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2011年7月和2012年8月分2个航次采集珠江口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首次研究珠江口海域桡足类的休眠卵潜在补充量。结果显示:该海域桡足类休眠卵呈不均匀分布,2011年7月沉积物休眠卵潜在补充量介于1.7×105—1.0×107卵/m3之间,平均值为2.1×106卵/m3;2012年8月沉积物休眠卵潜在补充量介于8.9×104—4.3×106卵/m3之间。呈现防波堤外深水区防波堤内养殖区防波堤外浅水区的分布格局。统计分析显示桡足类休眠卵潜在补充量和沉积物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水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水深和沉积物含水量是影响桡足类休眠卵潜在补充量的重要因素。休眠卵不同冷藏时间萌发结果发现:萌发持续时间介于10—36d之间,休眠卵萌发类型均为同步萌发型。萌发休眠卵种类为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和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表明沉积物中休眠卵是上述两种桡足类水体种群的重要补充。筛绢网孔径50—200μm之间休眠卵萌发量占总萌发量的93%,表明采用50μm和200μm筛绢网来分离桡足类休眠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田恬  王庆  罗洪添  杨宇峰 《生态学杂志》2016,27(6):2009-2014
休眠卵是桡足类的重要生存策略,其在沉积物中的丰度对水体种群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干塘是池塘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对池塘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2014年2月15日(干塘前)和3月2日(干塘后),分别采集广州市南沙区养殖池塘内表层沉积物,研究沉积物中桡足类休眠卵对浮游种群的潜在补充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干塘前未冷藏沉积物样品在盐度20时的潜在补充量和孵化率最高,4 ℃冷藏4周后最高值出现在盐度为15的处理组.干塘后未冷藏沉积物样品在盐度15时的潜在补充量和孵化率最高,冷藏4周后最高值出现在盐度为20的处理组.这说明干塘前桡足类休眠卵的潜在补充量显著高于干塘后,且干塘对沉积物中休眠卵的持续孵化时间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桡足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类群,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休眠卵是桡足类的重要生存策略,在抵抗不利环境、维持种群延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河口近海桡足类休眠卵种类组成及其分布、休眠卵存活时间、休眠卵萌发率和沉积物中休眠卵丰度以及对水体的潜在补充量及其影响因素等.对河口近海桡足类休眠卵生态学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桡足类数量分布与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年枯水期(2~3月份)、丰水期(8月份)、2000年枯水期(2~3月份)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桡足类采样调查,研究了长江河口桡足类的数量分布与变动.结果表明:1999年枯水期,桡足类在整个长江河口区的平均数量相对不大,为76ind/m3,但却占同期浮游动物平均数量的95.61%;1999年丰水期桡足类平均数量为254ind/m3,占同期浮游动物平均数量的84.29%;2000年枯水期桡足类平均数量为97ind/m3,占同期浮游动物总数量的84.46%.从优势度看,1999、2000年枯水期主要优势种为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1999年丰水期主要优势种为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则在枯、丰水期均为优势种.从种类数看,桡点类在1999年、2000年枯水期均为14种,1999年丰水期为枯水期的近2倍,达25种.对于长江河口主要桡足类而言,华哲水蚤的季节变化明显,适宜生活在盐度较低水域.虫肢歪水蚤数量年际变化较大,其适盐范围比华哲水蚤较宽、较高.真刺唇角水蚤的适盐范围与虫肢歪水蚤相似且更高一些,但该种在枯水期数量较少,丰水期数量较多,变化显著,更适宜在较高温时生长.火腿许水蚤适盐范围宽,能适应很大范围盐度变化,枯水期数量少,丰水期数量大,较高温度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浮游桡足类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3年1月至12月在胶州湾所获得的浮游生物样品,已鉴定浮游桡足类28种,幼虫、幼体6类.分析了该海区浮游桡足类的分布﹑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单纯,生态属性以暖温带、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桡足类的丰度分布具明显的月份变化,高峰在7月份,为181.61个/m3,最低在12月份,为23.53个/m3,全年平均为71.42个/m3.浮游桡足类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最大丰度在5号站,为132.62个/m3,最小丰度在8号站,为40.45个/m3,丰度平面分布的变化趋势基本是湾北部海域大于湾南部海域.浮游桡足类丰度的时空分布,主要种类的季节更替,近20a来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高峰出现时间的差异,是受温度年季变化差异因素的影响.浮游桡足类丰度的时空分布与海水温度和盐度密切相关,与温度的关系更重要于与盐度的关系.并且用胶州湾的调察资料证实了浮游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依存关系,浮游植物为浮游桡足类的生长、繁衍提供了饵料.  相似文献   

6.
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生物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河口地区潮流、径流共存,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环境因子复杂多变,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因此,研究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近海生态系统的特征。河口水域重要的浮游动物有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糠虾、水母等。环境因素和人类的活动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到食物、温度、盐度、动物摄食以及径流等因素的影响,盐度是决定浮游动物分布的关键性非生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微食物网和传统食物网连接的关键环节。浮游生物网是采集浮游动物样品的主要工具,对研究结果有重要影响,我国许多学者使用浅水Ⅰ型或Ⅱ型浮游生物网(网孔为507μm和169μm)采集样品,导致小型和微型浮游动物(如无节幼体)逃逸,研究结果被严重低估,而这些小型和微型浮游动物是幼鱼的重要开口饵料,因此合适的浮游生物网对于研究浮游动物极其重要。并对今后我国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桡足类与硅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捷  李超伦  张展  陶振铖 《生态学杂志》2005,24(9):1085-1089
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是近年来海洋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降低了桡足类的产卵和孵化成功率。其可能原因在于硅藻大量繁殖后由于缺乏某种关键营养物质或自身产生某种抑制物阻碍了桡足类繁殖过程。但目前现场、室内实验结果不一:室内实验结果显示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多不饱和酸(PUFAs)。而现场实验结果则表明硅藻可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小分子量的醛类)阻碍桡足类卵的孵化。由于目前对这种硅藻.桡足类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尚不清楚,如果这一现象在自然海区中普遍存在,传统上关于“硅藻-桡足类-鱼类”的海洋经典食物链观点势必存在极大的缺陷。文章介绍了这一问题的目前研究进展和将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南京丰年虫休眠卵的饰纹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丰年虫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淡水鳃足类甲壳动物,其休眠卵具饰纹结构.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南京丰年虫休眠卵表面具有由隆起的嵴交织成的蜂房状饰纹结构,每个小室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凹入约15.2μm,由嵴形成的小室壁上下等厚,约1.3 μm,垂直于卵表面,嵴的两侧具许多褶皱突起,小室内无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及其陆架春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谷  王春生  张东声  洪丽莎  杨丹 《生态学报》2010,30(17):4717-4727
2007年4—5月对长江口及其陆架海域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有18个类群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1117.19±820.36)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754.87±546.37)(μg.干重)/10 cm2,其中线虫是绝对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95.42%,占总生物量的55.35%。其他优势类群分别是桡足类、多毛类和动吻类。垂直分布研究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数量的65%分布于0—2 cm层,其中线虫分布于0—2 cm层的数量约占64%;桡足类集中分布于0—2 cm层,占该类总量的88%以上;多毛类分布于0—2 cm层的数量约占61%。各区块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海陆架深水区长江口近岸杭州湾。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盐度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线虫丰度成显著的正相关,与多毛类,桡足类丰度以及小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近底溶解氧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多毛类,线虫丰度以及小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桡足类丰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调查海域沉积物的中值粒径,粘土粉砂含量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多毛类,线虫丰度以及小型底栖生物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位沉积物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含量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线虫丰度、多毛类丰度,桡足类丰度相关不显著;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含量与多毛类丰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演替和丰度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三个区域:I区(S<25)、Ⅱ区(2530)。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桡足类65种,Ⅱ区和Ⅲ区的种类多于I区;桡足类的平均丰度为118ind·m-3,三个区域之间的比较为Ⅱ区(165ind·m-3)>I区(129ind·m-3)>Ⅲ区(62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优势种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上的变化。I区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表明:I区桡足类种类较少;各月份之间的平均丰度差别大,由河口内往外呈增加趋势。盐度是影响珠江口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几种典型棉纺织产品的工业水足迹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岩  贾佳  王丽华  杜冲  刘馨磊  付晓  刘昕  吴钢 《生态学报》2014,34(23):7119-7126
产品水足迹评价能够揭示人类活动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水资源综合影响,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平和引导绿色消费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是当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纺织品是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消费品之一,其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利用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排放出的工业废水还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揭示纺织品生产过程的水资源综合影响,运用工业水足迹的概念与原理,探讨和明确了纺织品工业水足迹评价的系统边界与内容,建立了相应的核算方法,并选择了花灰布、漂白布、染色布、色织布等四种典型棉纺织产品进行了工业水足迹评价。结果显示,漂白布的工业水足迹较小为36.51L/lb,花灰布次之为37.84L/lb,染色布的平均工业水足迹为61.52L/lb,色织布水足迹最大,平均值为81.51L/lb。比较同种类型、不同颜色纺织品的工业水足迹,由大到小依次为深色中色浅色,即颜色越深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最大。从水足迹构成来看,棉纺织产品的工业水足迹主要来自于直接工业水足迹,间接工业水足迹占比较小;在直接工业水足迹的构成中,蓝水足迹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广东水资源量,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广东用水存在问题,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浪费水;水库蓄水和调节能力未能满足用水要求;水质污染日渐严重。使水资源渐感紧缺。按目前用水趋势,要达到供需水平衡,必须成立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流域机构;按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改变其主要洪水职能;节约用水;增加水库的供水和调节能力;改变调峰发电方式:提高重复用水率;保护水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最后提出,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时,其用水量必须与可能供水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水足迹及农业用水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晶  宋振伟  陈阜 《生态学报》2010,30(23):6546-6554
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评价了1990—2005年北京市水足迹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市农业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水足迹从1990年的81.5亿m3上升至2005年的168.6亿m3,人均水足迹由750.1m3上升为1096.0m3;(2)北京市水资源匮乏度不断升高,1995年以来水资源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水资源依赖度越来越高;(3)农业部门用水量在本地用水量中的比例平均每年为55.1%,虚拟水净输入量在虚拟水净输入总量中的比例平均每年达到89.1%;(4)高耗水型作物产品生产用水比例升高加大了农业用水压力,动物产品生产用水量呈增加趋势,2001—2005年动物产品生产引入的虚拟水占到其虚拟水总量的81.3%。北京市水资源利用呈不可持续状态,通过农业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农业部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裴源生  王建华  罗琳 《生态学报》2004,24(10):2115-2123
提出可定量分析研究流域水循环变化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关联分析方法 ,并对海河流域现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和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改变了海河流域的天然水循环并导致水生态环境全面退化。进一步对未来无南水北调和有南水北调的情况进行定量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在无南水北调的情况下 ,未来海河流域将处于无法兼顾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困境 ;在实施南水北调的情况下 ,水资源可支撑海河流域经济发展并影响和改善整个流域的水循环状态 ,从整体上遏制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但入海水量仍无法改善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4  
李吉跃  周平  招礼军 《生态学报》2002,22(9):1380-1386
采用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和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研究了9个北方主要造林树种的蒸腾速率及实际蒸腾耗量;用压力室法分阶段测定了苗木的叶水势。得出了苗木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及干旱胁迫过程中的蒸腾耗水规律。比较分析了不同水势梯度下、昼夜不同时间段的各树种的蒸腾耗水量及蒸腾耗水速率。结果表明,蒸腾耗水以白天为主,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不同的苗木有不同的蒸腾耗水量,同种苗木的蒸腾耗水量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而减少,在受到严重干旱胁迫时,针叶树油松和侧柏的耗水量均降至正常水分条件下的11.7%,阔叶乔木树种降至6.6%,灌木树种降至16.9%。通过研究苗木在不同水势梯度下的耗水特性和蒸腾耗水量。为在水量缺乏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林木培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宽甸县水中硼的背景浓度及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集辽宁宽甸县各种水样51个,用ICP—MS分析硼含量。结果表明,宽甸县水中硼含量的背景值与世界水平相当,污染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硼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背景点的23.1和495.6倍。硼的开采和加工对水体产生了较严重的硼污染。  相似文献   

17.
The water fluxes and the CO2 exchange of three leaf succulents, Othonna opima, Cotyledon orbiculata and Senecio medley-woodii, with different leaf anatomy, growth form and CO2 fixation pathways (C3, CAM) were monitored with a gas exchange cuvette which was combined with a potometric system to quantify water uptake. Measurements, which are primarily valid for plants with a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were made during 6 to 10 consecutive days under consta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ater uptake for 24 h exceeded water loss by transpiration only for a S, medley-woodii plant with 10 expanding but only 7 mature leaves. In this case the gained water evidently is put into leaf expansion. All other plants showed balanced transpiration and water uptake rates. O. opima and C. orbiculata have a similar life form, similar water storage volumes and the same natural habitat but their diurnal water uptake patterns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C3 plant O. opima water uptake increased when the transpiration increased or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higher than uptake rates and vice versa. On the contrary the CAM plant C. orbiculata transpired during the dark period at constant or decreasing rates but showed steadily increasing uptake rates. Senecio medley-woodii- and C. orbiculata are CAM plants with similar diurnal water uptake patterns with its maximum in uptake during or towards the end of the CO2 dark fixation period. Water uptake of C. orbiculata was at its minimum at the end of the light period despite transpiration being maximal.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CO2 fixation pathways. In the investigated CAM succulents, C. orbiculata and S. medley-woodii, the CAM influenced water uptake throughout the whole day and not only during the CO2 dark fix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18.
19.
工业水足迹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这是造成和加剧全球或区域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水资源综合影响进行科学有效评估是目前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发展和完善工业生产过程的水资源综合影响的评价系统和方法体系为目标,基于水足迹理论,提出了工业水足迹的概念,即用以测量由某一产品、工业企业、行业或区域的工业生产过程引发的水资源利用增量的一个多维指标。以此概念为理论基础,进而首先分析了工业水足迹的内涵,包括直接工业水足迹与间接工业水足迹两部分。另外,区别于全生命周期的水足迹,工业水足迹评价是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业原料、辅料、能源和水的输入,以及废水、废物与产品的输出产生的水足迹,其系统边界不包括分销零售、消费使用与废物处理等环节。其次,在确定的系统边界内构建了工业水足迹的核算框架和基础方法体系,即从生产、公共及运输3个方面收集数据、处理并核算。最后,从产品、企业、行业和区域4个层面对工业水足迹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范星  陈彬 《生态学报》2022,42(15):6368-6380
水足迹是评价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开采和水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方法,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进行量化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用水综合评价和用水管理提供指导。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量化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时空特征,揭示粮食生产对区域水资源的占用情况,并分析水足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江平原粮食生产水足迹总量在2005-2018年间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在水足迹总量中的占比历年平均为28%、8%和64%;(2)粮食生产水足迹空间差异明显,在地市尺度,佳木斯市水足迹最高,占三江平原总量的47%,在县区尺度,富锦市、依兰县和桦南县是水足迹热点地区;(3)只考虑蓝水足迹,粮食生产给三江平原水资源造成轻度压力,而同时考虑蓝水和灰水足迹,粮食生产给三江平原水资源造成重度压力;各地市间水资源压力有较大差异,其中佳木斯市负担了该区域将近一半的粮食产量,水资源压力最高,鹤岗市则水资源压力最低;(4)降雨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化肥施用量、粮食种植结构和作物单产水平等都会影响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其中蓝水足迹响应种植结构的变化最敏感,灰水足迹响应化肥施用量的变化最敏感,而水足迹总量响应作物单产水平的变化最敏感。因此,建议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作物单产水平和优化作物种植结构纳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