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栗瘿蜂虫瘿形成及发育与发生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板栗瘿蜂是我国板栗主要害虫,虫瘿是该害虫危害产物.在自然状态下,虫瘿的形成和发育性状在个体间差异显著。本文对栗瘿蜂在直观上容易识别和观测的虫瘿的形成及其形态、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虫室数和虫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瘿质量近似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0.1712,峰度系数1.3853.个体质量最大和最小相差15.5倍,体积相差64倍。虫瘿质量(X1)、体积(X2)与瘿内虫室数和虫数(Y)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1^2=0813,R2^2=0.874,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板栗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为处暑红>蜜蜂球>二水早。天敌主要是中华长尾小蜂,虫瘿寄生率72.7%,幼虫(虫室)寄生率24.06%。  相似文献   
2.
三种农药对红裸须摇蚊毒力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国飞 《生态学报》2011,31(17):4914-4918
摇蚊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水生昆虫,常作为监测水环境污染指示生物。以红裸须摇蚊为对象,测定了氧化乐果、毒死蜱和三氟氯氰菊酯对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毒力和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乐果、毒死蜱和三氟氯氰菊酯12 h 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2.508、2.478和0.046 μg/L。低浓度(0.05 μg/L)氧化乐果处理3 h和12 h以及各浓度(除8 μg/L)氧化乐果处理48 h,摇蚊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表现为诱导作用,其余各浓度各处理时间均表现为抑制减少。除0.125 μg/L和0.25 μg/L毒死蜱处理12 h对羧酸酯酶有诱导作用外,毒死蜱均抑制羧酸酯酶活性;而三氟氯氰菊酯也均抑制羧酸酯酶活性。因此,摇蚊羧酸酯酶可作为一种监测农药污染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高峰期的三种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科学确定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防治适期,提高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稳时间序列法、马尔科夫链法和BP神经网络法研究安徽省潜山县1983-2014年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的高峰期预测模型,并用2015年和2016年发生资料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平稳时间序列法、马尔科夫链法、BP神经网络法模型预测2015年和2016年1代幼虫高峰期均为6月5日,2代高峰期均为9月6日,两年的1、2代实际发生期也是6月5日和9月6日,预测值与实际值完全一致。平稳时间序列法预测1代幼虫高峰期结果,若以大于2 d为误差标准,则1983-2014年的历史符合率为96.77%;若以小于和等于1 d为误差标准,历史符合率为74.19%,2代幼虫高峰的预测结果的历史符合率与1代相同。BP神经网络法预测结果若以1 d为误差标准,1983-2014年则1、2代预测结果的历史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在3种方法中,平稳时间序列法适用于害虫发生过程符合平稳时间序列的情况;马尔科夫链法预报量的分级标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BP神经网络法可用于自变量与预报量非线性关系的研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板栗瘿蜂是我国板栗主要害虫,虫瘿是该害虫危害产物.在自然状态下,虫瘿的形成和发育性状在个体间差异显著.本文对栗瘿蜂在直观上容易识别和观测的虫瘿的形成及其形态、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虫室数和虫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瘿质量近似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0.1712,峰度系数1.3853,个体质量最大和最小相差15.5倍,体积相差6.4倍.虫瘿质量(X1)、体积(X2)与瘿内虫室数和虫数(Y)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12=0.813,R22=0.874,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板栗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为处暑红>蜜蜂球>二水早.天敌主要是中华长尾小蜂,虫瘿寄生率72.7%,幼虫(虫室)寄生率24.06%.  相似文献   
5.
孙红  方国飞  阮琳琳  李斯楠  张丽 《生态学报》2022,42(12):4742-4757
亚洲半干旱区生态系统敏感,环境问题突出,作为全球近30年来碳水通量变化最大的区域,明确其碳水通量的时空分布格局和驱动因素对区域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植被与土壤湿度的联合同化产品(LPJ-Vegetation and soil moisture Joint Assimilation, LPJ-VSJA),结合研究区植被及气象数据,分析了亚洲半干旱区2010—2018年碳水通量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蒸散发(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变化、年际变化贡献率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8年亚洲半干旱区年均GPP、ET、WUE空间格局总体呈“双夹型”,中高纬度与低纬度地区的碳水通量值大于中纬度区域。(2)2010—2018年GPP、ET和WUE的年际变化总体都呈现增长趋势,但只有GPP呈现显著增长趋势(P<0.05),增速为7.82 g C m-2 a-1。(3)WUE的年际变化表现为总体先增加后减少,正值中农田对WUE年际变化贡献率最大(54.6%),森林生态系统在面积占比仅有...  相似文献   
6.
于跃  房磊  方国飞  王凤霞  杨健 《生态学杂志》2016,27(9):2839-2847
为探究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毛虫发生年度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模型,以赤池信息量准则为评价依据,通过逐步回归的方式从拟合优度和复杂度两方面权衡选取最优模型.采用相对权重法确定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并量化了关键气象因子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龄幼虫期和繁殖期是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时期,而中龄幼虫期和高龄幼虫期的影响较弱; 低龄幼虫期日相对湿度均值、低龄幼虫越冬期日均温小于-22 ℃积温和繁殖期降水总量是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 低龄幼虫期日相对湿度均值和繁殖期降水总量的标准差每增加1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标准差分别减少62%和35%;低龄幼虫越冬期日均温小于-22 ℃积温的标准差每增加1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标准差增加40%.表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落叶松毛虫的爆发特点等可能呈现出新的形式,建立长期的种群数量监测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