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青岛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措施,通过增加农业财力投入,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在反季节蔬菜生产中,黄瓜做为保护地蔬菜栽培的一个蔬菜品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做好品种选择,日常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发生流行,增加单位面积单产,提高经济收入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菏泽市地处鲁西南 ,是山东重点棉区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 1 0万 hm2 - 30万 hm2。棉蚜、棉铃虫是棉花害虫的优势种 ,自九十年代以来 ,由于生态、气候、品种等变化 ,对棉花害虫发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给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防治棉铃虫为主的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1 - 5] ,现综述如下 :1 棉花种植结构的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菏泽市棉花种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 ,蔬菜、果树面积扩大 ,棉花种植面积调减。 2 0 0 1年全市植棉 1 9.5万 hm2 ,较 1 992年 2 9.6万hm2 减少 34.2 % ;二是纯…  相似文献   

3.
设施土壤氮(N)肥的大量不合理施用和高残留是导致作物硝态N含量超标和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间作体系强化蔬菜对不同形态N的利用并结合土壤酶活性的反馈作用,可为设施土壤N素的高效利用和降低土壤N残留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黄瓜单作和黄瓜//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不同AMF处理[不接种(NM)、接种土著AMF]和不同形态N处理[不施N(N0)、有机N(谷氨酰胺120mg/kg,ON120)、无机N(碳酸氢铵120mg/kg,ION120)],探讨了设施条件下施用不同形态N、接种土著AMF与间作大豆对黄瓜根围土壤酶活性及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M相比,接种土著AMF使设施黄瓜地上部、根系生物量及植株N吸收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围土壤NH4 +-N、NO3 --N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同一N处理-土著AMF条件下,间作大豆处理下的黄瓜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大豆也使黄瓜植株地上部、根系生物量及N吸收量显著增加,同时显著降低了根围土壤铵态N含量。此外,间作-土著AMF条件下,ON120和ION120处理的黄瓜根围土壤脲酶活性较N0处理分别提高了30%和14%,蛋白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呈现出相同趋势。可见,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体系接种土著AMF与施用适量有机N的组合明显促进了设施黄瓜生长和N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设施蔬菜收获后剩余残株合理利用的途径,通过温室土壤栽培试验研究了番茄、黄瓜残株堆肥还田(0、15、20、30 t·hm-2)对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番茄、黄瓜残株堆肥处理后还田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促进蔬菜植株生长,增加蔬菜产量,改善蔬菜营养品质.残株堆肥使用量越多,改善效果越好,且对第二茬春黄瓜的作用效果优于第一茬秋番茄.表明施用蔬菜残株堆肥还田可改善设施蔬菜根区土壤环境,并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详细论述了绿色防治技术的内涵,阐明了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充分掌握设施蔬菜病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O3棚室消毒、健身栽培、嫁接、生态调控、果实类蔬菜套袋、防虫网阻隔技术及科学限量使用化学农药等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关键技术,将对实现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保护菜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 引  言近年来 ,我国城镇保护地蔬菜生产获迅猛发展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品种不断增多 ,有力地缓解了城市居民蔬菜供应 .保护地内因环境的适应 ,蔬菜长势旺 ,但病害传播亦盛[1,2 ,5,8,9] .特别是不少菜农以市场需求及自身习惯 ,常在保护地内多茬、连茬种植单一菜种 ,根腐、枯萎等病猖獗[3 ,4,7] ,蔬菜生产严重受抑 ,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 .现行的防治方法是大量更新保护地土壤 ,拌施以多种化学药剂 ,但效果不甚明显 ,且耗资、耗力过大 .为此 ,人们着意开拓新的防治法 ,特别是近年来 ,无公害蔬菜市场的大量需求 ,其病害的生态防治受到了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蔬菜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温度(25±1)℃、RH60%±5%、光照L:D=14:10的条件下,观察扶桑绵粉蚧实验种群在茄科的马铃薯、旋花科的紫薯、葫芦科的黄瓜、菊科的生菜、十字花科的甘蓝这5种蔬菜上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在供试的5种蔬菜中,扶桑绵粉蚧在马铃薯上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而在黄瓜上的发育历期最长、存活率最低。雌成虫寿命以生菜上的最高,而雄成虫则以马铃薯上的最高。在5种蔬菜上扶桑绵粉蚧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_m)高低顺序为马铃薯紫薯生菜甘蓝黄瓜。[结论]不同蔬菜对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参数有明显影响。5种蔬菜中,马铃薯最适合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8.
强还原方法对退化设施蔬菜地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施蔬菜地大量施用化肥及不合理轮作易引起土壤盐分累积、酸化和土传病害的发生,导致土壤退化.快速且有效地改良退化土壤,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和菜农的经济收入.在蔬菜生长发生障碍的设施土壤中,分别加入0、3.75、7.50和11.3 t·hm-2的风干紫花苜蓿,淹水条件下密封大棚创造强还原环境31 d,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记录黄瓜产量.结果表明: 强还原处理使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迅速下降至0 mV以下,能有效地消除土壤积累的硝态氮,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其变化幅度随紫花苜蓿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经强还原方法处理后,设施蔬菜地黄瓜产量达到53.3~57.9 t·hm-2,显著高于上一季未处理黄瓜产量(10.8 t·hm-2).淹水添加有机物料创造的强还原条件,可以短期内有效地改良退化设施蔬菜地土壤.  相似文献   

9.
不同蔬菜种植方式对土壤固碳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蔬菜地面积快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农田土壤碳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蔬菜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固碳影响,对于揭示我国农田土壤碳库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与采样分析,研究了山东省苍山县3种蔬菜种植方式(大田种植、季节性大棚和长年性大棚种植)对农田土壤固碳速率影响及其随种植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下蔬菜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种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长年性大棚、季节性大棚和大田种植方式下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固碳速率分别达到1.44、2.73、1.60 Mg.hm-2.a-1;表层土壤(0—20 cm)平均固碳速率依次为0.64 Mg.hm-2.a-1、0.36 Mg.hm-2.a-1、0.20Mg.hm-2.a-1,3种蔬菜种植方式的土壤固碳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同样为蔬菜地,选择合理种植方式是提高农田土壤固碳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室温贮藏过程中胡萝卜口感及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萝卜(Daucus carota var.sativa DC.)别名红萝卜,为2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亚、西亚和非洲北部,于13世纪末传入中国;其根部营养物质丰富,特别是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含量较高[1]。胡萝卜在中国南北方栽种广泛,主要种植在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高寒地区,是该地区主要冬贮蔬菜之一[2]。中国是胡萝卜栽种和产量大国,栽种面积占全球栽种面积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历时1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表明,红壤旱地磷素最为缺乏,施用磷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效果最好;施用石灰和微量元素对作物产量没有明显增产作用.施肥可以提高花生植株磷、钾的浓度,表明作物的养分含量受土壤养分供应水平的影响.土壤中赢余(亏损)的养分在养分库重建中的作用可以用速效养分库重建效率来表示.研究表明,当红壤旱地N、P2O5、K2O养分赢余1kg·hm^-2时,可分别使土壤中水解氮、有效磷、交换性钾含量提高0.6~6.26、0.20~0.28和1.1~8.5mg·kg^-1.红壤旱地氮和磷通过径流等损失较大,不同处理之间的变化幅度也较大.红壤每年可固定磷43.5kg·hm^-2,通过自身风化作用每年可提供氮48.1kg·hm^-2和钾40.5kg·hm^-2,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施硫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个水平硫元素(0,30,60 mg·kg-1)对大豆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施硫处理侧根数和根系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6%~33.2%和6.6%~34.3%,根瘤数量和干重分别增加了2.7%~35.9%和13.0%~75.7%,叶绿素含量增加了0.4~3.9个单位,单株产量提高了7.3%~12.8%.施硫还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表明施硫可明显提高大豆各项生理生态指标,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产量,其作用效果因施硫水平不同而异,综合各因素,以30 mg·kg-1施硫水平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诱抗剂诱导黄瓜抗盐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00 mmol·L-1 NaCl胁迫条件下,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洒的诱导方法探讨了不同浓度水杨酸、油菜素内酯、壳聚糖、亚精胺4种化学诱抗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化学诱抗剂在适宜浓度范围内,显著地降低了黄瓜幼苗的盐害指数和死苗率,以油菜素内酯0.01 mg·L-1降低幅度最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3.0%和75.0%;显著地促进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保护酶活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干重含水量显著升高;促进了幼苗的形态建成,植株茎粗、展开叶数及壮苗指数显著提高,壮苗指数以壳聚糖150 mg·L-1最大,比对照提高了30.9%.说明施用适宜浓度的化学诱抗剂可以诱导黄瓜幼苗的抗盐能力,减缓盐害症状.综合作用效果依次为:油菜素内酯0.005~0.05 mg·L-1、亚精胺150~200 mg·L-1、壳聚糖100~200 mg·L-1和水杨酸50~150 mg·L-1.  相似文献   

14.
施硒对两种类型玉米硒元素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盆栽试验,以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糯玉米品种京紫糯218(JN2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水平(0、10、25、50 mg·kg-1)下,玉米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分配和转运差异以及硒对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含量(≤10 mg·kg-1)硒促进了玉米生长,植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高含量(≥25 mg·kg-1)硒抑制了玉米生长,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籽粒产量和品质下降.施硒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各器官的硒含量,硒在各器官的分配为根系>叶片>茎秆>叶鞘,两种类型玉米各器官硒含量均与土壤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JN218在自然低硒土壤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硒富集能力,而ZD958在10 mg·kg-1 硒水平下硒积累量高于JN218.如果以籽粒和地上部营养器官的硒积累量为评价标准,自然低硒(025 mg·kg-1)或高硒(25 mg·kg-1)土壤适宜种植JN218,而富硒(10 mg·kg-1)或硒污染(50 mg·kg-1)土壤适宜种植ZD958.  相似文献   

15.
龙须草对镉的耐受性和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AZ  Zou DS  Liu F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473-48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龙须草对Cd的耐受能力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Cd处理(5 mg·kg-1)能促进龙须草的生长,增强其生理活性,生物量、净光合速率等12个指标比对照提高1.0%~15.5%;高浓度Cd处理(>5 mg.kg-1)对龙须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但当Cd浓度达到100 mg.kg-1时,龙须草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周期,生物量、净光合速率仅比对照分别下降27.0%和25.6%.龙须草各器官的Cd含量随Cd污染程度的上升而大幅度增加,根的Cd含量为350~500 mg.kg-1,茎叶为15~35 mg·kg-1.在Cd浓度<50 mg·kg-1时,吸Cd量随添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茎叶吸Cd量占总吸Cd量的15.7%~38.4%,茎叶与根的吸Cd量比值最高可达0.62.龙须草对Cd污染的耐受性、富集和转运能力均较强,是一种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16.
地表覆盖对温室黄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表覆盖秸秆、地膜和秸秆加膜对日光温室嫁接和非嫁接黄瓜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嫁接黄瓜覆盖秸秆加膜、地膜与秸秆的株高和茎粗依次比对照增加91、71、57 cm和0127、0.086、0.111 cm,非嫁接黄瓜增幅较小;地表覆盖可增强光合作用,嫁接黄瓜覆盖秸秆加膜、地膜、秸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2.63、2.08与1.36 μmol·m-2·s-1,非嫁接黄瓜增幅较小;嫁接黄瓜覆盖秸秆加膜和秸秆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1.8%和3.15%,而覆盖地膜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3.8%,非嫁接黄瓜的叶绿素含量变幅较小;嫁接黄瓜覆盖秸秆加膜、地膜、秸秆的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0.98、0.48和0.8 mg TTC·g-1FW,同一处理的非嫁接黄瓜根系活力增幅较小;地表覆盖可增加单株干物重,提高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嫁接黄瓜覆盖秸秆加膜、地膜与秸秆的单株产量比非嫁接黄瓜分别增加16%、5.3%和3.4%.  相似文献   

17.
减量施氮对大棚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东部沿海丘陵区玻璃大棚中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氮(N1, 800 kg·hm-2)、氮减量25%(N2, 600 kg·hm-2)、氮减量50%(N3, 400 kg ·hm-2)、不施肥(CK)4种不同化肥施氮水平和施有机肥(ON, 400 kg N·hm-2)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施氮量减少50%能保证黄瓜的果实产量,并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不同处理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范围在94.2~136.1 mg·kg-1,均未超过我国蔬菜卫生安全标准,不同施肥处理比CK增加了18.1%~44.5%,其中N3处理下增加幅度最小.施用化肥降低了黄瓜果实中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施氮量600 kg·hm-2处理中最低.不同施氮处理在短期内改变土壤pH等理化性质,然而在过量施肥条件下黄瓜产量、经济效益与土壤性质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在东部沿海丘陵区的大棚生产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减少50%可以保证黄瓜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parr were reared for 4 months on experimental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Cd (0.5, 5, 25, 125, or 250 mg Cd x kg(-1)) to assess the long-term energetic changes based on the digestibility and biochemical deposition of the major dietary nutrients and to evaluate a maximum tolerable dietary toxicant concentration. Growth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0.05) from the control groups.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carcass, but not the viscera, wa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dietary Cd exposure.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protein, lipid, and glycogen concentrations in the carcass (P<0.05, 25 mg x kg(-1)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s) caused a reduction in calculated whole-body energy content in fish fed 125 mg x kg(-1)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s. This reduction in calculated whole-body energy content was explained by a concurrent significant disturbance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measured as reduced digestibility). Only at the highest dietary Cd exposure (250 mg x kg(-1)), increased metabolic costs to cope with Cd toxicity was thought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reduction in carcass energy conten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effecting calculated total energetics was nutrient digestibility. Based on the logarithmic effective median concentration for reduced calculated energy digestibility (dietary Cd concentration corresponding to 50% reduction, EC50), the maximum tolerable dietary Cd concentration is 11 mg x kg(-1) diet.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毒死蜱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实验结果表明,50、500、5000g·kg^-1的毒死蜱在灭菌土中的降解速度十分缓慢,60d后,仅降解20%左右。在施过毒死蜱的土壤中的降解速度非常迅速,60d后,50mg·kg^-1的降解率接近100%,500mg·kg^-1的降解率达到90%,5000g·kg^-1的降解率在80%左右。在未灭菌但未施过毒死蜱的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在各处理的土壤,50和500mg·kg^-1的毒死蜱在处理前期对真菌和细菌数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60d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而5000mg·kg^-1的毒死蜱则对真菌和细菌的数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60d后仍不能恢复,在同样处理条件下,施过毒死蜱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数量并不比未施过毒死蜱土壤中的占优势,表明毒死蜱在施过药的土壤中降解速度的加快并不是由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降解能力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施钾量和施钾时期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施钾量和施钾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18.5 mg·kg-1时,一次性基施钾肥未提高植株的氮、钾积累量;速效钾含量为79.0 mg·kg-1时,施钾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氮、钾积累量.采用分期施钾时(1/2基施、1/2拔节期追施),随施钾量增加,小麦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量及追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增加,肥料氮的损失量降低.分期施钾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氮、钾积累量、吸收效率和生产效率,当施钾量为135 kg·hm-2时,与一次性施钾相比,分期施钾促进了植株对追肥氮和土壤氮的吸收,提高了追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还表明:施钾提高了小麦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期施钾处理优于一次性施钾处理,以K45+45(45 kg·hm-2基施、45 kg·hm-2拔节期追施)处理最优.过多施钾使小麦产量和品质趋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