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的细胞膜受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介导病毒内化并促进病毒感染的细胞膜组份[1]。受体决定病毒的宿生范围、组织及细胞嗜性。研究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感染机制、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病毒分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近年来进展很快。本文拟对该领域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1病毒受体的特征病毒受体与激素受体有类似之处,应具备特异性、高度亲合性、结合位点的有限性、靶细胞部位的局限性及生物学效应[2],此外病毒受体还具有某些特殊性质。1.亚特异性受体存在于病毒敏感细胞的细胞膜上,与病毒的结合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生物功能分子的二维有序化组装是分子工程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构建有生物素受体的人工模型膜,对亲和素与生物素这一具有极强亲和力的系统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某些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LB膜技术结合激先椭圆偏振术和表面等离激元谱技术,较深入地研究了蛋白质与脂单层膜发生的非特异性吸附,特异性结合以及结合的侧向空间位阻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膜表面电荷对非特异性吸附的速率有很大的影响,而对最终的蛋白吸附量影响不大;非特异性的吸附可以通过二阶阳离子的脱附而去除;受体蛋白质与配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受到侧向空间位阻效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趋化因子受体是一类G 蛋白偶联的7 次跨膜受体,其与配体结合能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学过程。以往,CXCR4 一直被认为 是趋化因子CXCL12 的唯一受体。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XCL12 能与另一种新受体CXCR7 结合,并在调控肿瘤转移、血管生成和细 胞粘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XCR7 由此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介绍CXCR7 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CXCR7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 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整联蛋白是细胞表面的主要膜受体,具有介导细胞与细胞基质间的黏附及病毒吸附细胞等功能。αⅠ结构域型整联蛋白和非αⅠ结构域型整联蛋白与配体结合的方式各异。对整联蛋白-配体复合物分子结构的研究表明,整联蛋白利用其配体结合位点的αMIDAS(依赖金属离子的吸附位点)、βMIDAS与各种类型配体结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层粘连蛋白(LN)与巨噬细胞膜受体竞争结合,初步推测两个配体与同一膜受体结合的可能性.结果表明,LN可以竞争抑制FTTC-ConA与巨噬细胞膜受体的结合,说明ConA和LN两种配体各自的巨噬细胞膜受体中有部分可能是共同的,而加入ConA反而增加巨噬细胞膜上结合的FITC-LN量,这可能是因为ConA和LN的分子特性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与膜受体的相互作用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癌症、自身免疫疾病、代谢紊乱等疾病的发生都和细胞因子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细胞因子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成为治疗上述疾病的基石。本文综述了现今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从最经典的同位素标记直接检测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到生化通路下游信号检测,再到生物物理高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反向信号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反向信号传递的研究多集中于TNF配体超家族成员,如TM-TNF、CD40L、CD30L、FasL等。当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TNF配体超家族分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反向信号传递及靶细胞的多种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某些膜表面配体胞浆段具有一些磷酸化位点或CKI位点,也有人通过免疫共沉淀方法得到与胞浆段结合的蛋白分子,以及p38/MAPK活化等,然而反向信号传递确切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细胞间的“握手”。  相似文献   

8.
核受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家族,在哺乳动物发育、繁殖、免疫应答、心血管功能、组织生长、肿瘤形成、外源物清除及糖类和脂质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对外源物质的清除主要是由孕烷X受体等核受雄介导的。孕烷X受体最早是作为外源物感受器而被研究的,可以被大多数亲脂性药物等外源性化合物及一些内源性化合物如胆汁酸等结构差异很大的配体激活,进而与视黄醇类X受体等形成异源二聚体,结合在ER6、XREM等DNA元件上,调控下游靶基因(包括一相代谢酶、二相结合酶及药物转运体等基因)的表达。此外,孕烷X受体在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参与某些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且已在动物模型中被证明是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治疗的有效靶标。我们主要就其发现、结构、组织分布、作用方式、自身表达的调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μ型阿片受体在阿片类药物镇痛与成瘾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人脑组织总RNA通过一次反转录和两次PCR法扩增获得 μ型阿片受体的cDNA ,将其克隆至pcDNA3 1 (+)中 ,转染CHO细胞后 ,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并制备膜受体 ,检测重组细胞株表达的 μ型阿片受体与特异性配体的结合能力 .通过饱和性结合和竞争性结合试验证实 ,重组细胞株表达的 μ型阿片受体与天然的 μ型阿片受体具有基本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为进一步研究阿片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血浆中的可溶性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溶性受体的来源大致分为膜受体的胞外段经水解酶水解释放、基因选择性拼接、病毒基因的表达、人工基因重组。可溶性受体的作用机制包括作为相应膜受体的竞争者阻断配体的信号转导,作为血清结合蛋白转运、稳定、富集配体,下调膜受体数量,上调配体效应等。其临床应用主要是作为某些疾病的监测指标和相应细胞因子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11.
Notch基因编码着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跨膜受体蛋白家族,其信号通路是由Notch受体、Notch配体、CSL DNA结合蛋白组成。该信号通路能够调节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介导心血管系统的形成,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在造血作用及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Notch信号通路在淋巴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了其对造血作用和白血病发生发展的调节,以期能够对临床造血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膜蛋白溶脱剂溶脱大鼠脑M胆碱受体的结果,其中0.5%CHAPS,0.35%洋地黄皂苷和10%甘油的混合液效果较好,可溶脱30%的受体,并得到22%有活性的受体。溶脱的受体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膜结合受体有同样的配体结合特异性,可饱和性及可逆性。平衡结合及动力学研究表明溶脱受体和膜结合受体对[~3H]QNB有类似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或类雌激素活性物质通过细胞核雌激素受体(nuclear estrogen receptor, nER)通路发挥相应的生理性作用。当这些配体被nER的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in, LBD)识别后进入疏水性配体结合空腔内并引起受体构象发生改变,使得原先处于高度活动性的helix 12(H12)被固定从而进一步稳定空腔结构|同时nER也能通过招募一系列辅助调节因子及其他共调节蛋白质,最终调控基因转录。但是,由于不同的配体和受体结合形成的晶体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导致这些复合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本文综述了nER配体结合域及结合配体后形成的相应晶体结构与活性以及不同配体对受体结构和基因转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是一种与清道夫受体CD36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膜糖蛋白,其表达相对广泛且有着众多生物学作用.体内外多种因素可从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对SR-B1表达进行调控: PPARα/γ激动剂、部分LXR激动剂、LH/HCG、雌激素等能上调SR-B1的表达;维生素E、INFα、脂多糖、IGF-1、胆酸、PXR激动剂及高糖水平等能下调SR-B1的表达;而血管紧张素Ⅱ则可对SR-B1的表达进行双向调节,且它们具体的调节机制复杂.SR-B1作为一种具有多配体结合特性的膜受体,不同配体与其结合后可介导细胞内不同信号事件及生物学效应,如介导HDL激活细胞内PI3K/Akt及MAPK信号途径, 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磷酸化、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与内皮重构.此外,非HDL类配体如LDL激活p38MAPK途径、凋亡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激活胞内MAPK途径均可由SR-B1介导.本文对近年来B类1型清道夫受体表达调控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4-1BB是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属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4-1BB通过与其相应配体(4-1BB-L)结合,不仅能调节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生长,而且还能促进抗μ激活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抗4-1BB抗体能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其抗肿瘤作用比抗CD28单抗和抗CTLA4单抗作用更强,以4-1BB为基础的免疫基因治疗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某些低免疫原性肿瘤的有效策  相似文献   

1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与肿瘤的形成有关.为了弄清F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相互作用的机制,人们对FGF和RGFR的各个结合结构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定位了aFGF、bFGF的肝素结合区、bFGF的受体结合区、FGF受体的肝素结合区、配体结合区和FGF受体相互结合区,提出了两个FGF与FGFR相互作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FGF的核酸类、糖类和多肽类抑制剂,为寻找新一代抗癌药物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神经导向因子Netrins作为分泌蛋白与膜结合蛋白,在神经细胞迁移、分化及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自发现以来,Netrins被认为负责指导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形态的发育,随后发现它也广泛参与一些非神经组织的黏附、迁移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如血管生成、淋巴管形成和炎症等。最近的研究表明,Netrins也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在结直肠癌、胰腺导管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Netrins的功能多样性且通过结合不同受体在肿瘤组织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其在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中结合课题组目前的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近年来关于Netrins的研究,特别是在肿瘤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结果,总结了其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林浠  徐菲 《生命的化学》2020,40(3):313-318
GPR52受体是一种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在大脑中高度表达,是治疗精神疾病和亨廷顿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其内源性配体仍不清楚。由于GPR52与任何已知GPCR结构的相似性很低(20%),无论是同源建模或是结构解析都存在很大困难。缺乏结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具配体和药物的发现。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i Human研究所徐菲课题组利用X射线晶体学解析了GPR52的三个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两个无配体结合的APO结构和GPR52结合激动剂小分子的复合物结构。这些结构揭示了GPR52独特的第二个胞外环、新颖的配体结合侧位口袋和特殊扭转的第五个跨膜α螺旋。突变与细胞功能实验验证了研究人员关于GPR52自激活机制的猜想,并提示第二个胞外环对受体的内在激活作用。这些发现为GPR52配体识别的结构基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见解,对寻求GPR52内源性配体即脱孤以及理性设计具有不同药理特性的配体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囊膜病毒可能采用相似的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即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后,启动了病毒融合蛋白的一系列构象变化,根据囊膜蛋白构象变化特征,囊膜病毒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发生膜融合,并据此分为两类:Ⅰ型病毒膜融合和Ⅱ型病毒膜融合.Ⅱ型病毒膜融合以黄病毒为代表,其分子机制与Ⅰ型病毒膜融合不同,但不很清楚.而Ⅰ型病毒膜融合中,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在囊膜蛋白变构形成稳定折叠的发夹三聚体结构时,拉近了两膜之间的距离,此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进一步促使两膜融合.膜融合使病毒蛋白及病毒RNA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内而感染宿主.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设计的C肽/N肽小分子抑制子, 可以在病毒糖蛋白中间体构象形成的短时间内,高效、特异地竞争结合其配体,从而阻止糖蛋白的进一步折叠,达到抑制病毒入侵的目的,为病毒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策略.针对艾滋病毒设计的C肽,即T20或Enfuvirtide在临床应用效果很好.以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为例,主要对Ⅰ型病毒膜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PD-1是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免疫抑制性受体,与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的配体PD-L1结合,通过降低T细胞的免疫应答,使肿瘤免疫逃逸。靶向PD-1/PD-L1这一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研发是当前抗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提示,PD-1及PD-L1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有望改善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