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特有植物四棱草属Schnabelia及其近缘属茎和叶柄的解剖研究,发现四棱草属的二种植物四棱草S.oligophylla.四齿四棱草S.tetroclonta和莸属(Curyopteris)的单花莸C.nepetaefolia的节的类型均为单叶隙、单叶迹,且叶迹在皮层中从左右两侧各产生一细小的分支;而筋骨草属(Ajuga)的紫背金盘A,nipponensis和香科科属(Teucrium)的血见愁(T.viscidum)的节的类型为单叶隙三叶迹.另外,已有的资料显示大青属(Clerodendrum)的海州常山(Cl.trichotomum)为单叶隙两叶迹的节;从叶柄的基部到远基端维管束变化来看,四棱草属与莸属十分相似,而与筋骨草属、香科科属,大青属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特有植物四棱草属Schnabelia及其缘属茎和叶柄的解剖研究,发现四棱草属的二种植物四棱草S.oligophylla.四齿棱草S.tetoclonta和莸属的单花C.nepetaefolia的节的类型均为单叶隙、单叶、迹,且叶迹在皮层中从左右两则各产生一细小的分支;而筋骨草属的紫背金盘A.nipponesis和香料科属(Teucrium)的血见愁(T.viscidum)的节的类型为单叶  相似文献   
3.
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周伟  王文杰  张波  肖路  吕海亮  何兴元 《生态学报》2017,37(4):1211-1220
以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9种土壤指标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整体特征进行评级,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不同林型、行政区、环路土壤肥力,结合ArcG IS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以期对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对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确定的分类等级(6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4.51 g/kg)及其空间分布(大部分区域30 g/kg)达到了2级、含量高的水平;全氮(均值1.37 g/kg)、碱解氮(均值133.04 mg/kg)、速效磷(均值38.47 mg/kg)及其空间分布均达到了3级以上水平;全钾(均值58.7 g/kg)和速效钾(均值255.85 mg/kg)及其空间分布达到1级、含量很高的水平;全磷平均含量0.51 g/kg,空间上大部分区域集中在0.4—0.6g/kg,为4级、含量中下水平。土壤pH为5.43—8.89,容重为1.11—1.62 g/cm~3。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分析表明长春城市多数区域处于1.5—1.8之间,处于中等水平(4级制中排第3级)。不同林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pH、全氮、全磷和碱解氮(P0.05),不同环路间差异主要在pH、有机质和全磷(P0.05),而不同行政区间差异指标最多,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pH(P0.05)。综合肥力指数显示:景观林单位附属林=农田防护林道路林,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宽城区,1环3=4环2环4环外。根据以上结果,可采取疏松土壤、枯枝落叶沤肥、增施氮磷有机肥而控制钾肥、种植固氮耐低磷植物等措施推进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升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叶绿体DNA片段的RFLP分析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义百合科黄精族6属23种及铃兰族1属1种的叶绿体基因组trnK和rpl16两个基因片段进 行了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trnK基因的PCR产物在各类群间几乎不存在长度变异,均约2600bp,而rpl16基因则在各属之间及黄精属内表现出长度变异,变异范围在1140~1320bp之间;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同源性分析显示,黄精属、竹根七属、鹿药属和舞鹤草属构成的狭义黄精族与铃兰族中的铃兰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支持将扭柄花属和万寿竹属从广义百合科黄精族中分出的观点;在狭义黄精族内,黄精属与竹根七属聚成一支,鹿药属与舞鹤草属聚成另一支,为探讨族内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另外,本研究结果支持将金佛山黄精从鹿药属转隶至黄精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叶表皮及种皮特征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精族trib.Polygonateae 7属79种以及相关类群12属15种 的叶下表皮形态及种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广义黄精族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和种皮形态可分别 分为4种类型和6种类型。在黄精族中,鹿药属Smilacina和黄精属Polygonatum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 属内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据此可将黄精属植物分为两类:第一类多表现为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为波曲形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浅穴状;另一类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方形或菱形,其垂周壁 直或无皱褶但弯曲,种皮表面具脊状突起或网状结构。其中,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无皱褶但弯曲为过渡 类型,在两类植物中均有表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竹根七属Disporopsis和黄精属的互叶类以及鹿药属 同具有波状垂周壁的叶表皮细胞和穴型种皮。舞鹤草属Maianthemum和鹿药属的S.stellata,S.trifolia 等的种皮特征相似。万寿竹属Disporum的叶表皮特征在属内表现得相当一致,但种皮特征在东亚分布 的种和北美分布的种之间区别明显。扭柄花属Streptopus叶表皮和种皮特征在属内没有分化。卵叶扭 柄花S.ovalis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与属内其它种之间没有区别,确证了它在本属中的位置。扭柄花属、 万寿竹属、七筋菇属Clintonia与黄精族其它类群差别较大,但前两者与Uvulariaceae科的油点草属Tricyr- tis和细钟花属Uvudaria较为接近,从而支持了Dahlgren将其移至Uvulariaceae的观点。而在与外类群的关系中,铃兰族的铃兰属Convallaria与黄精族具相近的叶表皮和种皮特征。  相似文献   
6.
四棱草属Schnabelia及其近缘属筋骨草属Ajuga,香科科属Teucrium(唇形科Labiatae),获属Caryopteris,大青属Clerodendrum(马鞭草科Verbernaceae)5属,6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类型和毛状体类型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叶上表皮细胞形状是深波纹状不规则形,浅波纹状不规则形和浅波纹状四边形;(2)气孔类型是不规则型,平列型,横列型和等位横列型。(3)毛状体类型属单毛和鳞片毛二种类型。根据上述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作者认为四棱草属在唇形科与马鞭草科系统演化的框架里,是处于中间过渡类型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四棱草属及其近缘属筋骨草属Ajuga,香科科属Teucrium(唇形科Labiatae),莸属Caryopteris,大青属Clerodendrum(马鞭草科Verbernaceae)5属,6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类型和毛状体类型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叶上表皮细胞形养 深小纹状不规则形,浅波纹状不规则形和浅波纹状四边形;(2)气孔类型是不规则型,平列型,横列型和等位模列型。(3)毛状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外类群对比准则”的性状分析方法,对我国特有植物四棱草属Sohnabelia及其近缘属筋骨草属Ajuga,香科科属Teucrium(唇形科Labiatae)和莸属Caryopteris,大青属Clerodendrun(马鞭草科Verbenaceae)等5属6种主要植物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形卵圆形或椭圆形;叶缘均具齿,叶脉同为羽状脉;三级脉为分枝型和贯串型;边缘末级脉均为不完全型:齿型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外类群对比准则”(OutgroupComparisonCriteria,Carcarft1983)的性状分析方法,对我国特有植物四棱草属Sohnabelia及其近缘属筋骨草属Ajuga,香科科属Teucrium(唇形科)和莸属Caryopteria大青属Clerdendron(马鞭草科)等5属6种主要植物比较研究,首次发现在这些植物叶片上,具有一种新的毛状体,其形状呈箭形,故定名为箭形毛(Arrow—shaped—hair),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是由头部、柄部和基部组成,在光学显微镜下,确认这类毛状体属于多细胞单列毛,由细胞变形而成形。此外,尚有长柔毛(Shag-hair),盾状毛(Peltate—hair)和鳞片毛(Scales—hair)等四种类型。从以上毛状体的微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作者认为四棱草属和近缘属在唇形科与马鞭草科系统演化框架里,可能是处于中间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不同林龄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9年5月到2010年10月。以小兴安岭地区3种林龄的天然白桦次生林(20a,36a,82a)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分解法研究不同林龄的白桦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残留量和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白桦林在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分解阶段(0~150 d)和缓慢分解阶段(150~540 d)。凋落物残留量随时间呈指数变化趋势。年分解常数k值在0.584~0.657,凋落物分解50%和95%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06~1.19 a和4.56~5.13 a。3种林龄白桦天然次生林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82 a>36 a>20 a。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和K元素浓度不断释放,而N和P元素浓度先上升后下降,最终N元素为富集,P元素为释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