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报道了厉螨科鼠颚毛厉螨 Tricholaelaps myonyssognathus 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为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n=6,2n=12),雄性体细胞具有6条染色体,雌性体细胞具有12条染色体。所有染色体均为单着丝粒,其着丝粒位置分别为中部(1和2号)、亚中部(3号)、亚端部(4号)及端点(5和6号)。C-带为着丝粒带。G-带的有35条深带。  相似文献   

2.
1.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染色体数均为2n=24。按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可将12对染色体分成三组。染色体1—4为第一组,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5—8为第二组,除染色体7为亚中部着丝点外,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9—12为第三组,除染色体9为中部着丝点外,其余都为亚中部着丝点。东方蝾螈和肥螈染色体核型相似,但却各具独特的C-带带谱图式。 2.经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后,在东方蝾螈和肥螈肠上皮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和长、短臂的端粒部位都显示棕褐色的5-甲基胞嘧啶特异位置的深着色,染色体的长臂、短臂上则为浅棕色。 3.东方蝾螈和肥螈雌雄个体肠上皮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中均未见染色体的异型性配对。  相似文献   

3.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4.
玉米8个栽培亚种(类型)的核型和C—带带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报道了玉米8个亚种、2个亚型和2个杂交品种的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所有材料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主要由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6染色体短臂均具随体,但大小不同。所有材料均显示有亚端带和端带,在第6染色体的短臂上显示有NOR或/和随体带。C-带的分布、总数目和总长度各不相同。其总带数变异于6至18之间,C-带总长度为5.65—11.40%之间。在核型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数目及C-带总数,罕见栽培或原始的类型通常多于广泛栽培的类型。此外,有关核型和C-帝的变异和进化也进行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是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根尖用0.005%秋水仙素预处理2小时,改良苯酚品红压片,供核型分析。分带用去壁低渗法制片,BSG技术处理。结果如下:染色体数2n=12。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10.64%—21.13%之间。臂比值在1.55—2.88之间。第1和3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2、4、5和6对为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5对具随体。其核型公式为2n=12=4m+8sm(2SAT)。带型分析结果如下:第1对染色体具着丝点带和长、短臂上具末端带,第2对染色体除具着丝点带和长、短臂上末端带外,在长臂上还具中间带,第3对带型与第1对相同,第4、6对染色体长、短臂上都具末端带,第5对具着丝点带、末端带和次缢痕带。其带型公式为2n=12=4CT+2CTI_++4T+2CTN。与朱凤绥等人的报道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的C带、G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革螨——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C带、G带的研究。用剖腹取卵法、玻璃纸压片、Giemsa染色,经分析茅舍血厉螨的核型,单倍体n=7,二倍体2n=14。 用氢氧化钡—吉姆萨技术显示茅舍血厉螨染色体C带。在第1、2、4、5染色体上出现恒定的C带部分,第3、6、7染色体上出现不恒定的C带部分。根据C带带型,茅舍血厉螨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近中区域(sm),近端区域(St),末端区域(t)和末端点(T)四类。 G带分析用胰蛋白酶—吉姆萨技术显示。 本文对茅舍血厉螨的核型、革螨染色体研究中螨卵的收集方法和染液的改进、C带带型与着丝粒位置的确定和G带显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小山蛙和中国雨蛙的核型及其C—带和银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民 《遗传学报》1989,16(1):42-48
采用骨骼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法和BSG及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小山蛙(Rana minimus)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的常规核型、C-带和Ag-NORs。小山蛙2n=26,有5对大型和8对小型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点处具次缢痕,并为C-带染色阳性,银带显示此次缢痕处,即是标准NORs。C-带显现于几乎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区,插入型C-带少且弱,无端位带。中国雨蛙2n=24,有6对大型和6对小型染色体。次缢痕在第10对染色体长臂上,亦为C-带染色阳性,并与银染显示的标准NORs相一致。C-带分析表明,亦以着丝点C-带为主,插入型C-带少,无端位带。本文初步讨论了蛙科和雨蛙科的核学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洪福  孟阳春 《遗传》1985,7(1):43-45
革螨的M胞遗传学研究主要对象是染色休。六十 年代以前,革螨的染色体资料非常罕见,随Oliver, Wysoki等相继报道后,至今已记载9科61种革螨的染 色体(表1),其中植绥螨科的染色体研究较多(表2)0 由表1, 2可见,革螨的染色体数目自3-18条不 等,绝大多数革瞒的核型为单二倍体(haplo-diploidy), P维维为单倍体(niIp雌蟠为二倍休(20。革螨的 染色体为单着丝点,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和臂指数不同, 可分等臂、异臂、头臂和单臂染色体;着丝点依次叫中、 亚中、亚端和端着丝粒;臂指数(长臂:短臂)分别) 1:8, 1.7, 3。0积7.0-000  相似文献   

9.
白花败酱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方法,对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茎尖细胞染色体制片,研究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白花败酱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2;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2x=22=10m 4sm 4st 4t,第2、3、4、5、8号染色体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第6、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第1、10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第7、9号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基数x=11,该染色体组内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为3.037,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共4条,占总数的36.4%,则白花败酱的核型类型为2B型.  相似文献   

10.
河南花背蟾蜍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骨髓细胞蒸汽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分布于河南新乡的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河南产花背蟾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2条,核型公式为2n=22(20m 2sm),全部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NF=44。Ag-NORs具有多态现象。C-带核型显示22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正染,No.1染色体近着丝粒处有不恒定插入型C-带,No.4染色体具有恒定近端部插入型C-带,随体部位被正染的仅占所观察细胞的15%。  相似文献   

11.
白穗花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我国特有植物白穗花(Speirantha gardenii(Hook.)Baill.,百合 科)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取材于安徽黄山的白穗花 为一个二倍体物种,它的体细胞染色体2n=38=22m+6sm+10st。其中第 9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在短臂的近着丝点处具一次缢痕,是19对 染色体中唯一的一对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引进的二倍体燕麦种质的核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砂燕麦、西班牙燕麦和短燕麦3个二倍体燕麦种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砂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4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8.17%;西班牙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59.31%;短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4sm+4st(2SAT),具近端部、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3.91%。虽然3个燕麦种的核型均为2A,但它们的染色体形态有明显不同,比较认为砂燕麦相对进化,短燕麦次之,西班牙燕麦较原始。本研究对燕麦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及进化地位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HKG (HCI-KOH-Giemsa)法对内葵杂3号三交种染色体进行了C-分带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每条染色体至少都有一条C-分带,染色体组共有62务C-分带,以中间带和着丝点带为主,中间带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短臂上;C-分带强弱差异明显,其中46条强带,16条弱带.Giemsa C-分带带型公式为:2n =2x =34 =8I++3T++5I+I+T++4C +2CI+4CI+ +3CI+ +I+T++CT++2CT+.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显著的带纹特征,因此,利用Giemsa C-分带方法可以将向日葵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14.
采用HKG(HCl-KOH-Giemsa)法对内葵杂3号三交种染色体进行了C-分带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每条染色体至少都有一条C-分带,染色体组共有62条C-分带,以中间带和着丝点带为主,中间带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短臂上;C-分带强弱差异明显,其中46条强带,16条弱带。Giemsa C-分带带型公式为:2n=2x=34=8I++3T++5I+I+T++4C+2CI+4CI++3CI++I+T++CT++2CT+。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显著的带纹特征,因此,利用Giemsa C-分带方法可以将向日葵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
赵文阁  刘鹏  夏玉国 《四川动物》2004,23(3):185-187,i003
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分析了粗皮蛙的染色体组型 ,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 2 6 ,可配成 13对 ,有5对大型染色体 (相对长度 >9)和 8对小型染色体 (相对长度 <6 5 ) ,其中 ,第 1、 5、 6、 7、 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12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2、 3、 4、 9、 10、 11、 13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4对为性染色体 ,属XY型 ,X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 (相对长度为 10 70 ,臂比指数为 1 72 ) ,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相对长度为 12 83,臂比指数为 2 0 2 )。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产中国林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离体培养方法,对北京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北京产中国林蛙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4,可分为三组,包括12个大型染色体和12个小型染色体。雌雄个体间未发现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存在。染色体组型的测量统计分析表明,全部染色体可配成12对,其着丝点位置分别为中部(1,4,5,8和10号)、亚中部(2,3,7,11和12号)及亚端部(6和9号)。除在第7染色体的长臂上具有明显的次缢痕外,在第1—5染色体的短臂上靠近着丝点的部位,以及第6和第9染色体的长臂上靠近着丝点的部位具有微小的次缢痕。根据其染色体的特征,北京产中国林蛙的细胞是研究细胞工程学的良好实验材料。作者还通过北京产中国林蛙与欧洲Rana temporaria的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确证前者不是后者的一个亚种,建议将过去Pope和Boring(1940)所使用的中国林蛙的学名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更改为Rana chensinensis David。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我国不同地区韭菜三个品种(尸州韭、青岛韭、银川韭)的核型。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核型均为同源四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4x=32=28m+4st(SAT),第1—7号为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8号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并带有随体,但其中有二个染色体带有明显的随体,另二个染色体所带随体较难以分辨。三个不同品种之间,染色体全组总的长度、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和最短的变异范围、臂比范围都存在一些差异,但并不显著。本实验不同品种韭菜的核型研究结果与文献记载相符,不同者为第8对带随体染色体为具中部着丝点。而有的作者测定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此外,对于带随体染色体类型的不同与随体显现的程度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番鸭、连城鸭及其属间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胚胎组织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短期培养法,分析了番鸭、连城鸭及其属间杂种F_1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番鸭的染色体2n=78,连城鸭2n=78±。它们的第1、2对常染色体分别为亚中或中间着丝点,其余均为近端着丝点;性染色体ZZ—ZW按大小顺序排列,Z为4,W为7—8。番鸭的Z和W染色体均属近端着丝点;连城鸭的Z染色体具明显短臂,属亚端着丝点,W染色体不具短臂,属近端着丝点,杂种F_1与亲本比较,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总臂数不同;第1、2对常染色体着丝点指数和臂比介于两亲本之间,其两个同源姐妹染色体的臂比分别偏向于父本和母本;性染色体着丝点位置具备两亲本的特点,可作为鉴定属间杂种真实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松香草体细胞染色体银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治廷   《广西植物》1990,10(3):211-213
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 2n=14)全部染色体着丝点和第5及第7对染色体短臂端部显示稳定的Ag-带。第1,2和6对染色体长臂居间区各有一居间带呈不稳定银染正反应。推测第5和第7对染色体为NOR染色体NOR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短臂末端。  相似文献   

20.
四川血革螨科四新种记述(蜱螨目:革螨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告的四川省血革螨科四新种,隶属于血革螨属Haemogamasus和真厉螨属Eulaelaps,其中真厉螨属的二新种均系厩真厉螨种团内的种。文内量度单位均为微米。1.峨眉血革螨 Haemogamasus emeiensis,新种(图1—17) 体椭圆形,长836,宽587。背板几乎覆盖整个背面,背毛光滑,约210根,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