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找出橘小食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桂林东郊柑橘果园的消长规律,掌握橘小实蝇对不同柑橘品种的危害程度。【方法】2012-2013年,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器对桂林东郊柑橘果园的橘小实蝇田间动态进行监测,收集逐旬诱虫数量,并制作周年诱虫消长曲线,分析橘小实蝇消长规律。选取果园内18个早中晚熟柑橘品种进行橘小实蝇危害调查,从果实受害前到果实成熟采收,统计各个品种的逐旬虫果数量,分析各品种受害情况。【结果】田间橘小实蝇成虫5月开始出现,9月下旬-10月上旬达到高峰期,12月中下旬活动减弱或停止。早中熟柑橘品种受橘小实蝇的危害率多在26.72%-73.19%,而晚熟品种多在16.08%以下。宽皮柑橘类受橘小实蝇的危害率多在15.23%以上,而橙类和杂柑类低于10.81%。早熟品种从7-8月开始受橘小实蝇危害,一直持续到果实成熟,受害程度逐步加重。中晚熟品种10月中下旬后开始受害,在11月上旬到12月上旬之间有1-2个受害高峰期,12月中下旬受害减轻。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的受害开始时间、高峰期、低谷期不完全相同。【结论】橘小实蝇成虫在春季条件适合时开始活动,在秋季达到活动高峰期,在冬季气温下降等不利条件下活动减弱或停止。橘小实蝇对柑橘早中熟品种的危害率高于晚熟品种,对宽皮柑橘类的危害率高于橙类。在果实生长成熟过程中,早熟品种随果实成熟度增高受害程度加重,中晚熟品种受害高峰期出现在果实成熟中、前期,同年内成熟期相同品种的受害消长走势基本相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的受害消长走势不同。  相似文献   

2.
【背景】橘小实蝇是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重要害虫,在海南发生严重。【方法】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捕,以诱到的雄成虫为指标,通过定期调查,获得了海南儋州地区4种样地橘小实蝇成虫的种群动态,并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芒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与温度和降雨量的相关性。【结果】儋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较低,夏季种群数量较高。橘小实蝇种群高峰期发生于6月,其中芒果园达327.6头,蔬菜地为182.8头,办公区为150.0头,植物园为209.6头。在芒果园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其相关系数R=0.799;而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较低,为0.367。【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儋州地区制定橘小实蝇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大检疫害虫,新疆是我国最早发现该虫的地区。监测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能提高控制效率并阻止其在非疫区蔓延。【方法】利用性诱剂于2008~2009年期间监测苹果蠹蛾成虫在苹果园、梨园、李子园、桃园等生境下种群动态。【结果】苹果蠹蛾在北疆有2个明显高峰期,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南疆有3个明显高峰期,分别为6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底至9月中旬。南疆和北疆的种群数量差异不是很大,单个性诱剂高峰期的种群数量小于10头,平均0.5~2.0头;同一区域苹果蠹蛾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集中在苹果园和桃园。【结论与意义】新疆北疆苹果蠹蛾成虫一年一般发生2代,南疆3代。苹果蠹蛾以苹果园为主要发生区域,同一区域的苹果蠹蛾在相邻果园的苹果、葡萄、梨树上的种群动态具有密切相关性。苹果蠹蛾的种群动态为准确判定防治关键期提供依据,其在不同作物之间的相关性,为区域重点监测对象的判定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橘小实蝇是水果国际贸易中被关注的有害生物。枇杷为福建名优水果,同时福建为橘小实蝇疫区,枇杷橘小实蝇的检疫处理技术是保证枇杷出口的关键环节。【方法】对人工接入枇杷果实中的橘小实蝇卵和幼虫的低温感受性、小规模处理和大规模处理及低温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橘小实蝇2—3龄幼虫混合虫态最耐受低温;1.5℃下处理12d,可完全杀死枇杷果实中的橘小实蝇,并且低温处理对枇杷果实无损伤。【结论与意义】低温可用于枇杷内橘小实蝇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rlis(Hendel)在李产区不同寄主间的转移为害规律,为制定控制其种群的策略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广西李主产区,调查橘小实蝇潜在寄主种类、潜在寄主果实成熟期、寄主受害率及橘小实蝇成虫在各寄主上的转移为害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橘小实蝇发生的气象因子.[结果]李产区不同月份成熟的11种瓜果中,李受害率最为严重,最高达22%,枇杷、酸梅、黄皮、沙糖橘、皇帝柑、柚和柿可作为橘小实蝇的潜在寄主;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为枇杷(4月)→三月李、三华李、酸梅和黄皮(5-8月)→沙糖橘、皇帝柑、柚和柿(9-10月)→柿(11月);李产区橘小实蝇始见日和终见日分别为4月26日和12月22日,全年共有2个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其发生规律与气温显著相关.[结论]明确了李产区橘小实蝇的转移为害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议李产区应在4月份集中防治枇杷上的橘小实蝇有利于减轻对李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橘小实蝇sulfakinin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对饥饿的响应,初步明确sulfakinin在调节橘小实蝇行为和生理方面的功能。【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橘小实蝇神经肽sulfakinin的c 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成虫不同组织、幼虫不同组织及其在饥饿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进一步验证。【结果】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ulfakinin在橘小实蝇的幼虫期和成虫期显著性高表达,卵期和蛹期几乎不表达。其中早期成虫表达量最高,约为晚期成虫的2倍,幼虫期表达量位于两者之间。在橘小实蝇幼虫、成虫不同组织中,sulfakinin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触角的表达量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此外,橘小实蝇在经饥饿处理24 h的过程中,sulfakinin的表达量均出现下调,其中从饥饿处理结果可知在6 h下降幅度最大,12 h和24 h表达量下降幅度减少。半定量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结果与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sulfakinin在橘小实蝇中枢神经系统可能调节橘小实蝇成虫对饥饿胁迫的响应。其在触角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橘小实蝇嗅觉的敏感性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橘小实蝇sulfakinin的生理功能、评估其药靶潜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橘小实蝇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发生危害严重。有关低温对橘小实蝇成虫羽化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温度(8、4、0和-4℃)及处理时间(12、18和24 h),研究了橘小实蝇羽化率和羽化时间的变化。【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橘小实蝇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显著降低和延长。羽化率可从正常温度(28℃)下的100.0%降低至6.7%(0℃);羽化时间可从正常温度(28℃)下的9.0 d延长至12.5 d(0℃)。当温度为-4℃时,橘小实蝇不能正常羽化。【结论与意义】橘小实蝇的耐寒性较差。本研究可为该虫适生区划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个种群(实验室正常喂养种群、实验室无菌糖水喂养种群和野生种群)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橘小实蝇3个种群成虫肠道6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53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等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的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橘小实蝇3个种群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共有菌种为肠杆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2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泛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芽孢杆菌属4株。【结论】通过研究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探讨肠道菌群对寄主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奠定基础,最终为利用微生物防治此类害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监测了不同生境下瓜实蝇雄成虫的数量动态,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其数量变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儋州地区瓜实蝇雄成虫发生低谷为每年12月和1月;从2月开始,瓜实蝇雄成虫数量逐渐增加,4-8月达到高峰,从9月开始数量逐渐下降。生境显著影响了瓜实蝇的雄成虫数量,混合菜地、园林区以及混合果园诱集的瓜实蝇雄虫数量多于住宅区、农贸市场、苦瓜地诱集的雄成虫数量。气象因子也显著影响了瓜实蝇雄虫的数量。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瓜实蝇雄虫数量变动受月降水量、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小湿度综合影响,其中月均最高气温是影响瓜实蝇雄虫数量变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瓜实蝇防控应不仅局限在其寄主园区生境,还应根据其监测的数据对多生境的瓜实蝇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及橘园成虫诱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柑橘大实蝇是柑橘类果树上的重要害虫。预测该虫的羽化出土进度、掌握成虫发生动态是指导橘同成虫期防治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在25℃恒温、室内常温和室外网室3种条件下饲养柑橘大实蝇的蛹,以逐日观察成虫羽化出土数量;在重庆武隆、四川江油等5个地区共设置240个麦克菲尔(MePhail)诱集器,以糖酒醋液和水解蛋白为诱饵诱集成虫,得到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的逐日数量和橘园成虫诱集的逐期数量。【结果】用逻辑斯带模型拟合成虫羽化出土和橘园成虫诱集动态,结果表明,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为4月25日、28日和30日,盛期的持续时间为6d;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分别为5月3日、7日和10日,盛期的持续时间为8d;在室外网室条件下分别为5月8日、14日和18日,盛期的持续时间为11d;橘园诱集成虫分别为6月2日、14日和26日,盛期的持续时间为25d。【结论与意义】随着羽化期温度的提高,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期提前,历期缩短,羽化整齐。虽然网室成虫羽化和橘园成虫诱集都处于室外条件,但后者的始盛期、盛期和盛末期比前者分别迟了36、30和22d。因此,建议采用室外网室饲养蛹的方法监测柑橘大实蝇成虫的发生期,若仅凭橘园诱集成虫的数据,因其滞后性十分明显,对指导柑橘大实蝇成虫防治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密度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思宁 《生态学报》2013,33(24):7699-7706
为揭示不同生境条件对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及密度的影响,通过设置橘小实蝇诱捕器,对2008-2009年福州地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橘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各寄主的转色成熟期是该果园橘小实蝇发生的高峰期。(2)在瓜果的成熟期,果园内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要高于果园周边丛林的种群数量;成熟期过后,果园内部的种群数量小于果园周边丛林。(3)山谷生境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山脊生境,沿河生境则要明显高于非沿河生境。(4)城区的橘小实蝇的发生期早于乡村,且发生量要大于乡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推测中国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向北方扩散的路径和北方地区的传播来源。【方法】本研究对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的144个样本的mtDNA COⅠ序列进行测定;依据mtDNA COⅠ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橘小实蝇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橘小实蝇144个样本的mtDNA COⅠ序列中获得了75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_7为7个地理种群所共享,北方地理种群与原发生地区种群间存在共享单倍型,绝大部分为种群独享单倍型。15个橘小实蝇地理种群总体表现出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2076)和单倍型多样性(Hd=0.99413),不同橘小实蝇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显示,橘小实蝇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系统进化树分为2支,湖北武汉、重庆北碚、福建福州、湖南衡阳、江苏南京、海南海口、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广东广州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海南三亚、广西南宁、云南丽江、湖南邵阳、山东泰安、山东临沂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北方新发生地理种群在两个分支中均有分布。橘小实蝇整体错配分析结果显示为单峰,表明橘小实...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引诱剂监测林木主要蛀干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2006年间对浙江省乐清市林木蛀干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辖区共有47种蛀干害虫,隶属于8科41属。重点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削尾材小蠹Xyleborus mutilatus Blandford等的成虫活动期林间种群数量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林间活动期为4月下旬至11月中旬,6月上旬为高峰期,其诱获的成虫数占监测总数的41.1%,初步显示该虫在浙南地区松林内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同时,还初步了解到削尾材小蠹成虫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蝇类雄成虫对某些含有甲基丁香酚或覆盆子酮等特殊化合物的花类具有强烈的趋性。具有强烈气味的水果挥发物对果实蝇属昆虫的引诱作用尚未有研究。【方法】在杨桃园研究榴莲、菠萝蜜、菠萝及番荔枝4种新鲜水果气味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提取并分析榴莲果肉挥发物成分。【结果】结果显示,榴莲果肉挥发物对橘小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最显著;榴莲果肉挥发物共得到22个峰,鉴别到20种化合物。绝大部分为酯类物质(>90%),少数为醇类(0.50%)、醛类(0.45%)和含硫化合物(4.23%);诱捕试验显示,2-甲基丁酸乙酯对橘小实蝇雄虫的引诱数量显著高于2-甲基丁酸甲酯、丙酸丙酯、二甲基硫醚、辛酸乙酯、己酸甲酯以及榴莲鲜果肉。【结论】本试验结果将为下一步研发高效桔小实蝇引诱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蝇蛹俑小蜂是实蝇类害虫蛹期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对压制下一代实蝇类害虫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其对不同实蝇害虫的寄生特性尚缺乏研究。【方法】采用"H"型装置和培养皿测定方法,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寄主选择偏好性。【结果】蝇蛹俑小蜂在橘小实蝇蛹和瓜实蝇蛹共存的情况下,偏好在橘小实蝇蛹上停留,且寄生率较高,最高寄生率达61.11%。【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合理利用蝇蛹俑小蜂控制实蝇类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世界性分布的危害果蔬的重要检疫性农业害虫,目前已对包括新烟碱类在内的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本研究在克隆鉴定橘小实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R)α9亚基基因c DNA的基础上,对其分子特性和系统发育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了该基因在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潜在功能及在抗药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橘小实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高质量序列拼接组装、基因鉴定及同源性比对分析,预测橘小实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候选基因。采用RTPCR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克隆该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其基本生物信息;以α-tubulin为内参基因,利用q PCR研究该基因mRNA在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头、胸、腹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根据预测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ACE扩增,从橘小实蝇中克隆获得一条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的全长序列,c DNA全长1 486 bp,完整开放阅读框1 281 bp,编码426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49.1 k D,理论等电点6.56。该基因经序列比对命名为Bdα9,Gen Bank登录号为JQ178254。氨基酸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具有n AChRα亚基的典型特征,并与Agα9和Dmβ3聚类在一起,与其他昆虫n AChRα9亚基具有22%~27%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q PCR结果表明,Bdα9mRNA在橘小实蝇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成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2龄幼虫、3龄幼虫和蛹期;Bdα9在橘小实蝇成虫头部中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胸部和腹部中的表达量。【结论】鉴定了橘小实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Bdα9,明确了该基因在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根据q PCR的结果,推测Bdα9可能在橘小实蝇成虫期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空测报灯监测粘虫区域性发生动态规律探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姜玉英  刘杰  曾娟 《昆虫知识》2016,(1):191-199
【目的】为探索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成虫种群监测的有效工具。【方法】2014年在全国17个省(市、区)设立了19个高空测报灯观测点,通过各地全年系统监测逐日蛾量。【结果】掌握了粘虫全年南北往返迁飞的种群发生动态,总结出了粘虫全年发生代次(时间)、发生区域和发生数量。【结论】高空测报灯诱测数据反映了粘虫各代次发生时间规律,反映了粘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体现出区域间种群数量相关性,种群数量变动关系密切的因子有待探讨。此方法为做好其他迁飞性害虫的监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卵巢发育与性诱剂诱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迁飞性昆虫的生理发育比较复杂,这影响了其对性诱剂的行为反应,造成了田间性诱效果的较大波动。本研究旨在明确性诱剂诱捕对不同迁飞时期田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种群的监测效果以及性诱剂诱捕与雌蛾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9月开始,在浙江宁波和温州、广西宾阳及江西宁都4地,利用性诱剂和网捕法监测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动态。解剖雌性卵巢并拍摄卵巢分级特征图。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性诱剂诱集和雌蛾卵巢发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16年6月下旬-7月中旬宾阳县稻纵卷叶螟为迁出代和本地繁殖代的混合种群,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Ⅰ-Ⅱ级卵巢的比例最高;7月上旬宁都县稻纵卷叶螟为迁入代,卵巢以Ⅳ级为主(70%),雌蛾交配率达91.3%;9月下旬宁波北仑稻纵卷叶螟为迁出代,虫量逐渐减少至消失,卵巢处于未成熟状态,无交配发生;10月上旬温州市瓯海区稻纵卷叶螟为宁波南迁代的过境代,卵巢以Ⅱ和Ⅲ级为主,部分雌蛾完成交配,但未见雌蛾产卵。对于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网捕法和性诱法对种群动态的监测结果类似。对于迁出代,由于成虫未性成熟,性诱法不能引诱到雄蛾,但能网捕到大量成虫。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性诱剂引诱的雄蛾数量与网捕成虫数量、网捕性成熟雌蛾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后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结论】性诱集可以用于准确监测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由于性诱剂监测的种群数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卵巢发育级别极显著相关,在进行防治适期或发生量预测时,性诱法可能比田间赶蛾法更有利于指导防治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浙江临海小菜蛾成虫数量季节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恩国  郑永利 《昆虫知识》2007,44(2):271-274
在浙江临海相隔60km的2个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区,于2002~2005年利用性诱剂诱捕器每日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雄成虫进行诱集并计数。对两地成虫数量季节消长与种群基数、气温、雨量和日照等因子的相关性做了统计分析,建立了5个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可预测全年36个旬期的雄成虫数量变化,从而可预测春季高峰期并对全年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进行预警,这对提高当地小菜蛾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水平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兴义实蝇类昆虫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贵州兴义实蝇的种类组成和不同生境中的发生规律及多样性变化。【方法】2010-2011年,在贵州兴义 5个不同生境的监测点,采用性诱剂、食物引诱剂及被害瓜果培养法对实蝇类昆虫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兴义实蝇优势种包括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瓜实蝇 B. cucurbitae (Coquillett)、南瓜实蝇 B. tau (Walker)及具条实蝇 B. scutellata (Hendel),且不同年份各监测点实蝇优势种及相似性系数(0.33~0.89)存在差异;但其年种群动态相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农村生境果园中实蝇种群关系最近,城市混合果园与其他生境果园中实蝇种群关系最远;各监测点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年份也不同,监测的2年间 Simpson 指数、Shannon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在0.11~0.68、0.28~1.25和0.18~0.62之间。【结论】贵州兴义实蝇种类丰富,种群发生规律与气候、寄主、生态位竞争等因素有关;相近生境混合果园诱捕到的实蝇种数和数量大于单一果园;离城区越近,实蝇发生期越早,数量越大。研究结果为了解该地区实蝇种类分布以及预防实蝇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