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食性分析对九华山区采得的青蛙(Rana nigromaculata)、泽蛙(R.limnocharis)、棘胸蛙(R.spinosa)、阔褶蛙(R.latouchii)和日本林蛙(R.japonica japonica)等5种习见蛙类共253个胃做了食性分析。除在野外直接观察记录外,主要是根据解剖胃部内容物,按其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逐项分析统计。对食物个数的确定,是根据被吞食动物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套数来计算,少于一套者计为一,多于一套少于二套者计为二,以此类推;有头者以头的数目汇计。根据解剖结果,以确定其对农林的益害关系。结果在253号标本中,有236号标本胃内有食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2.
洗胃法与剖胃法在四种蛙食性分析中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的食性研究中,剖胃法因要杀死动物,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学影响和伦理学问题,在国际上招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对,而在我国仍广泛使用。尽管洗胃法已用于食性研究,它的效果却从来没有研究过。我们应用洗胃法研究了浙江宁波郭巨镇四种蛙(黑斑蛙、泽蛙、金线蛙和中华蟾蜍)的食性,并与剖胃法所获得的食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尽管洗胃法在四种蛙胃内食物量的总洗出率(在94.50%以上)和食物个体数的洗出率上(均大于93.46%)略低于剖胃法,但胃内未洗出的与洗出的平均食物个体大小间无差异(所有P>0.3061),两种方法获得的四种蛙的平均食物量和食物个体数也无差异(对食物量所有P>0.8680,对食物个体数所有P>0.7923)。结果表明,洗胃法是比较精确的,在动物的食性研究中,应广泛地推广洗胃法,摒弃剖胃法  相似文献   

3.
栖息地退化会使环境中蜥蜴的可利用食物资源发生改变。采用剖胃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地区采集的草原沙蜥样本进行了食性分析。对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三类样地中77个实胃样本的652只(套)食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食物主要为节肢动物,分为35类,隶属3纲11目32科;也在少部分个体(4.69%)的胃容物中发现少量(1.95%)植物碎片。上述三类栖息地中,草原沙蜥对蚁科、蚜科、瓢虫科、叶蝉科和茧蜂科昆虫均有较大的捕食比例;但相比固定沙区栖息地,草原沙蜥在半固定及流动沙丘中增减的食物种类均比较多,导致草原沙蜥在流动沙区与其他两类样地之间有较大的食物相异性。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随栖息地荒漠化程度的增加,草原沙蜥捕食食物类群的丰富度逐步减少,辛普森优势度指数相应地下降,但营养生态位宽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皮洛均匀性指数却在流动沙丘栖息地上明显增大。这表明鄂尔多斯地区的草原沙蜥是以捕食昆虫等节肢动物为主、兼食极少量植物的杂食性动物。栖息地荒漠化所致的环境变化显著地影响草原沙蜥的食物组成,使其觅食的食物种类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4.
江西武功山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1年7月中旬~8月上旬,对江西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20多天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外考察.公园内现已记录两栖类2目7科25种和爬行类3目9科37种,本次调查增加安福县爬行动物新记录7种:多疣壁虎、中国石龙子、黑背白环蛇、铅色水蛇、灰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增加武功山爬行动物新记录23种.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两栖类东洋界种类占92.00%;生态类型以流水型9种和陆栖-静水型7种占优势.数量优势种为黑斑蛙、中华蟾蜍、黑斑肥螈、泽蛙、棘胸蛙、花臭蛙、华南湍蛙、三港树蟾、镇海林蛙和饰纹姬蛙.爬行类东洋界种类占75.68%,广布种占24.32%.数量优势种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铜蜓蜥、赤链华游蛇、王锦蛇、虎斑颈槽蛇、赤链蛇、红点锦蛇、乌梢蛇、灰鼠蛇、尖吻蝮、竹叶青蛇等.公园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受人类干扰破坏大,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就此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虎纹蛙16S rRNA基因全序列,并从GeneBank上下载了5种蛙科动物同源序列,利用CLUSTAL与MEGA3.1软件比较了种间的序列差异,用RNAdraw软件推测分析二级结构的空间构象,并根据空间结构对这6种蛙科动物的分类地位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虎纹蛙与黑斑蛙的二级结构最为相似,与泽蛙结构大体一致,而与黑斑蛙同属的金线蛙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凹耳蛙与上述几种差别较大;福建大头娃与这几种蛙科动物差距最为明显。空间结构分析与序列比较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蝌蚪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作为捕食者对同域分布两种不同类型(可口性和非可口性)猎物蝌蚪(黑眶蟾蜍和黑斑侧褶蛙)的食物选择及行为响应。结果表明,由于该两种被捕食物种在面对其共同捕食者或天敌时采取不同的反捕食策略(化学防卫及行为表现),即虎纹蛙蝌蚪在进食具有毒素的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减少对这种可口性差的食物的选择,具有短期记忆行为,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蝌蚪能够采用行为防卫机制以减少被捕食风险,因此,虎纹蛙蝌蚪对两种猎物蝌蚪的总体选择不表现明显倾向。该结果为这3种两栖类动物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三个区域食肉类动物食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北京地区捕食性动物的生存竞争关系,于2002年采用样线法收集北京松山、云蒙山、雾灵山3个区域的食肉动物粪便样品85份,并以食物残留物出现频率法进行了食性分析。粪样主要属于犬科的貉和赤狐、鼬科的黄鼬和猪獾、猫科的豹猫。粪样内容物的鉴定发现,此类动物的食物构成以小型哺乳类为主,鼠类的出现频率为82.4%,植物的出现率(54.1%)列为第二位,鸟类的出现率为31.8%,大型猎物的出现率仅为8.3%。犬科动物赤狐和貉的食物构成以棕背(50%)、植物(42.9%)和鼠科动物(40.5%)为主;猫科豹猫的食物构成中植物的出现率为72.4%,其次为鸟类(62.1%)和鼠科动物(48.3%),在生态旅游开发强度较大的区域塑料制品的出现率较高。通过对犬科动物和豹猫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宽度的比较,讨论了捕食性动物的共存与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8.
舟山群岛变态后牛蛙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蛙(Ranacatesbeiana)是极其危险的外来入侵种,对当地生物类群的捕食是其主要的危害机制,但目前有关其食性的研究均只局限于一个研究地点。为了全面评估牛蛙对当地生物类群的捕食影响,2005年6月30日至8月11日期间,作者采用洗胃法对舟山群岛8个岛屿(岱山、六横、秀山、佛渡、桃花、虾峙、册子和普陀山)变态后牛蛙的食性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到变态后的牛蛙391只,包括牛蛙成体113只和亚成体278只。食性分析结果表明:(1)按食物体积计算,成年牛蛙以十足目、鞘翅目、蜻蜓目、中腹足目、蛙形目和鲤形目为主要食物,亚成体牛蛙以十足目、鞘翅目、鲤形目、蜻蜓目、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幼虫、中腹足目和蛙形目为主要食物;成体和亚成体牛蛙胃中食物的平均大小均随其体长增加而增大;(2)不同岛屿上的牛蛙在主要食物类型构成上存在差异。这表明牛蛙在不同地方对不同生物类群造成的捕食危害是不一样的,充分反映了其生态危害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9.
我组织少年自然科学家实验与观察某些动物,以便积累动物学课上所需要使用的事实,经下列的指导使七年级全班学生都认识这工作的结果。下面叙述蛙的某些实验与观察。蛙的食物及其在胃中的变化 1956年8月4日晨,有针叶树林端的池边,少年自然科学家在不同的时间内(6点,6点30分,7点以及8点)捕南获四只青蛙并将其置于死地。在解剖六  相似文献   

10.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有16种,占57.1%.该区以蛙科为优势科,其中又以臭蛙属和水蛙属为优势属.考察中发现了九龙棘蛙和武夷湍蛙两个江西省两栖动物新纪录,至此江西省两栖动物种类增至41种.  相似文献   

11.
北京门头沟废弃采石矿区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英华  宋百敏  韩茜  王静  张永  于长青 《生态学报》2007,27(11):4832-4839
以北京门头沟废弃矿区为例,研究弃矿生态恢复地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2006年3月~4月,在设置的样带内,采用陷阱法对石灰矿天然恢复(下段)和人工恢复(上段)区的地表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在157个陷阱中,共采集到地表土壤动物2604只(未知类群112只),隶属1门4纲16目1亚目47科。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叶蝉科、蚁科,分别占大型土壤动物的22.45%和47.71%;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等节跳科、长角跳科和甲螨亚目,分别占中小型土壤动物的23.27%、35.22%和41.01%。矿区地表动物营养功能群以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上、下段之间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差别极显著(rs=0.446,p<0.01)。上段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丰富度和类群多样性随时间差异均显著(p<0.05);上、下段,部分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丰富度和类群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标度(Non-matricMultidimentionalScaling,No-metricMDS)分析表明,地表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以及营养功能群的分布与恢复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地表植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地小区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广东赤红壤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喷淋后的野外赤红壤样地中的土壤动物采用干、湿漏斗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12月1日—2009年3月1日间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4997头,分属4门7纲13目,其中优势类群仅线虫纲1类,占全捕量的85.34%,常见类群是弹尾纲和蜱螨目,占13.46%,稀有类群有10类,占1.2%;不同pH值酸雨喷淋时土壤动物数量下降的幅度不同,pH值越低,土壤动物数量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当pH值降至3.0时,土壤动物总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还发现,在酸雨作用下,土壤动物有向土壤下层移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吴强  王彦平  丁平 《动物学杂志》2015,50(2):204-213
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食性变化普遍存在于无尾目类群中。我们于2012~2013年,对千岛湖地区的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进行抓捕采样,测量体长、体重以及头宽等身体指标,同时鉴定胃内食物并加以测量和分析。调查期间,共捕获花臭蛙838只,测量胃内食物2 178个。结果表明,花臭蛙食物种类丰富,食物类群隶属78科,但食谱宽度较窄。随着花臭蛙体长增加,其摄食的食物总体积和单个食物体积显著增加,但摄食食物数量显著减少。同时,不同体长的花臭蛙对不同食物的摄食频率也有不同。半翅目、膜翅目以及等翅目等小型食物的摄食频率随花臭蛙体长的增加而变小,而直翅目以及鳞翅目幼虫等大型食物的摄食频率随花臭蛙体长的增加而变大。综上所述,千岛湖地区花臭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食性变化,因此在以后无尾目类群的食性研究中,应将个体发育的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4.
黑斑蛙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冰冻蚀刻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冻蚀刻技术能使细胞连接立体地显示出来,比用超薄切片技术或镧渗透法获得的结果更容易分析,而且更接近于生活状态,所以被广泛地用于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连接装置。动物多细胞间保持一定的连接关系,细胞连接在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胃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连接装置特别丰富,因此是研究紧密连接几何形状较好的材料。本文初步报道黑斑蛙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形态结构。材料和方法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采自成都平原。取样按常法进行。实验前,用两栖类生理盐水将组织条洗1至2次后,置于30%的甘油两栖类生…  相似文献   

15.
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1546—7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n=50);卵径范围为1.50—1.74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mm(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相似文献   

16.
青海门源地区大(狂鸟)和雕鸮的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的6~8月份,在青海门源地区收集了大(狂鸟)和雕鸮的吐弃块(pellets)和残留食物(food remains),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检鉴定、研究分析.大(狂鸟)食物中共有736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28只、高原鼠兔139只、甘肃鼠兔142只、田鼠科动物422只、雀形目鸟类4只、香鼬1只;各猎物对大(狂鸟)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4.26%、40.79%、17.39%、26.99%、0.22%、0.35%.雕鸮食物中共有330个猎物,其中高原鼢鼠17只、高原鼠兔77只、甘肃鼠兔44只、田鼠科动物183只、雀形目鸟类2只、红脚鹬2只、高原兔5只;各猎物对雕鸮食物的生物量贡献率分别为11.83%、30.87%、7.36%、16.00%、0.15%、0.62%、33.17%.雕鸮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与大(狂鸟)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生态位高度重叠,但是它们捕食同种猎物的比例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7.
黑斑蛙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福林 酚试剂法对黑斑蛙 (Rananigromaculata)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黑斑蛙食道、胃、前肠、后肠、直肠和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 1 5、1 5、7 4、7 4、7 4和 9 6 ,最适温度分别为 55、55、50、50、50和 50℃。在各自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条件下 ,各部位蛋白酶活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胰脏 >食道 >胃 >前肠 >后肠 >直肠。文中对黑斑蛙蛋白酶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并对蛙的人工养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主要捕食部分昆虫、蜘蛛、蚯蚓、小型蛙类和小鱼等,但尚未见报道鳄蜥捕食其他相对较大的动物。本文报道了鳄蜥捕食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和翠青蛇(Cyclophiopsmajor)的现象,以全事件记录法观察分析了鳄蜥猎捕这两种爬行动物的行为过程。这次新发现说明鳄蜥食谱较广,具有捕食蜥蜴等个体偏大动物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饲养繁育中投喂更多类型的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9.
黑线姬鼠华北亚种生物学的调查,四川省卫生防疫站(1978)已有详细报道。现将川东北达县地区的异点作如下补充简报:食物习性:据对531只鼠胃内容物的颜色、气味、残渣的分析,淀粉类食物占84%,纯绿色性植物占12.4%(冬、春季),两者混合性食物占3.6%,未发现动物昆虫性食物。洞穴:可分夏秋季和冬春季两种洞型。夏秋季洞穴常见有二个洞口(95/127),洞道全长30—50厘米,深16—37厘米,巢穴直径7.2厘米、厚1.5厘米,冬春季洞穴则以3个洞口居多(109/162),洞道全长50—189厘米,深36—94厘米,巢穴直径12.6厘米、厚2.7厘米。有岔道及盲道。上述资料说明,其洞…  相似文献   

20.
张庆  周伟  潘晓赋  李明会 《四川动物》2007,26(2):415-418
要真正了解一种蛙的生态习性及食性,调查和分析其不同种群、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的年周期食物组成是必要的。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1月在昆明白龙寺、花红洞和西街口逐月采集滇蛙Rana pleuraglen标本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滇蛙种群间和不同生长阶段、及雌雄个体间的食量百分比上有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群间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量组成无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结果显示,各产地雌雄滇蛙食物量组成均无显著差异。滇蛙的食物类群相对丰富,反映它是捕食的多面手。昆明地区气候稳定,不同小地域农田生境的昆虫相几乎相同。这是食物成分相同的主要原因。而滇蛙不同种群的食物成分中,一些类群所占的比例不完全相同,又反映出三地气候和/或昆虫相的微小差异。幼年组食物中双翅目和膜翅的成分高于成年Ⅰ、Ⅱ组的。这可能与上述食物类群富含幼年组个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或者比例较高有关,所以它们食之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