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一直是当今世界最难攻克的顽疾之一,肿瘤靶向治疗以其高效低毒等特点为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的靶向药物主要是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小的、进化保守的非编码RNA,负性调节编码基因以及非编码转录因子的表达,是各种细胞主要调控者,在肿瘤的发生、进展以及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多种肿瘤均存在大量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用的mi RNA的表达失调,而这些表达异常的mi RNA已成为人们研制肿瘤靶向治疗的又一新工具。因此本研究就近年来mi RNA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肿瘤组织中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和致瘤性的细胞,具有特殊的耐药机制,与肿瘤的复发和治疗失败关系密切。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能够通过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肿瘤干细胞增殖、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等重要的生命过程,引起CSCs对化疗药物产生原发性多药耐药性。本论文就miRNAs在调控CSCs多药耐药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通过遗传与非遗传两种途径产生的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是临床治疗失败和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低毒高效、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优势,能为调控黑色素瘤耐药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诸多中药单体可以调控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遗传与非遗传耐药机制,如调节胞内异常信号通路、干预细胞表型转换、抑制代谢重编程和调节表观遗传变化等,进而阻止黑色素瘤耐药的发生和发展。该文对中药单体通过调控遗传与非遗传机制抑制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耐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中药逆转黑色素瘤耐药提供理论支撑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可通过在细胞间传递交流来参与调控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介导免疫微环境等多种通路途径,从而促进HCC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侵袭,以及诱导肿瘤细胞耐药。此外,外泌体源性miRNAs展现了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和作为新颖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当前HCC早期液体活检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综述了外泌体源性miRNAs在HCC发生发展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潜在的系统性分子调控网络,归纳了其在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IGF2B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家族,能够调控RNA的加工和代谢,并参与各种细胞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作为IGF2BPs的一个亚型,IGF2BP1通过与癌症相关靶标mRNA结合并增强其稳定性,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生长、侵袭和化疗耐药,并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该文就IGF2BP1的结构、功能以及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展与肿瘤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IGF2BP1的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且长期的化学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耐药性已成为阻碍TNBC维持治疗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TNBC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且在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本文以化疗药物、放射、靶向和免疫治疗为切入点,总结了相关lncRNA的潜在靶点及调控机制,从lncRNA方面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最后提出针对lncRNA的可能治疗策略,为探索新的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肿瘤,发病率在全球内不断上升。尽管近年来靶向治疗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耐药性仍是重大障碍,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通过各种机制参与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为介导黑色素瘤耐药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研究相关机制有助于寻找逆转黑色素瘤耐药的方案。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脂肪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对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耐药性的相关作用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Hsp90作为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一种对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分子伴侣,它发挥着稳定顾客蛋白构象、维持其功能的作用。许多顾客蛋白在肿瘤中处于过度表达或持续激活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Hsp90在近年的研究中倍受关注,已经发展为抗肿瘤治疗的良好靶点,目前已经有多个Hsp90抑制剂进入临床实验。近年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已取得明显成果,针对多种癌症已获得了多个用于靶向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化学物质,如用于治疗某些HER2阳性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NSCLC的吉非替尼等。然而随着这些药物的应用,肿瘤耐药性不可避免的产生。多方面研究表明Hsp90抑制剂会引起与耐药相关的多个分子的降解,提示其在拮抗耐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Hsp90分子抑制剂在拮抗肿瘤耐药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水平的一种表达调控机制,它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的ds RNA介导细胞内靶标m RNA发生特异性降解或翻译抑制,从分子水平影响靶标基因的表达。该技术不仅广泛用于肿瘤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探索研究,也为肿瘤基因靶向特异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就RNA干扰的原理和特点,合成方法,以及目前RNA干扰在肿瘤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及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耐药菌的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揭示耐药机制成为遏制耐药菌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信号系统是菌体之间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在调控细菌耐药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细菌双组分系统、群体感应系统、第二信使、吲哚等细菌信号系统(分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总结了各信号系统调控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和途径,包括调控生物膜的形成、调节药物外排泵的活性、激活抗生素灭活酶、提高耐药基因表达水平、促进耐药基因转移、修饰细胞壁结构等,涉及到细菌耐药的多个环节。各信号系统不仅可以独立调控耐药,还可以互相作用,形成调控网络,从多个层面调节细菌耐药性。因此,靶向细菌信号系统,阻断菌体之间的信号联络,有望成为遏制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化疗药物耐药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药物的外排增加、DNA修复增强、凋亡受抑、上皮 间质转化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通过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从而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以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钠氢交换蛋白 (sodium hydrogen exchanger 1, NHE1) 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调控耐药性的潜在靶标。本文简要介绍钠氢交换蛋白的结构和主要功能,重点阐述钠氢交换蛋白对肿瘤耐药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以及在肿瘤的发展、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最常见的方法。然而,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常导致临床化疗失败及患者的死亡。因此,干预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高化疗效果,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单链寡核苷酸,通过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从而与靶标特异性结合。靶向肿瘤的核酸适配体可以选择性地将治疗性物质(抗癌药物,siRNA,miRNA)和药物载体递送至肿瘤中,对肿瘤进行靶向杀伤。利用核酸适配体靶向多药耐药性肿瘤,能够特异性干预甚至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本文概述了核酸适配体介导的干预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目前已知的基因编辑工具,其中以靶向DNA基因组编辑的CRISPR-Cas9系统的研究较为成熟。相较于靶向DNA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近年来靶向RNA的Ⅵ型-CRISPR家族CRISPR-C2c2/Cas13a系统研究日渐增多。CRISPR-Cas13a系统具有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单链RNA序列从而非特异性切割RNA的特点,可应用于检测肿瘤外周血游离核酸,对早期肿瘤患者进行筛查。同时,Cas13a在进行体内RNA切割的过程中,不涉及编码基因DNA的改变,可直接对基因转录产物mRNA进行编辑,达到基因修饰的目的,并能够同时靶向多基因转录产物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Cas13a系统可应用于分子诊断及RNA编辑中,该系统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也被证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已有的文献资料,文中综述了靶向RNA的CRISPR-Cas13a技术应用于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了CRISPR-Cas13a系统对癌症治疗的新思路及存在的局限,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难以根治,研究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涉及抗体靶向治疗、靶向抗前列腺癌药物研制、细胞生长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微小RNA应用等多方面,而靶向清除肿瘤干细胞则是根治前列腺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且不具备蛋白编码能力或仅编码微肽的RNA分子。LncRNA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与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文章结合最新研究报道,对lncRNA在白血病发生过程中异常表达的功能、调控机制和潜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概括了lncRNA可以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核糖体RNA转录、竞争性结合miRNA,以及参与糖代谢途径、活化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等多种方式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化疗中产生的多药耐药性。这些机制研究为深入了解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发现新的预后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标,为解决临床上治疗白血病所面临的患者耐药性的产生和治疗后复发等难题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70%~85%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HCC的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均具局限性。HCC发生发展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及其机制是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的基础。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微小RNA(micro RNA或mi RNA)在基因表达、蛋白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治疗手段,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mi RNA正被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之中。该文就mi RNA的作用机制、mi RNA与HCC的关系和mi RNA在HCC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EGFR-TKI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综合治疗中显示出重要作用;然而,耐药性却极大限制其临床治疗效果。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1, ROR1)是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成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ROR1介导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及机制。采用吉非替尼反复诱导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建立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GR。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HCC827/GR内ROR1的表达。采用shRNA的方法体外检测ROR1敲除前后HCC827/GR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采用体外检测ROR1过表达前后HCC827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体内检测ROR1敲除前后HCC827/GR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Western 印迹检测HCC827/GR内ROR1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HCC827/GR耐药细胞中的ROR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C827敏感细胞。体外干扰ROR1表达,可明显增强HCC827/GR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IC50 15.3±3.69 vs. 4.2±1.38),增加吉非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 (20.5±2.52 vs. 41.8±3.74)。体外过表达ROR1显著增强HCC827敏感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IC50 0.8±0.52 vs. 2.2±0.87)。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同样发现,干扰ROR1能增强HCC827/GR移植瘤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AKT/FOXO1信号在HCC827/GR耐药细胞中异常活化,而干扰ROR1能够抑制AKT的磷酸化,并上调FOXO1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ROR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抑制ROR1能够逆转吉非替尼耐药,其机制与ROR1调控AKT/FOXO1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CXCL12/CXCR4信号通路与多种肿瘤的发展及转移、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阻断该信号通路可抑制肿瘤的进展和转移。靶向CXCR4的拮抗剂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部分已应用于临床中。靶向CXCL12的核酸适配体开发以及可靶向调控CXCL12/CXCR4表达的mi RNA和si RNA的研究也有一些新的进展,这些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表观遗传是指非基因序列改变且可以遗传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微小RNA为长度大约22个核苷酸的、在转录后水平下调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最近研究表明,微小RNA与肿瘤发生有关,其表达谱可用于人类肿瘤的分类。尽管有大量事实证明了微小RNA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性,但人们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了解很少。基于对表观遗传、微小RNA和肿瘤三者关系的认识,本文主要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肿瘤相关微小RNA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细菌中的非编码小RNA(small RNA,sRNA)作为一种靶向调控分子在细胞生理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RNA作用于特定靶标,调控基因的表达。大肠杆菌大约有100种sRNA,其中1/3sRNA需要伴侣蛋白Hfq的介导。病原细菌中sRNA分子如何调控致病基因的表达,目前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将从生物膜形成、细菌耐药性以及对宿主的影响等方面,结合新颖的sRNA的研究方法,综述sRNA在调控代谢网络及控制病原菌致病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