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表型、增殖活性的变化,及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活性.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 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CD3+ 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共培养物对A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对AML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同源杀伤细胞(CIK)的共培养诱生的细胞群(DCCIK)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的研究。DCCIK细胞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A549(MTT法),效靶比为10∶1、5∶1时杀伤率分别为61%、52%。DCCIK细胞诱导培养3周后,效靶比为10∶1、5∶1时杀伤率分别为64%和56%。数据亦表明DC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优于CIK细胞。动物体内实验分荷瘤A549、BEL7404和A375三组,每组分(A)DCCIK 化疗、(B)单用化疗。治疗20天、35天后测量各组肿瘤消失率。结果显示:DCCIK 化疗的抑瘤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化疗。提示DCCIK细胞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的体外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变化、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对K562、K562/ADM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CD3+ CD56+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7的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 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共培养物对K562和K562/ADM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单纯CIK细胞组,且差异显著(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对K562和K562/ADM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细胞,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任玮  王志华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8):1373-1380
为探讨重组人纤维蛋白片段(RetroNectin)对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及CIK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和对肺癌耐药细胞DDP-A549 (DDP: Cisplatin)的杀伤作用。提取健康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 Ⅰ组细胞接种于前一天用RetroNectin和CD3MAb包被好的培养瓶中, Ⅱ组接种于单独用CD3MAb包被好的培养瓶中, 接种当天加入IFN-γ, 第二天加入IL-2诱导CIK细胞。细胞计数法测定CIK细胞的增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CIK细胞对DDP-A549的杀伤和DDP-A549细胞的改变。RetroNectin对CIK细胞有很强的激活作用, 可使其细胞增殖总数达524.77倍, 其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可达(31.40±1.91)%; 对肺癌耐顺铂细胞DDP-A549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其亲代药物敏感株A549(P<0.01)。但两组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在相同效靶比时无明显差异(P>0.05)。RetroNectin能显著增强CIK增殖活性, 但对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并无明显影响。CIK能够显著抑制DDP-A549的生长, 可用于耐顺铂肺腺癌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DCIK细胞用于肺癌临床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和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共培养细胞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 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DCIK细胞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收录 12例确诊肺癌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观察D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当效靶比为20∶1、10∶1时,D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5%、46.2%.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 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1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1例,近期有效率为41.6%,疾病控制率为50%,病情进展共6例,其中死亡2例.与D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4 、CD8 、CD56 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除两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外,其余患者基本无不良反应.DCIK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构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真核表达质粒,检测其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超抗原活性.以PCR法扩增sea基因,以含有Survivin启动子为调控序列的pGL-S-RED质粒为基础,构建pGL-S-SEA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A549细胞,以RT-PCR法检测sea基因表达水平.制备健康献血者PBMC,用pGL-S-SEA质粒转染A549细胞的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进行PBMC刺激试验,以MTT法检测其促细胞增殖效应.结果显示,成功构建Survivin启动子调控的真核表达质粒pGL-S-SEA.重组质粒在A549细胞中启动了sea基因的表达,其转录强度为内参(GADPH基因)的65.96%,在对照MRC-5细胞中无明显表达.该质粒转化A549细胞的裂解液具有促进人PBMC增殖活性、上清液无明显促PBMC增殖作用,裂解液组、上清液组和PHA阳性对照组的刺激指数分别为1.29、0.95和1.58.结论成功构建pGL-S-SEA质粒,其在A549细胞的表达产物具有诱导人PBMC增殖的超抗原活性,为下一步将其作为基因疫苗治疗肺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野生型p53质粒转染黑色素瘤B16细胞,反复冻融法提取p53修饰的肿瘤抗原(p53-Ag),将抗原体外冲击同基因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制备特异性DC肿瘤疫苗;观察DC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析其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结果显示,p53-肿瘤抗原冲击的DC可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其诱导的CTL效应对肿瘤细胞也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C)是初级免疫应答的激发者,是最有活力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逃逸。未成熟DC细胞从细胞外捕获各种抗原信息,成熟DC细胞传递各种抗原信息给宿主淋巴结的T细胞,激活抗原相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另外,亦可通过影响B细胞的增殖,不同程度的活化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异质细胞群,是较LAK细胞溶瘤活性更强的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对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抗肿瘤效应,具有非MHC限制性的杀瘤特点。二者联合培养及应用又增强了各自的活性。DC细胞与CIK细胞对于白血病的疗效不仅在实验室得以证实,而且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其在清除微小残留病以及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细胞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自体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逐渐获得众多专家的认可。中国卫生部已经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做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批准号200984。本文就目前DC、CIK、DC-CIK细胞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负载Her-2多肽的D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利用树突状细胞(DC)呈递肿瘤抗原(Her-2多肽)的特性提高D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提取外周血来源的有核细胞诱导分离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DC负载Her-2多肽后和CIK细胞共培养产生DCIK细胞,并鉴定其HLA基因型。分析三株肿瘤细胞(MDA-MB-231、SK-BR-3、MCF-7)HLA基因型和Her-2蛋白表达情况。用细胞毒试验(CCK-8法)测定DCIK细胞的对三株Her2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DCIK细胞对MDA-MB-31、SK-BR-3、MCF-7的杀伤率(效靶比10:1)分别为50.38%±3.25%、52.19%±3.25%、47.09%±2.41%。而负载Her-2多肽的DCIK细胞对MDA-MB-231、SK-BR-3、MCF-7的杀伤率分别为76.30%±1.74%(P<0.001)、55.70%±3.05%(P=0.0143)、47.67%±2.40%(P=0.6972)。实验证明负载Her-2多肽的DCIK细胞能显著提高对Her-2( )的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为乳腺癌患者进行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诱导的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对B16黑色素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DC和CIK细胞,取部分DC进行肿瘤抗原负载,将其与CIK细胞按1:10的比例共培养3d,即为抗原负载的DC-CIK。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分别于瘤周围皮下注射经Brdu标记的CIK、DC-CIK、抗原负载DC-CIK。按注射细胞进行分组,测量注射前后各组小鼠的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比较其抑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抗原负载DC-CIK细胞在皮肤中的分布及杀伤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抗原负载DC诱导的CIK(细胞组抑瘤率(86.57%)高于CIK细胞组(33.34%,P<0.05)和DC-CIK细胞组(61.08%,P<0.05);光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癌组织周围,特别是癌巢周边。透射电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体积大,核有切迹,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表面有突起,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结论:CIK细胞经抗原负载DC诱导后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单纯CIK细胞和DC-CIK细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在体外培养系统中,以维甲酸(R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拟胚体(EB)分化为“圆形细胞”和由这些“圆形细胞”组成的血管样结构。经光学和扫描电镜及免疫荧光等法分析检测,证明组成血管样结构的细胞具有专一性vWF荧光染色,表明是血管内皮样细胞。利用脂质体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诱导分化中的“圆形细胞”。应用Dot-blot,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观察和证明了诱导分化的组成血管样结构的园形细胞和被hTERT基因转染的“圆形”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携带hTERT基因的从ES细胞分化来的圆形细胞在体外可大量增殖,持续传代,95%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特有标志和管道化生长特性。因此,通过人端粒酶基因的转染途径可解决由ES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扩增和永生化问题,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及其它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天花粉蛋白胶体金以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滋养层细胞和绒癌细胞,最终进入胞质溶胶附着在核糖体上。经相同处理的肝癌细胞,绿猴肾细胞和正常鼠胚肝细胞,金颗粒既不与这些细胞表面结合,也没有被专一内吞的现象。分别用BSA,转铁蛋白活化的胶体金处理滋养层细胞和绒癌细胞的比较观察,也证明滋养层细胞和绒癌细胞对天花粉蛋白的专一亲和性。更有趣的是:天花粉蛋白肝癌单抗胶体金结合物进入绒癌细胞的方式与天花粉蛋白的结果相同;先以旰癌单抗处理也不影响天花粉蛋白肝癌单抗结合物进入绒癌细胞。然而,对于旰癌细胞,天花粉蛋白肝癌单抗胶体金颗粒则专一地结合在细胞的微绒毛表面,这种结合因先以肝癌单抗处理而明显地被竞争抑制。这些实验结果相互印证地提供天花粉蛋白对滋养层细胞和绒癌细胞高度专一的亲和性,并证明天花粉蛋白对靶细胞的原初损伤部位是核糖体。进一步探讨天花粉蛋白在靶细胞表面结合位点的化学性质以及这种蛋白在靶细胞内的转运机制将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丁酸钠对人胃癌和食道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mM丁酸钠可使人胃癌MGc803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变长,出现胞浆突起,趋向于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化,使食道癌ECa109细胞的核/质比下降。同时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生长率下降,丁酸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丁酸钠可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胞质中微管和食道癌ECa109细胞内中等纤维的组装,这种变化对丁酸钠处理后细胞形态的改变有关。丁酸钠可使细胞阻断于G_1期。??对3’,5’-cAMP—PDE(cAMP-磷酸二酯酶)活力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这些结果表明丁酸钠对人胃癌MGc803和食道癌ECa109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兔抗角蛋白抗体、豚鼠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和抗角蛋白单抗AE1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比较了两个人体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BEL-7404)和HeLa细胞中等纤维的分布式样,同时用SDS-PAGE法分析了上述细胞的中等纤维抽提物的多肽组成。结果表明:三种上皮细胞均含有两套不同类型的中等纤维系统:角蛋白纤维和波形纤维。但是,人体肝癌细胞和HeLa细胞的中等纤维分布式样和角蛋白多肽组成均有明显的差别。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HeLa细胞具有丰富的桥粒-张力纤维复合物和分子量为40 kd的角蛋白多肽,而在两个人体肝癌细胞系中看不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抗8氮鸟嘌呤的F9-1 aza突变株细胞与大鼠胸腺细胞融合,在HAT培养基中成功地筛选到FRT杂交细胞。该种细胞与亲本细胞F9-1 aza的细胞形态完全不同,呈成纤维样、上皮样、圆形或多突起样的分化细胞形态。在扩大繁殖后主要为成纤维样或上皮样细胞。对其中一个集落FRT-1核型检查表明杂种细胞染色体众数为80(范围62—88),C分带显示??包含F9和大鼠胸腺细胞二个亲本的染色体。FRT-1细胞的乳酸脱氢酶图谱中出现由大鼠LDH-A亚基与小鼠LDH-A亚基组成的杂种酶带。该细胞接种到经x光照射的129/Sv-ter小鼠皮下不能长瘤,亦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表明F9-1 aza细胞的恶性表型已受到大鼠胸腺细胞基因组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脂质体转基因技术与细胞融合相结合的方法所建立的杂交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多步抽提配合整装电镜及Western 印迹分析等技术,系统观察了兔网织红细胞、人红白血病K_(562)细胞及两者融合形成的胞质杂交体K-RRneo 细胞的核基质-中间纤维体系结构,着重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胞质波形蛋白纤维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K_(562)细胞的中间纤维为放射状分布,核纤层为网层状,兔网织红细胞胞质中间纤维为细网格状,其间存有不规则的致密物。胞质体杂交细胞(K-RRneo)的核纤层结构稀薄,核基质较亲代K_(562)细胞致密,中间纤维构型呈现与网织红细胞相似的网格状。中间纤维蛋白电泳及Western 印迹结果亦显示K-RRneo 细胞与网织红细胞的带型类似,即缺乏聚合型波形蛋白及聚合前体物波形蛋白单体,仅检测到解聚前、后而与细胞其它组分结合的波形蛋白复合物。这一生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提示,红细胞排核可能与波形蛋白纤维的解聚及Vimentin 基因关闭有关。实验结果为排核前细胞内原已装配好的Vimentin 趋于解聚,引起中间纤维瓦解,造成核偏位、固缩而最终排出细胞外的排核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离子电渗法将荧光黄注入细胞内,观察培养的EC 与SMC 同类及异类细胞间连接通讯现象,证实SMC 与EC 在培养中可形成同类或异类细胞GJ 结构,两种细胞间有接触介导的物质交流。EC-EC 之间的细胞通讯比SMC-SMC 和SMC-EC 之间为强。对SMC 有促增殖作用的LDL(100 μg LDL-蛋白质/ml)及胰岛素(15 mu/ml)对这种连接通讯有抑制作用,促癌剂TPA 几乎完全抑制此种连接通讯。结果提示高浓度LDL 及胰岛素等可能通过抑制SMC 与EC 之间的连接通讯而使SMC 脱离正常控制而大量增殖,促进AS发生、发展。故推论促进细胞连接通讯的因子,可能对AS 有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B淋巴细胞在多向造血祖细胞生长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加入用流式自由电泳法分离所得的高纯度正常B淋巴细胞,可使多向祖细胞(CFU-mix)集落增加至5倍;加入小鼠B淋巴瘤细胞株的条件培基(M_(12.4.1)-CM)时,CFU-mix数也可增加至4倍。单集落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M_(12.4.1)-CM可加强CFU-GEMm及p-BFU-E等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小鼠高纯度B细胞样品在体外培养中加入1000 rad照射的骨髓细胞可出现CFU-mix集落,如果再加入适量的小鼠肺条件培基,则CFU-mix数量比对照大15倍,其集落性质为CFU-GEMm,GMm及p-BFU-E。在此培养中加不同稀释度抗小鼠IgM血清,结果CFU-mix的产率与抗IgM血清的浓度成直线反比关系,当加入1:10抗小鼠IgM血清时,CFU-mix为0。作者假设在一定培养条件下,IgM阳性的部分B细胞可返祖转化为CFU-mix。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细胞和组织中的O~6-甲基脱氧鸟嘌呤核苷的脱甲基作用,我们合成了[~3H]O~6-mGua DNA、O~6-mdGuo、O~6-mdGMP、O~6-mdGTP等底物,在体外利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和组织提取物去除鸟嘌呤基团第六位氧原子上甲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在细胞和组织提取物中存在一种去甲基酶,它能去除O~6-甲基脱氧鸟嘌呤核苷、O~6-甲基脱氧鸟嘌呤核苷-磷酸上的甲基,生成脱氧鸟嘌呤核苷或脱氧鸟嘌呤核苷-磷酸,并伴随着甲醇的释放。它不同于DNA甲基转移酶。没有观察到它对O~6-甲基鸟嘌呤DNA、O~6-甲基脱氧鸟嘌呤核苷三磷酸、O~4-甲基胸腺嘧啶核苷以及O~6-甲基鸟嘌呤的去甲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精细胞的分离是植物生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1,2]。随着精细胞分离技术的完善和分离出精细胞的植物类型的增加,目前对精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有一些进展,主要是精细胞特异蛋白的分离[3,4]和cDNA文库的构建以及一些精细胞特异基因的分离[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