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沙棘油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沙棘油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沙棘的深入研究、综合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系统阐述沙棘油研究现状。沙棘油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具有广泛的影响,且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以沙棘粉、蓝莓超微果粉为主料,复合适当比例沙棘油,并按照比例加入白砂糖、果葡糖浆、柠檬酸、果油和明胶等辅料,通过合理的工艺,研制开发出了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沙棘蓝莓粉复合油软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感官评价得到风味独特的保健软糖。其在口感和各项性状指标最佳的工艺配方为:沙棘、蓝莓果粉的添加量为18%,沙棘油的添加量为08%,固定比例组分明胶的添加量为14%。软糖成品水分含量为206%、硬度为275g、pH为54,维生素C含量为5368mg/100g,弹性良好,咀嚼性好,胶黏性小。  相似文献   

4.
中国沙棘种子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内蒙古等六个省(区)八个产地的沙棘种子的含油率、种子油的理化常数和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为中国沙棘种子油的利用和建立统一的沙棘种子油标准提供了依据。中国沙棘种子含油率为7.32~9.83%。油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7.0~8.2。油中VE含量为115~239mg%,其中α-生育酚占20.25~51.73%。胡萝卜素含量在5.70~14.90mg%。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普通饲料中追加10%的沙棘籽油或硒强化沙棘籽油来提高食物中V-E或者V-E和硒的水平后,观察了其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籽油组和硒强化组大鼠红细胞膜上LP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膜上唾液酸与巯基总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硒强化组动物红细胞内Se-GSH-Px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两个组。然而,红细胞膜流动性却在三组之间未发现有明显差异。实验提示,沙棘籽油和硒强化沙棘籽油能稳定正常大鼠红细胞膜的结构可能与其抑制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新疆、内蒙、山西等六个地区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果肉和种子油脂肪酸进行分析测定。用内标法定量;标样与气一质联用相结合定性。结果表明:沙棘油脂肪酸的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果肉油中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棕榈油酸;而种子油则以高含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为特色。可见,沙棘油确实是优良的医药和保健用油,大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沙棘(Hippophae rhamneides L.)为胡颓子科植物,一种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三北”及西南地区。分布广,面积大。沙棘根系发达具有耐旱、抗寒、耐瘠薄土壤,萌生繁衍能力很强,具有强的固氮能力等特性,从而对改良土壤和水土保持有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8.
沙棘油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棘油能使实验性血栓形成延迟,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沙棘油有一定的抗凝作用,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且有促纤溶作用,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使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沙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刘振山(河北省张家口市教委教研室075031)史文彬(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学院075000)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又叫醋柳、酸刺、黑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8m,雌雄异株,叶互生或近对生,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沙棘油作用高脂小鼠海马神经元内微管相关蛋白(Tau)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探讨沙棘油对高脂小鼠并发阿尔兹海默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40只KM小鼠,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30只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模型(HF),按10 mg/kg以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沙棘油(实验)、辛伐他丁(阳性对照)灌胃3 w。取小鼠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蛋白印迹分析,检测不同组别小鼠海马神经元内Tau蛋白及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海马神经元结构在光镜下有明显差别;阴性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神经元内有黄色颗粒样沉淀;实验及阳性组海马损伤有改善,斑块状淀粉样蛋白减少;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显示各组间两种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结论:沙棘油对高脂小鼠海马体内Tau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加速淀粉样前体蛋白的代谢,降低了由β-淀粉样蛋白沉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而对BDNF表达有促进作用,能防止神经元受损伤死亡、改善神经元的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即沙棘油能有效预防高脂人群并发阿尔兹海默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 JMS-D300气质联用仪和日立163气相色谱仪分别对沙棘油及其皂化物中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从沙棘油挥发物中共确定28种化合物,主成分为3-甲基丁酸甲基丁酯,3-甲基丁酸丙酯,开已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等。沙棘油不皂化物的成分主要是脂肪酸酯类,维生素E和甾醇类化合物,其中主成分为十八碳烯酸甲酯,α-维生素E和β-谷甾醇,其总和占总不皂化物的一半以上。VE及甾醇在本实验条件下的GC分离效果较佳,将为进一步研究其GC定量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沙棘油对6周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大鼠心肌及肝脏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运动大鼠按一定方式分组实验,选取心脏及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四个抗氧化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运动训练后灌胃沙棘油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肌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能显著降低丙二醛的含量。结论:证实了沙棘油具有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成药复方沙棘籽油栓调节微生态环境对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菌群紊乱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剂量组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分为氟康唑组和联合应用氟康唑及复方沙棘籽油栓组,在停药的第(7±3)天和4周±5天分别随访患者一次,观察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变化,采用Nugent评分进行微生态改善及疗效评价。结果有64名妇女进入研究,其中氟康唑组31例,联合组33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之间入组、第一次随访的p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第二次随访中显示氟康唑组的pH值(4.42±0.48)显著高于联合组(4.09±0.39),P0.05。入组氟康唑组的Nugent评分(6.26±1.29)与联合组(6.18±1.21)无显著差异,第一次随访两组Nugent评分有显著差异,氟康唑组(4.55±1.84)、联合组(3.39±1.44),P0.05。在第二次随访时,氟康唑组的Nugent评分(4.84±1.85)显著高于联合组(3.06±1.63),P0.05。第二次随访,单用氟康唑组真菌复发率高于联合组(13/31,41.9%vs 5/33,15.2%,P=0.017)。结论复方沙棘籽油栓可以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菌群紊乱较单用氟康唑组比较,阴道微生态环境恢复好,真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ISSR标记,对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13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96个位点,其中9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2)中国沙棘雌、雄株的多态位点分别为57和56,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9.38%和58.33%;俄罗斯沙棘雌、雄株的多态位点均为72,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3)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估计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为俄罗斯沙棘雄株最高,其次为俄罗斯沙棘雌株,然后是中国沙棘雌株,最小的是中国沙棘雄株.表明俄罗斯沙棘因其为蒙古沙棘和中亚沙棘的杂交后代,在遗传上更具有多样性,而中国沙棘由于种群单一,其遗传多样性低;从种间遗传关系来看,中国沙棘的雌株与雄株及俄罗斯沙棘的雌株与雄株的遗传距离近,而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复方沙棘籽油栓对体外培养的阴道乳杆菌的作用.方法 从中国健康妇女阴道分离乳杆菌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沙棘籽油栓,培养一定时间后,统计各组乳杆菌菌落直径.结果 在药物浓度较低的三组(0.25 mg/mL、1.0 mg/mL和4.0 mg/mL)中,菌落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药物浓度较高的两组(16 mg/mL、64 mg/mL)中,菌落直径明显较对照组响应时间的菌落直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乳杆菌在体外培养时,复方沙棘籽油栓可能对其增殖产生一定程度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沙棘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因类胡萝卜素显著的生物活性,沙棘类胡萝卜素研究成为近年的热点,综述沙棘类胡萝卜素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青藏高原的沙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绿色黄金—沙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又名醋柳、酸刺、黑刺。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野生浆果植物。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沙棘不仅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富含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植物,而且在其果实油、果汁和果渣及叶片、果皮、树皮中富含有280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强烈的消炎、杀菌、止痛和促进组织再生的特殊功效。其中许多成分在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抗辐射、抗凝血、降血压、防止血管栓塞、抗衰老、抗疲劳、增强肌体活力和免疫力等方面都显示出神奇的治疗效果。被誉为“天然维生素的宝库”和“绿色黄金”。  相似文献   

20.
沙棘属的新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沙棘属的2个新组:即无皮组Hippophae和有皮组Gyantsenses,1个新等 级种H.gyantsensis(Rousi)Lian和中亚沙棘H.rhamnoides L.subsp.turkestanica Rousi 在 甘肃省的新分布, 同时附有该属的分组和分种系统检索表,记述了沙棘属的一个新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