ⅲ、Ⅳ组气管插管优良率高于Ⅰ组(P0.05),但Ⅱ、Ⅲ组气管插管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麻醉诱导期间均无明显心血管不良反应。结论麻黄碱复合利多卡因70μg/kg+1.5mg/kg预处理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麻醉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24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胆总管引流术,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Ⅰ组(2倍ED95组)、Ⅱ组(3倍ED95组),24例切口部位相近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Ⅲ组(2倍ED95组)、Ⅳ组(3倍ED95组)作为对照.观察诱导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插管条件、肌松效应.结果: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Ⅲ组插管条件为优的比率明显低于Ⅱ、Ⅳ组(P<0.05);Ⅰ组、Ⅲ组起效时间大于Ⅱ组、Ⅳ组,但是T195%恢复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明显短于Ⅱ组、Ⅳ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可以安全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的麻醉,3ED95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比2ED95剂量的起效更快,插管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顺式阿曲库铵和阿曲库铵在小儿全麻中对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名3-9岁患儿,男42例,女3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麻醉诱导都采用异丙酚,芬太尼,咪达唑仑。观察组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对照组组阿曲库铵0.5 mg/kg,比较两组小儿在插管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患儿P_(ET)CO_2、P-PEAK、听诊呼吸音(粗、细湿啰音)、SPO_2变化四项指标来研究顺式阿曲库铵和阿曲库铵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注药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时间点P_(ET)CO_2,P-PEAK变化趋势不明显,听诊呼吸音、SPO_2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注药后的4个时间段P_(ET)CO_2、P-PEAK、听诊呼吸音、SPO_2有显著变化,随时间延长,P_(ET)CO_2,P-PEAK有明显增高,SPO_2逐渐下降情况(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5 min、10 min、15 min、20 min各时间点观察组SPO_2高于对照组,PETCO_2、P-PEAK明显低于对照组,啰音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术中对小儿气道功能影响较小,肌松作用理想,可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芬太尼加丙泊酚与氯胺酮加丙泊酚用于学龄前小儿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F组(n=35),用芬太尼2-3 ug/kg,阿曲库铵0.5 mg/kg,丙泊2-3 mg/k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芬太尼0.03-0.06 ug/kg.min-1,阿曲库铵4-8 ug/kg.min-1,丙泊酚80-150 ug/kg.min-1,K组(n=35),用氯胺酮1-1.5 mg/kg,阿曲库铵0.5 mg/kg,丙泊酚2-3 mg/k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氯胺酮30-60 ug/kg.min-1,阿曲库铵与丙泊酚用量同F组,根据术中的情况予以调整。分别记录两组病例在用药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麻醉效果、停药至导管拔除时间,以及拔管后因气道梗阻再次插管等情况。结果:K组病例在麻醉诱导时循环稳定,拔管后无呼吸抑制的发生,但术毕拔管的时间延长,F组病例麻醉诱导时HR、SBP、DBP降低明显,拔管后有3例气管痉挛致呼吸抑制重新插管。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学龄前小儿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麻醉诱导平稳,术中易于调整,术毕拔管虽时间略为延长,但可避免呼吸抑制的发生,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或顺式阿曲库铵24h持续输注对机械通气SD大鼠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另外三组用来进行24h的机械通气.其中一组为罗库溴铵组持续输注罗库溴铵,一组顺式阿曲库铵和一组生理盐水.结果:24h机械通气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罗库溴铵组的膈肌最大强直张力下降29%,膈肌MuRF-1的mRNA水平增加30%,calpain活性增加约57%,而等效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组则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与顺式阿曲库铵相比,罗库溴铵可引起Calpain活性的增强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激活,对膈肌功能的损害和蛋白水解活性的增强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评估诱导期应用此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为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为2μg/kg(Ⅰ组)、3μg/kg(Ⅱ组)和4μg/kg(Ⅲ组),待两种药物达到药效高峰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期和插管后1 min,3 min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评估插管满意度。结果:各组的插管满意度如下:Ⅰ组54.2%(19/35)、Ⅱ组83.3%(25/30)、Ⅲ组97.1%(34/35),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气管插管满意度增高,气管插管操作时间缩短(P0.05)。在诱导过程中,三组患者的MAP和HR下降幅度均较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是可行的,与复合瑞芬太尼2μg/kg或3μg/kg相比,丙泊酚2 mg/kg复合瑞芬太尼4μg/kg能明显提供更好的气管插管条件,且插管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对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预注布托啡诺(布托啡诺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5 min后由外周静脉快速注射芬太尼3μg/kg(2 s内),观察2 min内呛咳反应的发生率,随后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观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布托啡诺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中度呛咳(5%),而对照组有27例(67.5%)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其中轻度8例(20.0%),中度15例(37.5%),重度为4例(10.0%)。与对照组相比,布托啡诺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结论:全麻诱导前5 min预注射布托啡诺可显著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且可减轻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及七氟烷用于脑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P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均15 min泵注完成。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术中均用芬太尼、七氟烷、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D组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1.0μg·kg-1·h-1,P组给予丙泊酚3~10 mg·kg-1·h-1,调整右美托咪啶及丙泊酚用量,使BIS值维持于40~50。于麻醉用药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开硬脑膜(T3)、取瘤(T4)、术毕(T5)、拔气管导管时(T6)记录心率(HR)、血压(SBP、DBP)。记录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10 min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D组T1、T3、T4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但仍接近正常值,P组T1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T2、T5、T6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加快(P0.05)。与P组比较,T2~T6时D组SBP、DBP明显低于P组(P0.05),HR明显慢于P组(P0.05)。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七氟烷麻醉用于脑肿瘤手术均能够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右美托咪啶能抑制气管插管、拔管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术后苏醒快且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库氯铵用于老年患者闭环输注的用量及其药效学。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青年(18~30岁)和老年患者(60~75岁)各35例,经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米库氯铵,采用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TOF值(T4/T1)。记录两组患者注入米库氯铵后的肌松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及停药后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期T1至T4各时间点HR、SBP、DBP、SpO_2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米库氯铵闭环输注肌松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但拔管时间无差别(P0.05)。米库氯铵闭环输注肌松抑制THD90%的用量老年组为3.6±1.7μg·kg-1·min-1,青年组为4.3±1.5μg·kg~(-1)·mi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皮肤潮红、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肌松残余等不良反应。结论:米库氯铵闭环输注应用于老年患者术毕拔管时间与青年患者相当,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老年患者肌松诱导和维持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丙泊酚复合麻醉应用于实验犬外科手术,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3只,雌雄不限。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吗啡10 mg,进行气管插管,静脉注射氯胺酮50 mg,静脉注射丙泊酚首次剂量5 mg/kg体重,维持剂量1 mg/kg。结果丙泊酚复合麻醉,平均麻醉起效时间40 s,首次剂量平均维持17.3min,重复给药平均维持13.6 min,无死亡。丙泊酚有较强的麻醉效果,诱导时间短,起效快,恢复快速平稳,而且无副作用。结论丙泊酚复合麻醉适合于犬的外科手术实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经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醌还原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熊果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分组处理,每组n=5。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LDL组,加入ox-LDL培养24h,终浓度为20mg/L;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1.5μmlo/L)共同培养24h;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4.5μmlo/L)共同培养24h;采用MTT试验测定细胞吸光度值,检测熊果酸对ox-LDL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NQO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QO1蛋白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减弱ox-LDL对HUVECs的损伤作用;ox-LDL组NQO1mRNA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O1mRNA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22±0.058 vs 0.624±0.009,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26±0.059 vs 0.624±0.009,P0.01)。ox-LDL组NQO1蛋白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O1蛋白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10±0.058 vs 0.574±0.024,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31±0.034 vs 0.574±0.024,P0.01)。结论:熊果酸可上调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NQO1的表达,表明其可能具有抗氧化应激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的差异。方法体重180~220g Wistar大鼠,依不同麻醉方法分为2组:实验Ⅰ组(110只)用0.3%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Ⅱ组(80只)基础麻醉用盐酸氯胺酮44mg/kg,然后乙醚吸入麻醉。两组均采用额镜直视法,灌注3-甲基胆蒽(MCA)、二乙基亚硝胺(DEN)与普通碘油混悬液于大鼠左下叶支气管。结果麻醉显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Ⅰ组,(23.50±1.98)min,(246.56±15.46)min,Ⅱ组,(3.05±0.45)min,(12.47±1.35)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灌注成功率、存活率、诱癌率分别为:Ⅰ组94.55%,48.08%,90.00%,Ⅱ组93.75%,90.67%,92.65%,两组成功率、诱癌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1)。分别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2组基本病理过程相同。结论戊巴比妥钠麻醉剂量易控制,以小剂量灌注雄性大鼠为佳;盐酸氯胺酮与乙醚复合麻醉较难控制,但速度快,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七氟醚麻醉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90例,按手术时采用的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Ⅰ组患者为异丙酚组(Ⅰ组,n=30);第Ⅱ组患者为七氟醚组(Ⅱ组,n=30);第Ⅲ组患者为异丙酚+七氟醚组(Ⅲ组,n=30);观察麻醉前30 min,手术开始后1、2h,手术结束后1、24和48 h六个时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8和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术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TNF-α、IL-8和IL-10浓度变化,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抑制这三种细胞因子释放的能力明显强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应用七氟醚或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在官颈癌手术中,两者控制炎性应激反应的作用类似;七氟醚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川芎嗪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00 mg/kg川芎嗪注射液,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3、5、7、91、1、14 d以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CCI大鼠神经病理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I、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I、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缓解CCI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15.
山西霍山白桦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霍山地区的先锋树种之一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为研究对象,在霍山七里峪林场典型地段设置一个50 m×50 m的样方,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不同龄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个体的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桦种群不同龄级的个体间密度也不相同,中间龄级Ⅱ级(7 cm< DBH≤14 cm)和Ⅲ级(14 cm <DBH≤21 cm)的密度较大,幼龄和老龄个体密度小,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除Ⅰ级(DBH≤7 cm)外,其余3个龄级集群分布特征比较明显,且随着龄级的增加,集群特征有更明显的趋势;(3)除Ⅰ级和Ⅱ级、Ⅱ级和Ⅲ级、Ⅱ级和Ⅳ级(DBH >21 cm)之外,其余龄级间基本都是小尺度下负关联,并随尺度的增大关联性逐渐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子宫、卵巢切除术式对兔术后早期内分泌激素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成年雌兔随机分为5组,Ⅰ组:单纯子宫全切除组;Ⅱ组:子宫全切+单侧卵巢切除组;Ⅲ组:子宫全切+双侧卵巢切除组;Ⅳ组:双侧卵巢切除组;Ⅴ组:对照组。测量术前、术后1、2、3个月的体重、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K)和骨密度(BD)。结果术后第2、3个月,Ⅲ组、Ⅳ组出现烦躁不安和体重减轻的实验兔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术后第2个月,Ⅱ组E2浓度(17.66±6.06)pg/mL,显著降低,术后第3个月,血钙增高(3.86±0.11)mmol/L,第2椎骨骨密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Ⅱ组术后第3个月PTH增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Ⅳ组术后第2个月起,E2、PTH、血钙、ALT和B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变。结论子宫切除术会影响雌兔内分泌的变化,只保留单侧卵巢时不能维持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苏丹红对小白鼠血液和组织器官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连续12 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苏丹红Ⅰ、Ⅱ、Ⅲ、Ⅳ(0、40、80、160 mg/kg),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样,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毛细血管法测定凝血时间,剖腹取主要器官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苏丹红Ⅰ和Ⅱ组血液红细胞数明显减少,而苏丹红Ⅲ和Ⅳ组不明显,苏丹红不同剂量之间比较,低剂量苏丹红Ⅰ和高剂量苏丹红Ⅱ组比苏丹红Ⅲ和Ⅳ组血液红细胞数变化明显;苏丹红Ⅰ和Ⅱ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苏丹红Ⅲ和Ⅳ组血红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四种不同剂量苏丹红组小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随着剂量增加小鼠血液凝固时间延长。随着苏丹红剂量增加,苏丹红I和II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苏丹红Ⅲ和Ⅳ组白细胞数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苏丹红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加、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显著减少。随着苏丹红注射剂量增加,肾脏和脾脏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肝脏脏器系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苏丹红对小鼠血液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凝血时间以及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状况及经胃肠道给予双歧杆菌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及双歧杆菌组。模型制备后第10天检测各组肝功能指标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取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等肠道外器官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黏膜变化。结果 OJ组较SO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变(P〈0.05),双歧杆菌组肝功能指标较OJ组改善。SO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26±0.22)EU/ml,OJ组内毒素水平为(1.99±0.31)EU/ml,较SO组明显升高(P〈0.01),双歧杆菌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74±0.20)EU/ml,较OJ组明显降低(P〈0.01)。OJ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移位率高于另两组,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为90%,明显高于SO组及双歧杆菌组(P〈0.05)。光镜显示OJ组肠黏膜萎缩,绒毛水肿,部分上皮细胞脱落;双歧杆菌组肠黏膜上皮改变较OJ组明显减轻。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出现明显的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保护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美华  聊菲 《生物磁学》2011,(16):3017-3021
目的:研究糖基磷脂酰肌醇(GeD)锚固蛋白CD59、CD55在脂筏介导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siRNA技术,构建特异性针对CD55与CD59基因的重组载体pSUPER—siCD55,pSUPER—siCD59。实验分为未转染的Jurkat细胞组(I组)、转染pSUPER空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Ⅱ组)、转染pSUPER—siCD59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Ⅲ组)及转染pSUPER—siCD55重组质粒的Jurkat细胞组(Ⅳ组)。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CD55和CD59基因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别检测CD55与CD59联合作用对4组Jurkat细胞的增殖效应以及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结果:稳定转染后,Ⅲ组细胞CD59分子的表达和Ⅳ组细胞CD55分子的表达被成功抑制。Ⅰ组和Ⅱ组细胞CD55与CD59联合作用后增殖能力和钙离子浓度均明显高于Ⅲ组、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之间无差异。结论:CD59和CD55在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通路中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