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客观地反映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规律,创建了棉铃虫气象多时段综合因子的因子组建方法;建立了贡献度权重修正的气象距离指标方法和模型;匹配以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气象监测和预报;将其自然生物潜能和气象条件影响相结合,建立了棉铃虫灾害的生物气象定量综合预报模型,在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评价和发生程度预测预报应用中,趋势准确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发生趋势的气象等级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山东省各代棉铃虫历年实际发生情况和其对应的气象条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棉铃虫发生发展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筛选,确定各影响因子的影响权重系数,并划分与棉铃虫发生等级相对应的气象因子影响等级域值,由此,构建了棉铃虫发生趋势的气象等级预报模型,为棉铃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跃  房磊  方国飞  王凤霞  杨健 《生态学杂志》2016,27(9):2839-2847
为探究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毛虫发生年度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模型,以赤池信息量准则为评价依据,通过逐步回归的方式从拟合优度和复杂度两方面权衡选取最优模型.采用相对权重法确定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并量化了关键气象因子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龄幼虫期和繁殖期是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时期,而中龄幼虫期和高龄幼虫期的影响较弱; 低龄幼虫期日相对湿度均值、低龄幼虫越冬期日均温小于-22 ℃积温和繁殖期降水总量是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 低龄幼虫期日相对湿度均值和繁殖期降水总量的标准差每增加1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标准差分别减少62%和35%;低龄幼虫越冬期日均温小于-22 ℃积温的标准差每增加1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标准差增加40%.表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落叶松毛虫的爆发特点等可能呈现出新的形式,建立长期的种群数量监测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害虫迁飞规律的揭示为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开拓了新的探索领域,许多昆虫学工作者和气象工作者致力于气象因素与迁飞关系的研究,进行害虫长期数量预报。赵圣菊(1984)建立了粘虫一代发生区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长期预报模式.宋祥燕(1983)分析了迁飞的气象条件,作了稻纵卷叶螟迁飞期、迁飞量的预报尝试。程极益等(1985)用PC-1500微型机以3—5月的气象资料作为参量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我们为了预报郑州地区第三代稻纵卷叶螟成虫迁入数量,用IBM电子计算机分析了1978—1985年的气象资料和虫情资料,筛选了主要生态因素,组建了预报方程。材料和方法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甘肃武威地区酿酒葡萄园叶蝉种群发生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连续2年应用黄板诱集法对酿酒葡萄园叶蝉种群动态进行定时定点监测;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酿酒葡萄园叶蝉一年有4个发生高峰,分别为5月底6月初、7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中旬,5月底6月初种群数量达最高,为集中为害关键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蝉种群动态与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最高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29;P=0.0465),与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31;P=0.0041).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高相对湿度和平均最高相对湿度综合影响叶蝉种群变化,其中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低相对湿度是主要因素,对叶蝉种群动态的反向直接作用最大,平均最低温度和平均最高相对湿度对叶蝉种群动态的影响主要通过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低相对湿度间接发生.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低相对湿度是主要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低相对湿度与叶蝉种群数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大,是影响种群动态的关键影响因子.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低相对湿度是影响酿酒葡萄园叶蝉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
广州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发生动态及气象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欣  韩诗畴  徐洁莲  黄鸿  吴华  欧剑峰  孙力 《生态学报》2008,28(4):1850-1856
2002~2005年期间,在广东广州利用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进行了全年种群动态监测,调查可知桔小实蝇可在广州全年发生.该虫数量从5月开始迅速上升,6~9月份是发生盛期;10月份虫口密度逐渐下降,11月到翌年3月份种群数量很低.对桔小实蝇发生数量和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雨因子作用最大,其中月平均降雨量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日照因子作用次之,但月总日照时数对该虫的发生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业害虫发生动态的Fuzzy优选识别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山东省曲阜市1982-1994年二代棉铃虫发生动态的虫情与相应年份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数量分析,应用Fuzzy优选识别原理,建立了二代棉铃虫发生动态的Fuzzy优选识别模式·对历史资料进行回代验证,其历史拟合率为 100%.书 1995,1996 两年的观测数据资料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本研究为农业害虫发生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在我国非棉花寄主作物上的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本文依据棉铃虫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棉花棉铃虫调查技术标准,概述了棉铃虫成虫、卵、幼虫、蛹等不同虫态的种群监测方法,介绍了小麦、玉米、花生等不同作物田种群系统调查和普查技术。同时,建议深入研究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棉铃虫区域性发生规律、研发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种群监测方法、制定推广不同作物棉铃虫测报技术规范,旨在促进非棉花寄主作物上棉铃虫的有效监测、准确预报和科学防控及其种群区域性治理。  相似文献   

9.
本从气候因子、天敌、耕作栽培措施、诱集技术、生物制剂和转Bt基因棉等几个方面对安徽棉铃虫种群的生态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总结,表明各种生物控制措施对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是有效的;种群系统分析将是研究棉铃虫生态控制研究的主要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控制系统是棉铃虫控制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魏雪莲  赵惠燕  刘光祖  吴养会 《生态学报》2009,29(10):5478-5484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作物状况、气象因素及天敌分别为3种控制变量,以害虫种群数量动态为状态变量,建立了燕尾突变模型,并用燕尾突变模型的性质分析害虫种群数量动态中产生的突变现象.具体对燕尾突变的分歧点集所分各个控制区域的系统势函数形式和平衡点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害虫种群数量发生突变的条件和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燕尾突变的性质直观描述了害虫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突跳和滞后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持续大暴发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自强  徐勇惠 《昆虫知识》1998,35(3):132-136
调查研究认为,棉铃虫持续暴发与夏、秋高温干旱、棉区种植制度、管理模式关系密切。全球性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与棉铃虫大发生也有关系。多次过量地应用广谱性、复配化学农药对棉田有益生物杀伤力极大,引起棉田种群单一,棉铃虫灭敌减少,为棉铃虫大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棉铃虫抗药性虽对害虫猖撅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关键原因。防治棉铃虫应坚定不移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业防治在新的形势下要有新的内涵。从生态防治着手做好协调防治,提高生物农药的施用力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进一步加强植保服务体系,端正行业作风,认真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大力宣传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意义和方法,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2.
棉田非靶标害虫发生丰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不断变化,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较大。【方法】于2009~2013年在河南安阳田间小区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丰度,结合5年间本地气象因素,分段分析了影响棉田主要害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结果】不同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不同,且不同害虫种群丰度与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期有不同的相关性。影响棉蚜的关键性气象因子是1~8月的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低;影响棉叶蝉的关键气象因子是1~4月的降雨量,其次是1~8月的相对湿度,而平均气温与其相关性很低;5~8月降雨量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无显著影响;影响棉蓟马的关键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棉蓟马丰度相关性较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盲蝽种群丰度的相关性很低,其发生危害可能是多种气象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究温湿度因子对田间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环境胁迫下斑翅果蝇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前期基础和参考.本文监测统计了 2016-2017年田间斑翅果蝇成虫种群动态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分析温湿度因子对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检验和广义交叉验证值(Generalized Cross-Validation,GCV)对比,得出温湿度因子显著影响了2016-2017年斑翅果蝇田间成虫种群发生动态(P<0.05),斑翅果蝇雌成虫、雄成虫、总种群数量的GAM模型参数α分别为2.21346、2.55606和3.08316;雌成虫、雄成虫、总种群数量与温湿度因子关联的GCV值分别为0.57299、0.74501、0.64611,因此雌成虫种群数量与温湿度因子拟合的模型最优;结合温湿度预测曲线分析,斑翅果蝇成虫种群发生动态与温湿度因子之间呈非线性相关,其中温度在23℃以下呈局部负相关,在23℃以上呈局部正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较低,因此温度是影响斑翅果蝇成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关键生态因子.本文通过探究环境因子对田间斑翅果蝇种群消长规律的影响,为斑翅果蝇的种群发生机制提供了生态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等级动态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4县2001—2010年小麦白粉病病情和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因子膨化、秩相关分析、通径分析、Bayes准则、模糊数学(Fuzzy)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等方法,筛选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关键期和关键因子,建立了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等级指标模型、基于Bayes准则的Fuzzy模型和基于Fuzzy模型的GRNN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河北4县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等级的关键因子是前三候至当候的平均温度、前三候至当候的降水量、前三候至当候的降雨系数和前一候的小麦白粉病实际发生等级;3种预警模型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预报准确率基于Fuzzy模型的GRNN模型基于Bayes准则的Fuzzy模型指标模型,并均超过了85%,可以用于对候尺度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进行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5.
郭翔  王明田  张国芝 《生态学杂志》2017,28(12):3994-4000
四川盆地冬繁区是常年受小麦条锈病危害最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利用盆地冬繁区代表站点1999—2016年的气象资料和条锈病资料,根据发病面积比将小麦锈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划分为5个等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气象因子,并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及距平百分率、相对湿度及距平百分率、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多种气象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距平百分率起主导作用.历史回代检验中,区(县)级样本准确率64%,市级样本准确率89%.对2017年盆地冬繁区小麦锈病发生气象等级进行预报,预测结果完全正确的样本占总样本量的62.8%;误差1个等级的样本占27.9%,误差2个或2个以上等级的样本仅占9.3%,预测效果较好,能达到从气象角度对小麦锈病发生进行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吴子江  薛志华  张治 《生态学报》1993,13(2):185-193
本文通过跟踪观察24593个有效样本,归纳为24个消亡因子,组建了18个世代生命表和3个平均生命麦。剖析了长江下游棉区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K-值分析和组分(M(si)值)分析说明种群数量变动最大的阶段是在生命前期(即卵至2龄期)。b,r~2值综合分析法表明影响第2、3、4代种群数量消亡的关键虫期分别为4龄、6龄和蛹期。b值分析和K-值图解表明影响种群数量消亡的关键因子:2代为齿唇姬蜂和土壤含水量、风雨冲刮,3代为胡蜂和三突花蛛、小花蝽,4代为滞育和随蕾花脱落、三突花蛛。参考Morris(1963)关键因子逼近法探索了棉铃虫数量预测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模型的淮北平原麦田喷药(肥)气象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喷药或喷肥气象适宜度评价对农事活动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影响麦田喷药(肥)活动实施的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气温、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依据气象和土壤条件对麦田喷药(肥)活动影响的经验指标,基于云模型理论对影响喷药(肥)活动的气象条件分别建立4个云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4个影响因素的隶属度进行综合,得到影响麦田喷药(肥)的综合气象适宜度,并由云模型理论建立其"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的4个等级的评价云模型,用于评价喷药(肥)活动的气象适宜度等级。检验表明:评价模型与实际相符,可用于喷药(肥)活动的气象适宜度评价;在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该模型可以用于喷药(肥)活动气象适宜度的等级预报。  相似文献   

18.
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再学  金星  郭永旺  龙贵兴  刘晋 《生态学报》2010,30(13):3545-3552
为了摸清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变节变动规律,探讨其种群数量预测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逐月捕获率,用捕获率为预测指标,建立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对1996-2008年贵州省大方县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种群数量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高山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大方县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32%。10a平均捕获率为(2.58±1.27)%,全年种群数量变动曲线呈单峰型,各年度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基本相似,一年内种群数量在6月份出现1个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达(4.63±3.03)%。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历年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变动幅度及发生危害情况,结合当地鼠害防治指标,制定了高山姬鼠种群数量分级标准。分析1996-2008年高山姬鼠数量高峰期前各月捕获率、种群繁殖参数(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与数量高峰期6月种群密度的关系后发现,4月份种群数量基数与6月份种群密度之间相关极显著,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应用4月份种群数量基数(X)预测数量高峰期6月份种群密度(Y)的短期预测预报模型:Y=1.7558X+0.1442,可提前2个月预测当年数量峰种群密度和发生程度,经回测验证,数值和数量级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数值预测和数量级预测平均吻合率为92.84%、100.00%,结果比较准确,故该预测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仲来  张万荣 《昆虫学报》1995,38(4):442-447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1975一1989年长爪沙鼠密度、蚤指数监测数据和本地区气象站的,项气象因子资料,分别求出了蚤指数与鼠密度的直线和曲线的回归模型,与气象因子的最优回因子集模型和标准回归模型,给出了鼠蚤因子和气象因子间的典型棺关分析。结论:宿主数量变化导致蚤指数变化;气象因子综合影响蚤指数;相对湿度和地表温度是影响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气象因于对蚤指数的影响大于对鼠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害虫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娟  姬兰柱 《生态学杂志》2007,26(5):673-677
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6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筛选出影响虫害发生面积的7个气象因子,并分别对其做相关分析,研究了气象因子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模拟虫害发生面积预测方程.结果表明:与虫害发生面积密切相关的因子有年积温(≥10℃)、年降水量和干燥度;虫害发生面积同三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01、-0.814和0.937;通过分析极端气候现象对虫害面积的影响,发现春季阴雨和虫害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冬冻和春寒对虫害发生面积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