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蛋白在大鼠第15d胚胎和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和血管发生发育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大鼠第15d和第21d胚胎共61例皮肤样本进行抗鼠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R-3在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均阳性表达VEGFR-3蛋白,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39%(15/31)和46.67%(14/30),第15d和第 21d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在皮肤淋巴管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提示VEGFR-3在淋巴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水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马晶  彭建 《生态学报》2013,33(18):5458-5466
水为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科学管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流域综合管理的核心环节;水足迹作为一种全面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真实占用的综合指标,将人类消费终端与水资源利用密切关联,为维护流域水资源安全、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国际水资源管理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明确水足迹及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水足迹与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异同,明晰了过程、产品及区域等不同研究对象的水足迹核算方法,系统梳理了产品和区域水足迹评价、基于水足迹的区域水资源安全研究、区域水足迹可持续性分析等水足迹主要研究内容的近今进展,并展望了进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即水足迹综合研究、水足迹评价不确定性分析、水足迹与物质流核算的关联研究,以及基于足迹整合的可持续发展多维测度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与VEGF 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当归的调控作用.方法 孕14 d健康SD雌性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组各5只,于孕14 d开始将当归组与缺氧组孕鼠置于低张氧浓度三气培养箱中,制作胎鼠宫内缺氧模型,此前一小时按8 mL/kg分别给予当归和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缺氧,余同缺氧组.三组孕鼠分娩当日每窝随机选取新生鼠4只,取脑组织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NSE mRNA、VEGF mRNA原位杂交,400倍拍照、IPP6.0软件图像分析.结果 缺氧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NSE mRNA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积分光密度值(IOD)降低(P<0.05),VEGF mRNA阳性细胞IOD值升高(P<0.05);当归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NSE mRNA阳性细胞数较缺氧组增多、IOD值增高(P<0.05),VEGF mRNA阳性细胞IOD值增高(P<0.05).结论 宫内缺氧可致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受损,当归注射液对此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大脑皮质VEGF mRNA的表达而使缺氧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4.
邱勇  马晶  曾毅 《微生物与感染》2018,13(3):171-178
外泌体(exosome)是动物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分泌到胞外的内生性纳米微囊,在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运输载体等研究领域成为新宠。近年来发现,外泌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体内能转移病毒组分和病毒相关免疫分子,与HIV-1感染密切相关。本文以外泌体介导的HIV-1感染机制为重点,围绕外泌体与HIV-1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肿瘤淋巴管入侵与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膀胱癌病例72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4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比例危险度模型筛选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在72例膀胱癌组织中,淋巴管入侵的阳性率是48.6%(35/72),淋巴管入侵的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和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管入侵阳性率为68.8%(22/3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32.5%(13/40)。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均显著相关(P0.05)。淋巴管入侵阴性的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管入侵阳性者,淋巴管入侵是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影响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可作为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HIV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马晶  郭秀婵  曾毅 《病毒学报》2006,22(2):155-15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AIDS的流行已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灾难,全球活着的HIV感染者已超过4 300万人,每天约有14 0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青海地区产后6至8周产妇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在本院妇产科足月分娩的产妇665例,在产妇产后6至8周复查时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测定阴道pH值以及阴道致病菌,同时做盆底功能检测,记录产妇血性恶露干净时间和分娩方式等。结果产后6至8周产妇阴道炎感染率为33.98%,其中需氧菌阴道炎患者77例(11.58%),细菌性阴道病患者89例(13.38%),滴虫性阴道炎患者41例(6.1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9例(2.86%),共计226例。结论产后6至8周产妇阴道微生态失衡,pH值明显异常,以细菌性感染为主,产后微生态的失衡与盆底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8.
此研究的目的是体外表达HIV-1逆转录酶P66亚单位蛋白,并得到纯度较高且具有活性的重组蛋白。首先通过PCR方法从含HIV-1 HXB2标准株全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全长p66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TWIN1,构建pTWIN-p66质粒。再将该质粒转化到表达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P66蛋白。表达产物经几丁质柱一步纯化后得到P66蛋白纯品。纯化的P66蛋白分别催化B95-8细胞总RNA、RT试剂盒中对照RNA进行逆转录;同时以试剂盒中的M-MLV RT为对照进行相同的逆转录,PCR后电泳比较活性。结果显示我们构建的pTWIN-p66质粒在IPTG诱导下在原核细胞中P66亚单位蛋白表达量较高,经一步纯化后蛋白凝胶扫描纯度达88%,并具有较好的逆转录活性。与M-MLV RT体外活性比较,两者活性相当。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国产HIV确证诊断试剂及抗AIDS药物的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Graves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甲亢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符合甲亢临床及实验检查确诊的患者60例作为Graves病组(观察组,B组)及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A组)。其中B组按照甲状腺激素水平各分为两组:B1组:正常值f T310 pg/mL 30例;B2组:f T330 pg/mL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比较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硝基酪氨酸、共轭双烯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raves病甲亢患者体内硝基酪氨酸、共轭双烯水平增高((P0.01);正常对照组与B1组、正常对照组与B2组、B1组与B2组相比较,硝基酪氨酸、共轭双烯水平有差别,即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者氧化应激程度较高(P0.05);硝化酪氨酸与年龄、f T3、f T4呈显著正相关,共轭双烯与年龄、f T3、f T4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raves病甲亢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随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建章  王莉  范准  杨树才  李鑫磊  马晶 《生物磁学》2013,(35):6860-6863,688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4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5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0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0例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内TGF-β1和Smad4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膀胱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情况并分析其与TGF-β1和Smad4的表达的关系。结果:TGF.B1主要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Smad4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5)。Smad4表达阳性组的淋巴管数密度(LVD)明显低于Smad4表达阴性组(P=0.037)。TGF-p1的表达与Smad4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结论:TGF-β1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Smad4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可能在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