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蒙古长爪沙鼠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蒙古长爪沙鼠标准G带染色体的核型 ,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的背景数据。方法 雌、雄各 3只成熟长爪沙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制片、镜下观察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随机计数 10 0个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确立长爪沙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 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 ,建立标准G带核型。结果 长爪沙鼠染色体数为二倍体 ,4 4条染色体 ,可划分A、B、C、D、E、F六组。中着丝点区域的 11对 ,主要分布A、C、E三组中 ;近中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B组中 ;端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D、F组中 ;x为第 6号中着丝点染色体 ,y为端着丝点的区域染色体大小在 14号与 15号染色体之间。结论 长爪沙鼠染色体为 2n =4 4 =2× 11m +2× 5sm +2× 5t+(x)m +(y)t  相似文献   

2.
赵文阁  刘鹏  夏玉国 《四川动物》2004,23(3):185-187,i003
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分析了粗皮蛙的染色体组型 ,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 2 6 ,可配成 13对 ,有5对大型染色体 (相对长度 >9)和 8对小型染色体 (相对长度 <6 5 ) ,其中 ,第 1、 5、 6、 7、 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12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2、 3、 4、 9、 10、 11、 13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4对为性染色体 ,属XY型 ,X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 (相对长度为 10 70 ,臂比指数为 1 72 ) ,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相对长度为 12 83,臂比指数为 2 0 2 )。  相似文献   

3.
用五叶风藤 (HolboelliafargesiiReaub)茎尖染色体制片 ,研究其染色体组型 ,结果表明 :五叶风藤的染色体组型公式为 2n =2x =16 =12m 4sm ,染色体基数x =8,第 4号染色体上有一对染色体随体 ,核型为 2B类型 ,其中 2n =4x =32 =2 4m 8sm的四倍性细胞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产胎生蜥蜴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黑龙江省孙吴县的胎生蜥蜴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雄性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6,性染色体为ZZ型,2n=34+ZZ;雌性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5,性染色体为W型,2n=34+W;所以胎生蜥蜴的性别决定机制为ZZ/W型.胎生蜥蜴的染色体全部为顶端着丝点染色体(除雌性的第5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外),根据其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将其配成18对,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把它们分成3组,第Ⅰ组只有第1对染色体(相对长度>9.0%),第Ⅱ组包括第2、3和4对染色体(9.0%>相对长度>7.0%),第Ⅲ组包括第5~18对染色体(相对长度<7.0%).  相似文献   

5.
以沙芥属植物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染色体数及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属植物间期核特征为前染色体核型;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沙芥染色体数为2n=2x=22,基数为x=11,宽翅沙芥、斧形沙芥、距果沙芥和齿冠沙芥染色体数为2n=2x=20,基数为x=10;染色体有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2种;沙芥、距果沙芥属于2A型,宽翅沙芥、斧形沙芥、齿冠沙芥属于1A型,本属植物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根据核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将染色体数为2n=2x=20的沙芥属4种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距果沙芥;第二类包括宽翅沙芥、斧形沙芥、齿冠沙芥。  相似文献   

6.
基于形态学的显著差异,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白花苜蓿(Alfalfa with Cream flower)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苜蓿材料在染色体核型方面有显著差别,白花苜蓿和黄花苜蓿都是随体染色体,其中,黄花苜蓿有2条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核型公式分别为:紫花苜蓿2n=4x=24m+8sm、黄花苜蓿2n=4x=24m+6sm+2T(SAT)、白花苜蓿2n=4x=24m+8sm(SAT)。紫花苜蓿与白花苜蓿的染色体具有89%的相似性,只是在紫花苜蓿7号染色体和白花苜蓿15号染色体存在随体有无的区别;黄花苜蓿染色体具有独特性,显著区别于紫花苜蓿和白花苜蓿,但从其19号染色体来看,参与了紫花苜蓿或白花苜蓿的构建;白花苜蓿15号随体染色体与黄花苜蓿25号随体染色体和紫花苜蓿7号染色体有高度的相似性,但也存在随体有无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水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水杉的染色体,确定2n=22,核型公式为K(2n)=22m(2SAT),全具中着丝点,有一对随体。第8、10、11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域”。属“1A”型,与北美红杉-AA的核型非常相近,可能是它的一个亲本种的直接后裔。  相似文献   

8.
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sis)和桓仁产东北林蛙(R.dybowskii)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报道,两种林蛙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都可配成12对,按照相对长度可分为3组,A组包括第1~5对,为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9.0);B组是第6对,为中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在7.0~9.0之间);C组包括第7~12对,这一组为小型染色体(相对长度〈7.0)。在两种林蛙的染色体组型中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桓仁林蛙的第1、3、4、5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9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各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东北林蛙的第1、2、3、4、5、6、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9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余各对为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两种林蛙的第11对染色体长臂有明显的次缢痕。  相似文献   

9.
中华蚊母树染色体制片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蚊母树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材料的不同采集时间、预处理方法、固定剂、解离方法、解离时间及染色方法对中华蚊母树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制片技术为:取材时间为上午9:00~11:00或下午13:00~15:00,以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3 h,用1 mol?L-1盐酸60℃下解离8 min,卡诺固定剂固定,以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10 min.以该最佳制片方案对中华蚊母树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首次揭示了中国特有植物———中华蚊母树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4=12m(2SAT)+10sm+2st,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2L+8M2+12M1+2S,核型不对称指数为64.29%,属于2A型.结果显示中华蚊母树核型对称程度较高,在进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用五叶风藤(Holboellia fargesii Reaub)茎染色体制片,研究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五叶风藤的染色体组型的公式为2n=2x=16=12m 4sm,染色体基数x=8,第4号染色体上有一对染色体随体,核型为2B类型,其中2n=4x=32=24m 8sm的四倍性细胞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1.
多花水仙的染色体基数有x=10和x=11两类。基数x=10组型有两种,一种是具6长、4短的典型不对称的二形染色体组型;另一种是具有4长、2中、4短(或5长、2中、3短)的非二形染色体组型。基数x=11则具有4长、2中、5短(或5长、2中、4短)的非二型或非典型二形的染色体组型。x=10的典型不对称的二形染色体组型是原始的组型。基数x=11是从原始的x=10、2n=20组型中的(第5、6号)染色体发生不等长易位后,增加了一对短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而形成的。另一个x=10、2n=20的非二型新组型,可能从x=11组型丢失了短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衍生而来,也可能从易位后的个体所产生的不含中着丝粒染色体的雌、雄n配子结合而得到。  相似文献   

12.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木樨科白蜡属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白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K(2n)=22=20m 2 sm,属于"1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2=4L 10M2 8M1。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蜘蛛抱蛋属的细胞分类学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任翔  李光照  郎楷永  韦毅刚  刘演   《广西植物》2000,20(2):138-143+193
报道了 11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 :伞柱蜘蛛抱蛋 ** ,2 n=36 =2 0 m+6 sm(2 sat) +10 st,属 2 C型 ;辐花蜘蛛抱蛋 ** ,2 n=38=2 2 m+6 sm(2 sat) +10 st,属 2 C型 ;棒蕊蜘蛛抱蛋 **,2 n =36 =18m +8sm (2 sat) +10 st,属 2 C型 ;柳江蜘蛛抱蛋 **,2 n=38=2 0 m +6 sm(2 sat) +12 st,属 2 C型 ;小花蜘蛛抱蛋 ,2 n=38=16 m +4sm +8st (2 sat) +10 t,属 3C型 ;线叶蜘蛛抱蛋 ** ,2 n=36 =2 0 m(2 sat) +16 st,属 2 C型 ;罗甸蜘蛛抱蛋 ,2 n=38=16 m+6 sm(2 sat) +16 st,属 2 C型 ;四川蜘蛛抱蛋 ,2 n=38=2 4 m +4sm+10 st (2 sat) ,属 2 C型 ;广东蜘蛛抱蛋 ,2 n=36 =18m +2 sm(2 sat) +16 st,属 2 C型 ;洞生蜘蛛抱蛋 **,2 n=36 =18m +2 sm(2 sat) +14st+2 t,属 2 C型 ;大花蜘蛛抱蛋 ,2 n=36 =16 m+6 sm(2 sat) +14st,属 3C型。其中棒蕊蜘蛛抱蛋、柳江蜘蛛抱蛋、线叶蜘蛛抱蛋和洞生蜘蛛抱蛋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广东蜘蛛抱蛋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木樨科白蜡属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白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K(2n)=22=20m+2 sm,属于"1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2=4L+10M2+8M1。  相似文献   

15.
长毛红山茶和长尾红山茶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长毛红山茶(Camelliav uillosa Chang et S.Y.Liang)和长尾红山茶(C.longicaudata Chang et S.Y.Liang)均为张宏达教授定的新种,分别隶属于山茶属(Camellia)红山茶组(Sect.Camellia)的滇山茶亚组(Subsect.Reficulala)和光果红山茶亚组(Subsect.Lucidissima),前者分布在我国的湖南、广西和贵州,后者分布在广东和广西。 红山茶组共有33个种、1个亚种,7个变种。根据文献资料统计,该组作过染色体计数的有10个种,1个亚种和6个变种,作过核型分析的有4个种、1个亚种和2个变种。本文对该组的长毛红山茶和长尾红山茶的核型作首次报道,并与该组的10个种,1个亚种和6个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或核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药用植物东方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体积等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对染色体的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方蓼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相对长度组成2n=22=10M2+12M1;核型公式为K(2n)=2X=22=20m+2M;全体染色体总长19.16μm,长臂总长10.93μ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7.00%,属于"1A"型,全体染色体总体积为20.30μm3。结论:东方蓼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核型、体积等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17.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8,(2):135-141
本文比较了金松(属)和杉科其他各属植物的核型,它的染色体数目(2n=20)和基数(x=10)较低,其核型最为对称。细胞学资料支持金松属从杉科分出另立金松科SciadopityaceaeHayata,它的系统位置则很可能比杉科来得原始。这也得到古植物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For the first time the karyotypes of diploid (2n = 2x = 18) and tetraploid (2n = 4x = 36) species of Lonicera from the Caeruleae subsection: L. altaica Pall., L. boczkarnikowii Plekh. (L. regeliana Boczkarn.), L. edulis Turcz. ex Freyn (2x, 4x), L. emphyllocalyx Maxim., L. iliensis Pojark., L. kamtschatica Pojark., L. pallasii Ledeb., L. stenantha Pojark., L. turczaninowii Pojark., L. villosa (2x, 4x) (Michx.) Muhl. are described. The species karyotypes from 23 natural populations have shown the considerable generic resemblance that expressed in the similar chromosome morphology and variation range of their length from 1 to 3 microns. The species with the same level of ploidy had the same karyotype formula: 2m + 6sm + 1st in diploids and 4m + 11sm + 3st in tetraploids, respectively. The amphiploid origin of the tetraploid Lonicera species has been shown. Diploid and tetraploid forms of L. edulis and L. villosa were the particular karyotypes but not the 2x and 4x races of the same species, respectively. Specific differences were revealed in the total chromosome length in the haploid set and in the number of satellites and secondary constrictions. Generic resemblance and specific peculiarities of Lonicera karyotypes indicate a common center of the blue honeysuckle origin and a common initial population of karyotypes which evolved into several phylogenetic branches of the Caeruleae subsection: the Central Asiatic--L. iliensis and L. stenantha; the Siberian--L. altaica, L. edulis, and L. pallasii; the Beringian--L. emphyllocalyx, L. kamtschatica, and L. villosa; the Manchurian--L. boczkarnikowii (L. regeliana), and L. turczaninowii.  相似文献   

19.
三裂叶豚草和普通豚草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元刚  沙伟 《植物研究》1999,19(1):48-52
本文对产自中国东北地区和南昌市的三裂叶豚草和普通豚草进行了染色体观察与核型分析,两种豚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24和2n=36,与前人的报导一致,染色体核型未见到报导。  相似文献   

20.
山东四种草本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德奎   《广西植物》1998,18(1):41-44
本文对山东4种草本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 taicus(Wild)Navopokr)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K(2n)=36=36m,核型“1A”型;求米草(Oplismenusundulatifolius(Arduino)RoemetSchult)的染色体数目为2n=12,核型公式为K(2n)=12=8m+4sm,核型“2A”型;红秋葵(Hibiscuscocineus(Medic)Walt)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K(2n)=38=14m+22sm+2st,核型“2B”型;蟋蟀草(Eleusineindica(L)Gaertn)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k(2n)=18=16m+2sm,核型“2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