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种甜荞的种子消毒及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 种甜荞种子表面消毒所适用的消毒剂和处理时间有所不同。10%H2O2 溶液处理150min, 对榆3-3、黎麻道、浦江荞、龙山荞和富源红花荞的种子有很好的消毒作用, 并且处理以后种子仍具有很高的萌发率。8621、B 大粒和美国荞种子的消毒以0.1%的HgCl2 处理12min 效果为好。在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 2, 4-D 起主要作用, BA 起独特的作用。BA 与2, 4-D 配合使用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2, 4-D 或低浓度的2, 4-D 与BA 配合使用都可抑制愈伤组织分化根。  相似文献   

2.
8种甜荞的种子消毒及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种甜荞种子表面消毒所适用的消毒剂和处理时间有所不同,10%H2O2溶液处理150min,对榆3-3、黎麻道、浦江荞、龙山荞和富源红花荞的种子有很好的消毒作用,并且处理以后种子仍具有很高的萌发率。8621、B大粒和美国荞种子的消毒以0.1%,的HgCl2处理12min效果为好,在无菌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2,4-D起主要作用,BA起独特的作用,BA与2,4-D配合作用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2,4-D或低浓度的2,4-D与BA配合使用都可抑制愈伤组织分化根。  相似文献   

3.
紫背天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器官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紫背天葵种子、种胚异形苗及试管苗叶片的脱分化和植株再生的三种类型:(1)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植株。(2)促使无菌苗叶片产生多生长中心,从而长成小植株。(3)由愈伤组织分化根后再分化出芽而成植株。在以 SH 培养基附加0.5 ppm 2,4-D、2ppmP-CPA、0.1ppmKT 和 MS 培养基附加0.1ppm 2,4-D、2.5ppm NAA、0.25ppm KT 得到愈伤组织。比较了不同浓度的 2,4-D 和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愈伤组织发生的效应,得出1ppm2,4-D 效果好,蔗糖以3%为宜。发现愈伤组织来源于 MS 及用 MS 为基础的分化培养基,分别比来源于 SH 及用 SH 为基础的分化培养基的分化效率高。比较试验了 BA 和2ip 的分化效率,在0.25—2ppm 范围内 BA 对紫背天葵愈伤组织分化效率高。细胞学实验表明,叶片长出的小植株起源于表皮细胞。利用试管无菌苗叶片直接诱导植株的方法,可作为快速无性繁殖紫背天葵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的细叶结缕草的匍匐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2,4-D和BA及2,4-D和IAA不同浓度组合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5.0mg/L的2,4-D对愈伤组织诱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匍匐茎诱导愈伤组织宜采用MS 2.0mg/L 2,4-D 4.0mg/L IAA,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化情况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植物名称: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材料类别:将野生大豆的成熟种子经消毒后攒种在附加2,4-D2mg/L(单位下同)+BA2的MS培养基上。3天后种子开始膨胀萌发。种子萌发后与培养基接触的部分膨大,形成愈伤组织。培养20天后,切取已部分形成愈伤组织的子叶、上胚轴、下胚  相似文献   

6.
沿阶草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名称: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材料类别:幼苗叶片。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MS 2,4-D2mg/L(单位下同) BA 0.5;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2)MS 2,4-D 8 NAA 4 IAA 4;分化培养基(3)MS NAA 0.2 BA 2;(4)MS IAA1 BA1 KT1;  相似文献   

7.
马兜铃茎段组织培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植物名称:扎伊尔马兜铃(Aristolochia ele-gams Mast) 材料类别:嫩茎消毒后切成1cm长的切段。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BA、IAA和2,4-D等植物激素,培养温度25—30℃,每天照光10小时(光强为2000lux)。生长和分化情况:茎段在附加BA2、IAA0.2-0.4mg/l的MS培养基上或BA2、2,4-D0.2mg/l的MS培养基上,6天茎段开始膨大,7—12天可见透明的愈伤组织产生,诱导率为89—100%,随后又长出绿色瘤状愈伤组织,16天开始由瘤状愈伤组织产生丛芽,这些带芽愈伤组织可以切割、转接不断增殖下去。产生丛芽的最适激素配比浓度是BA2、IAA0.2mg/l,其次是BA2、2,4-D0.2mg/l,  相似文献   

8.
以红掌叶片和叶柄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有显著的影响,Pink Champion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0%.基本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显著.在改良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5%,出愈伤多,质量高.消毒时间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亦有显著影响.初展开叶片用氯化汞消毒8-10min,背面向下接入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分化影响显著.单独使用BA不能诱导红掌叶片产生愈伤组织,高浓度BA、低浓度2,4-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在MS+BA0.5 mg·L-1+NAA 0.5 mg·L-1+CM 5%培养基上,芽分化率为97.5%,平均芽分化数为4.5个/块,芽粗壮.将分化出的芽转入1/2 MS+NAA 0.2 mg·L-1+AC 1 g·L-1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红掌离体高效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9.
2,4-D对胚胎发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时,外植体不能脱分化,与2,4-D配合时,抑制双穗雀稗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而1~5mg/L的2,4-D对苏丹草有促进影响:马唐对其不敏感。细胞分裂素与2,4-D配合使用,对苏丹草胚状体的分化亦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种类和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及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试验实验结果表明:2,4-D0.2 BA1,2,4-D0.2 KT5,NAA2 BA1和IAA2 BA1为适合愈伤组织生长和花青素积累的几种组合,其中以2,4-D0.2 BA1组合的培养基效果最好,愈伤组织鲜重增长最快且花色素苷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