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疫苗投递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旨在开发新的疫苗投递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最适宜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将靶抗原以一定的方式呈递至免疫系统,使这种抗原能够刺激产生抵抗或治疗特定疾病的免疫应答。针对这种总的目标已经制定出一些不同的策略,某些方案仍是经验性的,对其原理还认识不足,而另外一些则比较合理,例如模拟体内自然感染或者是靶向免疫系统的特殊特性。本文对以下三类投递系统进行了综述:①佐剂及其组成配方;②抗原载体,包括活的弱毒微生物和合成的载体;③用于疫苗投递的器械。  相似文献   
2.
对青藏高原东缘海拔2 100~4 200 m处生长的7种风毛菊属植物共29个居群的叶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分析探讨7种植物叶解剖结构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7种植物均为异面叶,表皮细胞单层,角质层厚;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的总厚度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并普遍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表明了7种植物的叶片既具有中生植物又兼有旱生和湿生植物的部分结构特征,这些现象说明了这些特征是这7种植物对高寒地区低氧、低温、强辐射等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植物修复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王剑虹  麻密 《植物学通报》2000,17(6):504-510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全球向土壤和环境中排放的重金属逐年增加。重金属污染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严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可部分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得以解决。植物修复技术是依据植物从环境中积累重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能力及其将这些有毒物质在植物体内代谢成无毒生物小分子的能力而建立的新的生物技术。本篇综述主要论及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解决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自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携带定居因子抗原的菌株(命名为CF138)的特性,侧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鉴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菌体表面具有CS1及CS3纤毛结构,聚乙烯珠粘附试验结果证实具有粘附作用,甘露糖抗性血凝试验呈抗性凝集,与CFA/Ⅱ抗血清作用显示强凝集阳性,属06:H16血清型,采用家兔肠攀试验,乳鼠ST活性测定及用LT、ST放射性DNA探针检测等现行测定LT及ST肠毒素的方法,证实该株不产生肠毒素,结果表明该株属具有定居因子抗原的非毒素原性大肠杆菌自然诱变株。灌注该株菌体的免疫豚鼠产生了抵抗肠毒原性大肠杆菌攻击的保护力,表明该株系一潜在的抗ETEC感染的侯选菌苗株。  相似文献   
5.
肺炎链球菌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种肺炎链球菌液体培养基中,选择出BYGPP-glu培养基,与国外常用的BHI培养基相比,细菌生长良好,便于规模生产。并对肺炎链球菌生长特性作了探讨,表明维持一定的糖浓度、pH值、CO2供应量以及适宜的培养时间,是肺炎链球菌培养成功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还对肺炎链球菌工作菌种的实验室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肽核酸寡聚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肽核酸寡聚体是一类90年代发现的新型DNA同类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PNA寡聚体的结构、特性、合成、应用及设计等研究进展情况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肺炎链球菌是全球5岁以内儿童罹患侵袭性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突尼斯儿科人群中肺炎链球菌分离物的抗生素抗性情况及血清型分布情况,并且精确测定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引入后的血清型覆盖率。这项研究是使用针对包括在7价、10价以及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中的其他血清型是特异的单价抗血清(Statens血清研究所)通过Neufeld试验而进行的,这些血清型为6A、  相似文献   
8.
9.
新疆大帽藓属6种植物茎及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技术,对新疆的6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茎和叶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疣多呈菱形或“柱状”密集着生在叶表面,疣上纹饰呈纵棱和小疙瘩状;裂瓣大帽藓(E.ciliata Hedw.)茎横切面为五角形, 中轴细胞角隅加厚,叶腹面的粗疣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凹陷的表面细胞壁上;剑叶大帽藓(E.spathulata C.Mull.)茎横切面没出现中柱鞘,疣在基部分叉丛生,叶腹面的表皮细胞壁不凹陷;钝叶大帽藓(E.vulgaris Hedw.)没有叶尖,中肋导水细胞大,叶表面细胞壁较光滑且强烈凹陷,其壁上的乳突不明显;天山大帽藓(E.tianschanica j.c.Zhao,R.L.Hu et S.He)茎内外皮层区分明显,内皮层细胞质浓,叶背面的分叉状粗疣呈密集生长在叶腹面的星状粗疣大多集中分布在稍下陷的细胞壁上;西藏大帽藓(E.tibetana C.Mull)中肋细胞壁加厚,叶片具层层叠叠的、密集的、不规则分叉的粗疣,叶背面有些部位被带状附属物所覆盖。这6种植物叶的背、腹面均具不同程度的分叉粗疣,但粗疣的大小、着生位置、呈现的状态、疣上不同的纹饰却各不相同;中肋细胞的层数、及导水主细胞的大小、状态也大不相同,这些细微特征的观察研究可作为大帽藓属植物分类学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扫描电镜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长的6种藓类植物茎、叶的内部结构及其表面的角质层纹饰、疣、孔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垂枝藓(Rhytidium rugosum(Hedw.)Kindb.)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均有细疣状突起,而纵列相邻细胞的壁表面角质层纹饰长,成束状平行排列;山羽藓(Abietinella abietina(hedw.)fleisch.)茎的中轴不明显,中肋背部具棘刺状突起的疣,叶背、腹面的疣倒向凹陷的细胞壁,呈遮盖状;直叶珠藓(Bartramia ithphyllaBrid.)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具泡状隆起,孔不凹陷,孔口被角质层纹饰所遮盖;沼泽皱蒴藓(Aulacomnium palustre(Hedw.)Schwagr.)叶背面的粗疣由凹陷细胞壁中突出,角质层纹饰呈带状,叶腹面孔大,并多在细胞壁相交处呈张开状;塔藓(Hylocommium splendens(Hedw.)B.S.G.)叶背部粗疣呈宽刺状,叶背、腹面粗疣高,上端倒向凹陷的细胞壁;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hedw.)Brid.)叶背、腹面细胞凹陷不规则,相邻细胞壁厚,具密集的细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