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凤仙花属种子形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记载了对分布于峨眉山的凤仙花属Impatiens 12种植物的种子表面显微结构的观察, 并分析了种子表面形态在该属种水平上的分类价值及可能的系统学意义。种皮表层细胞特化、排列方 式、隆起状态、种脊上近合点端的突起、种子末端附属物的有无及其形态等性状被视为凤仙花属种子表 面的主要特征。依据这些性状12种凤仙花种子形态分为两种类型:1.种子表面光滑,无明显大、小细胞 分化。如白花凤仙I.wilsoni可能具3沟花粉凤仙花的种子形态的特点。2.表面粗糙,有明显大、小细 胞的分化及不同程度的细胞隆起,并呈现出多种特异形态.这代表了以一年生草本,4沟花粉为特点的 凤仙花种子形态特征。种子特征与植物体习性、花形态及花粉形态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属内类群的分化,因而在凤仙花科、属的分类和系统研究中是不可忽视的性状。  相似文献   

2.
中国凤仙花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凤仙花科106份样本材料、36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种内稳定,对于种间及属间关系的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上表皮细胞的形状及垂周壁的式样种间差异明显,各分类群间有明显的界限,是种间界定的重要依据,因此上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的分类学价值,基于上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将研究的36种代表植物划分为5个类型。下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虽更为多样,种间差异显著,可用于种间界定,但对于属下划分难以提供有价值的性状。该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宏观形态特征的相关性较弱,与地理分布格局的相关性较强,关系更为密切。同一地理分布区域内的种类宏观形态特征虽然差别明显,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却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似乎也反映了叶表皮微形态这一性状受环境饰变的影响比较明显。综上所述,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为凤仙花科的系统发育,尤其是凤仙花属种间界定提供有价值的分类学佐证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毛茛科乌头属植物57种、5变种的种子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1)种皮微形态特征在属内颇为稳定,种子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仅露蕊乌头的种子表皮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疏密不一的瘤状纹饰;(2)种子形态在亚属水平上有较大区别,特别是其中的单型亚属——露蕊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具有较为复杂的网状凹陷,与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相当平滑)明显不同;(3)种子形态在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中都有明显的分化,所观察的牛扁亚属的种子可分为两个类型,乌头亚属的种子可分为4个类型.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乌头属种子形态的分类和系统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11种党参属和金钱豹属(桔梗科)植物种子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码显微摄影技术对9种党参属(Codonopsis)植物及2种金钱豹属(Campanumoea)植物种子的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种植物的种子均光滑无毛,除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和珠子参(Codonopsis convolvulacea var.forrestii)种子具有翼外,其他种类均无翼.种子多为椭球形或卵球形,表面颜色多为棕黄色或棕色.在光学显微镜下种皮表面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条纹型、网纹型、孔穴型.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对党参属内及与金钱豹属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在杜鹃花属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6个亚属的代表种和近缘类群杜香属Ledum杜香L.palustre的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杜鹃花属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并通过比较现存杜鹃花属植物和种子化石,新发现一些居间的种子类型。结果表明,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叶状苞亚属subgen.Therorhodion的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的果实有短而疏的刺毛,无气孔,种子为无翅类,扁平,外围轮廓长椭圆形。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植物果皮为百合花杜鹃型,具有鳞片,气孔器散生于指状突起之间,与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一致,其种子为百合花杜鹃型,表面具宽而浅的沟,呈脑纹状,有别于无鳞类杜鹃花。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果皮为云锦杜鹃型,其角质层表面不规则,无表皮毛,偶见气孔;种子为云锦杜鹃型。映山红亚属subgen.Tsutsusi果皮为岭南杜鹃型,密生长表皮毛,角质层致密;种子为南边杜鹃型和岭南杜鹃型。微形态特征与“常绿杜鹃亚属和(国产)映山红亚属均为内部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一致。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的马银花组sect.Azaleastrum和长蕊杜鹃组sect.Choniastrum微形态区别明显,支持各自为独立的单系类群。羊踯躅亚属subgen.Pentanthera的羊踯躅R.molle果皮特征明显,可与其他亚属区分,但种子类型更接近常绿杜鹃亚属。本研究结合分子系统发育资料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将腺萼马银花处理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6.
石竹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石竹属(Dianthus)10种植物的种子宏观形态和种皮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首次对该属的种皮微观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该属的种子宏观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椭圆形、卵圆形和三角形。种皮表面微观形态均为条形—负网状纹饰或负网状纹饰,按网眼形状将其分为了3个类型,种间网眼大小,网脊宽度具明显差异,这对于石竹属的系统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菝葜科种皮微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菝葜科Smilacaceae3个属(菝葜属Smilax、肖菝葜属Heterosmilax和Ripogonum属)共53种5变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球形、半球形或钝三角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皮纹饰可分为7种类型,即脑纹型、粗脑纹型、网纹型、细网纹型、孔穴型、密孔穴型和细条纹型。根据种皮微形态的特征,对菝葜科内属间和属内组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种皮形态分析结果支持将Ripogonum属从菝葜科中分离、独立成科,支持将肖菝葜属与菝葜属合并的观点,这与孢粉学和分子证据的分析结果一致;推测肖菝葜属和菝葜属的土茯苓组sect.Coilanthus及草本组sect.Coprosmanthus的多数种类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菝葜组sect.China和圆锥组sect.Macranthae的大多数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但种皮形态证据不支持Koyama将菝葜属分为6个组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滨藜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中国滨藜属(Atriplex L.)13种植物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探讨其在分类学中的意义. 在种子外部形态观察基础上明确了胚根位置类型的划分标准, 认为滨藜属胚根位置仅有胚根上位和胚根侧位两种类型;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报道了该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对属内类群划分具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表皮及种皮特征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精族trib.Polygonateae 7属79种以及相关类群12属15种 的叶下表皮形态及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义黄精族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和种皮形态可分别 分为4种类型和6种类型。在黄精族中,鹿药属Smilacina和黄精属Polygonatum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 属内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据此可将黄精属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多表现为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为波曲形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浅穴状;另一类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方形或菱形,其垂周壁 直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具脊状突起或网状结构。其中,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无皱褶但弯曲为过渡 类型,在两类植物中均有表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竹根七属Disporopsis和黄精属的互叶类以及鹿药属 同具有波状垂周壁的叶表皮细胞和穴型种皮。舞鹤草属Maianthemum和鹿药属的S.stellata,S.trifolia 等的种皮特征相似。万寿竹属Disporum的叶表皮特征在属内表现得相当一致,但种皮特征在东亚分布 的种和北美分布的种之间区别明显。扭柄花属Streptopus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属内没有分化。卵叶扭 柄花S.ovalis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与属内其它种之间没有区别,确证了它在本属中的位置。扭柄花属、 万寿竹属、七筋菇属Clintonia与黄精族其它类群差别较大,但前两者与Uvulariaceae科的油点草属Tricyr- tis和细钟花属Uvudaria较为接近,从而支持了Dahlgren将其移至Uvulariaceae的观点。而在与外类群的关系中,铃兰族的铃兰属Convallaria与黄精族具相近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在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福建荸荠属8种、1变种植物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根据果皮纹饰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网状纹饰、拟网状纹饰;荸荠属植物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表型可塑性小,不同类群之间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观察结果表明:荸荠属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是该属分类与系统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性状。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AND AIMS: Previous research has made clear the intrinsic taxonomic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species in the genus Orobanche. The aim of this study, therefor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ystematic utility of seed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seeds of 33 taxa of Orobanche from the Iberian Peninsula and the Balearic Islands. KEY RESULTS: Characters such as size, shape and ornamentation of the seeds were not found to be very useful in differentiation of taxa; however, other characters of the epidermal seed coat cells proved to be very helpful in this respect. Ornamentation of the periclinal walls could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four morphological types. Other features related to the anticlinal walls of the cells, such as thickness, presence/absence of a narrow trough, or relative depth, all contributed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species. CONCLUSIONS: The usefulness of micro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seeds of Orobanche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iating taxa is demonstrated, and a key is provided to distinguish species or groups of species.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井冈山地区18种唇形科植物的果实形状与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18种唇形科植物果实形状多样,可分为矩圆形、圆形、卵形、三棱形、球形和椭圆形6类;外果皮表面细胞形状为4~6边形、不规则形和细胞形状不可见;依据外果皮表面凸起度可分为平滑型、凹陷型和凸起型3类;外果皮表面蜡质纹饰复杂多样,有平滑无纹饰、负网状纹饰、网状纹饰兼具疣状或瘤状凸起和网状纹饰兼具次级条纹4类;外果皮表面附属结构主要包括表皮毛和丝状结构,并具有或多或少的鳞片状或颗粒状分泌物。18种唇形科植物果实形状和外果皮表面微形态特征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为唇形科属间和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提供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伞形科独活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伞形科独活属15个种的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种的外果皮表面细胞为凹陷型,细胞形状为4~6边形、不规则形和细胞轮廓不可见.(2)外果皮纹饰可分为网状纹饰和条状纹饰两类;多数种类具有尖囊状或带状表皮毛以及鳞片状或颗粒状的分泌物.(3)其微形态特征在独活属属下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为种的划分提供重要的分类学依据.(4)结合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和解剖学等特征对钝叶独活(H.candicans var.obtusifolium)和长裂叶独活(H.millefolium var.longilobum)的系统位置分析认为:将钝叶独活作为白亮独活的变种处理较恰当;将长裂叶独活作为种(H.longilobum)处理,系统位置在裂叶独活(H.millefolium)之后.  相似文献   

14.
罗布麻与大花罗布麻种了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罗布麻(Apocynum ventrm L.)和大花罗布麻(Poacynum hendersonii(Hook.f.)Woodson)分别属于夹竹桃科罗布麻属(Apocynum L.)和白麻属(Poacynum Baill.)。其外部形态区分明显,但种子微结构特征却颇为相似。种子形状、颜色相同,大小相近;种子表面基本纹饰均为网穴状,次级纹饰均为颗粒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18种棱子芹属植物的果实表面微形态进行了首次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果实微形态在外果皮细胞轮廓、表面纹饰和表皮分泌物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可作为棱子芹属下分组及种间鉴定的重要参考性状.根据外果皮细胞轮廓及果实表面纹饰类型等微形态特征将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分成了3种类型,该结论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果实微形态对研究棱子芹属属下分类和鉴别有重要意义,并据此对该属属下个别存疑种及一些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综合前人研究,我们支持喜马拉雅地区不仅是棱子属的分布中心,也是其分化变异中心.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亚属16种植物果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亚属中的16种植物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果皮纹饰类型为:条纹型,有隔条纹型和网纹型。(2)根据种内个体间、组内种间以及组间的比较, 认为在风毛菊亚属中, 果实表皮显微特征在种内个体间比较稳定, 变异很小; 同组内种间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组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说明在组和组下等级的分类学处理以及在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的探讨上, 果实显微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沙棘属(Hippophae Linn.)6种6亚种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沙棘属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等性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同时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种及种下类群的分类、鉴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种皮微形态可分为4种类型:拟脑纹状纹饰、线纹-穴状纹饰、近平滑-细疣状纹饰、浅穴-疣状纹饰.从内果皮和种皮结合程度及种皮表面光泽一致性等方面可明显地将沙棘属植物划分为二者紧密结合与分离两种情况,基本支持将沙棘属植物划分为有皮组和无皮组两大类群的观点,但观察结果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伞形科(Apiaceae)前胡属(Peucedanum L.) 22种2变种的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显示:供试种类在果实棱槽细胞平滑度和细胞轮廓可见度、蜡质纹饰类型、细胞表面突起的有无及类型、表皮毛的有无及类型及其纹饰类型、表皮分泌物的有无及类型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具有丰富的种间多样性.根据这些特征可将供试种类分为4种类型.类型Ⅰ:棱槽细胞粗糙多毛—细胞轮廓不可见—簇状蜡质纹饰发达,包含滨海前胡(P.japonicum Thunb.)、天竺山前胡(P.ampliatum K.T.Fu)、华北前胡(P.harrysmithii Fedde ex Wolff)及其2变种、长前胡(P.turgeniifolium Wolff)、华山前胡(P.ledebourielloides K.T.Fu)和泰山前胡[P.wawrae (Wolff) Su ex Sheh];类型Ⅱ:棱槽细胞平滑无毛—细胞轮廓不可见或凹陷—条形蜡质纹饰发达或明显,包含芷叶前胡(P.angelicoides Wolff ex Kretschm.)、竹节前胡(P.dielsianum Fedde ex Wolff)、南川前胡[P.dissolutum (Diels)Wolff]、红前胡(P.rubricaule Shan et Sheh)、细裂前胡(P.macilentum Franch.)、前胡(P.praeruptorum Dunn)、华中前胡(P.medicum Dunn)、台湾前胡(P.formosanunt Hayata)、南岭前胡(P.longshengense Shum et Sheh)、会泽前胡(P.acaule Shah et Sheh)和马山前胡(P.mashanense Shan et Sheh);类型Ⅲ:棱槽细胞有稀疏毛—细胞轮廓[陷可见或不明显—蜡质纹饰几无,包含北京前胡(P.caespitosum Wolff)、草原前胡(P.stepposum Huang)、毛前胡(P.pubescens Hand.-Mazz.)和刺尖前胡(P.elegans Komarov);类型Ⅳ:棱槽细胞不平无毛—细胞轮廓呈近圆形凸起—蜡质纹饰为微波状长条形,仅包含石防风[P.terebinthaceum (Fisch.ex Trevir.)Fisch.ex Turcz.]1种.结合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地理分布对各类型种类的分类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会泽前胡、马山前胡和石防风的特殊分类地位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在前胡属中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