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HPLC法测定刺囊毛霉微生物转化甘草次酸的主产物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刺囊毛霉AS3.3450对甘草次酸进行微生物转化,生成的主产物经分析鉴定是7β-羟基甘草次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C18-ODS为色谱柱,甲醇-0.03%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得在160 r/min、27℃的转化条件下,底物加量为130 mg/L,转化时间为9 d时,主产物得率最高为712 mg/g甘草次酸,且在选定色谱条件下7β-羟基甘草次酸的线性范围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平均标准偏差(RSD)为2.37%.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草次酸对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大肠癌LoVo细胞分为对照组,甘草次酸低、中、高剂量组(甘草次酸浓度分别为50, 100, 200 μmol/L)和5氟尿嘧啶组(5氟尿嘧啶浓度为100 μmol/L ),各组细胞经过药物孵育24和48 h后进行检测。通过四氮唑蓝试验检测甘草次酸对各组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通过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各组细胞的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大肠癌LoVo 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 0.05);甘草次酸中、高剂量组和5氟尿嘧啶组中NF-κB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浓度为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可以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降低侵袭能力,这些作用的机制与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素钠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肝素钠粗品效价,改善产品色泽,采用二次盐解、双氧水氧化和脱色等工艺对肝素钠粗品进行精制,并探讨工艺条件对产品效价、收率的影响。结果得到最佳精制工艺条件:盐解质量浓度为2%,盐解pH为8.0,醇沉体积浓度45%,氧化剂(双氧水)体积分数为3%。该精制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效价(平均比粗产品提高1.5倍),收率较高,并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脂肪酶利用维生素A醋酸酯作为底物催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作了研究。确定了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萃取条件:萃取体系为乙醇/水和正己烷,乙醇浓度80%,乙醇/水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为5:1,萃取温度-20℃,萃取级数为5次,最终维生素A棕榈酸酯质量分数达到96.4%。萃取后,利用硅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条件为:反应液1mL上硅胶柱层析(硅胶200~300目,柱20mm×280mm),流动相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9,V/V),流速为68.5mL/h,5mL/管收集洗脱液,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可以完全分离维生素A醋酸酯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甘草次酸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评价其释药特性。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甘草次酸素丸,利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对甘草次酸素丸进行包衣,用浆法评价微丸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采用微晶纤维素和甘草次酸,同时加入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经过充分搅拌混合,以3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通过挤出-滚圆制得甘草次酸素丸。以尤特奇S100为膜控材料,加入适量柠檬酸三乙酯与滑石粉配制包衣液,对甘草次酸素丸进行包衣,制得甘草次酸包衣微丸。释放度实验表明甘草次酸素丸在其增重20%时,在0.1 mo L/L的盐酸溶液中不释放,在p H6.8的磷酸缓冲液条件下6 h内其释放率不到20%。而在p H7.4的磷酸缓冲液条件下2 h内释放率达到80%以上。结论:所制的甘草次酸素丸处方合理,制剂工艺简便,通过流化床包衣技术所制的甘草次酸包衣微丸在模拟的胃液中不释放,在小肠液中释放缓慢,在结肠液中释药良好,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杉碱甲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蛇足石杉为原料,采用生物碱分离的传统方法,通过盐酸浸提,氯仿萃取来制取、纯化石杉碱甲,选出最佳、最经济的生产工艺配方是:料液比为1:10,浸泡10 h,酸解3次,每次为45 min,酸解pH值为3.0,酸解温度为55℃,碱化pH为9.0;纯化过程中,用相当于石杉碱甲溶液体积15%的活性炭在pH为3.0条件下除杂,石杉碱甲的得率大于79.4%。  相似文献   

7.
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提取分离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简要介绍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提取精制技术、含量测定方法及其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甘草次酸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机制。方法: 实验应用骨肉瘤细胞MG63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空白组、甘草次数组(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空白组为不含有甘草次酸的DMEM的培养基,甘草次酸组分别加入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的甘草次酸,阳性对照组加入白藜芦醇(40 μmol/L)。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当细胞进入生长平台期后使用0.1%的胰酶消化并按1×106 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继续培养24 h。采用甲基四氮唑蓝检测细胞的增长率,Annexin V /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各组的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明显降低 (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和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 μmol/L组和100 μmol/L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升高,而200 μmol/组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降低 (P<0.05);而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 μmol/L、100 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也显著降低,而200 μmol/L组的凋亡率则显著升高。各剂量组间比较,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最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孵育48 h后,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无论在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还是凋亡比例其效果均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次酸对骨肉瘤细胞G63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达到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 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肝素钠粗品效价,改善产品色泽,采用二次盐解、双氧水氧化和脱色等工艺对肝素钠粗品进行精制,并探讨工艺条件对产品效价、收率的影响。结果得到最佳精制工艺条件:盐解质量浓度为2%,盐解pH为8.0,醇沉体积浓度45%,氧化剂(双氧水)体积分数为3%。该精制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效价(平均比粗产品提高1.5倍),收率较高,并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栀子黄色素为原料,对其水解反应制备藏红花酸及其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经碱水解法制备藏红花酸的最佳条件为:KOH溶液10%、温度为60℃、反应时间120 min,水解所得藏红花酸通过甲醇除杂,重结晶后,所得结晶其mp.、uv与文献报道一致,其质谱的诱导碰撞解离技术获得碎片裂解信息均表明所得到的结晶为藏红花酸,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8.43%,得率为8.4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用热水法直接提取酿酒酵母胞内产物S-腺苷-L-甲硫氨酸(SAM)北京,并且通过实验对影响SAM抽提的5个条件:抽提温度、抽提时间、热水用量、搅拌转速、硫酸用量等进行了优化。得出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70℃、每30g湿菌体加入热水100mL、硫酸浓度0.25mol/L、搅拌转速160r/min,此时SAM的抽提率可达91.5%。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耗时少、仪器简单、抽提液中S-腺苷-L-甲硫氨酸质量浓度高、经济且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了紫苏子和白苏子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um),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PAD),流动相甲醇一水体积比为87:13,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L/min,柱温28℃。乌索酸在10~400ug/mL,齐墩果酸在5~200ug/m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98.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和1.2%。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沸水、0.1 mol·L-1盐酸、甲醇、无水乙醇、85%乙醇、60%乙醇等不同溶剂提取茶叶中氨基酸的效果,结果以60%乙醇超声波法提取60 min最好;比较了用6 mol·L-1盐酸采用电磁水解法和超声波法提取茶叶中氨基酸的效果,电磁水解法优于超声波法,但电磁水解法对含硫氨基酸破坏较大.  相似文献   

14.
稀酸水解玉米芯制备丁二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正交设计得到稀H2SO4水解玉米芯制备混合糖液的优化工艺:玉米芯料液比1∶5(质量体积比),物料粒径250~380μm、H2SO4用量3%(体积分数)、水解温度126℃、反应时间2.5 h。此工艺条件下的总糖收率达90%,总糖质量浓度为60 g/L,发酵抑制物糠醛含量为0.87 g/L,5-羟甲基糠醛含量为0.68 g/L。在此基础上利用活性炭吸附和Ca(OH)2中和对玉米芯混合糖液进行脱毒及脱盐处理,SO42-脱除率达96%,色素脱除率为96%,糠醛、5-羟甲基糠醛及多酚类物质脱除率均高于50%。处理后的玉米芯多组分糖液作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NJ113的发酵C源,当培养基中初始总糖质量浓度为50 g/L时,丁二酸收率为61.68%,丁二酸质量浓度为30.8 g/L;初始总糖质量浓度为70 g/L时,丁二酸收率仍可达50%以上,丁二酸质量浓度为35.2 g/L。发酵实验表明,将经过脱毒脱盐处理的玉米芯多组分糖液替代葡萄糖作为C源发酵制备丁二酸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祁白术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多糖含量,以正交优选工艺条件进行验证提取并加样测定回收率,结果显示:水提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水浴100℃、恒温3 h,沉淀得率为48.41%,可溶性糖含量为43.83%,可溶性糖得率为21.22%;水提后醇沉条件为药液浓缩为1.5mL药液/g生药、醇沉浓度达到90%、4℃冰箱24h,醇沉得率为31.28%。水提法料液比、水提温度影响有显著性(P〈0.05)、醇沉法醇沉浓度影响有显著性(P〈0.05)。工艺验证实验平均得率31.55%,RSD=1.57%;加样回收率平均98.00%,以优选工艺方法提取、较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对硫酸水解热凝胶制备β-1,3-葡寡糖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葡寡糖的分析方法,采用半制备HPLC分离热凝胶水解液得到β-1,3-葡寡糖,利用ESI-MS和TLC技术对分离组分进行了成分鉴定。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热凝胶寡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硫酸水解获取低聚合度β-1,3-热凝胶寡糖(DP 2~6)的较优水解条件为:1.0 mol/L硫酸于70℃水解1%热凝胶6h,回收水解残留物后于80℃继续水解3 h;对于较高聚合度寡糖(DP 7~10)两步水解时间分别为4 h和1 h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中熊果酸的含量,筛选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充分利用川鄂山茱萸野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ymmetrySheild TM RP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水-磷酸(80∶2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6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熊果酸在0.42mg~2.94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27%,RSD为1.4%。结论:川鄂山茱萸不同部位均含有熊果酸,且含量有明显差别。川鄂山茱萸总苞片的熊果酸含量为1.1044%,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辅助从柿叶中提取熊果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熊果酸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柿叶中熊果酸超声提取过程的几个影响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对过程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熊果酸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液固比;确定的最适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超声提取2次,每次40min,液固比为10:1。  相似文献   

19.
对玉米芯稀硫酸水解条件及糖化液发酵L-乳酸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芯木聚糖最适水解条件为2%H2SO_4、120℃、30 min、固液比1:10,糖化液还原糖含量可达40.8 g/L,主要成分为木塘。细菌A-19可以利用水解液中的葡萄糖和木糖产酸,最适发酵条件为45℃、pH 6.5,从45℃~51℃、pH 5.5~pH 6.5产量均较高。用未浓缩的水解液发酵24 h,L-乳酸产量为30.6g/L,残糖为1.6 g/L,糖酸转化率为82.6%;用浓缩1倍的水解液发酵48 h,L-乳酸产量为41.4 g/L,残糖4.1g/L,糖酸转化率为68.2%,在发酵48 h后继续补料发酵至72 h(补料液为浓缩3倍的水解液),L-乳酸产量为50.9 g/L,残糖6.3 g/L,糖酸转化率为71.8%。该研究为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L-乳酸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